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评估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在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中共有9个微卫星DNA标记获得稳定的结果, 分别为AF200940、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不等, 片段大小在120~283 bp之间, 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5032和0.4656, 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8和2.89, 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3704和 0.3893,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256和0.3344, 两个群体都表现为中度多态, 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 在3个近交系中共有8个位点获得稳定的扩增结果, 分别为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11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140~241 bp之间, 其中5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纯合, 3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杂合, 所有位点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呈单态性, 表明这3个长爪沙鼠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2.
Z:ZCLA长爪沙鼠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9个微卫星座位的扩增,研究了Z:ZCLA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Z:ZCLA长爪沙鼠在其中1个位点上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在其它位点上均有2~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2.6个。平均杂合度0.4684,平均多态信息量0.41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1756。全群基因纯合度从0.1111~0.5555,平均0.3389,提示目前本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未净化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繁育和生长指标,并利用直接测序法分析其遗传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40对Z:ZCLA长爪沙鼠,记录其繁殖胎次、产子数等指标,分析其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遗传稳定性分析选择Z:ZCLA长爪沙鼠非同胞、非亲代个体33只,提取肝脏基因组DNA,PCR扩增D-Loop序列,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与Z:ZCLA长爪沙鼠标准序列比对。结果 Z:ZCLA长爪沙鼠每胎产仔7只,胎间隔多在20~60 d间,雄性体重高于雌性。遗传稳定性分析检测发现33只Z:ZCLA长爪沙鼠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Z:ZCLA长爪沙鼠群体内未发现遗传多态性,说明该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Z:ZCLA长爪沙鼠原种群普通级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用本实验室自行建立的长爪沙鼠19个生化基因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并结合基本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了普通级Z:ZCLA长爪沙鼠100个家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Z:ZCLA长爪沙鼠在Es-1、Car-2、Hbb、Gpi-1、Cs-1、Ce-2I、dh-l、Mod-1呈单态,在Es-2、Es-3、Es-4、Es-6、Es-8、Es-9、Es-10、pd-1、gm-1、Trf、Akp-1个位点上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从2~4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3.0,平均杂合度0.512,平均多态信息量0.455。结论提示目前本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5.
种间转移扩增法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长爪沙鼠新的微卫星位点,为长爪沙鼠遗传分析提供遗传标记物。方法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小鼠微卫星位点引物536对,用这些引物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扩增,将阳性目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找出符合微卫星序列特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结果 536对小鼠微卫星引物在长爪沙鼠基因组中扩增出了313个阳性条带,经序列分析,确定130个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位点占80.77%(105/130),不完美型位点占19.23%(25/130),与小鼠同源性为24.3%(130/536)。将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从GU562694到GU562823。结论小鼠和沙鼠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用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引物直接扩增长爪沙鼠基因组DNA可有效地筛选出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DNA与生化标记分析对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方法对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分析的可靠性。方法应用27个生化位点和13个微卫星DNA位点,采用已建立的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方法对国内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生化基因位点中有13个位点在整体中呈现遗传多态性,多态率为48.1%;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在整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均为84.6%。两种方法测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趋于一致,微卫星DNA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平均杂合度均明显高于生化标记方法。但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检测对两个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反映一致,所反映的群体平衡状况也基本一致。结论生化标记分析和微卫星DNA方法均可较好地反映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和评估金黄地鼠封闭群SPF化后的遗传学变化,为SPF金黄地鼠遗传质量的控制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微卫星标记筛选适于金黄地鼠遗传检测的微卫星标记,并结合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对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SPF级金黄地鼠及其来源的普通级金黄地鼠进行遗传检测,计算其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对18个小鼠和6个大鼠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筛选,分别有2个小鼠和2个大鼠微卫星标记在金黄地鼠种群中具PCR扩增多态性。4个检测的微卫星位点在普通级金黄地鼠和SPF金黄地鼠种群分别发现25和20个等位基因,两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979和0.5048,其群体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群体间的不同微卫星位点FST范围从0.0095到0.0367,平均为0.0315,表明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弱,其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群体内;Nei(1972)遗传距离和Nei(1978)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0.0678和0.0570,表明了2群体之间很高的遗传相似度和非常近的亲缘关系;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普通级和SPF金黄地鼠分别有2个和3个位点偏离遗传平衡,且偏离位点均表现为杂合子缺陷。结论该SPF金黄地鼠基本保持了其来源普通级黄地鼠的遗传多样性,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差异很小,但应进一步加强其封闭群的繁育控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三个近交系C57BL/6J小鼠群体微卫星遗传变异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对近交系C57BL/6J(B6)小鼠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用FAM标记的引物PCR扩增了来自北京和上海三个实验动物生产单位提供的三个B6小鼠群体共15个微卫星位点并进行分型。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均处于纯合状态,其中7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研究表明各B6群体虽然为高度近交群体,但不同生产单位维持的B6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用于封闭群小型猪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方法从资料和GenBank中选取扩增效果好、等位基因多、均匀分布于小型猪18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100个微卫星位点,合成引物,对封闭群小型猪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及条件优化。PCR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TR扫描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多态性好的位点。结果筛选出32个分布于不同染色体且等位基因多的微卫星位点。结论筛选出了应用于封闭群小型猪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10.
