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条件下社鼠个体相遇时的叫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捕自杭州市郊的11只社鼠(3♂,8♀)个体相遇时的叫声与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其结果表明,社鼠不同个体相遇后存在4种叫声,即雄性个体相遇打斗时败者的叫声、雌性个体相遇打斗时败者的叫声、异性成体相遇时雌体的叫声和成幼体相遇时幼体的叫声。进一步比较分析显示,各种叫声的主要声学参数之间大多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同性个体打斗后,败者的叫声和幼体见到成体时的叫声均呈现为多谐变音的频谱结构,这可能是对强者的惧怕叫声;而异性个体相遇时,雌体的叫声呈现为多谐恒频的频谱结构,这可能是对雄体的拒斥叫声。  相似文献   

2.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我国广大农区的重要野栖害鼠,有关该鼠的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国内外研究甚少。本文以江西省安义县的黑线姬鼠为例,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该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进行筛选,探讨建立鼠类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经回报和试报检验,效果尚好,兹报道如下。 影响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比较多,我们以鼠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初选出16个入选因子,然后将这些因子输入计算机进行筛选。这16个入选因子是:X_1:怀孕率;X_2:平均胎仔数;X_3:繁殖指数;X_4:成体性比;X_5:总性比;X_6:雄性成体百分比;X_7:雌性成体百分比;X_8:雄性成老体百分比;X_9:雌性成老体百分比;X_10:雄性成老体比;X_11:雌性成老体比;X_12:总成老体比;X_13:雌性成体比;X_14:总成体比;X_15:月平均气温;X_16:月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杨月伟  刘震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7,27(10):3983-3992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杨月伟  刘震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7,27(10):3983-3992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蝘蜓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计翔  杜卫国 《动物学研究》2000,21(5):349-354
报道了蜓 (Sphenomorphus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 ,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 ,雄性幼体和雄性成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 ,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 6 7 7mm ,大于此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平均窝仔数、窝仔重和幼仔重分别为 7 2 ( 3~ 11)、 3 34( 1 30~ 5 19)和 0 48( 0 36~ 0 5 8)g。用卵黄沉积卵巢卵和输卵管计数的窝仔数比用幼仔计数的窝仔数多约 1 0个后代。幼仔体重与雌体SVL无关。相对窝仔重与雌体SVL边缘性地呈正相关。窝仔数、窝仔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幼仔体重与窝仔数呈负相关。窝仔数与雌体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6.
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雌雄成体的营养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脂类、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一步探讨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对配合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40.48%和9.82%,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HA/EPA)的比值分别为27%和1.34,总氨基酸(TAA)和10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38.80%和16.32%。(2)雄、雌成体的水分含量均在88%左右,雌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的磷脂含量显著高于雌体。(3)除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14:0和16:1n-7)外,雌雄成体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接近,雄体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以及DHA/EPA的比值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亚油酸(LOA)、亚麻酸(LNA)和亚麻油酸(18:4n-3)含量高于雄体;雌体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牛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必需氨基酸和所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雄体。