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比较研究了转Bt基因棉--保铃棉、中棉30和常规棉常规防治、常规棉不防治4种类型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构成及结构.结果表明,保铃棉、中棉30的物种丰富度有一定降低(2.4%~16.3%),个体总量显著减小(71.0%~78.3%).其中植食性亚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次序改变,其个体总量降低最多,捕食性和寄生性亚群落的个体总量明显增加.中棉30、保铃棉与常规棉不防治处理群落的相似系数依次最高(0.8243)、次高(0.7320),保铃棉与常规棉常规防治居第三(0.3380),常规棉常规防治与常规棉不防治居第四(0.3128),中棉30与常规棉常规防治最小(0.2665).各处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的高低次序为中棉30(分别为2.3712和0.6428)>常规棉不防治(2.3654和0.6251)>保铃棉(2.1364和0.5791)>常规棉常规防治(1.0877和0.2949),优势度次序为常规棉常规防治(0.8726)>保铃棉(0.3528)>常规棉不防治(0.1178)>中棉30(0.1048).转Bt基因棉的害虫防治宜采取与常规棉不同的IPM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主要寄主之一,受桔小实蝇为害严重,经济损失大。为指导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本文在建立番石榴被害率(y)、产量损失率(y)与桔小实蝇雄虫数量(x)的回归方程基础上,提出了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夏果期和秋果期番石榴被害率(y)与桔小实蝇雄虫诱集数量(x)间回归方程分别为:y=0.680x+1.951和y=0.736x+0.535;产量损失率(y)与雄虫诱集数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y=0.697x+2.457和y=0.730x+1.831;产量损失率(y)与番石榴被害率(x)的回归方程:y=1.115x+0.638和y=0.998x+1.756。提出的番石榴上桔小实蝇的防治指标如下:(1)以性诱剂诱集的雄虫数量为标准,对于采取喷药结合性诱剂防治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桔小实蝇防治指标分别为0.97头/瓶/4 d和2.97头/瓶/4 d;对于采取套袋防治措施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桔小实蝇防治指标分别为4.75头/瓶/4 d和5.01头/瓶/4 d;(2)以番石榴被害率为标准,对于采取套袋防治措施的果园,夏果期和秋果期防治指标分别为5.18%和4.22%;对于采取喷药结合性诱剂防治的果园,防治指标分别为2.61%和2.72%。  相似文献   

3.
吴元善  任宏涛 《蛛形学报》1996,5(2):101-104
通过田间药剂筛选和防治试验,总结报道了在苹果园应用20%螨死净(Apollo),2.5%天王星(Talstar)、15%扫螨净(Pyridaben)、10%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5%尼索朗(Hexythiazox)和20%灭扫利(Fenpropathrin)防治二斑叶螨的效果及持效期,并且提出了2个关键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4.
蚜茧蜂研究的基本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茧蜂科(Aphidiidae)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国内正研究应用烟蚜茧峰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防治烟蚜和菜蚜;应用高梁蚜茧蜂lysiphlebiasp.防治高粱蚜。国外已报道用少脉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防治大白菜蚜虫(Blanche,1975),用Aphidius matricariae Haliday防治桃赤蚜(Scopes,1970),用核桃蚜茧蜂Trioxyspallidus Haliday防治核桃蚜(Bosch,1970)等  相似文献   

5.
桔小实蝇生物学特点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谢琦  张润杰 《生态科学》2005,24(1):52-56
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危害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桔小实蝇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桔小实蝇在国内的总体分布情况,对寄主的选择差异,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和不同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活史以及农业防治、化学农药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农药施用温室气体排放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舜  逯非  王效科 《生态学报》2016,36(9):2560-2569
过去30年来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并未产生太大变化,但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次数却不断增加。根据6种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收集了相应的农药用量及其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估算了中国主要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因对病虫害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棉花的每公顷病虫害防治时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是9.19(1.86—23.24)、20.54(2.03—50.95)、10.38(3.45—19.32)、5.91(2.15—18.34)、10.84(8.10—13.62)、19.51(5.11—49.01)kg CE hm~(-2)a~(-1),即水稻和棉花最高;但论单产农药温室气体排放量,则油菜和棉花远高于其余4种粮食作物。每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棉花的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是220.8(44.7—558.4)、606.7(60.0—1505.1)、336.4(112.0—606.3)、30.9(11.2—96.0)、79.5(59.4—99.8)、96.4(25.2—242.2)Gg CE,总计1.37(0.31—3.13)Tg CE。将以上6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情况外推到全国农作物,则我国一年因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3(0.48—4.85)Tg CE。另外由于缺乏草害面次数据而没有包括除草剂本分,所以以上数字仍是低估。病虫害防治由于作物本身、防治对象、防治方法以及药剂用量的固有差异,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基于自下而上农户调查的估算方法无法克服这些问题,更精确的估算需要自上而下的企业级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7.
家庭和车船上经常发生(虫非)蠊(蟑螂),既不卫生又容易传染疾病,需要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据国外现场防治试验,对德国(虫非)蠊使用乙酰甲胺磷、残杀威(Baygon)、地亚农、毒死蜱(Dursban)、马拉硫磷及乙  相似文献   

