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杜仲内生真菌类群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采自江苏和陕西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5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分属于9个属。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杜仲组织中以及从杜仲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及真菌中甾体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自云南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状茎韧皮部、木质部和种子中分离出50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状茎的韧皮部中分离出内生真菌最多。建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检测到3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含有甾体化合物,其中5株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物中甾体化合物的产率超过了50mg/L。  相似文献   

3.
茶树中内生菌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见明 《广西植物》2008,28(1):82-85
从茶树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43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62株涉及11个属,茎部55株涉及9个属,叶部26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茶树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景区的地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通过打孔法筛选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并对9株临床致病菌株及耐药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株分离自星点梅衣属地衣Puncteliasp.的内生真菌DPS-165-9对其中的6株显示抑制活性.此6株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相似文献   

5.
易航  何静  杨希  荣姝恬  王丽 《广西植物》2024,44(2):382-395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从小黄花茶324份组织块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61株,隶属1门5纲9目22属,其中优势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分离频率分别为21.84%、16.86%、10.34%。(2)研究发现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在不同季节分布不同,冬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最多,为72株(占27.59%,隶属16个属),春季62株(隶属13个属),夏季59株(隶属15个属),秋季68株(隶属13个属),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Pielou’s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s丰富度指数(M)最高,春季与冬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夏季与秋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3)小黄花茶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分布不同,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有102株(占39.08%,隶属15...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以明确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的组成及其产抗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潜力,为柑橘溃疡病抗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该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基于前期的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乙酸乙酯浸提、真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制备粗提物; 采用带毒平板涂布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归为2门(Ascomycota、Basidiomycota)、14个属,其中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2)不同柑橘品种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为温州蜜柑(桂林)>沙糖桔(桂林)>沙糖桔(梧州)。(3)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变化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采自桂林的温州蜜柑和沙糖桔均为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枝条,而采自梧州的沙糖桔为叶片中的多样性低于枝条,并且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与采自桂林的柑橘样品中的内生真菌相似性低。(4)测定了30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29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不同柑橘品种中的优势属的MIC介于0.312 5~10 mg·mL-1之间,特有属的MIC介于0.156~5 mg·mL-1,共有属镰刀菌属的MIC介于0.312 5~2.5 mg·mL-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其发酵提取物普遍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有属抑菌活性总体优于优势属,共有属镰刀菌属在不同柑橘抗病品种中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单菌丝挑取法,从采自3个不同地点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和茎部中分离出16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9株能够抑制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其中4株菌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大于同样条件下拮抗培养的瑞氏木霉的抑菌效果.与苹果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经镜检发现,与拮抗内生菌一起培养的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断裂.可见,银杏中的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我国重要药用植物罗汉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罗汉果健康植株中共分离得到150株内生真菌,包括罗汉果中雌株的内生真菌96株、雄株的内生真菌54株。12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9个属,均归属为子囊菌门,包含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其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真菌包含3科、3属;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包含6科、6属。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罗汉果雌、雄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及分离率的变化规律均不相同,雌株中以根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叶片中的最低;在雄株中以叶片中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根中的最低。不同菌株在雌、雄两种植株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均不同,结合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对罗汉果雌株和雄株,以及同一植株中的不同组织均具有偏好性。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在0.11~0.69的范围,其中雌株根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内生真菌与罗汉果互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与内生真菌共培养过程中对葡萄细胞生理生化的影响差异将内生真菌菌株归类,筛选出具有不同利用价值的内生真菌资源。以分离于玫瑰蜜、赤霞珠和夏黑葡萄叶片的18个属47株内生真菌和佳美葡萄(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Gamay)果肉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构建内生真菌与葡萄细胞共培养体系,并探索这些内生真菌菌株对葡萄果肉细胞生长、花色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同内生真菌共培养对葡萄细胞生长、花色苷总量和PAL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共筛选出20株对葡萄细胞伤害较小的内生真菌;6株显著促进葡萄细胞生长的内生真菌;11株显著促进葡萄细胞PAL活性的内生真菌;5株促进葡萄细胞花色苷总量的内生真菌。此次研究为发掘和利用内生真菌资源调控葡萄生化品质特征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明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带菌率及其种属分布特点,对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的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进行检测与分离.[方法]制作小花棘豆不同组织临时装片,通过染色观察与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小花棘豆各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形态、带菌率以及内生真菌种属分布情况.[结果]通过临时装片染色技术从小花棘豆茎、叶、叶柄及种子中均检测到内生真菌并观察到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采用普通分离方法从小花棘豆四种组织中分离出79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个种.比较小花棘豆各组织内生真菌带菌率与分离率发现种子>叶>茎>叶柄,且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为疯草内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77.32%),砖格孢属(Embellisia sp.)L12(64.00%),镰刀菌属(Fusarium equiseti)(50.00%).[结论]小花棘豆各组织中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其在各组织中的形态分布各异,内生真菌数量与种属分布存在组织差异性,种子和叶是内生真菌侵染和定殖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1.
