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负子蝽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珍 《昆虫学报》1994,37(2):171-177
负于蝽Sphaerodema rusticus Fabr.的胚胎发育,早期胚带面积大,呈多叶状,明显区分头,颚、胸、腹叶。发育过程需经历胚帝陷入、胚带隆起和胚胎反转三个明显的运动过程。中肠后原基先于前原基形成,并且前、后原基伸展方式不同,使中肠形成不同形态的前、后两部分,两部分的细胞分化亦有差异。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神经节趋于较大程度愈合,腹部的神经节最终愈合为1个复合腹神经节,胸部的神经节也愈合为1个复合胸神经节。本文还总结了胚胎发育时期与卵粒大小的关系,讨论了负子蝽背器官解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查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蝽科标本时,发现了中华贝蝽Bathycoelia sinica Zheng&Liu,1987的雄虫标本和滇蝽Tachengia ascra China,1925的雌雄标本,首次记述了此2种雄虫生殖节的形态特征,给出雄虫生殖节构造图并提供了雄成虫背、腹面照片.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质联用和嗅觉仪对分部解剖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雄虫体外挥发物进行鉴定和生测。结果表明:绿盲蝽雄虫浸提物中的主要组分有13种,包括醇类、酸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有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绿盲蝽雄虫从交配不活跃期进入活跃期,其体内的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的含量都明显变化,其中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明显增加,而己醇的含量减少,表明绿盲蝽雄虫在交配活跃期,可能有大量的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释放到体外。比较绿盲蝽雄虫的不同部位的浸提物的含量,发现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主要存在于虫体胸部。嗅觉反应测试中绿盲蝽雌虫对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有明显的趋性,同时含量很少的丁酸庚酯对雌虫有明显引诱作用。因此推测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丁酸庚酯可能是绿盲蝽雄虫释放到体外的挥发性引诱成分,并主要由胸部内的腺体分泌。  相似文献   

4.
负子蝽Sphaerodema japanicum Vuill.是半翅目负子蝽科中的一种常见水生昆虫,广泛分布在溪流、湖泊和池塘中。为了解它的习性与淡水养鱼的关系,作者曾在饲养观察中得到些记录,初步整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盾负泥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荣  陆宝琪 《昆虫知识》1995,32(4):223-225
  相似文献   

6.
朱鹮卵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对世界珍禽——朱鹮的卵壳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卵壳中的26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两巢卵壳所含有害元素的对比,以及两巢区土壤中有害元素含量对照情况,指出保护朱鹮自然种群、研究其环境因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负子蝽交配、产卵及孵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负子蝽Diplonychus sp.能捕食蚊类的幼虫、蛹,但也捕食鱼苗,对养鱼业有一定的为害。我们在室内对该虫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有关生物学将性介绍如下。 负子蝽其成虫体呈扁平、椭圆形,淡黄褐色。长约21mm,宽约11mm,雌虫稍大于雄虫。成虫虽有翅,但不能飞翔,大部分时间都生活于水中,以捕食小型水生动物为生。该虫交配、产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雄虫触角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随着应用合成昆虫信息素控制害虫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昆虫触角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Schneider(1964),Seabrook(1978),Zacharuk(1980)等从不同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述。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属鳞翅目,袋蛾科(Psychidae),是我国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寻求新的防治,测报方法,我们对大袋蛾性信息索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试  相似文献   

9.
朱Xuan卵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10.
爬行动物的卵壳结构杜卫国(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学系金华321004)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最先登陆的类群,其结构、机能也向着适应陆地生活进化。陆地繁殖是动物不依赖水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爬行动物产带硬壳膜的卵,以抵御陆地环境压力和防止水分散失,完成陆地繁殖。因...  相似文献   

