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9个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两翅型间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揭示其在蚜虫翅型分化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方法]RT-PCR克隆麦长管蚜内参基因U6的cDNA全长序列和9个miRNA,并利用qRT-PCR方法检测9个miRNA在有翅和无翅麦长管蚜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孤雌蚜有翅和无翅个体中存在很多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 miRNA),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这些miRNA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中发挥作用的发育阶段,探索miRNA调控孤雌蚜翅两型性分化的机制。【方法】选择在麦长管蚜有翅蚜和无翅蚜中显著差异表达,且靶基因为蜕皮激素、胰岛素信号通路及翅型发育关键基因的5个miRNA(Let-7,miR-92a, miR-92b, miR-92a-1-p5和miR-277),利用qPCR检测这些miRNA及其靶标基因在豌豆蚜3-4龄若蚜和成虫有翅和无翅个体中的表达谱;同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法对上述miRNA的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达谱分析发现,这5个miRNA在豌豆蚜成虫中表达量均高于其在若蚜中的表达量,而其预测的靶基因在4龄若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成虫中的表达量,表明miRNA对其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可能集中在成虫阶段。分析豌豆蚜有翅和无翅个体中5个miRNA的表达情况发现,在成虫有翅个体中5个mi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无翅个体中的,其中miR-277表达差异最显著,成虫有翅个体中的表达量是无翅个体中表达量的7.5倍;其次为Let-7,表达差异达3倍。而Let-7在3龄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中表达差异最显著,有翅个体中的表达量是无翅个体中的37.8倍;其次为miR-277,表达差异达7.6倍。比较5个miRNA与其靶基因在豌豆蚜3-4龄若蚜及成虫有翅和无翅个体中的表达发现,miRNA Let-7和miR-92b的表达趋势分别与其靶基因abrupt和Foxo的基本相反。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et-7的真实靶标为abrupt,共转染Let-7模拟物后与对照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下降53%,达极显著水平。其他miRNA与靶标基因的互作不显著。【结论】首次发现miRNA对豌豆蚜孤雌蚜翅型分化相关基因的调控可能发生在成虫阶段。Let-7可能通过调控abrupt基因参与孤雌蚜翅型分化。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RNA参与孤雌蚜翅两型性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管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评价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幼虫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捕食反应和选择偏好,以明确普通草蛉幼虫对这2种蚜虫的控害能力.[方法]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统计普通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2种猎物的捕食量,研究普通草蛉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相同猎物密度下,普通草蛉2龄、3龄幼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均低于麦长管蚜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2种小麦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olling Ⅲ功能反应新模型.3龄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9和1.106,大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同一龄期草蛉幼虫对麦长管蚜的瞬时攻击率及日最大捕食量大于麦二叉蚜,2龄和3龄幼虫对麦长管蚜的处理时间为0.005 d和0.004 d,均小于对麦二叉蚜的处理时间.普通草蛉幼虫对麦长管蚜的最佳寻找密度高于麦二叉蚜,其中2龄普通草蛉幼虫捕食麦长管蚜的最佳寻找密度最高,为39.200.普通草蛉幼虫对小麦蚜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对麦长管蚜的搜寻效应高于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搜寻效应的下降趋势大于麦二叉蚜.[结论]普通草蛉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有较大的控害潜能,对于麦长管蚜的取食及控制能力高于麦二叉蚜.  相似文献   

5.
杨益众  陆自强 《昆虫知识》1994,31(4):207-209
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是江淮地区小麦上的主要害虫。为了向生产上提供可靠的测报依据,以控制该虫的危害,不少专家学者曾对麦长管蚜的发生规律进行过研究。罗瑞梧等[1]认为在淮河以南,麦长管蚜以成、若蚜在麦田里越冬,淮北地区麦田里的虫源主要来自淮南麦区有翅蚜的迁入;张广学等[2]在宁夏、新疆发现了麦长管蚜卵;Carter等[3]认为该虫在德国是同寄生全周期的,尽管它也可以以卵越冬,但要找到卵是相当困难的;英国Dean’‘’认为麦长管蚜在禾本科植物(grasses)上可以完成全周期生活,但有关卵的情况未加详细报道。我们自从…  相似文献   

6.
