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读《化石》1992年第2期《“活化石”异议》一文后,笔者认为对长期沿用的科学名词的去向一般宜顺其自然发展,生硬对待,未必妥善。从字面讲,“化石”应为“石”。但《辞海》“化石”条目明确指出:“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若拘泥于“未经改变的”都未“化”,都非“石”,势必将其从“化石”中排除出去。再以《化石》杂志中频繁出现的“恐龙”为例,就更值得推敲。我们可以说,“龙”是传说中动物,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存在过,怎么能用“龙”来命名呢?过于谨小  相似文献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名词大多属外来语(主要来自英文),怎么将这些名词恰到好处地翻译成中文是一件难事。有些名词翻译得非常到位(如“基因”),但也有一些名词的中文翻译不太理想,甚至容易产生歧义(如“蛋白质”)。美妙的翻译依赖我们对其词源和词意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西藏之高,人们自然地会想到千年雪峰、万古冰川的白色世界。其实,在这“世界屋脊”之上,自古以来都有山青水秀的南国风光。一块牛化石的启示我们在林芝盆地进行科学考察时,从湖相沉积物中发现一块牛牙化石。经鉴定为“(牜曷)(牜巴)”野牛化石。这种野牛化石在我国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和丽江晚更新世地层中也有发现。“(牜曷)(牜巴)”野牛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现在只分布在我国的西双版纳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之中。从“(牜曷)(牜巴)”野牛生态环境来看,远在35000年前,在林芝古湖周围生长有各种龙脑香、青皮、望天树、娑罗松、银叶树等组成的热带雨林。这里景色四季如春,林木青  相似文献   

4.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骨化石,俗称“龙骨”,就是古脊椎动物的遗骸。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比较稀少的,通常找到的骨化石都只是一些零散的骨头或牙齿。有时候,即使只是一小块化石,对于帮助解决产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对于了解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和生物进化的历史,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下面用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块骨化石在地层或生物史上的意义。渤海海底的披毛犀牙齿  相似文献   

5.
在鸡的腹腔里,有一个肌肉十分厚实的肌胃(也叫砂胃),它是鸡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切开肌胃,有时可见到一些砂粒,叫“胃石”。胃石是用以增强胃部的碾磨,补偿口腔的咀嚼作用(现生鸟类无牙齿,食物囫囵吞下),帮助食物消化。有实验证明,如果人为地除去鸡的胃石,其消化能力要减低25%—30%。在现生鸟类中,除鸡类有胃石外,其它一些鸟类也有。但在古鸟类中,成为化石的胃石则甚罕见。很幸运,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件保存有胃石的鸟类化石。  相似文献   

6.
今天,被我们叫做面包的发酵食品,起源于西方,它的“娘家”在埃及。古埃及的面包“化石”大约在五千年以前,古埃及人发明了发酵食品。这是从空气里的细菌,偶然混入吃剩的面食里,起了发酵作用,使那些面食变得体积膨大而松软,由此,世界上就有了微生物食品——面包。这个事实,是从古面包“化石”中研究出来的。考古学上曾经证明了古代的面包样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古罗马时代的本贝伊城面包,这种古面包是在1862年出土的,曾由科学家加以  相似文献   

7.
细菌脱有机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平  李福利  马翠卿  郑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68-370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SO2进入大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也是产生酸雨的最主要的原因[1,9]。为了保护环境,要求使用低硫含量的化石燃料,但目前世界上低硫含量的化石燃料储备正在急剧减少。因此需要对含硫高的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化学脱硫方法一加氢脱硫(Hydrodesulfurization)难以脱去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硫。而生物催化法脱硫便宜,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并且具有高专一性,因此发展一种化石燃料的生物脱硫方法已是十分必要[1]。 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硫主要是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于是生物脱…  相似文献   

8.
还是译为“凋谢”好!雨京关键词ApoptosisApoptosis一词在生化文献中日益多见,但尚未统一译名。某些《词汇》将它译为“编程性细胞死亡”(《细胞学生物学名词》,1992年)或“细胞程序死亡”(《英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词汇》,1994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医史角度介绍了“龙骨”(古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种种医药用途,读来颇有兴味。但必须指出:各种古哺乳动物化石乃属国家保护之列,为确保进行科学研究之用,严禁私人随意挖掘盗卖;有关医药部门应尽量采用代用品。  相似文献   

10.
《化石》杂志1989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救救国宝》的文章,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山东临朐山旺化石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珍贵标本遭到破坏。文章说,在山旺发现的一万多件标本中,有许多为罕见的珍品,如号称中国第一鸟的山旺山东鸟。“中国第一鸟”,多么响亮、动听的称谓呀!在这里,作为这一化石鸟类的研究者,不禁回忆起10多年前该鸟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1976年盛夏,一架银燕由济南飞向北京。机舱里坐着山东省博物馆的薄其明和孟振亚两位同志。他们今天担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要将一件从山东临朐山旺发现的鸟化石,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相似文献   

