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地白浆土上,表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供P不足现象,白浆层土壤有效P含量严重缺乏.表层土壤中当季P肥利用率的变幅范围为6.09~12.35%,白浆层土壤P肥利用率为13%左右.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白浆土Olsen P的含量,加速土壤本身P的活化,各种有机物中,以猪粪对土壤潜在P的活化效果最好.将Olsen P与X值、A值比较,认为Olsen P是评价白浆上P肥力简便易行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牧草粉腐解物对白浆土Fe、Mn、Al氧化物形态转化及剖面迁移的影响及其对土壤P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有机物料淋溶使土壤DTPA提取态或有机络合Fe、Mn、Al氧化物含量显著上升;有效磷含量也极显著上升,主要在于铝磷和铁磷含量的增加;白浆层土壤中有效态磷及无机磷各形态均随着腐熟牧草粉用量的加大而极显著地升高,表层土壤中有效态磷、铝磷、铁磷的变化也与加入的腐熟牧草粉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磷、铝磷、铁磷与DTPA提取态和有机络合态Fe、Mn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在表层土壤磷素各形态与DTPA及焦磷酸钠提取的Al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白浆层却是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系统N、P营养平衡及其肥料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9年的农田生态系统N、P营养平衡定位试验研究表明,N、P肥配合施用,实行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使土壤速效和迟效P库容量得到补充.最后几年的P肥利用率达21.1—65.1%,N肥为49—75%.储备性施P第1年的利用率只有6.5-7.3%,而前3年之和达到24—28.5%,9年3个时段平均利用率27.9—42.8%,补偿性施P的19.5—42.9%.施P65.5kg·ha-1·yr-1时,既能满足作物对P的需求又能补充土壤速效P库容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和微区试验研究表明,施入白浆土中无机磷在短时间内(24h、8d)主要向FeP和AlP转变,较长时间后(80d),AlP向FeP转化,CaP变化较弱,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与白浆土本身的土壤属性具有密切关系.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转化过程,其与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反应形成的“Al有机质P”和“Fe有机质P”是作物较易利用的有效P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和微区试验研究表明,施入白浆土中无机磷在短时间内主要向Fe-P和Al-P转变,较长时间后,Al-P向Fe-P转化,Ca-P变化较弱,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与白浆土本身的土壤属性具有密切着关系,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转化过程,其与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反应形成的“Al-有机质-P”和“Fe-有机质-P”是作物较易利用的有效P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不同磷肥、有机肥用量下土壤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Olesn-P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增减决定于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消耗量,长期不施磷肥,土壤Olesn-P含量逐渐下降并趋向临界水平,磷肥用量与作物吸磷量基本持平时,可以维持土壤Olsen-P动态平衡。以用量高于作物的吸磷量时,土壤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7.
根际试验研究表明,水分、有机质、土壤酸度是影响白浆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子.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能增强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加速磷酸根离子从根际土壤向非根际土壤扩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对P 素的吸附自由能( K 值) ,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施用石灰,调节白浆土酸度,由于化学溶解作用的影响,促进了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增强了土壤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盐分和水分胁迫盐地碱蓬幼苗渗透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处理4d龄的盐地碱蓬(Suacda salsa(L.)Pall.)幼苗,10d后测定植株中主要有机溶质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叶片涌透势和涌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NaCl处理的无机离子总含量急剧增加,其中Na^2+、Cl^-半加最多,占总计算渗透势(COP)的71% ̄88%,总无机离子占COP的95% ̄97%。而有机溶质总含量则稍有降低,约上COP的2% ̄5%。PEG处理  相似文献   

9.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渗透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利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处理40d龄的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幼苗,10d后测定植株中主要有机溶质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叶片渗透势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NaCl处理的无机离子总含量急剧增加,其中Na+、Cl-增加最多,占总计算渗透势(COP)的71%~88%,总无机离子占COP的95%~97%。而有机溶质总含量则稍有降低,约占COP的2%~5%。PEG处理使有机溶质(氨基酸、糖、有机酸)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氨基酸占COP的9%。不同处理的实测渗透势(MOP)均小于COP,说明在这些条件下,还有其它的渗透剂参与盐地碱蓬幼苗的渗透调节。结果还表明,盐地碱蓬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随外界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增效醚(PBO)对棉铃虫Jelicoverpa armigera3龄细虫处理后的不同时段,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处理后1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仅为对照的43.9%,至处理后12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下降到最低点,仅为对照的23.4%,而处理后18~24h,细胞色素P450被抑制的程度有所减弱,其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5.8%和70.0%。生物测定结果表明,PBO对所测定  相似文献   