【目的】蚜虫唾液相关蛋白C002是一种水溶性唾液蛋白,在蚜虫取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蚜虫唾液相关蛋白基因C002在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取食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根据豌豆蚜基因C002序列,同源克隆了麦长管蚜C002基因,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RNA干扰(RNAi)技术分别对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麦长管蚜C002基因c DNA开放阅读框长663 bp,编码220个氨基酸,命名为Sv C002。转录水平的表达时序分析发现,Sv C002在蚜虫各个时期都有表达,在2龄若蚜时期表达量最高。ds RNA饲喂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取食ds C002 4 d和6 d后,C002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降54%和69%,差异极显著(P<0.01),麦长管蚜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了32.2%和53.3%。将饲喂ds C002的麦长管蚜接种到感蚜小麦(北京837),蚜虫在短时期内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第6天和第8天存活率分别为44.4%和35.6%,低于对照组并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C002基因在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麦长管蚜防治的潜在RNAi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7.
紫外长期胁迫对高世代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霞  赵贝  李媛  胡祖庆  赵惠燕 《生态学报》2018,38(17):6228-6234
为了评估紫外连续处理对第20代以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设置不同强度(0,0.50,0.70 m W/cm2) UV-B连续多代处理麦长管蚜成虫,统计经紫外处理后的麦长管蚜第22代,第27代,第32代,第37代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的变化并总结了1—37代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T)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低强度处理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又升高的趋势,高强度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呈先下降后显著升高的的趋势,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3) 1—37代处理组麦长管蚜rm呈现先显著增高后下降又升高又下降又显著升高的变化规律,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麦长管蚜经过多代的UV-B胁迫后,对其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依然显著,在G37麦长管蚜对紫外的适应能力最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解析了第22代以后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从而为全面深入的阐述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掌握不同紫外胁迫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羧酸酯酶在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吡虫啉胁迫对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羧酸酯酶基因在不同吡虫啉剂量下的表达量变化。扩增所得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392 bp,命名为SaEST 3(GenBank登录号KY 441614),该片段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4 kD,等电点4.93。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aEST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豌豆长管蚜、麦双尾蚜、夹竹桃蚜、桃蚜的羧酸酯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4%、85%、80%和8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吡虫啉处理剂量下,SaEST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为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片段,吡虫啉对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SaEST3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吸虫塔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活动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田间麦长管蚜数量与吸虫塔吸捕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吸虫塔中麦蚜吸捕数量的影响程度。【结果】结果显示,吸虫塔的有翅蚜吸捕量与田间麦长管蚜种群密度及有翅蚜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田间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数量对吸虫塔的吸捕量具有直接影响,而吸虫塔中麦长管蚜的吸捕量也直接反映田间有翅成蚜及种群动态的实际情况。另外,在廊坊地区,吸虫塔初期监测到的有翅麦长管蚜要比小麦田间发生的早几天。通过对吸虫塔中麦长管蚜有翅成蚜吸捕量与气象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表明,降雨天气对麦长管蚜的迁飞和种群动态具有突出的影响作用,可以造成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迁入的"突增"和种群的"骤降";同时温度和湿度是两个影响麦长管蚜迁飞的重要因素;在麦长管蚜的迁入初期,温度对其迁飞影响最大;在大风天气,风速也会对麦长管蚜的迁入或飞翔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结论】田间麦长管蚜发生数量与吸虫塔的吸捕量存在正相关;降雨、温度和风速是影响麦长管蚜迁飞活动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我国麦区常发性的一种害虫,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适应机制多样,每年都对我国的小麦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方法】为选育优良抗性品种小麦,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在室内选取了5种抗蚜性未知的不同小麦品种,观察并统计麦长管蚜在不同品种小麦上的发育历期及成蚜体重和繁殖力。【结果】不同品种小麦对麦长管蚜若蚜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其中,用绵阳31号饲养的麦长管蚜若蚜平均发育历期最长为180.86 h,用棉农4号饲养的若蚜平均发育历期最短172.92h,且差异显著。川麦55号上的麦长管蚜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最高为20.93 d,棉麦1403上的麦长管蚜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最低为15.57 d,差异显著。棉农4号上的麦长管蚜成蚜平均体重最大为0.70 mg,荣麦4号上的成蚜平均体重最小为0.50 mg,其余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川麦55号上的麦长管蚜的平均产蚜量最高为23.1只,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而其余4个品种小麦上的麦长管蚜繁殖力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长管蚜取食棉农4号后缩短了其若蚜的发育历期,其种群增长速率可能加快从而加重对小麦的危害;而取食绵阳31号的若蚜发育历期延长,种群增长延缓,为害减弱。就繁殖力和成虫发育历期来说,麦长管蚜在川麦55的适合度更高,为害更重。  相似文献   

11.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12.
