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在1989年4月的一次野外观察采集时,在小溪流中捕捞到卵胎生鱼。我们见到了条条仔鱼从亲鱼的泄殖腔中出生(游出)的情况。这一观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多次室内和生态环境中的观家,并查阅了资料,现已初步鉴定,此鱼是属于食蚊鱼科的  相似文献   

2.
黄美华 《动物学研究》1980,1(2):275-276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卵胎生,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Cantor)卵生,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资料尚缺。我们先后获得两条竹叶青母蛇产仔和一条烙铁头产卵,今列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姚达章  陈国柱  赵天  林小涛 《生态科学》2011,30(6):640-642,646
本文报道了在广州地区某一半自然水体中发现的入侵物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对另一入侵物种罗非鱼(Oreochromis sp)仔鱼捕食现象一例。在一尾体长24.10mm的雌性食蚊鱼消化道中发现3尾罗非鱼仔鱼,其体长分别为6.68 mm、5.85 mm、5.67 mm。  相似文献   

4.
食蚊鱼生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Baird et Girard)属于鱂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胎鱂科(Poeciliidae)。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热带性卵胎生小鱼。这种鱼自1927年从马尼拉引入我国后,已成为遍及我国南方淡水小鱼,并在灭蚊控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有关其繁殖生物学Rosen,D.E.et al.(1963),Resenthal,H.L.(1952),Turner,C.L.(1937,1941.)曾有过报道,为了补充食蚊鱼繁殖生物学资料,作者在1979—1982年在广州对其生殖特性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繁殖状态对卵胎生鱼类生存适合度的影响,本文比较了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产仔前后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快速启动逃逸能力的变化特征以及产仔前以上生理生态参数与产仔量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仔前实验鱼的RMR显著高于产仔后(P0.05),并与产仔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仔前后实验鱼快速启动逃逸能力相关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产仔前最大线速度Vmax、单位时间内的质心移动位移D120 ms等均与产仔量不相关(P0.05)。研究表明,孔雀鱼繁殖需要较大的能量投入,而快速启动逃逸能力作为生存适合度的重要参数不受繁殖状态的影响,这可能与该物种的进化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6.
食蚊鱼(Gambusia spp.)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柱  林小涛  陈佩 《生态学报》2008,28(9):4476-4485
食蚊鱼(Gambusia spp.)是原产于北美洲的著名入侵物种,它对蚊类幼虫具有很强的捕食压力,被作为疟疾防治生物工具而在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扩散.近20多年来的研究认为,食蚊鱼通过食物竞争和捕食等机制威胁引入地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的生存,显著影响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它们具有广泛的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卵胎生、高生殖率、对生殖生态条件无特殊要求等特点.另外,它们的个体野外寿命不超过2a,种群更新速度快,种群内形成春季和夏季两个繁殖群体,并具有不同的繁殖生物学特点,因而形成复杂的世代结构.遗传上,雌鱼具有混交及能长期贮存精子的特点,能快速建立种群并克服奠基效应.这些种群通过快速适应性进化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地理群体.当前,由于食蚊鱼在预防疟疾的工作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会借助于人力的作用而继续扩散.为减轻它对非目标地区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其入侵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卵胎生鱼类的受精受孕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营卵胎生(ovoviviparous)生殖的鱼类在鱼类界中只占很少的部分,仅仅局限在大多数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类(Osteichthyes)的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的四个科:食蚊鱼科(Poeciliidae)、古台鳉科(Goodeidae)、颜宁鳉科(Jenynsiidae)和四眼鱼科(Anablepidae);鲈形目(Perciformes)的海鲫科(Embiotocidae)和若干棉鳚(Zoarces);硬颊类(seleroparei)的鱼类。卵胎生鱼类的数目虽然不多,但生殖特性复杂而特殊,根据受精、受孕的位置,可以分为下面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蛇于7月末8月初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大部分为精母细胞。10—12月以至次年1月初大部分为成熟精子及变态中的精细胞,精子贮于附睾或输精管中过冬。11月至次年5月大部分输卵管中也存有精子。雌水蛇一年一次排卵,卵胎生。5月末至6月初见有蛇胚,孕妊期78—84天,8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仔蛇,每胎产仔6—21条。  相似文献   