8.
镶嵌式交替防治对菜蚜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镶嵌式防治不适用于营孤雌生殖的菜蚜乇翅成蚜,于是作者对镶嵌式防治在时空上稍作微细的改变,即先以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A和B在不同区域作镶嵌式的喷洒,而后在下一次作交替防治,这相当于邻近区域间存活个体的互相迁飞。我们称此法为镶嵌式交替防治。在上海梅陇地区,自1985年以来使用这一策略防治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和柳二尾蚜(Cavariella salicicola)根据生物测定和单个蚜虫的醋酶活性测定,在分别与连续使用乐果直至无效,然后改用氰戊菊酯防治的菜蚜种群比较时,所得结果表明,乐果和氰戊菊酯的镶嵌式防治能延缓这些菜蚜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桔小实蝇综合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有关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种群控制技术的研究,国外有不少成功防治的实例。而在国内,南方的桔小实蝇发生地区,尽管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因作物种类多,土地分散种植,很难做到隔离措施,不育蝇释放  相似文献   

10.
害虫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ET)作为农业害虫管理关键决策依据,是主要基于挽回作物损失的价值和防治费用的农业害虫防治经济阈值。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对害虫防治措施的生态代价考虑不足,往往导致阈值指标偏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偏多。本文利用农药生态效应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充分考虑防治费用和防治生态代价的农业害虫防治生态经济阈值(Ecological and economic threshold,EET)概念,给出了基于农药生态风险指数的简便易行的数学模型和估算方法。生态经济阈值的提出与推广应用,不仅为现代农业害虫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我国的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为优化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Mats.)Obraztsov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不同防治策略的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使用量,最终达到提高防治效率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和黑河两个地区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措施防治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大豆食心虫不同发生期单独使用性诱剂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的防治效果,寻找最佳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时期。通过比较在不同配比下性诱剂与化学药剂(敌敌畏)协同防治效果,寻找最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1)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效果为60.89%,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诱剂或赤眼蜂单独防治大豆食心虫。(2)性诱剂单独使用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都为其盛发期前5 d,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2.42%和66.08%,其次是盛发期防治,盛发期后5 d防治效果最差。(3)性诱剂-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研究发现,从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考虑,放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效果更佳,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差差异不显著,并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生物防治策略为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前5 d利用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可作为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过渡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小蕾  张润杰 《生态科学》2009,28(5):471-476
对瓜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桔大实蝇Bactrocera (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包括三种实蝇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对寄主选择的差异,各种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和生活史,并对它们的危害状况和防治方法分别作了介绍,可为3种实蝇的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少分别介绍除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之外的其它植物保护用抗菌素的研究进展。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抗菌素一、链霉素这是第一个成功应用于植物细菌病害防治的抗菌素。据报道,它可防治40种以上的病害,主要病原菌是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Xanthomonas)及欧文氏菌属(Erwinia)。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害虫的防治对策中,“害虫防治”(Insect pest control)和“害虫治理”(Insect pest Menagcmeat)是两个经常使用的概念,对于其确切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最近的讨论见于刘树生(昆虫知识,1988(6):373)所释:“害虫防治”泛指人类与害虫作斗争的一切活动,而“害虫治理”只是这种活动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思想包  相似文献   

15.
吴文上 《昆虫知识》1993,30(3):186-189
<正> 一、综合防治理论依据新探 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包括病虫草鼠等)的控制和使作物健身的科学管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要求达到控制(检疫对象,要求“零”状态的控制)。二是不能为防治而防治,而应该达到农作物健身保产和增产的目的。 就农作物健身保产和增产而言,它是遵循着农作物对病虫害补偿作用规律的,简单地说,  相似文献   

16.
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减少防治次数是综合防治害虫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进行的内吸剂加缓释剂涂茎防治棉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50%久效磷乳油(青岛农药厂  相似文献   

17.
孕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层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缺血/再灌(I/R)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预防(pretreatment)组,防治(pre+posttreatment)组,治疗(posttreatment)组,地塞米松(DEXA)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测定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4h后脑皮层水、钠、钾、钙含量.结果与DMSO组相比,应用PROG预防及防治组均能明显降低缺血皮层的H2O(P<0.01)、Na+(P<0.01)、Ca2+(P<0.01)含量,升高K+(P<0.01)含量,而治疗组虽能明显降低H2O(P<0.05)、Na+(P<0.01),但降低Ca2+(P>0.05)和升高K+(P>0.05)的效果不显著.DEXA组的结果与PROG预防或防治组类似.结论用PROG预防或防治能显著减轻I/R引起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低容量喷雾法的茶毛虫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与防治技术有密切关系。目前生产上都采用高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来确定防治指标国内未见文献报道。低容量喷雾法具有省工、省药、省水、防效高,对天敌的杀伤力小等优点,防治费用仅为高容量喷雾的三分之一左右。采用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可取得无公害、低成本等效益。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时有暴发成灾(蔡煌,1991)。艾洪木等(1997)研究了茶毛虫在高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本文研究其在低容量喷雾时的防治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幼虫取…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甲虫防治技术及其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世界上重要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国内外针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及物理防治(与非寄主作物合理倒茬轮作,诱集捕杀等)、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活性提取物防治,引进天敌控制)以及化学防治(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新型杀虫剂防治)等。马铃薯甲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主要与体内代谢酶系、尤其是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升高有关;抗性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控制的不完全隐性遗传。抗性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测定法和基因检测法,后者主要包括固相微型测序、单链构象多态性、双向等位特异PCR扩增等,这些新技术在抗药性监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防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上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各国均有相关产品推出,但其防治CDAD的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就益生菌制剂防治CDAD作一知识性回顾,并对益生菌制剂防治CDAD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