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Southern转印杂交证明,柞蚕核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核多角体基因位于该病毒基因组DNA Bam HⅠ D和E片段上,我们巳将这两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AT153质粒中,并用末端杂交法确定了ApNPV核多角体基因的方向,对含有这一基因的片段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进而对这一基因部分编码区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在用ApNPV这一段序列(222bp)与其他昆虫核多角体病毒AcNPV(AutograPha californica NPV,苜蓿丫纹夜蛾NPV);BmNPV(Bombyx mory NPV,家蚕NPV);OpNPV(Orqyia Pseudotsugata NPV,黄杉毒蛾NPV)核多角体基因相应区段相比较分析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同源核苷酸序列比率分别为77.5%、84%和80%。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属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具有70—100×10~6道尔顿的双链、环形以及超螺旋的基因组(Genome)。近年,国际上不少实验室以NPV为材料,从事病毒生物学、病毒遗传学的研究,其中以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NPV的研究最为集中。国内,严家骐等在蓖麻蚕(Ar)NPV-DNA,李载平等、马延高等在家蚕NPV-DNA方面分别从DNA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酶切特性以及生物活性方面有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mRNA的cDNA为探针,用~(35)S-α-dATP为标记化合物,经缺口转移体外标记探针DNA,用旋转柱层析法分离出标记探针,由膜上DNA-DNA杂交,将Ar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确定是在其EcoRⅠ-Ⅱ片段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mRNA的cDNA为探针,用 35S-α-dATP为标记化合物,经缺口转移体外标记探针DNA,用旋转柱层析法分离出标记探针,由膜上DNA-DNA杂交,将Ar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确定是在其EcoRⅠ-Ⅱ片段上。  相似文献   

5.
一、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包涵体的形态观察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健康的 3龄期甜菜夜蛾幼虫 ,从典型症状的病死虫中提纯多角体 ,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 ,发现有典型的四角形的多角体外 ,还观察到菱形的和长方形的多角体 ;而多角体经超薄切片的样品中 ,还看到三角形的多角体。出现菱形、长方形及三角形的多角体形态 ,未见前人报道。病毒粒子的杆状形态没有变化 ,采用五种限制性内切酶 ,分析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 ,观察其酶切图谱 ,以及计算其各酶解片段的分子量 ,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一致 ,未发生变化 (见另文报道 )…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茶毛虫、蓖麻蚕,棉铃虫、斜纹夜蛾、黑点银纹夜蛾以及美国白蛾等6种昆虫的11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裂解色谱图的绘制方法。通过指纹图的分析,可明显地鉴别(区分)相同亚群的不同毒株。11株核型多角体病毒既有峰群的特异性,亦有峰高比值的特异性。指纹图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是各不相同的毒株,证明了裂解气相色谱法分析鉴定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胡建新  丁红珍 《遗传学报》1993,20(4):300-304
蓖麻蚕(Attacus ricini)是我国特有蚕种,以其核多角体病毒(ArNPV)为载体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我们建立了ArNPV基因库,并亚克隆了含多角体蛋白(Ph)基因DNA片段。对该1.1kb全长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ArNPV Ph结构基因全长735bp,与苜蓿尺蠖NPV(AcNPV)、家蚕NPV(BmNPV)同源性分别为76%和81%,ArNPV 5'端调控结构Rohrmann box与各类NPV的Ph基因相似,但3'下游序列几无同源,显示了ArNPV Ph基因结构的特征性。同时,我们还对Ph基因启动子的其它结构特点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两株不同来源的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rscsNPV和ArNPV)经提纯后,使用SDS—苯酚抽提病毒核酸,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酶解后,用分子杂交方法与缺口平移标记的ArscsNPV-DNA探针杂交,分析了两株蓖麻蚕NPV病毒核酸的同源性。EcoRI酶解的ArNPV-DNA产生8个片段,其中5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BamHI酶解ArNPV-DNA产生7个片段,其中6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两株蓖麻蚕NPV之间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使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了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及家蚕NPV之间的核酸同源性,结果表明: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具有同源性。而与家蚕NPV无核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王业富  齐义鹏 《病毒学报》1999,15(3):252-259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凋亡抑制基因p35的合成引物,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用PCR扩增到1kb片段。采用PCR-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银染法,测定了所扩增到的1010bp全序列,发现其开放阅读框完整,长897bp,编码29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两株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来源不同的两株菌麻蚕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一株为较长期饲喂马桑叶的蓖麻蚕从自然罹死的幼虫和蛹中分离的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NPV)。两株核型多角体病ArNPV多角体大小约1.2-2.0μm最大的可达2.9μm。两株NPV病毒粒子均为杆状,ArscsNPV病毒粒子大小平均为310×50nm;ArNPV病毒粒子大小为350×50nm。两株NPV均为多粒包埋型。两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均为单一组分,Arscs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7.5kd;Ar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kd。两株NPV的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均含有21条多肽,其中各多肽分子量有所差异。ArscsNPV的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130kd;ArNPV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96kd,其中有11种多肽了量彼此相同包括两种主要多肽(54kd和33kd)。用SDS-苯酚提取的病毒核酸,经实验证明均为双链DNA型使用几种内切酶酶解,求得两株NPV的核酸分子量,ArscsNPV为52.4×10^6d;ArNPV为73.5×10^6d。  相似文献   

