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Ionexchangeresinbagmethod).测定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动态.结果表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主要由铵态氮(NH4+-N)组成,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两种不同深度(0-10cm,10-20cm)土层比较,硝态氮(NO3-N)年平均值在10-20cm土层显著地高于在0-10cm的土层(p=0.05);铵态氮年平均值在10-20cm土层则趋向低于在0-10cm的土层.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lon exchange resin bag method),测定了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情况。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最高和夏季最低。硝态氮在0~10cm和10~20cm两土层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22和1.429μg.d-1·g-1干树脂,铵态氮在0~10cm和10~20cm的年平均值则分别为19.137和14.696μg·d-1·g-1干树脂。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试验的大部分季节表现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表明了铵态氮供应是调节硝化速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水蚀条件下不同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流失规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人工模拟施水冲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水冲刷强度的增大,不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和全氮流失加剧,泥沙全氮和有机质富集程度减少;当给不同土壤施等量的硝酸铵时,发现随径流流失化肥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占施入量的0.9%-3.5%和8.2%-19.7%,硝酸铵主要随径流流失,以泥沙颗粒流失量甚微;土壤侵蚀、有机质和全氮流失量与〉20μm团聚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5、-0.7928和-0.815  相似文献   

4.
深圳福田白骨壤群落Cr,Ni,Mn的累积及分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了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白骨壤红树林对Cr、Ni、Mn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Cr、Ni、Mn含量从底层至表层逐步提高;表层(0~30cm深)3种元素含量分别为7.97、25.0和537μg·g-1,贮量分别为1099.86、3450.00和74106.00mg·m-2.白骨壤植物各部位Cr、Ni、Mn含量范围分别为0.28~0.75、0.43~7.65和25~1552μg·g-1;植物对表层土壤加权平均富集系数为Mn>Ni≈Cr.该群落Cr、Ni、Mn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6.06、20.76和1631.17mg·m-2,年净存留累积量分别为0.43、1.43和107.98mg·m-2;林地残留物相应元素储量分别为Cr78.00μg·m-2、Ni1536.33μg·m-2和Mn405.54mg·m-2.该林区3种不同类型群落叶层Cr、Ni现存累积量为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Mn为秋茄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测定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变化情况。鼎湖山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各季节平均总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在18.87~93.20μg/d*g干树脂之间,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然而,这些季节性变化根据土层和有效氮组分的不同而异。总有效氮主要由铵态氮组成(>90%)。总有效氮和铵态氮在土层0~10cm和10~20cm之间各个季节均无显著的差异,但硝态氮在春、夏两季差异较大,尤其在夏季两土层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本研究样地中,硝化速率受铵态氮供应的影响不甚明显。与同一地区的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混交林比较,硝态氮为针叶纯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铵态氮则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野外调查和模型预测方法相结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永久试验样地内的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vel.)草原群落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了初步估计,研究了长期过度放牧对整个流域羊草草原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群落净初级生产固碳量的多年实测平均值为(231.25±74.41)gC·m-2·a-1,向土壤中的碳素输入量为220.75gC·m-2·a-1,土壤呼吸量的模型预测值为(181.03±46.32)gC·m-2·a-1;2)该群落碳素输入略大于输出,其理论积累率为19.88gC·m-2·a-1,实测积累率为39.72gC·m-2·a-1;3)近40年来,过度放牧致使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表层(0~20cm)土壤的有机碳贮量下降了约12.4%。  相似文献   

7.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4株分泌抗小鼠腺病毒(MurineAdenovirusMAd)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经鉴定,它们所分泌的抗体类型均为IgM,腹水效价为10-3~10-6。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1μg/ml(A9)、0.65μg/ml(Bl)、12.5μg/ml(G4)和23μg/ml(D4)。与其他10种鼠源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表明Mc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单抗标记FITC后用于人用鼠源性单抗制品及各种传代细胞和原代细胞中MAd检测,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箱法技术原位测定了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苔原土、生草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6—8月间的N2O和CH4排放.结果表明,这些土壤既是N2O的源,又同时是CH4的汇.N2O通量变化于6.17—12.33μg·m-2·h-3之间(平均9.37μg·m-2·h-1),CH4通量为-85.63—-7.58μg·m-2·h-1(平均-41.45μg·m-3·h-1),并观察到在N2O排放和CH4吸收之间有着相互消长关系.实验室培养实验表明,最大反硝化作用活性存在于土壤上层(0—6cm);不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活性明显不同.山地暗棕色森林土的CH4吸收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土壤的上层(0—12cm).  相似文献   

