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谱流感疫苗是指能够诱导针对流感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或广谱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保护动物或人类免受多数流感病毒毒株感染的疫苗。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及机制研究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流感病毒细胞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佐剂以及免疫策略等的研究进展都极大促进了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广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应用进行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谱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保英  王文玲  阮力 《病毒学报》2008,24(2):155-159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依据病原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均只有一个型,变异相对较少,从未引起世界大流行,而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多,变异大,曾引起4次世界大流行[1],已成为流感防控和疫苗研究的重点.预防流感大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是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流感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传染病,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所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是根据现行流行株的减毒或灭活病毒疫苗及基于流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设计的重组蛋白质疫苗。但流感病毒变异大,易逃逸机体免疫监视,有效的疫苗须不断分离新流行株和不断更新疫苗免疫原。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基于病毒高度保守性蛋白质、能够预防所有流感病毒毒株、可诱导持久保护性免疫的通用流感疫苗。我们对基于基质蛋白M2、核蛋白等的通用流感疫苗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A型流感病毒M2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舒  段招军 《病毒学报》2006,22(6):488-491
目前用于免疫人群的流感疫苗多为三价灭活疫苗,包含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三价灭活疫苗是有一定保护效果的。但是,由于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经常发生抗原转变和抗原漂移,使其抗原性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所以根据流感疫情监测预测的疫苗株也很难产生最理想的保护效果。但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的膜外区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交叉保护能力的流感疫苗的候选抗原。该文就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疫苗的研究作一综述。1 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结构及功能流感病毒基因组RN…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流感病毒仍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危害尤其严重。疫苗接种是目前应对季节性流感疫情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抗原转换和抗原漂移,常出现疫苗株与实际病毒流行株的不匹配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流感疫苗来对抗季节性流感病毒和潜在的流感大流行。抗原设计是研发新型疫苗的关键前提,我们利用马赛克(mosaic)遗传算法设计研发了一种具有广谱抗原表位覆盖率的靶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新型抗原(Mosaic-NA)。该抗原在最大程度上涵盖了所有已报道甲型流感病毒的NA1蛋白与NA2蛋白序列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原表位,并保留了天然蛋白空间构象。因此,这种新型抗原预期可有效诱导出靶向保守表位的CTL反应和抗体反应,从而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流感病毒仍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危害尤其严重。疫苗接种是目前应对季节性流感疫情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抗原转换和抗原漂移,常出现疫苗株与实际病毒流行株的不匹配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流感疫苗来对抗季节性流感病毒和潜在的流感大流行。抗原设计是研发新型疫苗的关键前提,我们利用马赛克(mosaic)遗传算法设计研发了一种具有广谱抗原表位覆盖率的靶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新型抗原(Mosaic-NA)。该抗原在最大程度上涵盖了所有已报道甲型流感病毒的NA1蛋白与NA2蛋白序列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原表位,并保留了天然蛋白空间构象。因此,这种新型抗原预期可有效诱导出靶向保守表位的CTL反应和抗体反应,从而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全世界每年有上万人死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同时,流感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接种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s)是流感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流感病毒亚型众多、抗原变异较快且因其流行趋势难以预测等因素导致传统流感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不佳,研发通用流感疫苗成为预防流感的一种理想策略。现对以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及流感病毒其他结构蛋白保守区域为免疫原的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为有效的措施。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多样、亚型众多,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十分受限,同时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一旦有较大的变异或新亚型的流感病毒出现,现有疫苗就会失效,因此研制能够通过免疫交叉反应对变异较大或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提供广泛保护的通用型流感疫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关系,对1995~2005年中国分离的550株H3N2流感病毒的HA1序列进行分析.HA1基因进化树显示出以很长的主干和很短的侧枝为特征.HA1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位于5个已知的抗原位点及其附近,同时其它位点也有改变.通过对HA1序列资料分析发现这期间导致H3N2流行的序列改变的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同时出现多位点变化,第二种是位点变化逐渐发生累积到多个位点变化,第三种是单个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同时改变,均可以引起H3N2流行.  相似文献   

11.
12.