11.
黄冈仓花蝽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冈仓花蝽(Xylocoris sp.)广泛分布于湖北等南方多省的粮食、药材、干果仓库及粮食加工厂中。姚康(1986)对黄冈仓花蝽进行了初步观察,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三年来我们在恙虫病防治工作中,曾对恙虫的生态做了若干观察,初步明确了一些杀灾恙虫有效的或无效的药剂。兹粽合报告如下。 恙虫的生态观察 自从 1953年在平潭岛调查以来。由各种家鼠和野鼠体上收到11种恙虫,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3.
14.
荔枝蝽象的化学不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东省,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雄虫生殖细胞对噻(口替)派(硫代三乙烯磷胺)的不育作用有二个敏感期,即生殖细胞受伤害的敏感期和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这二个敏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翌年2月中旬,只有在生殖细胞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对荔枝蝽象雄虫进行不育处理才有实际意义。2月中旬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达99.5%。2月中旬被哔噻兹[P,P-双(1-氮丙啶基)-N-甲基硫代磷酰胺]熏蒸2.6小时后再被0.2%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为99.3%。这二种处理方法对雄虫的交配竞争能力和死亡率基本没有影响。雄虫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后24小时才出现较大的不育效应。进行不育雄虫大笼(2.2×2.2×3M3)释放试验,当不育雄虫、正常雄虫和正常雌虫的比例为80:10:10时,上述二种方法处理的不育雄虫分别导致94.4%和96.5%的卵不孵化率。初步观察到不育卵对跳小蜂(Ooencyrtus sp.)的产卵量和羽化率没有影响。上面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应用不育剂防治荔枝蝽象看来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月中旬0.4%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的贮精囊中精子,发现精子密度降低、排列不整齐。浸渍雄虫的噻(口替)派水溶液浓度为1.8%时,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雄虫睾丸精子横切面,可见部分精子的轴丝遭到损伤。  相似文献   

15.
四纹丽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学惠 《昆虫学报》1979,(4):478-480
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ia F.)是我国北方一种食性杂,分布广的农田地下害虫,在辽东半岛花生产区已成为危害作物的优势种,造成花生落果,并加害玉米、高粱等。 为了消灭虫害,在搞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策略,自1973年开展本项研究,三年来,进行了人工饲养、校外防治试验与田间调查,取得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钟宁  陈晓社 《昆虫学报》1989,32(3):376-379
蚜虫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它对作物的危害除直接吸取液汁外,更严重的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张广学等,1981)。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蚜虫的抗药性增长很快,而且由于蚜虫迅速得毒和迅速传毒,所以杀虫剂很准保护作物免遭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蚜虫行为控制剂的研究(Montgomery等,1978;Briggs等,1983;Gibson等:1984;Dawsow等,1988;张钟宁等,1988)。 [反]-β-法尼烯是许多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它是蚜虫受到危害时,从腹管分泌出的以告警于其他蚜虫逃散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于1972年被Bowers等人鉴定。Pickett等(1980)进一步报道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全成分的研究。本文将报道[反]-β-法尼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生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大臭蝽属蝽科荔蝽亚科,学名 Eurosius validus Dallas,江西省山区、丘陵地区较多。成虫和若虫为害板栗、茅栗、白栎等嫩梢,吸食汁液,使梢凋萎,终至焦枯。对板栗苗期的生长影响较大。 1973—1976年我们在省内南北几个点对它进行了调查,1974-75年在校本部(南昌梅岭山麓)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燕鳐是黄海沿岸重要鱼种之一。本文描述了燕鳐受精卵与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点和培育条件。 烟台崆蛔岛沿岸的燕鳐,5月底开始产卵,7月结束。人工受精在船上进行。受精卵和仔幼鱼在室内用静止水进行培育。 仔幼鱼的主要饵料是皱褶臂尾轮虫和卤虫幼体。幼体在室内水泥池(0.8立方米)进行培育。 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20.0—27.2℃,盐度31.28—31.74‰,pH8.32—8.52,溶氧(DO)1.52—8.32毫克/升的条件下进行培育。共育成幼鱼4801尾,到1981年9月20日,幼鱼最大全长92毫米。 1982年又进行了重复试验,共育出幼体6万余尾。  相似文献   

19.
用座壳孢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1981年间,为防治北京地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危害,自四川省重庆北碚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入座壳孢(Aschersonia)的寄生菌孢。经分离选出座壳孢的 A6S 菌株。在平均相对湿度 60—70%的春季温室内,对于黄瓜白粉虱1—2龄若虫的寄生率仅30-40%。后来,探索了该菌的生物学,使该菌对白粉虱的寄生率提高到90%,菌剂的材料成本降低到5%。  相似文献   

20.
地里恙螨幼虫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研究甲乙两型地里恙螨子代的形态和两型地里恙螨的杂交实验中,发现这两者子代幼虫中有出现形态变异的现象。 1.后侧毛基的移位:从沿海某县采回的甲型地里恙螨(以下简称“C甲”)在实验室饲养繁殖的F_1标本中,出现一只左边后侧毛位置正常而右边后侧毛向上移位至感毛基的前侧(见图1)。左边A-P为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