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蜱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皮外寄生虫,它在吸食宿主血液时将多种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为了成功地吸食宿主血液,蜱虫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使其唾液腺能够在吸血过程中产生多种抗凝物质,比如,凝血酶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凝血因子抑制剂、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抑制剂、血小板聚集黏附抑制剂等。通过这些抗凝物质的直接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蜱虫可以成功阻止其在吸食过程中宿主伤口的血液凝固,起到抗凝作用。该综述对蜱虫分泌的抗凝物质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为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志文  李全岳 《蛇志》1996,8(4):49-49
山蚂蟥叮咬伤的防治张志文李全岳吴益群(广西边防二团卫生队南宁532500)(南宁市解放军三0三医院南宁530021)山蚂蟥又名旱蚂蟥、陆蛭,专爬向人畜身上吸血。近两年在中越边境工作期间,先后有57名官兵被山蚂蟥叮咬,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现场观察1...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的山蛭及其吸血习性观察陈广文陈晓虹和振武许人和朱东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新乡453002)关键词河南山蛭吸血习性1分类地位与地理分布山蛭俗称山蚂蟥,在动物分类上属环节动物门蛭纲(Hirudinea)、颚蛭目(Gnathobdelida)、山蛭科...  相似文献   

4.
倪军  沈姝  邓菲 《昆虫学报》2022,65(12):1701-1716
蜱是一种人畜共患体表寄生虫,通过叮咬宿主和吸血,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引发多种疾病。凝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蜱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周期长,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多种抗凝物质,抑制凝血反应,可帮助蜱长时间保持吸血状态。目前,已知的蜱源抗凝物质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纤维蛋白(原)溶解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活性蛋白4大类。这些抗凝血物质可分别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中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共同通路中的关键步骤,以及促进纤蛋白溶解和抑制血小板激活,从而抑制宿主血管中的凝血反应。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共同通路中凝血酶和Xa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溶解剂引起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并延迟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降解血小板聚集激动剂,并结合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和血小板上的αIIbβ3整合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蛋白抑制宿主血管收缩以及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此外,还有一些蜱分泌的其他蛋白分子可通过不同的通路来实现抗凝血作用。本文对迄今为止各类蜱中发现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蛋白和小分子及其抗凝血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阐述,将...  相似文献   

5.
美国Biogen公司在美国开始抗血栓蛋白水蛭素的临床试验.水蛭素是吸血希耳制造出来的血液凝固抑制肽.该公司以水蛭素的作用部分为基础设计的新肽“Hirulog”有水蛭素的约2倍的血液凝固作用.已结束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没有发现出血过多和引起过敏等严重副作用,最近将对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血酶药着手第二阶段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杨华 《蛇志》1995,7(4):42-43
用简单的方法对各类马匹血液凝固时间进行了测定,证实了蝮蛇毒的抗凝,去纤和降粘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蝙蝠的食虫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晨4点钟,我从吊床上醒来时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到处是凝固的血迹,有的伤口还在流血。上帝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位亚马逊探险者日记中的一段。原来,他是遭到了圭亚那吸血编福的“暗算”。作者进一步记述到:“这类蝙蝠体型相对巨大,在人或其它动物熟睡时吸血有时直到后者死亡。吸血蝙蝠具有奇特的吸血本领,它们可以本能地辨别出熟睡的人或其它动物,一边扇动翅膀一边轻轻咬破袭击目标的皮肤。因为伤口极小,所以受害者感觉不到疼痛。于是,吸血编福便从这个小口不停地吸吮直到几乎飞不动为止。”早期到亚马逊探险的旅行家很多…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种吸血蚂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吸血蚂蟥危害南方水田地区贫下中农、橡胶园割胶工人以及边防战士的身体健康。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广大工农兵和有关专业人员对这类有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防除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动物研究所历年来曾组织调查队去广东、云南、浙江、西藏等省(区)进行调查,搜集了不少标本,并承兄弟单位赠送部分标本。笔者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膜的损害。临床中重建静脉术后会出现血管的再阻塞,这除与机体内在因素及手术因素外,尚与术后抗凝疗法有关,本组2例静脉重建术后病人用清栓酶为主作抗凝逆疗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吸血节肢动物唾液腺来源的抗止血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食脊椎动物血液能力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形成了丰富的抗止血因子,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他们通过不同机制抑制ADP、凝血酶和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凝因子能扰乱内源性和外源性止血通路.血管扩张因子包括储藏、运输一氧化氮的nitrophorins,模拟内源性血管扩张的多肽和催化或水解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的酶.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蛋白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或协同作用起到抗止血的效果.复杂多样的唾液腺生物活性分子解释了吸血节肢动物成功获得血餐的分子机制,也提供了新的抗止血药物分子.  相似文献   

