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花水仙的染色体基数有x=10和x=11两类。基数x=10组型有两种,一种是具6长、4短的典型不对称的二形染色体组型;另一种是具有4长、2中、4短(或5长、2中、3短)的非二形染色体组型。基数x=11则具有4长、2中、5短(或5长、2中、4短)的非二型或非典型二形的染色体组型。x=10的典型不对称的二形染色体组型是原始的组型。基数x=11是从原始的x=10、2n=20组型中的(第5、6号)染色体发生不等长易位后,增加了一对短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形成的。另一个x=10、2n=20的非二型新组型,可能从x=11组型丢失了短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衍生而来,也可能从易位后的个体所产生的不含中着丝粒染色体的雌、雄n配子结合而得到。  相似文献   

2.
大麦与小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幼胚培养技术分别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 2n=2x=14)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硬粒小麦(T. durum d. sf., 2n=4x=28)以及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 Schrank 2n=4x=28)之间的属间杂种,平均杂交结实率分别为3.0%、1.2%和0.8%。杂种在形态上偏向小麦,自交不孕,用父本作回交亲本获得了大麦×普通小麦杂种的回交一代。所有杂种均表现细胞学上的不稳定性。杂种减数分裂中期1 PMC染色体平均配对频率和交叉结频率分别为27.31Ⅰ 0.33Ⅱ 0.011Ⅲ,0.45;20.571 0.20Ⅱ 0.008Ⅲ,0.25和20.41Ⅰ 0.28Ⅱ 0.005Ⅲ,0.32,表明双亲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关系。大麦×四倍体小麦杂种小孢子的染色体计数表明,杂种中未减数雄配子的频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3.
异细胞质诱发硬粒小麦雌雄蕊败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以具有D染色体组的偏凸山羊草(Aegliops ventricosa 2n=4x=28 DDM~vM~v)为母本,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_(213)和阿波罗[Appulo]2n=4x=28 AABB)为父本的异细胞质硬粒小麦杂种的结实性。采用(偏凸山羊草×D_(213))F_1(以下简称F_1)为母本,用硬粒小麦阿波罗置换回交,至(偏凸山羊草×D_(213))×阿波罗(以下简称BC_3)时,杂种植株雄蕊、雌蕊发生退化、败育和各种畸变,导致植株结实率下降到零。这种D染色体组异细胞质杂种经多代回交后不结实的现象是遗传育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3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紫粒小麦的染色体核型,明确紫粒小麦45S rDNA位点的数量与染色体分布,为育种应用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方法]制备紫粒小麦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染色体长度测量分析,获得紫粒小麦的核型;以45S rDNA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在紫粒小麦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紫粒小麦的核型特征为2n=6x=42=34m(2SAT)+8sm(2B),染色体上具有3对位于较长染色体臂的近端部45S rDNA杂交位点。[结论]紫粒小麦为六倍体(2n=6x=42),具有不对称的进化属性2B型;在染色体组上有3对45S rDNA位点分布在3对不同染色体,为深入研究紫粒小麦的系统分类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获得了硬粒小麦(2n=6x=28、AABB)与中间偃麦草(2n=6x=42、NNE_1E_1E_2E_2)杂种F_1及回交后代材料。统计分析杂种F_1及回交一代PMC MI染色体配对构型,认为中间偃麦草具较远缘的同亲关系(distant homologous)染色体组。由三价体出现频率分析,中间偃麦草不含小麦的B染色体组,建议用NE_1E_2为其染色体组公式。根据回交一代及其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六倍体小偃麦这一人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 (0.5~5.7年, 个别8.6年) 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2n=2x=14) 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 (Leymus chinensis, 2n=4x=28) 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染色体倍性最高的高冰草 (Agropyron elongatum, 2n=6x=70) 最为稳定,但也有减少的趋向。愈伤组织的胚性主要与二倍体及亚二倍体的总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麦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本属约有15种。一年生(春小麦)或越年生(冬小麦)草本,复穗状花序顶生,小穗有3-7朵小花。普通小麦(T·aestivum)又称软粒小麦,品种很多。外稃有芒或无芒,颖果。它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小麦中,还有硬粒小麦、圆锥小麦等。其他麦类作物有大麦属的大麦(稃与颖果粘合,俗称有稃大麦)和裸大麦(又称元麦),与小麦合称为三麦。此外,还有燕麦属的燕麦和黑麦属的黑麦等。稻禾本科,稻属。有20多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我国为原产地之一。栽培稻(Oryza sativa),疏散圆锥花序,小穗有3小花,下方两花退化,顶端花发育,外稃较  相似文献   

9.
植物名称: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阿勃(2n=6x=42)与瓦维洛夫黑麦(Secale vavilovii)(2n=2x=14)杂种当代。二棱大麦(Hordeum uulga-re)的紫秆、白粒品系和品种Beztes与瓦维洛夫黑麦杂种当代。  相似文献   