小鼠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及其运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索小鼠基因组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评价微卫星在小鼠遗传检测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梯度法探索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选择本中心不同来源及引种时间的C57BL/6、BALB/c、DBA/2J、CBA/N、FVB/NJ、ICR共6个品系(8个组)小鼠,每组采用10只个体的鼠尾,提取DNA并混合成DNA池,用39个微卫星扩增后电泳观察、比较种系纯度.结果小鼠微卫星的PCR条件差异较大,Mg2+浓度多数在1.5 mmol/L左右,退火温度多数在59℃左右.在6个品系小鼠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C57BL/6、BALB/c、DBA/2J都是纯合的; 其余品系有1~3个杂合位点. BALB/c在D5Mitl68、D8Mit320、D13Mit262三个位点,DBA/2J在D14Mit205位点与数据库记录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小鼠39个微卫星提供了候选的PCR条件,并对6个品系小鼠的微卫星概貌及微卫星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验兔三个封闭群微卫星DNA多态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新西兰兔三个封闭群体开展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 利用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统计三个种群的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F值和遗传距离.结果 青紫蓝品种在12L1E11位点,新西兰品种在INRACCDDV0087位点与INRACCDDV0203位点,日本大耳白兔在Sat12位点与INRACCDDV0203,P<0.05,显著偏离HWE,多数表现为杂合子缺陷;三个群体在Sat13、So144、6L1F10、7L1F1、12L4A1、INRACCDDV0016点上均符合HWE;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5.9,种群整体基因频率差别较大,其范围为0 -0.9060;三个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20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178;群体间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750,日本大耳白兔和青紫蓝兔遗传距离最近为0.1223,青紫蓝兔与新西兰兔遗传距离最远为0.1934.结论 三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均表现出遗传稳定性和均一性,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上呈现高度多态性,种群间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蒙新区子午沙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翔  周立志 《兽类学报》2012,32(3):179-187
为了探讨蒙新干旱区景观和环境因素对子午沙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我们利用8 个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子午沙鼠14 个局域种群的160 个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微卫星结果显示种群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2. 50 ±3.02 (19 ~ 2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912 ±0. 02 (0.872 ~ 0. 929);种群观测杂合度(HO )为0.68 ± 0. 19 (0. 52 ~0.85),期望杂合度(HE )为0.79 ± 0. 08(0. 71 ~ 0.85)。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所得到的3 个组之间已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P < 0. 001)。
Mantel 检测结果表明,子午沙鼠种群遗传结构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的相关性(P = 0.270 0),而在多元线性模型中,蒙新干旱区的海拔高度是影响种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藏小型猪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针对所优选出的40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对35头南方医科大学饲养的西藏小型猪样本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STR扫描技术进行测定,分析西藏小型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西藏小型猪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6187,平均杂合度为0.757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7463。结论西藏小型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符合封闭群动物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态性微卫星DNA位点分析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遗传特性。方法用所筛选的15个微卫星DNA位点对28只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DNA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基因片段大小来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3个微卫星DNA位点中(D1Mit365、D3Mit51、D4Mit235、D6Mit102、D7Mit281、D8Mit113、D9Mit23、D10Mit180、D13Mit88、D16Mit145、D17Mit36、D18Mit94、D19Mit97)每个位点的28只小鼠DNA片段泳动距离一致,呈现单态性,表明该群体符合近交系的遗传特性;而利用Dq(敲基因型)和Dy(野生型)两个位点对28只小鼠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鉴别分析,其中敲除基因型小鼠为6只;野生型为7只;杂合型为15只。结论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可以对群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并能有效地鉴别不同的基因型,为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对SSR引物对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6个自然居群的1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分析秦岭冷杉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0个个体在10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4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4.9,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e)为7.7,每个位点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和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841和0.24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为2.13,自然居群杂合性基因多样度的比率(FsT)为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3.45.利用Mantel检测到自然居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著相关性(r=0.490 6,P>0.05).秦岭冷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结合研究数据、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推测秦岭冷杉自然居群间基因流较原来增大可能是因为居群间发生了远交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