11.
在差减杂交中,有两种cDNA被用来杂交。其中被检测的(即欲从其中找出高差别表达的cDNA的)cDNA群体叫做tester,而和tester杂交的(即预料缺少该高表达cDNA的)cDNA群体叫做driver。目前国内文献中,这两个名词的译法差别很大,有的文章索性不翻译。我认为,这两个名词应当有中文译名。与其从英文意义转译,不如根据其本来意义翻译。按其本意,我把tester译为“被测物”,而把driver译为“促减物”。如与cDNA一词连用,则可译成“被测cDNA”和“促减cDNA”。我觉得,在无正式译名前,这样…  相似文献   

12.
郭建崴 《生命世界》2007,(9):96-103
我去西藏是为了淘宝。什么宝呢?化石。 西藏的化石之所以为宝,除了其蕴涵的关于古生物、进化的信息之外,更由于青藏高原的独特环境,这些化石还能够为我们了解高原的形成过程及环境演变的过程提供线索。在我工作过的中国古动物馆里,就“沉睡”着一件曾经生活在2亿1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海洋里的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般快速,但有时候光阴也慢如烹茶.数着岁月,融千秋光阴的,是化石,而更具有价值的是活着的化石.活着的化石,听这名字便觉诗意十足.四纪冰川的肆虐,让白垩纪横行的恐龙、壮观的大型蕨树几乎荡然无存,但还有那么一些植物,带着远古的痕迹和味道,形不思俗、身不染尘,如降落凡间的仙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15.
化石的故乡     
王济宪 《化石》2007,(4):33-34
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古籍文献上称为春山,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葱就是春天,所以也把帕米尔叫葱岭。帕米尔一词最早出现在《大唐西域记》的书上,那时译音是波罗迷。帕米尔高原是由天山、昆仑山纽结隆起,两大山系以克孜勒苏河(红水之意)为界。山南为昆仑山,山北是天山,形成帕米尔高原的东缘。这个世界屋脊上的自然风光是雪岭、冰川,人文景观是西王母文化和昆仑文化的蕴涵——中华文化的渊源。科学和文化的切入点是化石——化石的故乡。海洋生物、海蚌、人的头盖骨、古木化石;还有地质变迁孑存下来的“活化石”——沙冬青;人类祖先流传下的古代…  相似文献   

16.
周亦红  丁伟 《昆虫知识》1999,36(6):350-352
提到化石,通常是指那些从岩层里发掘出来的、坚硬如石的生物遗骸。通常情况下,生物死亡以后,其尸体的有机质部分一般都会在空气的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很快腐烂、消失,而躯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昆虫的鞘翅等)或生物体活动时遗留下来的孔洞、痕迹及排泄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亿万年复杂而缓慢的石化作用后,最终形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化石[’],这类岩石上形成的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对于古昆虫学家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那就是琥珀昆虫。1琥珀昆虫的形成及研究概…  相似文献   

17.
石燕的故事     
中药店里有一种入药的化石,称作石燕。人们多以为是古代飞燕的化石。其实,石燕非燕,它是一种古代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腕足动物的壳体化石。那末,怎样会把它当作飞燕的化石呢?说来话长,早在晋代(四世纪后半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在其《启矇记》中曾提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可算是记载石燕化石的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0年时,曾由湖北五峰县征集到一枚古乳齿象类牙齿的化石。据当时的记录,它出产的确切地点虽不详,但发现于五峰县境内出产“龙骨”化石的山洞中,是没有疑问的。因当时著者正在研究柳城巨猿洞及广西其他山洞的长鼻类化石,其中包括有由柳城巨猿洞和封门山洞发现的古乳齿象类化石,故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讬著者代为鉴订并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化石》杂志于1978年及1983年曾先后发表“千年古莲”的文章,然而,古莲子为什么能长寿?这还是个谜。本文就此问题,作一补遗。一.有关古莲子的史料多年来,我国、苏联、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不断地在报刊上介绍了我国出土的古莲子。这一珍贵的莲子,是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东五里处的泥炭土地层中发现的。至今被誉称为古莲子的故乡——莲花泡。实际上,关于古莲子,在我国一些出土文物和史料中早有论及。  相似文献   

20.
再谈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华林 《化石》2000,(1):24-25
笔者在《化石》99-3期登了一篇“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的文章,重点谈了用丙烯颜料上色,这是最常见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其实,大千世界,物种千姿百态,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地层里沉睡了若干万年,挤压得扭曲变形,由于时间长短不同,发掘的地点层位不同而造成了化石软硬程度不同,吸收地层矿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同,化石颜色也就随之不同。因此从上颜色的角度来谈,也必须因具体化石而异,不可千篇一律。下面笔者再介绍几种方法,与对化石模型上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探讨。除了上期谈的丙烯上色外,还可以用油画颜料上色。用油画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