9.
<正> 金边土鳖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为药用昆虫,近年来因药源供不应求而大量进行人工饲养。该虫为卵胎生。当雌土鳖受精后因受惊或其他原因产下的卵鞘,则不能孵出若虫(即使产下卵鞘内之卵已发育至胚胎后期,可见复眼及附肢亦不能孵化)。在正常情况下,土鳖卵必需在母体内发育成熟,才能产下若虫。产仔前一天,雌虫体内卵鞘常从阴门伸出一半(俗称拖炮),然后又缩回体内,第二天即产出若虫。雌虫产下若虫后即把卵鞘吃光。我们对这种卵胎生昆虫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现介绍如下。 雌性生殖系统(图Ⅰ)由卵巢,中、侧输卵  相似文献   

10.
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1.
红剑鱼、孔雀鱼、食蚊鱼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评价有毒化学品对红剑鱼、孔雀鱼、食蚊鱼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方法选择<3d龄的红剑鱼、孔雀鱼、食蚊鱼幼鱼开始暴露,试验药物为国际标准参比毒物Cr6 、Cu2 、Zn2 和Cd2 ,试验温度为25±1℃,每天更换试验液1次,试验持续5d。依据试验鱼的每尾干重和现存量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铬、锌、铜、镉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结果铬、锌、铜、镉对红剑鱼和食蚊鱼的NOEC分别是2500、100、10、10μg/L,LOEC分别是5000、200、20、20μg/L。铬、锌、铜、镉对孔雀鱼的NOEC分别是2500、100、10、20μg/L,LOEC分别是5000、200、20、40μg/L;这与7天亚慢性试验结果相接近。结论红剑鱼、孔雀鱼、食蚊鱼,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从7d缩短为5d。  相似文献   

12.
检测了卵胎生入侵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繁殖期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繁殖输出。结果表明,繁殖期,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食蚊鱼属于偏向雌性的两性异形。以体长为协变量的One-way ANCOVA及后续的Tukey's检验显示,特定体长食蚊鱼的雌性个体的头宽、眼间距、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长和尾鳍长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6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2个主成分共解释65.1%的变异。头宽、眼间距、体宽和体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5.4%变异),头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9.7%变异)。食蚊鱼的繁殖输出与母体个体大小的线性回归显示,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体长、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食蚊鱼的繁殖输出与母体局部特征的线性回归显示,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头宽、眼间距和体宽呈显著的正相关。窝仔数与后代个体的平均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个体的平均体重相关不显著,后代个体大小与数量不发生权衡。食蚊鱼繁殖期的性别比例、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受生育力选择、性选择、生态位分化、食物竞争等多种选择压力的作用,也有利于该物种种群扩张和快速入侵。  相似文献   

13.
榆树隐毡蚧 Cryptococcus ulmi Tang et Hao是近年来在北京和山西中部发现的一种榆树新害虫。本文首次详细记述和图示了该虫幼期各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简要报道了其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 1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 ,卵胎生 ,每雌产仔 2 3~ 2 5头 ,平均值 35.2头。  相似文献   

14.
榆树隐毡蚧Cryptococcus ulmi Tang et Hao是近年来在北京和山西中部发现的一种榆树新害虫。本文首次记述和图示了该虫幼期各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简要报道了其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卵胎生,每雌产仔23 ̄25头,平均值35.2头。  相似文献   

