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RNA病毒除外)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复杂的生物聚合体。能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的核苷酸顺序上切割,形成各种长度的DNA片段,通过电源能将这些片段分开。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本质上是DNA水平上的差异。这是由于进化过程中染色体DNA上核苷酸顺序发生了改变,当这种改变涉及到限制性酶切位点时,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长度  相似文献   

2.
RFLP分子标记是用限制性酶(RE)消化不同个体的同源DNA分子,经电泳表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它反映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可能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改变,也可能是部分片段的缺失、插入、易位、倒位等,显示出丰富的多态性。本文综述了R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个体识别、绘制遗传图谱、目的基因定位、检测群体内或群体间序列差异程度以及辅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并对该技术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几种应用前景较广的分子标记,如基于DNA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可变串联重复数标记(VNRT);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酶切扩增多态性(CAP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DNA(SSR)和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新兴的第3代分子标记,即基于DNA芯片技术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原理、方法步骤与优缺点、应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同时概述了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常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实际上是指Ⅱ类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此类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顺序,并在这特定的顺序处将DNA的双链切断。各种不同的限制酶都有它自己的识别顺序,所产生的片段的末端电不尽相同。自从Smith于1970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变化。通过测定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题。其中利用DNA重组和分子探针技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确定DNA结构中具有多态性的核苷酸位点,进行基因定位和异常基因的检测,是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新领域。Kan和Dozy 1978年首先在β-球蛋白基因中发现第一个DNA多态性位点以来,人们已将注意力从基因表达产物——酶和蛋白质水平的多态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医学分子遗传学讲座 第五讲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信芳  洪贤慷 《遗传》1989,11(5):46-48
每个个休在溃传上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本质不是 在基因产物_匕而是在DNA水平上的差异。这些差异 大多数都是由于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 功能的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这些中立突变所构成的 DNA变异称为DNA多态性。DNA多态性本质是 由于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引起染色体DNA中核营 酸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当这种改变涉及到限制性内 切酶识别位点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可将DNA切割 成不同长度的限制性片段。这类不同长度的限制性片 段类型在人群中所呈现的多态频率分布现象,就称为 限制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o RFLP具有广泛 的用途,它可以作为一种“遗传路标”,对人类基因组制 图提供必要的标记,当多态性顺序与人类遗传性疾病 位点连锁时,可作为遗传缺陷的产前诊断或是鉴别携 带者的标记,还可以应用于亲子鉴定和群体研究等方 面。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螨类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学研究。DNA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物种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近年来,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SSR、核酸序列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ALP等6种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三个三倍体鲫鱼品系及野鲫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张辉  董新红 《遗传学报》1998,25(4):330-336
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了银鲫(3N=156~162)、彭泽鲫(3N=162)和缩骨鲫(3N=150)3个三倍体鲫鱼品系及野鲫(2N=100)的线粒体DNA。有6种酶在种系间和种系内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银鲫共存在4种单倍型,彭泽鲫2种,野鲫3种,缩骨鲫1种。彭泽鲫和银鲫拥有相同的常见单倍型,缩骨鲫的单倍型属于野鲫的常见型。根据限制性位点的变异数据,计算了单倍型间的相似性、核苷酸多样性、品系内核苷酸多样性和品系间的遗传距离,确定彭泽鲫属于银鲫的一个地方品系,缩骨鲫属于野鲫的一个地方品系。根据核苷酸的差异,推算出银鲫和野鲫两个亚种的分化大约在11万年前完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们自编的能在TRS-80(Ⅰ)型微处理机上执行的用于构造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的计算机程序。并给出了73种不同专一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噬菌体M13 DNA(6407个核苷酸残基)上的识别位置(或切点位置)处理结果。该程序的最大优点是被检索的核酸序列,其长度在原则上是不受限制的(即不受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限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输入的序列进行任意的插入和删改。  相似文献   

10.
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可弥补传统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对防治该病毒所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流行于我国的两型汉坦病毒代表株??汉滩型(HTNV)76-118和汉城型(SEOV)R22株进行基因分析。根据病毒DNA序列的电脑软件分析,不同HFRSV囊膜糖蛋白编码基因M节段1199~1497间核苷酸序列上RsaI、TaqI和HindIII的酶切位点存在差异(Fig.1), 可用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多态性分析,以确定HFRV的型别。首先,以一对引物扩增该片段(Fig.2)。然后,分别用这三种内切酶(Fig.3,4,5)进行酶切分型。共分析了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毒株18株,及国际标准毒株2株,酶切图谱显示,这些毒株可以被分为三组(Table.1):9株可定为HTNV型,8株可定为SEOV型,3株无法确定其型别(X型)。该法分型结果与血清学经典的空斑减数中和试验分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酶切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