9.
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模拟了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种植区和自然裸露区,阴天条件下平均土壤容积热容量分别为2.54和2.53J·cm-3·C-1,平均土壤导温率分别为16.9和10.4cm2·h-1;土壤净热通量分别为136.6和167.6J·cm-2·d-1;晴天条件下分别为2.93和2.61J·cm-2·℃-1,16.3和5.8cm2·h-1,80.4和85.2J·cm-2·d-1.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以一阶正弦波形式为主,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呈指数规律变化,自然裸露区的衰减系数大于牧草种植区;土壤温度位相落后随深度变化为0,4h·cm-1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蒋高明  黄银晓 《生态学报》1997,17(5):477-482
模拟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群落,对该类型土壤释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3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土壤呼吸强度平均为5.92±1.32μmolCO2m-2s-1,在不同月份中,以8月份最高,10月最低,依次为8月>7月>6月>9月>10月(P<0.05);13:00为土壤日呼吸的最高峰。温度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0.5668,p<0.001,n=94)。据3a观测的土壤呼吸日平均值计算得出,模拟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的通量估计范围为171.5~275.1kgCO2hm-2d-1,平均为223.3kgCO2hm-2d-1。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墨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水平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墨兰[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生长发育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1mmol/L和10mmol/L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都促进叶芽和叶片正常生长,前者似乎比后者好一些。50mmol/L的两种形态的氮均使叶片生长缓慢,尤其是铵态氮。1和10mmol/L硝态氮处理则正常开花,而50mmol/L则例外。铵态氮处理各种浓度均不形成花芽。建议墨兰营养生长期施用1mmol/L的硝态氮或铵态氮,但生长后期则应施1—10mmol/L硝态氮,以利花芽分化。作者认为,墨兰生长缓慢与光合速率极慢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极低有关,墨兰开花与否和E/N比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双倍体酵母细胞D7经单核能为11.4MeV/u的An和U离子辐照后,测定了细胞随剂量的存活率和突变率。获得细胞对Au和U离子的失活截面分别为2.54μm2和1.92μm2。在存活率为37%的条件下,Au、U离子的RBE分别为0.28和0.19。在突变实验中,研究了DNA断链后的重组与倒位,它们对Au和U离子的截面为:8.3×10-2μm2[σm-rec(Au)],9.5×10-5μm2[σm-rec(U)]和6.1×10-4μm2[σm-rev(Au)]和3.8×10-5μm2[σm-rev(U)].最后,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无机氮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Xu Y  Zhang JH  Han SJ  Wang ST  Wang CG  Wang S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27-163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土壤表层(0~10cm)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半方差函数可用球状模型或高斯模型拟合.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结构比范围分别在0.70%~41.47%和32.26%~52.66%;铵态氮的空间自相关尺度小于硝态氮,变程分别为8.87和9.76m.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铵态氮的空间异质性程度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43,P0.05),而铵态氮与土壤水分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外源^65Zn进入土壤后的扩散及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65Zn示踪和化学连续分级技术研究了外源Zn在褐土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交换态Zn(EX-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含量约占土壤总Zn量的67-72%.Zn投加量增加,土壤Zn的强度因数增大.反之,Zn的矿物形态增高.土壤水分4%和100%时,土壤中Zn的扩散系数D分别是7.9×10-8和6.6×10-6cm2·s-1.土壤水分含量在30%和70%时,Zn在施入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9d和4d.Zn的扩散程度(σ2)也随之从0增大到0.371.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铜铅锌锰元素的累积及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 (L.) Druce)红树林Cu、Pb、Zn、Mn 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结果表明:该林地表层土壤(0~30 cm 深)Cu、Pb、Zn、Mn 元素的储量分别为6.86、4.23、25.64和134.67 g/m 2;植物体不同部位相应元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85~6.97、0.37~3.74、16.0~25.2和140~1405 μg/g。群落Cu、Pb、Zn、Mn 元素的现存储量分别为87.98、40.34、335.34和8006.99 m g/m 2;林地残留物中相应元素的储量分别为593.06、49.27、2450.79和43486.70 μg/m 2。群落Cu、Pb、Zn、Mn 元素的生物循环为:年吸收量分别为10.17、4.32、49.14和2268.16 m g/m 2;年归还量分别为2.21、0.70、18.63和1574.98 m g/m 2;年存留量分别为7.96、3.62、30.51和693.18 m g/m 2;周转期分别为40、58、18和5年。吸收系数、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均为Mn> Zn> Cu> Pb  相似文献   

