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合物制得的微球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具有良好的缓控释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用于口服和注射,在药学领域和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近年来各种抗生素缓控释微球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支架材料上引入具有控释行为的微球,旨在通过微球包裹生长因子,通过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从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分化。方法:本实验通过在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负载具有控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在微球中包载溶菌酶从而达到控制壳聚糖降解速率的功效。实验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下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通过扫描电镜对壳聚糖微球及复合支架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紫外光吸收法测试了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的降解行为等。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较光滑,溶菌酶的包封率在25.78%-41.89%之间,载药量在15.20%-24.44%之间。包封溶菌酶的微胶囊在降解9天后壳聚糖分子量下降了70.40%,载荷微球的复合凝胶孔洞增多,孔洞大小均匀。结论:此复合材料有望作为载荷软骨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架模型,从而解决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支架材料上引入具有控释行为的微球,旨在通过微球包裹生长因子,通过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从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分化。方法:本实验通过在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负载具有控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在微球中包栽溶茵酶从而达到控制壳聚糖降解速率的功效。实验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下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通过扫描电镜对壳聚糖微球及复合支架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紫外光吸收法测试了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的降解行为等。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较光滑,溶菌酶的包封率在25.78%41.89%之间,载药量在15.20%-24.44%之间。包封溶茵酶的微胶囊在降解9天后壳聚糖分子量下降了70.40%,载荷微球的复合凝胶孔洞增多,孔洞大小均匀。结论:此复合材料有望作为栽荷软骨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架模型,从而解决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聚物制备而成的微球是一种具有佐剂效应的疫苗控释系统,在疫苗研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改进大肠杆菌疫苗的制备质量,本文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材料,应用了三种不同制备微球的方法来制备大肠杆菌微球,观察微球的形态、粒径和稳定性,并测算其对大肠杆菌的包封率.结果表明,采用乳化-内部凝胶化法制备的大肠杆菌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圆整规则,粒径较小,包封率达到≈93.1%,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和稳定性,适于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善磁性顺铂微球的药突释和滞释 ,实现控释。方法 :用不同的工艺制备磁性顺铂微球并进行药物释放的体外、体内测定。结果 :当高分子基质材料中疏水性骨架材料 ,含有水解键的交联偶合材料 =7:3、搅拌速度 1 5 0 0r.min- 1 ,成型温度 2 0℃时 ,制备的磁性顺铂微球具有较好的控释特性。结论 :对开发磁性微球和导向治疗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磁性顺铂微球的药物控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善磁性顺铂微球的药突释和滞释,实现控释。方法:用不同的工艺制备磁性顺铂微球并进行药物释放的体外、体内测定。结果:当高分子基质材料中疏水性骨架材料,含有水解键的交联偶合材料=7:3、搅拌速度1500r.min^-1,成型温度20℃时,制备的磁性顺铂微球具有较好的控释特性。结论:对开发磁性微球和导向治疗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主要合成材料包裹幽门螺杆菌全菌超声蛋白抗原 ,制备新型Hp疫苗制剂。采用一定工艺 ,将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Hp超声全菌抗原制备成W /O/W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粒径分布仪等设备检测微球粒径大小 ;微球溶出度仪、Lowry法检测蛋白含量、高压液相色谱等检测微球的蛋白的包封率以及释放速率 ;12 5I标记后口服观测微球的定向靶向作用等。所制备微球形态规则 ,粒径均在 10 μm以内 ;包封率达到 4 1%左右 ;整个包封过程对蛋白没有任何降解作用 ;微球呈缓 快 缓释药模式 ,药物缓释时间可长达 72h ;微球在肠PP结分布明显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常用的载体材料,在体内很难降解,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本文通过用PLGA微球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载体,对其功能进行验证.希望此方法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方法:将软脂酸偶联到亲和素上,然后按照传统的复乳法来制备PLGA微球,并且通过使用荧光素(FITC)标记、生物素化的牛血清蛋白(BSA)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表面固定生物素的PLGA微球,并且证明软脂酸修饰并未影响到亲和素分子和生物素的结合,生物素化的BSA分子可以有效的结合到微球的表面.结论:PLGA微球表面很难引进合适的化学基团,导致其不能像聚苯乙烯微球那样通过化学反应来将亲和素分子固定在微球的表面上,通过将软脂酸偶联到亲和素分子上,可改变其表面很难引进合适的化学基团的不足,用其微球可用于制备AAPC载体.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学研究领域的新思路,可在基础免疫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但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制备、效果评价及应用方面需要逐渐完善和成熟,用PLGA微球为载体构建,弥补了磁珠、聚苯乙烯不能在体内降解的不足,且安全无毒,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壳聚糖/有机累托石复合物微球,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控释传递系统。方法:壳聚糖(CS)/有机累托石(OREC)和海藻酸钠,按照不同的混合比例交联,在Ca2+水溶液中包裹BSA而形成壳核结构的微球。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微球的形态、CS和OREC的插层结构、BSA的包封率和控释效果。结果:口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形成了壳核结构的微球。傅里叶变换光谱和X-射线能量分散显示,OREC存在于微球中。小角X-射线衍射证实,CS链成功的插入OREC插层中。BSA的包封率和控释检测结果显示,与纯的CS/ALG形成的微球相比较,CO复合物所形成的微球药物释放率明显提高。结论:OREC-HTCC纳米粒子是良好的蛋白药物载体,具有包封率高、缓释效果好等优点,为CS-OREC作为潜在的药物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多孔微球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多孔微球,将rV270抗原蛋白吸附到多孔微球中制备微球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初次免疫后21d加强免疫1次,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用600LD50鼠疫耶尔森氏菌攻毒,攻毒后观察14d。结果:攻毒后,微球疫苗免疫的小鼠全部存活,且健康状况良好,对照组小鼠几乎全部死亡。结论:生物可降解多孔微球可作为免疫佐剂用于鼠疫亚单位疫苗研制。  相似文献   

11.
