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WGA通过红细胞骨架对Band3主要功能-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采用NO3^-测定法和NH4Cl等渗膨胀法,发现WGA作用使膜阴离子通透性降低,并且这种作用随WGA浓度增加而明显。在特定条件下,高浓度WGA会引起部分红细胞明显变形。并由此改变WGA对膜阴离子通透性效应,此外,还通过NGA对WGA作用的恢复效应及对红细胞渗和渗透脆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WG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溶血动力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pCMBS对完整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等渗NH4Cl溶血动力学,探讨了pCMBS(对氯汞苯磺酸)对完整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0.05mmol/LpCMBS使阴离子通透系数Pcl下降为对照的86.5%;1.0mmol/L以上浓度时Pcl值反而变大。pCMBS浓度高于0.3mmol/L时,细胞悬浮液在10s之前光密度下降过快,偏离理论拟合方程且不受DIDS抑制.半胱氨酸对pCMBS引起的效应有恢复作用。结果表明pCMBS和股骨架蛋白上特殊-SH基相互作用,导致band3构象改变,致使改变膜时阴离子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4.
5.
O_2~-·与红细胞膜阴离子转运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4′二硫氰2,2′二磺基芪(DIDS)对带3(band3)蛋白阴离子转运功能的专一抑制作用,研究了超氧阴离子(O-2·)进入红细胞对带3蛋白的依赖关系;同时根据红细胞在等渗氯化铵溶液中溶血的t1/2,探讨了细胞外大量产生O-2·对带3蛋白转运阴离子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mol/LDIDS完全抑制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功能,但并不影响O-2·进入细胞,证明O-2·进入细胞对band3蛋白无依赖关系;O-2·通过氧化修饰红细胞膜蛋白的-SH,使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能力下降,并可用-SH还原剂DTT与巯基乙醇修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道利用亚硝酸钠(NaNo_2)穿透红细胞膜与血红蛋白(Hb)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测定MetHb可作为红细胞膜通透性的指标,研究在红细胞悬液中补充葡萄糖,萄葡糖-6-磷酸(G-6-P),3-磷酸甘油(3-PG),ATP后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萄葡糖,G-6-P,ATP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通透性,而3-P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由血卟啉衍生物或γ-线(1000 rad)照射小鼠后引起的红血球通透性增加的作用,使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也有小部分与膜结合。文献报道,脱氧状态下两者相互作用加强,我们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测定了脱氧状态下:(1)红细胞的低渗溶血速率;(2)红细胞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3)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蛋白在红细胞变形性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参照Leammli和Peacock方法,测定了肺心病Ⅰ型呼吸衰竭(Ⅰ组)18例、Ⅱ型呼吸衰竭(Ⅱ组)18例和健康对照(CG)20例的红细胞膜带3蛋白、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相对含量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Ⅰ、Ⅱ组带3蛋白、SpD、SpT相对含量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且肺心病病人的DI与带3蛋白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SpD/Sp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带3蛋白和膜收缩蛋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肺心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稀土离子对带3蛋白阴离子转运活性及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La2+、Gd3+、Tb3+及Yb3+四种稀土离子对带3蛋白阴离子转运活性及对血影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稀土离子可强烈抑制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活性,抑制程度随稀土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达到63.7%。(2)不同的稀土离子对带3蛋白的抑制程度不同,抑制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Yb>Tb>Gd>La。(3)稀土离子可显著降低血影膜流动性,并且在脂双层的全部厚度内都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稀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4)不同的稀土离子对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不同,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与它们对带3蛋白活性抑制程度大小的顺序一致。(5)稀土离子对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特征与稀土离子抑制带3蛋白活性的特征完全相符,带3蛋白中承担阴离子转运功能的部分是贯穿性膜蛋白,并且在阴离子转运过程中要发生显著的构象变化,因此稀土离子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膜脂再影响带3蛋白活性的。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DPA使Tb3+的荧先强度显著增强的原理进行带3蛋白活性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而且能够进行连续荧光扫描测量.应用连续荧光扫描法测定了带3蛋白介导的DPA与Cl-交换的动力学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带3蛋白介导的DPA与Cl-的交换对DIDS非常敏感,受DIDS的强烈抑制,抑制程度大于90%;DPA由内向外转运的米氏常Km=28.1—31.2mmol/L;带3蛋白的天然底物Cl-从内侧竞争性抑制DPA向外转运,抑制常数ki=60.4±6.9mmol/L;膜内侧DPA与外侧Cl-交换的活化能,在4—25℃范围内为5.8±0.5kCal/mol25—37℃范围内为19.8±1.5kCal/mol;膜内侧DPA与外侧Cl-交换受转运介质pH(膜内外对称改变)的显著影响,pH<7.4时,交换速度显著升高.本实验证明DPA确是经带3蛋白而转运的,但转运机制可能与无机离子转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状态血红蛋白对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不同状态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血影膜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到和氧合血红蛋白相比,脱氧血红蛋白和膜上高亲和位点的作用加强,而高铁血红蛋白和低亲和位点的作用加强。本文用低渗溶血速率、阴离子通透性、变形性等三个参量测定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变化对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脱氧状态下这种改变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化的C_3H_(10)T_(1/2)细胞表现增殖速度加快、表面微绒毛增加,细胞变圆,叠层生长,ConA受体呈帽状分布,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分布明显减少。与增殖有关的癌基因c-fos表达增强,同时发现与细胞增殖、转化和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钙调素(CaM)基因表达加强。用1mmo/Ldb-cAMP处理转化细胞,观察到CaM基因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分别在处理后1小时和2小时急剧下降。处理后4—5天,转化细胞表型趋正常化,大部分细胞恢复单层生长。细胞表面微绒毛和泡状物减少,ConA受体帽状分布消失,恢复分散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点。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用优先在G_1期表达的4F_1 cDNA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证实了经db-cAMP处理后的细胞被阻抑在G_1期。经db-cAMP处理6天的转化细胞中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分布。实验表明CaM的表达增强与转化细胞表型变化和细胞骨架组装减弱密切相关,db-cAMP作用后CaM表达下降是抑制转化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表型和细胞骨架分布趋于正常的关键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竹红菌甲素对人红细胞膜AchE,GPDH,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的光敏失活能力,结果表明甲素对Ca~(2 )-Mg~(2 )ATPase作用最强,Na~ -K~ ATPase次之,GPDH再次之,AchE最不敏感,甲素还引起膜蛋白巯基氧化,膜脂质过氧化。其中,巯基氧化可能是ATPase光敏失活的主要原因,而脂质过氧化对ATPase活力损伤作用不大。游离GPDH不如与膜结合的GPDH敏感。GSH,NAD分别对ATPase,GPDH有保护作用。膜蛋白的电泳及内源荧光证据表明:在GPDH活力受到严重损伤时,酶结构并未发生剧烈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以人红细胞膜为材料,测量了膜偏振度的改变,荧光探针能量转移,荧光峰的蓝移和甲素激发峰的分裂。结果表明在有竹红菌甲素存在时,红细胞膜偏振度增加,探针荧光强度减小,荧光峰蓝移。甲素浓度增加时,上述现象更加明显,即它们之间有正的相关关系。同时,甲素激发光谱的a带发生分裂。据此,我们认为甲素对红细胞膜内脂双层产生明显微扰,甲素与红细胞膜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甲素浓度较大时,它主要是渗入到红细胞膜脂双层的深层部位(膜脂肪酸链的12—16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