15.
现代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总体而言,卵生即母体在陆地上产出羊膜卵,并依靠外界环境加以孵化;卵胎生系指羊膜卵在母体内孵化,随即产出幼子,其间胚胎的营养来源和代谢废物均限于羊膜卵内;所谓“胎生”,是指某些类群的卵在母体内孵化后没有立刻产出,胚胎与母体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营养乃至气体交换关系,此后再以幼体的形式娩出.卵胎生和“胎生”见于有鳞类.在化石中,由于无法识别胚胎与母体的营养联系等信息,通常只以“生产方式”加以定义,即除卵生以外,所有“含胚胎的化石”都统称为“胎生”,目前“胎生”已有的准确记录包括鱼龙类、鳍龙类、沧龙类和离龙类.近期报道的“怀孕恐头龙”显示原龙类可能也有此种生殖方式,但标本的保存状态显示不能排除其“同类相食”之可能.本文记述了产自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系内一独立保存的、完整的圆胚状化石,标本的大小、形态、姿态和埋藏环境显示这是一个处于孵化后期、因某种原因而流产的胚胎.头后骨骼显示该标本代表了一种全新类型的海生原龙类,但是由于在个体发育中很多性状特征会有较大变化,因此胚胎乃至幼体标本不宜作为正型标本而建立新属种.这也是又一个主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确切证据;同时这也进一步反映了盘县—罗平动物群中原龙类的高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形态学理论指出,形态相似的物种生态位相似,是导致种间竞争排斥的关键性因素。在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中引入生态形态学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种间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形态分析方法,对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入侵种食蚊鱼对土著种鳍斑青鳉和弓背青鳉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弓背青鳉和鳍斑青鳉在研究区域常同域分布,但两者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两者形态高度相似,符合生态形态学“形态相似者竞争排斥”理论。与群落其他鱼类相比,食蚊鱼与2种青鳉鱼类形态更为相似。聚类分析发现,食蚊鱼和青鳉鱼类聚合在同一分枝,且其空间生态位的重叠度极低。种群相对密度调查显示,食蚊鱼与青鳉鱼类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食蚊鱼的入侵是导致2种青鳉鱼类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的关键原因。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能够初步解释食蚊鱼与青鳉鱼类的竞争排斥关系,尚需从不同角度就食蚊鱼入侵对青鳉鱼类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07,(4):111-111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生活着一种人称四眼鱼的奇特鱼类。四眼鱼别名上瞥鱼,是鲻形目鲻亚目四眼鱼科四眼鱼属的一种,卵胎生,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为中、南美洲水域特产。因其观赏价值而被归属为观赏鱼类。鱼如其名,这种鱼长着4只“眼睛”,它能同时看清水面上和水下的物体。凭着这独一无二的眼睛,四眼鱼能在同一时刻完成两项任务:露在水外的一对“眼睛”可以看到飞近水面的昆虫以完成捕食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利用分时段采样法对广州暨南大学明湖内食蚊鱼在秋季(11月)、冬季(12—2月)、春季(3—4月)3个季节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湖内浮游动物群体数量动态、光照和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食蚊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对枝角类和桡足类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湖日平均水温与浮游动物日平均丰度在3个季节间有显著差异,而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的差异不显著;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与浮游动物丰度、水温、光照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无论哪个季节,食蚊鱼在白天时段(10:00—18:00)的消化道饱满指数均高于夜间(22:00—6:00),表现出白天高峰型的摄食节律;光照是影响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的主要因素,而水温、浮游动物丰度的昼夜变化与食蚊鱼的昼夜摄食节律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通报的内容,对我们确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过去在介绍如何帮助我们搞好中学生物教学工作方面的文字,还显得很不够的。如生物学通报1卷1期50页于逢源同志的“我上头一堂初中生物学讲话”一文,我以为这里面是有缺点的,它不是上头一堂生物学所作的很好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广州地区人工湖泊食蚊鱼的分布以及探究不同生境要素下食蚊鱼的生长繁殖特点和种群特征,于2012 年5 月-7月份对广州地区6 区19 个人工湖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所考察的人工湖均有食蚊鱼的分布。利用捕捞量比较其中4 个人工湖食蚊鱼种群数量,结果显示水体相对富营养化的月湖食蚊鱼数量比其余3 个人工湖高出39.5-43.1 倍。比较4 个人工湖食蚊鱼的形态、摄食、相对怀卵量以及种群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月湖食蚊鱼肥满指数显著低于其余3 个人工湖,而肝体指数和消化道饱满指数却显著高于其余3 个人工湖。同时,月湖雌鱼的相对怀卵量也显著高于其余3 个人工湖,其种群中幼鱼所占比例最大,成鱼中雄鱼所占比例大于雌鱼。反映了水体饵料生物丰富条件下,更有利于食蚊鱼的摄食和繁殖,种群结构低龄化,呈快速增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