11.
自从美国G.E.Smith等发展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 NPV)这一新的表达载体以来,先后已有几个外源性基因成功地获得了高效表达。如:人白细胞间素2(Interleukin 2)、人的c-myc基因产物、流感病毒血凝素等。与目前常用的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系统比较,NPV载体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提纯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对四林棉铃虫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于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四株棉铃虫NPV分为两个包埋类型:单粒包埋型和多粒包埋型。soI.{3株和H.M株属前者,VHA 273株和XIA 10株属后者。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只与它们同源抗血清有反应。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各具有特异的抗原。四株NPV的多角体蛋白不仅与同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反应,而且也与异 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交叉反应,说明四株NPV多角体蛋白具有共同的抗原。而四株病毒粒子与同源的病毒粒子抗血清有反应,在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四株NPv病毒粒子各具有自己特异的抗原。  相似文献   

13.
对防治蔬菜菜夜蛾(S)和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为主并兼治菜螟、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单五型和复配型苜蓿银纹放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hlearpolyhedrosisVirus,AcMNPV)生物杀虫剂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株AcMNPV-TKmt513。用EcoRI、PstⅠ、BglⅡ及KpnⅠ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全序列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变为GAT,该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为天冬氨酸(Aspq)还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突变了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部分片段,并将它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EV55,与不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HBsD4DNA共转染Sf9细胞,结果产生同样的大立方形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5.
林广云  龙綮新 《病毒学报》1997,13(2):151-158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AcMNPV-TDm1513。用Eoorl、RstⅠ、BglⅡ及KpnⅡ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了理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  相似文献   

16.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以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都可紧密结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骨架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 (BmNPV ZJstrain)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ptp) ,测定了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比较了与相关病毒相应基因的同源性 ,并将该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该基因的编码部分由 5 0 7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 16 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多肽 ,其中含有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酯催化部位的“HC”基序。该基因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 ptp 基因和BmN PV -T3 株 (日本 )拟为的 pt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6 8%和 98 2 %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 0 %和 97 6 %。将该基因插入到温度诱导型表达质粒pBV2 2 1的温控启动子PRPL 之后 ,在大肠杆菌JM10 9中表达了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分子量约为 19kD ,表达产物能催化对硝基酚磷酸钠 (PNPP)的脱磷酸反应 ,这种催化作用可被钒酸钠和ZnCl2 抑制  相似文献   

18.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ie-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  相似文献   

19.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兆丽  朱江 《昆虫知识》2005,42(6):623-629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属NPV科A亚群。近几年有关该病毒的序列测定、基因结构、功能和表达调控等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进展迅速,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基因的结构分析,有助于筛选毒力较强的杀虫毒株,并为这一病毒杀虫剂的改良和发展以及组建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奠定基础。综述了与SpltMNPV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主要感染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具有90~160kb长的双链,超螺旋DNA基因组。现已发现约50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何?我们以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MbNPV)、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eNPV)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INPV)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酪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中一种病毒MbM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健康幼虫,病毒麦种MbNPV、S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