10.
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种质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从一粒小麦中发掘有用基因,选取了100对位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A染色体组上的SSR标记,对34份一粒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白粉病及叶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有69对标记在34份一粒小麦上检测出多态性,这些多态性位点包括670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上有3~19个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的变异为10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167~0.936,平均为0.694。通过聚类分析,将这些材料分为3个类群。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抗病性分析,共鉴定出15份抗小麦白粉病材料,21份抗小麦叶锈病材料,12份兼具白粉病及叶锈病抗性材料。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一粒小麦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抗病材料丰富,可以作为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桤木属7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对分布于欧美地区的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 Mill.)7种植物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材料染色体形态比较一致,多为由中部(m)及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意大利桤木(A.cordata)为六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绿桤木(A.viridis)为八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x=56,核型公式为2n=8x=56=46m+10sm(SAT);薄叶桤木(A.tenuifolia)、灰桤木(A.incana)、欧洲桤木(A.glutinosa)、裂叶桤木(A.sinuata)和红桤木(A.rubra)均为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x=28,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16m(1SAT)+12sm、2n=4x=28=22m+6sm、2n=4x=28=24m+4sm、2n=4x=28=24m+4sm、2n=4x=28=26m+2sm。其中红桤木(A.rubra)的核型属于1B型,其余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2.
鹅观草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永红  孙根楼  杨俊良   《广西植物》1993,13(2):149-154
本文首次对我国5种鹅观草属Roegner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x=28。它们的核型是:高株鹅观草 R.altissima,2n=4x=28=26m+2sm(SAT);假花鳞草 R.anthosachnoides,2n=4x=28=22m+4sm+2sm(SAT);长芒鹅观草 R.dolichathera,2 n=4x=28=20m+6sm+2sm(SAT);林地鹅观草 R.sylva-tica,2n=4x=28=22m+4sm+2sm(SAT);多变鹅观草R.varia,2n=4x=28=20m+6sm+2sm(SAT)。它们的核型均属2A型,每种植物均有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Host)Beauv=Elytriga elongatum(Host)Nevski=Thinopyrum ponticum (Host)Barkworth and Dewey,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蓝58),2n=42其中990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1/3,而990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1/2,并将990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2)9915易位附加和9904易位-易位附加,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其中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另外队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而990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白豆杉的核型和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启良  俞仲辂 《遗传学报》1993,20(2):155-158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雌雄异常,根尖 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雌株有一对异形性染色体,异配性别,属ZW型;雄株是同配性别,属ZZ型,雌株的型为2n=2x=24=22m(2SAT ZW) 2T,雄株的核型为2n=2x=24=22m(2SAT ZZ) 2T。Giemsa C-带,显示,Z染色体长短臂均具端带,W染色体不显带。  相似文献   

15.
云南淡黄花百合10居群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淡黄花百合 10个居群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普洱居群 2n =2x =2 4 =4m(4SAT ) 8st (1SAT ) 12t;大湾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4sm (1SAT ) 6st 10t ;宝山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4st (1SAT ) 16t ;元阳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8st(1SAT ) 12t;玉屏山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4sm (1SAT ) 12st 4t;易门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2sm 14st (1SAT ) 4t ;峨山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2sm 14st(1SAT ) 4t;老鹰地居群 2n =2x =4m (4SAT ) 2sm 14st (1SAT ) 4t;双柏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12st (1SAT ) 8t;牟定居群 2n =2x =2 4 =4m (4SAT ) 8st (1SAT ) 12t。研究表明各居群的核型都属于Stebbins的 3B型 ,不同居群间存在染色体类型和随体染色体的多型性 ,同时还发现了B染色体和 4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异 ,本文最后讨论了云南淡黄花百合种内居群间核型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小麦属的新种— 新疆稻穗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穗麦是五十年代初期在新疆征集到的小麦属的一个新种。这个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四倍体小麦的东方小麦、波兰小麦很相似。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它列人四倍体小麦内。但经细胞学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不是四倍体(2n=4x=28),而是六倍体(2。二6x二42)。五十年代末,gKy6umepl31认为新疆稻穗麦是一种特殊的东方小麦,所以他称其为“中国类型的东方小麦”。  相似文献   

17.
百合科开口箭属六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报道了开口箭属(Tupistra)6个种的核型,发现6个种皆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他们的核型公式是:弯蕊开口箭(T. wattii)为2n=2x=38=38m;长梗开口箭(T. longipeduncuJara)为2n=2x=38=28m 10sm;橙花开口箭(T. aurantiaca)为2n=2x=38=22m 16sm;开口箭(T. chinensis)和云南开口箭(T. yunnanensis)皆为2n=2x=38=24m 14sm,核型皆为2B型,但sm染色体的位置有所不同;伞柱开口箭(T. fungilliformis)为2n=2x=38=18m 2sm 12st 6t。前述5个种的核型由一型染色体组成,而伞柱开口箭的核型由二型染色体组成。开口箭属和蜘蛛抱蛋属(Aspisdistra)是亲缘关系接近的两个属,伞柱开口箭是开口箭属和蜘蛛抱蛋属之间的一个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18.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 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 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 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 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仪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我国3种榉属(Zelkova)植物核型。结果如下:大叶榉(Z.schneideriana Hand.-Mazz.)2n=2x=28=14m 14sm;光叶榉(Z.serrata(Thunb.)Makino)的核型公式为2n=2x=28=26m 2sm,1、2、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次缢痕存在;大果榉(Z.sinica Schneid)的核型公式为2n=2x=28=20m 8sm。  相似文献   

20.
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远缘杂交创造多粒新种质,对于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和促进育种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通过多年多点鉴定证明具有多粒特性(粒数/穗>80)的31份普通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PPPP)衍生后代为材料,通过田间接种白粉病生理小种E09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SDS-PAGE方法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以及株高、有效分蘖等农艺性状调查,发现26份材料表现抗白粉病,12份材料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亚基组成为(2*,7+8,5+10)或(1,7+8,5+10)。其中,8份材料的穗粒数大于80粒、株高小于75 cm、抗白粉病且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这为未来培育兼具高产、优质、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对多粒、抗白粉病和优质亚基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