11.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胞体膜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大鼠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细胞内记录,以确定SP对DRG细胞的膜反应及其可能的离子机制。实验所测DRG细胞静息膜电位为-58.9±8.2mV(X±SE,n=81)。传导速度:A_(α/β)细胞为20.4±4.8m/s(X±SE),范围14.1-28.7m/s(47/60);Aδ及C类细胞为9.8±5.2m/s,范围1.2-13.7m/s(13/60)。浴槽滴加SP(10 ̄(-7)-3×10 ̄(-4)mol/L)在大多数细胞可引起明显的膜去极化反应(56/60)。少数细胞对SP无反应(4/60)。在SP去极化期间膜电导值有所增加,从平均值2.72×10 ̄(-8)mho增加24.6%(n=3)。所测逆转电位值在+40-+50mV之间(n=3)。浊流平衡液(BSS)中NaCl以氯化胆碱置代,或用含TTX(10 ̄(-5)mol/L)的BSS灌流,可使SP-去极化幅值大大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而高(20mmol/L)和低(0mmol/L)Ca ̄(2+)的BSS灌流时,使SP-去极化幅值相应的增加和降低。用含10 ̄(-4)mol/LCd ̄(2+)及10 ̄(-2)mol/LTEA的BSS灌流,均使SP-去极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改性措施对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复合污染土壤上石灰+Ca、Mg、P肥处理对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及重金属的作物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上采用石灰+Ca、Mg、P肥处理可减少重金属向作物籽实的迁移和积累,特别是Cd、Ph、As3元素;改性以后,水稻、小麦Cd吸收量比改性前降低了31.5—55%.4种作物对Ph的吸收量降低了23.4-57.8%,Cu、Zn吸收量略有降低.水稻As吸收量增加了56.8%,小麦、大豆As吸收量减少61.8-81.1%.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Cd、Ph、Zn交换态百分含量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少,而碳酸盐结合态有所增加,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网袋法对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的乔木树种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枝条分解进行了连续5年时间的观察,并测定了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质(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的变化。用Olson的指数方程对分解枝条重量的减少进行了模拟,并预测暖温带地区辽东栎枝条完全(95%)分解需要约21年的时间。在各有机成分含量的变化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异。蛋白质的含量随着分解过程的不断进行,从3.5%增加至5.5%,半纤维素则从16.0%下降至8.0%,而粗纤维和木质素的含量出现了上下波动的情形。经过拟合,凋落物的丢失速率符合Olson的指数降解曲线,含量较大的粗纤维和木质素的减少也较好地符合Olson的指数降解曲线,半纤维素也可以用Olson指数方程拟合,但蛋白质的拟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辽西易旱区碳酸盐褐土上进行的6年P肥试验资料,建立和验证了一个简化的农业系统P循环模型.对4种施P对策进行长时间尺度的模拟预测表明,6年三次大剂量施P并辅以每年有机肥还田的施P模式固土壤有效P水平和施P利用率较高而优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气候和土壤的基本特征。据34块样地资料统计。小叶章草甸由24种植物组成,其中小叶章的综合优势比(SDR)为64.03%,居第一位;修氏苔草为15.11%,居第二位。土壤为潜育白浆土,土壤过湿或地表有短期积水,白浆层的渗透速度为0.01Tnm/min渗透系数为0.005mm/min,成为隔水层,严重地影响了土壤水分的升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根际试验研究表明,水分、有机质、土壤酸度是影响白浆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子。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能增强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加速磷酸根离子从根际土壤向非根际土壤扩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对P素的吸附自由能(K值),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施用石灰,调节白浆土酸度,由于化学溶解作用的影响,促进了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增强了土壤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根际试验研究表明,水分、有机质、土壤酸度是影响白浆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子.调节土壤水分含量,能增强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加速磷酸根离子从根际土壤向非根际土壤扩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对P素的吸附自由能(K值),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施用石灰,调节白浆土酸度,由于化学溶解作用的影响,促进了土壤中铁、铝磷酸盐的溶解,增强了土壤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钙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Cl2浸种提高水稻幼苗叶片中结合态钙、内源抗氧化剂(GSH、AsA)含量和膜保护酶(CAT、SOD和POD)活性,也增加可溶性蛋白质中煮沸稳定蛋白质(boiling-stableprotein)的含量。冷胁迫期间,CaCl2并能减少因冷胁迫引起的GSH、AsA含量,CAT、SOD和POD活性以及煮沸稳定蛋白质下降的程度。在恢复期间,经CaCl2处理的幼苗其GSH、ASA、CAT、SOD和POD以及煮沸稳定蛋白质水平均有回升。  相似文献   

20.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选用温度、湿度、表面活性剂TW80和CNP比4个因素为调控因子,采用正交法进行周期为150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天后,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可达44.5~74.6%,60天后,达70.4~93.7%,降解率的不同与调控条件显著相关.在此期间,降解最佳条件为40℃,湿度25%,CNP比为120101,TW80分别为200~500mg·kg-1.实验结束时,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达91.2~99.8%.降解的最佳条件是40℃,湿度15%.经R值判别表明,不同时期各因子对PAHs降解影响有所不同.温度对PAHs降解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