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 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 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个体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体长、 体宽、 头壳宽和触角长在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程度大, 后足胫节长的重叠百分比极小或无重叠; 除有翅型个体4龄若蚜和成蚜之间存在13.93%的重叠外, 腹管长在不同翅型的其他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百分比均极小或无重叠, 说明后足胫节长和腹管长可作为虫龄鉴定的主要特征。翅、 触角和尾片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在虫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3-4龄有翅型若蚜和成蚜虫个体前胸的膨大程度及其翅的长度明显大于同一龄期的无翅型个体, 可用于蚜虫翅型的分辨以及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鉴别; 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触角均为5节, 3-4龄若蚜和成蚜的触角均为6节; 同时, 除了成蚜具有完整的尾片外, 1-4龄若蚜尾片均不发达, 说明触角的节数和尾片的发达程度可作为麦长管蚜不同龄期形态鉴别的辅助特征。【结论】以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的主要特征, 配合其他辅助特征, 如翅的大小、 触角的节数以及尾片的发达程度等, 可达到快速鉴别不同翅型不同龄期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牧草盲蝽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冰  马亿  庞保平  单艳敏  鲍青龙  韩海斌  谭瑶 《昆虫学报》2019,62(12):1379-1391
【目的】筛选出适合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在不同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选取编码牧草盲蝽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延伸因子、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A、泛素、转录起始因子TFIID亚基、谷胱甘肽S-转移酶、核糖体蛋白L32及TATA盒结合蛋白的10条基因为候选内参基因,采用qRT-PCR技术测定其在牧草盲蝽不同性别成虫、成虫不同组织、不同龄期、对功夫菊酯不同抗性成虫、不同温度及不同杀虫剂分别处理后的成虫共6类样品中的表达量;采用BestKeeper, geNorm, NormFinder及RefFinder 4种计算程序对各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依据获得的有效qRT-PCR数据前提,利用不同计算方法综合分析得出:在牧草盲蝽成虫不同组织中和对功夫菊酯不同抗性成虫中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均为RPL32;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性别成虫中、不同杀虫剂处理和不同龄期牧草盲蝽中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分别为UBQ, SDHA, β-tubulin和TAF。通过geNorm软件判断配对变异数确定的内参基因最佳数目,结合RefFinder对基因表达稳定性综合排序的结果可得:牧草盲蝽不同成虫组织中、不同性别成虫中、不同龄期、对功夫菊酯不同抗性成虫中、不同温度及杀虫剂分别处理的成虫等各组的最优内参基因组合分别为RPL32+TAF, SDHA+GST, TAF+GST+UBQ, RPL32+GST, UBQ+ACT+β-tubulin和β-tubulin+TAF+RPL32。【结论】本研究获得的牧草盲蝽在不同条件下表达最稳定及最适内参基因组合,都可用于后续的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鑫  彭雄  杨卓霖  陈茂华 《昆虫学报》2019,62(11):1271-1278
【目的】通过比较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两种生活史(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及5种蚜型(有翅孤雌蚜、无翅孤雌蚜、雄蚜、雌性蚜和产雌性母)成蚜复眼外部形态,分析了其视觉能力差异,为进一步探索禾谷缢管蚜生殖转换及寄主搜寻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及其低温短日照(12℃, 光周期8L∶16D)诱导条件下全周期型所产5种蚜型成蚜的复眼外部形态。【结果】禾谷缢管蚜成蚜复眼着生于头部触角基部,呈卵圆形,小眼间无感觉毛。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的复眼大小(长轴直径及短轴直径)、复眼弧高、小眼数量和小眼直径均没有显著差异。而这5个复眼指标在低温短日照诱导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产生的5种蚜型的成蚜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雄蚜、有翅孤雌蚜和产雌性母的复眼区域较大,小眼数量较多;雌性蚜的复眼区域最小,小眼数量也最少。【结论】综合以上指标结果,推测5种蚜型的视觉能力由大到小是:雄蚜>有翅孤雌蚜>产雌性母>无翅孤雌蚜>雌性蚜。复眼和小眼的这些差异可能与禾谷缢管蚜生殖转换及寄主搜寻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inged and wingless individuals of a pink clone of th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curves for photoperiodic induction of both males and sexual females (oviparae). The critical night length (CNL) for ovipara induction in winged aphids was 0.75 h shorter than in wingless aphids, whereas the CNL for male induction in winged aphids was 1.0h longer than in wingless aphids. This means that in winged aphids the CNL for male induction in winged aphids was 0.5 h longer than that for ovipara induction, while in wingless aphids the CNL for male induction was 1.0–1.5 h shorter than that for ovipara induction, and also the shapes of the curves differed.