(4)雌体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保留率高于雄体,而雄体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保留率高于雌体;雌雄成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接近。综上,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在粗蛋白、粗脂肪、甘油三酰、磷脂、部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及重要脂肪酸相对保留率上差异显著,这暗示雌雄成体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丽斑麻蜥冬眠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和1987年的4—5月、9—11月,在辽宁省北镇县县城近郊观察了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的冬眠习性,现报道如下。冬眠前的迁移几乎整个夏季和秋初,丽斑麻蜥分散活动在农田、树林、灌丛和草地,冬眠前向冬眠地迁移。根据1986年在约1500m2样地内各旬捕获个体获得的资料,9月上旬在冬眠地活动的多为雄体,占总体78%;9月中旬开始,雄体数量相对减少,至10月初样地内雌体己略多于雄体,占同期总体54%。整个过程中雄体大多先于雌体到达冬眠地。9月上旬在冬眠地内活动的主要是当年产生的幼体,占61%,其次是二龄或二龄以上的成体,占39%,未采到去年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地区3个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种群的个体大小、繁殖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测定。在24 ℃、28 ℃和31 ℃条件下,孵化多疣壁虎卵,并测定其孵化期和幼体特征。结果表明:多疣壁虎成体存在显著种群间变异和两性差异,即衢州和温州个体大于杭州个体,雌体大于雄体;卵平均质量和窝卵重无显著种群间差异,但杭州壁虎的相对窝卵重显著大于衢州和温州个体;孵化温度能显著影响孵化期及幼体的尾长和头宽,但不影响幼体体长、体质量及运动能力;孵化温度效应不存在种群间差异。本研究揭示了疣壁虎个体大小、繁殖输出以及卵孵化特征的微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采自北京地区的88只姬鼠标本(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除外)的10个形态分类指标进行了分析,以便确定出最具种问特异性的形态分类特征并给出定量判别标准.结果表明:除黑线姬鼠外,北京地区另有中华姬鼠(A.draco)和大林姬鼠(A.peninsulae)两种姬鼠;门齿孔后缘距上臼齿列前缘水平线的距离(x9)、上领M^1后内侧齿突向舌侧突出的程度(x1)及其与第2横嵴内侧齿突的相对大小(x2)是区分后两种姬鼠的最有效的形态分类指标;3个指标的种间界限大致为:中华姬鼠x9〈0.4mm,01≥0.2mm,x2≥0.6;大林姬鼠x9≥0.4mm,x1〈0.2mm,x2〈0.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顺义农田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两大害鼠种群繁殖力存在的差异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科学灭鼠策略提供依据,1994-2014年,采用夹线法于每年3~11月(或1~12月)进行调查,每月上旬在5个监测点农田布放鼠夹500夹夜。捕获的样本测量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解剖观察繁殖情况。以种群繁殖力为指标,分析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在繁殖力方面的差异,由此揭示出黑线姬鼠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每年都有2个繁殖高峰期,并以成年以上个体为繁殖主体,分别占总胎仔数的94.5%和95.6%。黑线姬鼠的繁殖期和主要繁殖期均比大仓鼠延长1个月,且主要繁殖期的雌、雄繁殖鼠占比均高于大仓鼠,胎次数是大仓鼠的1.7倍,仅平均胎仔数低于大仓鼠,由此说明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力比大仓鼠更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瘦尾细额溞是一种出现数量极其稀少的枝角类。关于它的生物学特征尚未见诸文献。本文测量了一次采自云南永胜一池塘的本种300个两性个体的体长和怀卵量,就其幼体与成体的数量、体长与怀卵量、雄性以及性比等问题探讨了种群的生物学状况。 详细观察比较了这个种的重要分类特征——雌体后腹部,并描述了变异范围。对卵鞍和雄体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田鼠两亚种幼体生长特征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与描述。指名亚种雄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均大于或显著大于长江亚种,雌体前者小于后者;两亚种在17~20 d体重均已产生性二型分化,长江亚种两性个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值大于指名亚种。两亚种雌体体重、体长、尾长和后足生长速率均相应地大于雄体,体重生长曲线拐点出现时间、瞬时生长率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较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明显迟缓。两亚种两性个体的后足长生长速率要大于其体重、体长和尾长。结果表明,(1)雌体较雄体早熟;(2)雄性体重指名亚种大于长江亚种,雌体相反,指名亚种性二型现象较长江亚种明显;(3)后足长较体重、体长和尾长较早地达到成熟时的大小;(4)两亚种幼体性二型分化时间早于其性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丽斑麻蜥秋季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00×3米的样地内,捕到丽斑麻蜥97尾,密度为0.065尾/米~2;可分为:幼体组体长32.32(25—40)毫米,体重0.93(0.6—1.6)克;亚成体组体长44,29(42—48)毫米,体重2.42(1.8—3.3)克;成体组体长56.40(51—63)毫米,体重5.07(4.2—6.6)克;三个年龄组。性比为1:1.69,雄多于雌。种群中幼体数量最多,其次为成体,亚成体的个体最少。  相似文献   

14.