将流感病毒接种于鸡胚尿囊腔培养,收集鸡胚尿囊液及羊水,经甲醛灭活后,采用蔗糖速率区带超离心的方法进行提纯经脱糖、紫外照射后,按照《WHO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试制出含有A1型、A3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性感冒Ⅲ价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疫苗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转基因马铃薯表达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疫苗,将含有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序列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再感染马铃薯的幼茎外植体。转化植株的再生及温室栽培,Western blot分析表明,83%的转化植株在其块茎组织中表达了重组血凝素,表达量占总蛋白量的0.03-0.04%,结果显示用马铃薯生产口服禽流感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仍是最有效的防御措施之一。传统制备人用流感疫苗是使用鸡胚,但由于其生产周期长、操作繁琐等缺点,研究人员积极研发了细胞培养生产流感疫苗,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目前,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 MDCK)、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人胚胎成视网膜细胞(PER.C6)已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许可,并应用于临床研究。现就鸡胚及三种细胞培养生产的流感疫苗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于2003年9月~12月在广西进行Ⅰ~Ⅲ临床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考核评价。试验中随机选取852人(6月龄~67岁)接种试验疫苗,227人接种对照疫苗。6~36月龄的婴幼儿接种2针,每次0.25m l,间隔28天;成人接种0.5 m l。所有接种对象均未见红肿和硬结等局部反应;发生低热反应(37.1℃~37.5℃)率为3.5%,均于48小时内恢复正常。疫苗接种后易感人群的H I抗体总阳转率为100%,非易感人群的H I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增长7.1~16.8倍,抗体4倍增长率为73.1%~91.7%。证实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作用及对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小鼠后定期采血;用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血清H1N1流感病毒HI抗体滴度,观察H1N1流感病毒佐剂疫苗对小鼠受孕、产仔、哺乳的影响;比较孕鼠及非孕鼠的抗体滴度,免疫后孕鼠所产仔鼠的体重及H1N1胎传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以0.5μg组开始的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均可使小鼠产生90倍以上水平的H1N1流感病毒抗体;免疫后的小鼠不影响受孕、产仔及哺乳;仔鼠保护性抗体可持续1个月以上。H1N1流感病毒佐剂疫苗是一种高免疫原性的制剂,用低剂量免疫,即可产生90倍以上持续时间较长的保护性抗体。这种佐剂疫苗对小鼠的繁殖性能无明显影响,免疫产生的抗体经胎盘可垂直传递给仔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对流感病毒H7N9的免疫保护效力.方法 用我国2012~2013年度季节性流感裂解疫苗,以腹腔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免疫模型组,末次免疫14 d后以5 LD50 A/Anhui/1(H7N9)进行攻试验.感染后观察记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并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肺组织和鼻甲骨测病毒滴度和载量.结果 感染后疫苗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疫苗组存活率为10%,模型组全部死亡.感染后第4天疫苗组鼻甲骨滴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实验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无中和H7N9病毒抗体.结论 季节性流感疫苗在小鼠中对于H7N9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和WHO人用大流行流感疫苗制备的指导原则相关要求,以及各企业的申报规程,对全国10家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工作毒种A/Californ ia/07/2009 NYMC X-179A进行毒种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和各企业申报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Influenza A virus (IAV)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pathogens in humans. Since the IVA genome does not have the processing protease for the viral hemagglutinin (HA) envelope glycoprotein precursors, entry of this virus into cells and infectious organ tropism of IAV are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host cellular trypsin-type HA processing proteases. Several secretion-type HA processing proteases for seasonal IAV in the airway, and ubiquitously expressed furin and pro-protein convertases for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viru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other HA-processing proteases for seasonal IAV and HPAI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membrane fraction. These proteases proteolytically activate viral multiplication at the time of viral entry and budding. In addition to the role of host cellular proteases in IAV pathogenicity, IAV infection results in marked upregulation of cellular trypsin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various organs and cells, particularly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induc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se host cellular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s the influenza virus-cytokine-protease cycle, which is the major mechanism that induces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and multiorgan failure in severe influenza. This mini-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s of cellular proteas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AV and highlight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upregulation of trypsins as effective targets for the control of IAV infection.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Proteolysis 50 year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lysos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