张青青  董醇波  梁宗琦  韩燕峰 《菌物学报》2021,40(10):2685-2699
以湖南、四川、贵州、河南、安徽、江西和陕西7个产地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培养法对树皮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不同产地杜仲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树皮中共分离到真菌545株,隶属于7纲、15目、27科、43属,其中间座壳属Diaporthe为7个产地的共有属,各地优势属不同。在属水平上,四川样本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河南样本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明,在河南样本中的内生真菌分布最均匀,丰富度最低;贵州样本内生真菌丰富度最高,但最不均匀。相似性分析显示不同产地杜仲树皮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不同。这些结果揭示了杜仲树皮中内生真菌菌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7个不同产地的杜仲树皮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相对多度及优势类群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鬼臼类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三属四种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发现鬼臼类植物地下茎中内生真菌的物种类型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地下茎的表皮层和维管组织中,来源于外界环境.通过对包括鬼臼类植物在内的7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测定,发现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与宿主有密切有关系,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癌活性菌株.宿主种类、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而影响活性菌株出现的频率.通过对所有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分析,并没有发现产生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成分是独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东省信宜市的白木香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共获得50个菌株,通过rDNA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鉴定其为20个种,其中确定至种名的有7属8种,仅确定至属名的有8种,不能确定种属的有4种,其中A20菌株(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为国内首次报道。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共分离到17株,占分离总数的34%,为白木香优势种群;镰刀菌(Fusarium)共分离到11株,是结香部位的优势种群。白木香内生真菌分布部位的专一性不明显,茎中分离的数量及种类最多,叶中最少;5年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好,10月龄的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田甲佳  刘贺  杨季婷  王毅  刘良燕 《广西植物》2023,43(7):1201-1212
为研究云南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该文以采自云南省德宏芒市、大理喜洲和临沧双江3个地区的马铃薯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尖端菌丝挑取法对马铃薯根、茎及块茎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对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及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98株,其中从德宏芒市的样品中获得40株,从大理喜洲的样品中获得27株,从临沧双江的样品中获得31株。(2)经鉴定,分离得到的马铃薯内生真菌共涵盖10目10科13属,大多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褶皱裸孢壳(Emericella rugulosa)、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Psathyrella sulcatotuberculosaEpicoccum catenisporum 5种真菌均为首次从马铃薯植株中分离得到。(3)马铃薯块茎内生真菌的定殖率最高,根部内生真菌定殖率最低; 内生真菌的分离率以马铃薯根部为最高,而茎部最低; 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趋势均为根>块茎>茎。从综合来看,云南马铃薯植株中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马铃薯样品中内生真菌优势菌不同,马铃薯根部具有最丰富的内生真菌种群和最高的分离率,是最适合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的材料。该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马铃薯内生真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马铃薯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理烟区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结果】从烟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568株,分别归于31个属,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属(Fusarium),分别占真菌总数的40.79%和18.73%。【结论】烟草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和分布分别在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在下部叶数量较多,而上部叶的种类较多,多样性更丰富。随着烟草的发育成熟,内生真菌数量、种类和多样性增加,在现蕾期和成熟期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除虫菊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1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2个属:镰孢霉属(Fusar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茎点霉属(Phoma),链格孢属(Alternaria),内多隔孢属(Endophragmiell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殖霉属(Humicola),黑孢霉属(Nigrospora),韦氏孢属(Wiesneriomyces),色串孢属(Torula),阜孢霉属(Papula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其中镰孢菌属、链格孢属、腐殖霉属为优势种群。除虫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无花果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无花果(Ficus caric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5株涉及8个属,茎部37株涉及10个属,叶部15株涉及3个属。结果表明,无花果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栌根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分离法从不同地区健康黄栌根系中共分离得到33株内生真菌,其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无孢菌群、腐质霉属、青霉属等,而且不同地区黄栌的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大丽轮枝孢的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团炭角菌、黑乌霉属、假丝酵母属的菌株抑制作用较强,其它内生真菌菌株对大丽轮枝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究西藏不同地区昆诺阿藜种子内生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昆诺阿藜种子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对于微生物资源利用和昆诺阿藜病害的生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西藏不同海拔3个地区(日喀则、拉萨和林芝)的昆诺阿藜种子,利用传统分离方式进行了真菌的培养。从46份昆诺阿藜种子中共分离出947株真菌,经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1门9目12科26属77种。所有的真菌都归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菌株数量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40.2%)、镰刀菌属Fusarium (17.4%)和茎点霉属Phoma (13.9%)。按照多样性指数,日喀则地区的昆诺阿藜内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拉萨和林芝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