11.
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为材料,对其卵子发生的卵黄物质形成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卵子和卵母细胞的长度变化显著,呈现先平稳后快速增长直至稳定的发育特点;在吸血后31 h内,卵黄物质快速、急剧地在卵母细胞中沉积,至吸血51 h,卵黄物质在卵母细胞中的比例达到峰值(100%).根据卵子中卵母细胞、滋...  相似文献   

12.
<正> 虻科(Tabanidae)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的雌性成虫大部分吸血,不但是畜牧业上的重大害虫,而且还能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与人、畜关系极为密切。 在草原或山区,当虻的数量很多时对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威胁很大,特别对牲畜,常在叮咬处引起大量流血。据报道,小型虻咬伤一次失血可达40毫克,最大型的虻如,虻属(Taba-nus)、瘤虻属(Hybomitra)中的某些种类则一次可使动物失血200毫克。有人曾记录,一头家畜在一个夏天可失去100毫升的血。虻的唾液中含有有毒物质可阻碍血液凝固,并含有扩  相似文献   

13.
蚊类是吸血的昆虫。它们必须有其他动物供应血液,而且有水供作幼虫滋生的处所才能生存和繁殖。蝇类,除少数吸血蝇外,大多数是靠腐败的有机物质,尤其动物的排泄物,如粪、尿和腐败的动物和植物质而生存的。这些物质一方面作为成虫的食料,一方面也作为幼虫的食料和滋生塲所。所以有这些污物的地  相似文献   

14.
知识果味派     
<正>水蛭有32个大脑,这是真的吗?水蛭俗称蚂蟥,因擅长吸血而出名。不知是民间"科学家"们觉得水蛭不够奇特还是怎么的,他们硬给水蛭加了一个知识点,说它有32个大脑。很遗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水蛭跟我们人类一样,拥有1个指挥身体运作的大脑,但是,和人类相比,它大脑的神经中枢数量特别多,有32个。也许是对知识的误读,人们把水蛭有32个神经中枢解读成了它有32个大脑。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血栓与止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在血管内循环畅通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础。当血管破损而引起出血时,机体通过血小板、血浆凝血因子和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在破损的血管处形成止血栓,阻止流血。但是,当局部血液凝固亢进,或由于血管内壁受损形成血栓时,血液流通受阻,会导致心肌梗塞、脑血栓、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蚂蟥的繁殖,我经常进行观察,春天发现有的蚂蟥吸饱血后,在田背上离水一尺左右高的地方,潜伏在一个小孔里,身体前端分泌出一些泡沫,后来泡沫变成一种象“丝瓜瓤”一样的纤维状物,这时蚂蟥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水蛭药材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软件对特征图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7批蚂蟥HPLC特征图谱具有8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比确认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水蛭胺B;采用SIMCA-P 14.0软件进行聚类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均可将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归为不同的四类;另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之间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尿嘧啶、次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柳叶蚂蟥>菲牛蛭;黄嘌呤的含量均值依次为:蚂蟥>水蛭>菲牛蛭>柳叶蚂蟥;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水蛭胺B的含量均值依次为:柳叶蚂蟥>蚂蟥>水蛭>菲牛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不同基原水蛭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水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蚂蟥广泛生长于水田、池塘、河沟中,危害人体健康。1970年本人下放旌德县俞村公社芳川大队时,与贫下中农一起进行防治蚂蟥试验,每亩用50%敌敌畏2两、6%六六六1斤5两拌干细砂50斤撒施,防治蚂蟥并兼治螟虫,飞虱,效果很好,但对水田中的青蛙有杀伤作用。1972年改用低剂量茶籽饼液进行试验,有效地消灭了蚂蟥,并不毒死青蛙。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齿新蚤的吸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5,(2):188-194
本文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二齿新蚤吸血活动与环境温度、蚤龄、性别的关系。实验证明,幼蚤吸血最适温度为25℃左右,该温度下吸血率最高;成蚤在各种温度下,吸血率均接近100%。成蚤吸血率高于幼蚤。幼蚤雌蚤吸血率高于雄蚤,成蚤吸血率雄雌均接近100%。蚤吸血量与吸血时温度无关,威蚤吸血量大于幼蚤。雌蚤吸血量大于雄蚤。蚤的血液消化速度,高温时较低温时为快。在温度25℃以下时,成蚤消化速度较幼蚤为快;30℃以上时,成蚤与幼蚤消化速度相近。消化速度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1957年夏笔者与张一飞同志在浙江杭州用不同浓度的除虫菊、雷公藤、菸碱、硫酸铜、石灰氮、6%可湿性六六六等处理蚂蟥,其毒效比较如表。由右表可知:菸碱、石灰氮及六六六毒杀效力较大,因此以后能结合施肥,治虫来兼治蚂蟥,乃是值得探讨的。最近赵志鸿同志试验发现了毒性更强的杀蚂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