Winged aphids were produced by wingless mothers which were crowded as young adults. However, when young adults were crowded in long nights, winged aphids were not produced, and the CNL for wing inhibition was between 9.5 and 10h. This effect of photoperiod on wing induction was maternal.  相似文献   

16.
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迁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不同生态景观对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和降落的影响,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麦长管蚜迁入期,选取了多个山脉、河流、湖泊等典型的大生态景观,抽样调查其周围麦田中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百株蚜量。【结果】调查显示,有翅成蚜量山的南侧比北侧多,而湖泊和河流附近的有翅成蚜量一般少于远处。山脉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迁入有明显阻挡作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有翅成蚜的迁入,孤山也对有翅成蚜迁入降落存在影响,虽然河流和湖泊对有翅成蚜的迁飞不会产生生态阻隔,但河流和湖泊景观附近不利于有翅成蚜的降落。【结论】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的迁入具有明显影响,不同的生态景观类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鞣化激素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及功能。【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得到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基因bursicon-α 和 bursicon-β 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介导 bursicon-α 和bursicon-β 沉默,分析鞣化激素的功能。【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α亚基基因(bursicon-α)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残基;β亚基基因(bursicon-β)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417 bp,编码138个氨基酸残基。时序表达分析表明,鞣化激素两个亚基基因在禾谷缢管蚜整个发育期均有表达,以1龄若蚜期表达量最高;成蚜有翅个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翅个体。RNAi介导的 bursicon-α 和 bursicon-β 沉默均能显著抑制禾谷缢管蚜成蚜表皮的黑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鞣化激素在禾谷缢管蚜体壁黑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鞣化激素在蚜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饥饿胁迫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2015,58(6):587-592
【目的】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为蚜虫饥饿胁迫下的能量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取食小麦苗的麦长管蚜为对照,测定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通过这些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能量代谢特点。【结果】麦长管蚜饥饿组鲜重和干重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前者范围分别为5.30~8.73和1.67~3.10 mg/20头,后者分别为7.93~8.73和2.53~3.10 mg/20头;饥饿组和取食组含水量范围分别为63.16%~71.76%和63.25%~67.32%,除羽化后1 d外,饥饿组含水量均高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饥饿组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在6.60~11.21,0.35~10.81,18.28~30.42和12.77~33.44μg/mg鲜重之间,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分别为7.53~11.21,3.66~10.81,27.53~33.63和21.54~34.43μg/mg鲜重)。饥饿3 d恢复取食后1 d,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糖原含量均增加,而可溶性糖、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饥饿组可溶性糖与糖原、总脂或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与糖原或者总脂的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代谢变化与其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通过能量物质的综合利用来适应短期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