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不同种源羊草的SOD、POD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内蒙古不同种源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进行PEG水分胁迫处理后,分别进行POD和SOD的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测定,并算出各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下的增量。并把POD、SOD及MDA的测试结果及其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下的增量用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源羊草的SOD、POD对PEG水分胁迫在时间和浓度上的反应是不同的,且植物体内MDA的积累量也是不同的,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羊草按POD和SOD的酶活及MDA含量都可分成3大类,且所得结果相同,这与它们对各自自然生境的适应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任文伟  钱吉  马骏  郑师章 《生态学报》2000,20(2):349-352
交1994年从内蒙古不同地区和吉林采集到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进行栽培试验,分析了5个样点(阿旗、定位站、西乌旗、谢尔塔拉、吉林)的羊草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0%、15%、30%)的胁迫下,及不同胁迫时间(12h、24h、36h)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和水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羊草按水分胁迫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水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可划分成3类,而且所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为材料,观测了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0%PEG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后仍未能萌发,表明樟子松种子的萌发的临界PEG水分胁迫值小于30%,相当于-1.20MPa的水势.种子发芽后胚根和胚轴的生长亦受到PEG模拟水分胁迫,当PEG浓度为10%时(相当于-0.2MPa水势),胚根、胚轴的长度都较短,说明樟子松种子的胚根、胚轴的生长对PEG模拟干旱胁迫更敏感;但胚根/胚芽的比值随PEG模拟水分胁迫的强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樟子松种子萌发后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由此可见,干旱胁迫影响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的萌发可能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任文伟  钱吉  郑师章 《生态学报》1999,19(5):689-696
以不同种群羊草为实验材料(包括内蒙古高原的稆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吉林盐碱地羊草),分别从个体(叶长,叶宽,株高,分蘖数,根茎芽数等特征及根茎叶的扫描电镜结构),生理(在PEG胁迫下叶片的电阻电导,SOD和POD的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等),细胞(染色体核型),同工酶及DNA(RAPD)等几个水平较为系统地研究其遗传分化以及对水因子的适应机理,并进行了大量的聚类分析,发现: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盆栽实验,模拟5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土壤持水量的75%~80%(对照)、60%~65%、50%~55%、35%~40%和25%~30% )对羊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光合产物分配和种群CO2交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羊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单峰型变化,且在50%~55%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减小,且75%~80%、60%~65%、50%~55%的水分处理与35%~40%、25%~30%的水分处理的叶片光合速度日动态规律不同。羊草总生物量及根、鞘、叶生物量均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干旱促进早期羊草根的分配和根冠比增加, 但到后期却使它们降低, 表明羊草在受到较长期的持续干旱后通过增加根部的比重来提高抗旱性的能力逐渐降低。羊草根茎的生物量和分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均呈现出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羊草根茎的生物量在50%~55%处理下达最大(1.28 g·株-1),而羊草根茎的分配在35%~40%处理下达最大(48.5%)。羊草种群CO2的净交换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减小,其日交换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且在60%~65%处理下达到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并在25%~30% 处理下为负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的40%可能是羊草对于水分变化响应的阈值。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采用盆栽实验,对灰绿和黄绿两种趋异类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幼苗期用聚乙二醇(PEG)胁迫进行干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的电解质外渗率、脯氨酸、植株含水率、植株鲜重、SO4^2-、NO3^-之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灰绿型羊草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叶绿素含量的b值均大于黄绿型羊草,而植株含水率的b值则小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脯氨酸含量均大于黄绿型羊草,因子分析表明,脯氨酸是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干旱胁迫生理反应的主要因子,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在生理响应中均体现出耐旱能力,但灰绿型羊草的耐旱能力比黄绿型更强,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在耐旱生理上有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7.