杨月伟  刘季科  刘震 《生态学报》2005,25(6):1523-1528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2×2×2析因实验,测定外部因子食物、捕食,以及同域分布物种黑线姬鼠的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扩散和活动距离的独立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扩散个体中,幼体扩散的比例为71.0%。雄体扩散的比例为80.5%。东方田鼠扩散的趋势与其种群密度及补充量的变动一致。食物对扩散具有显著独立作用;捕食对扩散的作用接近显著;种间竞争对扩散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食物、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扩散的效应亦不显著。在诱捕期内雄性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及其诱捕期间长距离活动比例均显著大于诱捕期内雌性及其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不同处理种群间,仅雄体在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具有显著差异;食物对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具有直接和间接(通过密度)的效应;而预防捕食者和竞争物种对不同处理种群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则无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蓝尾石龙子的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5):745-752
通过测量头、体大小和胃检研究浙江泰顺产蓝尾石龙子 (Eumeceselegans)个体发育过程中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蓝尾石龙子成体个体大小和头部大小的两性差异显著 ,雄性大于雌性。不同发育阶段雌性头长与SVL的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差异 ,头宽与SVL线性回归斜率的差异显著 ,成体和SVL <5 0mm幼体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幼体。雄性头部相对于SVL呈加速式异速生长。两性比较发现 :雌雄幼体头长和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 ,SVL <5 0mm幼体特定SVL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的两性差异 ,但SVL为 5 0 - 6 9mm的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SVL相同的雌性幼体 ;雄性成体头长和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性。SVL <5 0mm的雌性幼体头部相对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同性幼体 ,性成熟雌体头部相对小于SVL为 5 0 - 6 9mm的同性幼体。雌性幼体、雄性幼体、雌性成体和雄性成体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12 3、 12 5、 4 8和 14 4。雌雄幼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最高 ,雌雄成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次之 ,成体与幼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小。成体摄入食饵的大小 (用胃内完整食物长度的平均值表示 )和变化范围大于幼体。两性成、幼体摄入的食饵大小差异显著。两性个体摄入的食饵大小均与其SVL呈正相关 ,表明较大  相似文献   

16.
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很多。在动物材料中,蝗虫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材料。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性2n=23,×0;雌性2n=24,××),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玻片标本上能同时观察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还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及精子的变态过程。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取材蝗虫雌雄个体易于区别,一般雄体成虫较小,其腹部末端如船尾状,雌体较大,腹部末端分叉。捕捉成体雄蝗,活体取其精巢。先将翅及附肢从基部剪去,沿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黑线姬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张洁 《兽类学报》1989,9(1):41-48
1982-1986年,作者在北京农业区研究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和繁殖,共解剖标本1360号(684公, 976母)采用嗣体重划分出4个年龄组,研究睾丸重量与性成熟的关系,确定睾丸重0.5克为性成熟线。种群一年更新一次,个体年繁殖2—3胎,当年出生的鼠基本不参加繁殖,胎仔数有年度差异,1982年为6.18±0.35,1983年为5.29~0.13,1984年为5.97±0.13,1985年为5.69±0.20。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在低温条件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施大钊  海淑珍 《兽类学报》1996,16(4):291-296
实验在一20℃的低温下进行. 结果表明:(1)单笼饲养鼠平均存活期为145.9±30.8h其
中幼鼠耐低温力最差, 然后依次为老体组、亚成体组、成体组。除幼体外, 雌鼠的抗寒能力稍高于雄体。(2)饲喂冷篙组比饲喂其它6种牧草在低温下布氏田鼠的存活期显著延长(3)聚集可明显增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4)窝草可使巢内温度保持在5-8℃ , 窝巢内层的温度可达15-22 ℃ 。  相似文献   

19.
社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93,13(3):198-204
1983—1987年在北京西山研究了社鼠的种群生态学,共捕获标本870只,用胴体重方法划分5个年龄组。种群年龄组成,随季节而有变化。年龄锥体有季节和年度差异。雌雄性比亦有年度变化。在多数年份中,幼体和亚成体的雌性比例高于雄性。社鼠一般在3—4月开始繁殖,9月基本结束,10月见到个别孕鼠。雄性个体性成熟时的睾丸重量在0.8克以上,雌性产仔数平均为5.20。多数雌体一年繁殖2次,个别可繁殖3次。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有些雌体参加两年的繁殖活动。社鼠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计翔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2006,52(2):250-255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