改善蛋白质药物PELA控释微球释放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了以乙酸乙酯(EA)与二氯甲烷(MC)的混合溶液为有机溶剂、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DL-乳酸(PELA)为膜材的W/O/W复乳-分步固化法制备蛋白质药物控释微球的研究。为解决微球突释率高、且突释后的释药速度缓慢的问题,实现后期快速释放,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重点考察了膜材组成、内水相体积以及外水相盐浓度对微球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水相盐浓度增大至1.5%时可将释放率由22%提升至45%,是一种较好的加快微球释药速率的途径,因此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外水相盐浓度,达到所期望的药物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12.
用磁性微球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铁磁体的高分子微球,其表面可化学偶联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增加生物质的稳定性和存活期,同时可用外部磁场快速简便地分离反应物,因此磁性微球载体已逐渐应用于细胞、蛋白质的分离、亲和层析和放射免疫等生化技术领域。许多酶反应是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应用基于荧光编码微球技术的悬液芯片系统建立一种方便、稳定性好及高通量的检测牛奶中头孢氨苄和莱克多巴胺残留的免疫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碳二亚胺法将抗生素合成抗原与表面具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酰胺键偶联成捕获抗原。利用捕获抗原、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及抗生素标准品构建竞争性免疫检测体系。荧光标记的羊抗小鼠的IgG作为荧光探针标记与捕获抗原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得到悬液芯片系统的检测物。悬液芯片系统的检测器由两束特殊的激光构成,能够检测荧光探针荧光强度的同时分辨不同型号的微球以实现高通量检测的目的。结果:通过对头孢氨苄和莱克多巴胺合成抗原包被微球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包被100μl的微球所需两者合成抗原的量分别是8.4μg 和 87.73μg;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在牛奶中,该方法对头孢氨苄和莱克多巴胺的检测限(LOD)分别是20.59 ng/ml 和23.51 ng/ml, 标准添加回收率在7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重组蛋白(NE2)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情况.方法:复乳法制备微球,考察粒径分布等特性.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其诱导BALB/c小鼠体内IgG、IgG2a和IgGl1水平,并通过IFN--ELISPOT方法检测其诱导BALB/c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情况.结果: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1m.注射小鼠6周后(第4周加强免疫1次),微球疫苗诱导产生的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水平较同剂量铝佐剂组明显升高(间接ELISA:OD450/620 10.09vs.5.32).IgG2a抗体量略高于铝佐剂组,OD450/620分别为0.17、0.04.IgG1抗体量明显高于铝佐剂组.OD450/620分别为20.48、15.00.IFN--ELISPOT结果显示,微球疫苗能很好的诱导NE2或P34肽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结论:戊型肝炎重组蛋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作为疫苗输送体系能明显的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于副粘液病毒科,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R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全球婴幼儿高致死率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仅次于疟疾,但用于检测RSV感染的选择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AlphaLISA快速检测方法.小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偶联的受体微球与临床血清样品中RSV特异性IgM抗体结合,RSV特异性IgM抗体再与生物素标记的RSV抗原结合,生物素连接偶联链霉亲和素的供体微球;受体微球和供体微球的距离被拉近小于200nm,680nm荧光激发供体微球生成单线态氧,扩散给受体微球,发射波长为520~620nm的荧光,荧光强度与血清中RSV特异性IgM抗体呈正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不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达83.33%.该方法具有微量检测、快速省时、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快速检测RSV的IgM抗体,为早期确诊RSV感染提供高效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裹蛋白质的聚酯微球 ,蛋白质包裹率大于 80 %。应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 8种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粒径主要受有机相中聚合物浓度和外水相中稳定剂浓度的影响。通过二次回归组合设计 ,建立了微球平均粒径与聚合物浓度及稳定剂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此式 ,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浓度和稳定剂浓度可制备适于蛋白质口服给药的微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包裹在PLGA微球中的多糖纳米颗粒在保护蛋白稳定性和改善药物体外释放行为方面的作用。方法:将模型药物BSA用低温诱导相分离方法担载于多糖纳米颗粒之中,后将其用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包裹于PLGA微球内。应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红外色谱(FTIR)表征蛋白的稳定性,而且也研究了样品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保护蛋白的稳定性,保持蛋白结构在制备过程中不会改变,而且改善了体外释放行为,减少了突释。结论:多糖纳米颗粒结合PLGA微球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蛋白控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陷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19.
液相芯片技术由于其高通量,灵敏度高,信噪比高,液相条件下反应,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已被美国FDA批准成为临床的检测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记物液相芯片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在CEA抗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本研究首先将CEA抗原的捕获抗体与微球载体进行偶联,制备液相芯片,然后对影响反应的微球与抗原的反应时间,生物素化检测抗体的浓度及avidin-PE荧光染料的反应浓度等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确定出最优的反应条件;用该液相芯片反应体系检测55例临床样本,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在同样的样本浓度范围内,两者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液相芯片检测的浓度范围更大而且液相芯片可将多种肿瘤标记物在一个反应进行检测,节省检测的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注射挤压器的液滴形成技术制备包裹了苏云金杆菌晶体和芽胞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通过调节该装置的活塞重量和空气压力,获得了平均直径为20μm的微球.SDS-PAGE分析与平板菌落涂布实验表明,凝胶微球可有效减少紫外线对苏云金杆菌晶体和芽胞的损伤作用.利用小菜蛾进行的毒力生测发现,凝胶微球可有效防止紫外线引起的晶体和芽胞杀虫毒力的下降.本研究的液滴形成技术也可适用于其它微球包裹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