16.
牟秀林 《生态学报》1994,14(3):318-322
辽东半岛水利建设造成洄游型香鱼资源下降,并在碧流河水库、转角楼水库形成了陆封型香鱼。陆封型香鱼发生了①个体小型化:体长和体重由洄游型香鱼的20─25cm(平均22.6cm),150─250g(平均204g),分别下降到10─18cm(平均13.6cm),和13─73g(平均36.5g)。②性状变异:洄游型香鱼体长为体高的3.7─4.7倍,为头长的4.5─5.3倍,而陆封型香鱼体长为体高的4.3─6.5倍,为头长的3.9─4.3倍。③怀卵量减少,产卵期提前:洄游型香鱼怀卵量为1.0─8.5万粒(平均3.1万位).产卵盛期为9月底至10月上旬,而陆封型香鱼的怀卵量为0.32─0.61万粒(平均0.40万粒),产卵盛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提前20d左右。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植物土壤中氮碳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海河要植物(包括栽培和野生植物)及土壤中氮、碳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植物氮含量平均约2%,最高约6%,少数植物约3%-4%;不同植物类型氮含量以蔬菜植物最高,苔藓、蕨类植物最低,大多数植物碳含量平均在40%-45%左右,其次为茎和叶。不同土壤类型含氮量以亚高山草甸土最高,盐碱土最低,0-10cm土层含氮量明显高10-20cm土层。不同土类炭含量以棕壤土最高,草甸褐土,潮土最低,0-1  相似文献   

18.
从福建沿海的鲈鱼肠道里查获双巢亚科的厦门双巢吸虫,新种Biovariumxiamenensesp.nov,虫体大小2.54~4.20mm×0.30~0.40mm(2.903×0.369mm),虫卵18~22μm×10~14μm(20.4×11μm);从勒氏菌鲷的小肠里检获新隙亚科的厦门拟隐殖吸虫,新种Paracryptogonimusxiamenensisspnov,虫体大小0.800~0.1672mm×0.484~0.848mm(1.247×0.685mm),虫卵19~30μm×11~14μm(24×12μm),头棘55枚。  相似文献   

19.
UV—B及红光对大棚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冬季蓝色无谪膜塑料大棚内有效光合辐射(PAR)和紫外B(UV-B)都比棚外低,给大棚番茄补充照射UV-B和红光。结果表明,红光可提高番茄果实糖、酸含量。高剂量UV-B(0.95kj.m^-1.d^-1,0.71kj.m^-2.d^-1)降低番茄红素C(Vc)的含量,低剂量UV0-B(0.54kj.m^-1.d^-1,0.65kj.m^-2.d^-1)可提高番茄红素和Vc含量。低剂量kj.m^-2.  相似文献   

20.
1983年6月至1997年10月进行的水旱轮作下连续免耕并配合施用有肥料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免耕和施肥造成土壤养分的表层富集,0-5cm土层有机磷、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而5-10cm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常规耕翻处理;免耕对土壤结构破坏少,使0-20cm土层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多,综合各项肥力性状,不同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肥力的贡献为:猪粪〉秸秆〉绿肥〉化肥〉不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