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脂肪酸脱饱和酶催化与载体结合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在脂酰链上形成双键。脂肪酸脱饱和酶分为脂酰CoA脱饱和酶、脂酰ACP脱饱和酶和脂酰脂脱饱和酶三类。它在控制生物膜的形成与物理性质,保护光合机构和决定贮脂与膜脂的脂肪酸组成与不饱和度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脱饱和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脱饱和是由脂肪酸脱饱和酶所催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脂肪酸脱饱和酶分为脂酰CoA脱饱和酶、脂酰ACP脱饱和酶和脂酰脂脱饱和酶等三类。近年来脂肪酸脱饱和遗传操作在植物抗寒育种、植物油基因工程、食品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植物抗害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3.
植物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SAD)是植物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位于质体基质中,催化硬脂酰-ACP脱饱和形成油酰-ACP的反应。SAD决定着植物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和植物响应温度变化,增强低温适应性有密切关系,并参与防御、膜形成等生理过程。SAD分子是同源二聚体,具特异的二铁中心,其空间结构已被描述。对SAD进行基因工程操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脱饱和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酸脱饱和是由脂肪酸脱饱和酶所催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脂肪酸脱饱和酶分为脂酰CoA脱饱和酶、脂酰ACP脱饱和酶和脂酰脂脱饱和酶等三类。近年来脂肪酸脱饱和遗传操作在植物抗寒育种、植物油基因工程、食品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植物抗害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 (phos phatidylinositol(4,5 ) bisphosphate,PIP2 )仅占膜磷脂的不到 1 % ,功能却非常复杂。这种低丰度的多磷酸肌醇脂 (polyphospho inositides)可被激素或细胞因子受体介导活化的磷酸脂酶C(phospholipaseC ,PLC)水解为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 (IP3)和二酰基甘油 (DAG)参与信号传递。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表面 ,即质膜 ,是PIP2 功能表现的主要场所 ,参与了细胞膜上许多重要生理过程 ,如膜转运、膜与细胞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  相似文献   

6.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植物致病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在世界各地严重影响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研究茄科雷尔氏菌的生理特性,探索其致病机理,有利于研发防治青枯病的技术与方法.脂肪酸是细菌细胞重要的组成物质,但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茄科雷尔氏菌GMI1000为材料,鉴定了该菌的脂酰Co 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并分析了这两种酶在不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茄科雷尔氏菌RSc2450编码脂酰Co A脱饱和酶,参与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但是该菌还存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同时发现在茄科雷尔氏菌编码两个可能的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质中,仅有Cfa1(RSc0776)参与了该菌环丙烷脂肪酸的合成,并在低p H和高渗透压的耐受中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代谢特点及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幼苗根细胞膜脂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根膜脂总脂肪酸含量、磷脂含量及总脂肪酸双键指数均下降,而游离甾醇含量却明显增加,结果导致游离甾醇/磷脂比率上升。用薄层层析法测得小麦根细胞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及磷脂酸(PA)组成。干旱降低了各种磷脂的含量,但不改变其相对配比。文中讨论了膜脂代谢变化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生物膜的拆离与重建方法将从牛脑皮层膜中纯化的激活型GTP结合蛋白(Gs)和腺苷酸环化酶(AC)在含有不同极性头部或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组成的脂质体上重建形成脂酶体,测定脂酶体中AC的基础活力及Gs激活AC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影响AC的基础活力和Gs激活AC活力的顺序依次为:PE>PS>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混合磷脂对Gs的激活活力的影响大于含单一脂肪酸侧链的纯磷脂,如PEDPPE,PSDPPS,PCDP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顺序为DLPC>DMPC>DPPC。用反映磷脂分子的堆积程度的荧光探剂MC540和脂双层的流动性变化的DPH以及专一性标记蛋白质巯基(-SH)基团的荧光探剂acrylodan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脂质物理状态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
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抗冷性与膜脂的组分和结构密切相关,与质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关系更为密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脂相变温度越低,植物的抗冷性提高。植物体内存在一些降低膜脂脂肪酸饱和程度的酶,如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等,它们能够催化膜中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生成不饱和脂肪酸,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冷性。本文就低温对膜脂的影响、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经磷脂酶A2 去脂的肌质网Ca2 + - ATPase 重组于不同比例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ioleoylphophatidylcholine,DOPC) 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ioleoylphophatidylethanolamine,DOPE) 形成脂酶体,研究了不同磷脂环境中Ca2 + - ATPase 的ATP 水解和Ca2 + 转运活力。结果表明,DOPC 和DOPE 分别有利于ATP 水解和Ca2 + 的转运,DOPE 可以增强Ca2 + - ATPase 的ATP水解和Ca2 + 转运之间的偶联效率。利用内源荧光、荧光淬灭及Forster 能量转移原理测定Ca2 + -ATPase 相应的构象变化, 发现随着DOPE/ DOPC 比例的改变使Ca2 + - ATPase 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