林祥磊  许振柱  王玉辉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08,28(10):4718-4724
利用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对不同水分胁迫与复水响应的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模拟实验与野外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羊草叶片光合参数Kcmax(Rubisco的最大羧化速率)、Jmax(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TPU(磷酸丙糖利用率)对干旱与复水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野外观测均显示羊草叶片的光合参数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呈抛物线曲线变化,但各光合参数最大值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温室模拟下的羊草光合参数Vcmax,Jmax和TPU在土壤含水量分别在15.56%,15.89%和16.23%时达到最大,而野外观测羊草的光合参数Vcmax,Jmax和TPU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89%,17%和16.79%时达到最大。复水后羊草植株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取决于前期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量18%~19%和15%~16%处理的羊草复水后光合参数能够恢复正常,前者甚至超过正常水平,说明适宜的水分胁迫在复水后能够提高羊草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作用;土壤含水量10%~12%和7%~9%处理下的羊草复水后光合参数则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土壤含水量15%~16%可能是羊草光合能力在水分胁迫后能否恢复的阈值。  相似文献   

8.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栓皮栎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阐明栓皮栎种子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以当年采集的栓皮栎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30%)PEG-6000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生长、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胚根生长速率等与PEG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栓皮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根生长速率和活力指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说明低浓度(5%、10%)PEG胁迫可以促进栓皮栎种子萌发及生长,而高浓度(20%、30%)则具有抑制作用。(2)建立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胚根生长速率等与PEG浓度的回归方程发现,栓皮栎种子在PEG胁迫下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32.01%和36.99%,胚根生长速率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30.1%和33.35%。(3)随着PEG浓度的升高,栓皮栎种子中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3种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趋势。由此可见,栓皮栎种子可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和体内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使自身萌发和生长受抑制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抗旱生理研究中,常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作为渗透胁迫的条件。而PEG6000对植物产生的胁迫作用要比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EG效果更好[4]。因此,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的渗透势,对于正确设置植物渗透胁迫条件是很重要的。本文用热电偶湿度计和冰点渗透计两种方法,比较测定了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的渗透势。材料与方法将PEG6000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水溶液:100、200、300、400‘500g·(100ml水)-’。用PEG溶液湿润滤纸圆片,放入热电偶湿度计测定小室中。小室壁涂上凡土林,以减少壁对水分的吸收。热电偶探头滴加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电场处理油葵种子后对其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油葵种子,以PEG(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通过高渗溶液萌发法、种子吸水率和膜脂过氧化检测法测定电场处理对油葵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对油葵种子在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影响不同。通过电场处理能够提高油葵种子吸水速率及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降低水分胁迫对种子细胞膜的伤害,提高种子萌发期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醇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水分胁迫对油葵种子的伤害,提高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等渗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对杠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马闯  张文辉  刘新成 《植物研究》2008,28(4):465-470
通过等渗的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分和水分胁迫,设置渗透梯度,在控制条件下对杠柳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总萌发率、幼苗鲜重、胚根生长、种子活力、发芽值等指标系统研究,对种子萌发率与渗透势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结果包括:(1)杠柳种子萌发过程中总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和发芽值四项指标均随NaCl和PEG溶液的渗透势降低逐渐下降,综合研究活力指数和发芽值表明渗透势≥-0.5 MPa和≤-1.4 MPa时,PEG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大于NaCl,其他情况相反;(2)杠柳种子逐日萌发率和胚根日变化研究表明,与NaCl相比,PEG推迟杠柳种子萌发,并且对胚根增长抑制作用较大;(3)建立盐分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与渗透势回归方程,发现杠柳种子在PEG胁迫下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为-1.0和-1.4 MPa,在NaCl胁迫下是-0.9和-1.3 MPa,解除胁迫条件,不同处理的杠柳种子复水萌发率均达到100%。说明杠柳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调节剂可用于进行水分胁迫实验。研究了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PEG溶液中,博辣6号和甜杂1号辣椒苗的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叶片水势、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究水分胁迫对这2种辣椒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博辣6号的脯氨酸含量、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的幅度大于甜杂1号,而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小于甜杂1号。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和高粱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耐旱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文娆  张岁岐  山仑 《生态学报》2009,29(6):3066-3074
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0.1~-0.5MPa)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和陇东)和高粱(品种:抗四)种子的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并进行种间差异比较.结果显示:PEG水分胁迫通过限制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了其萌发,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萌发能力减弱,主要表现在: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等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种子群体萌动、萌发和出苗达50%概率时间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越发延迟,且各阶段对环境临界水势的需求不同,出苗阶段最为严格,说明种子出苗过程对环境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耐旱能力最弱.相比之下,在同等胁迫条件下,高粱种子的萌发能力较苜蓿种子受到影响较小,各个阶段对环境水势的需求也相对较为宽松.因此,苜蓿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不及高粱,且出苗过程中对环境水分条件的需求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国内外28份青稞品种材料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分别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和失水率,并选择其中对水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材料各1份,研究不同浓度(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短期水分胁迫对青稞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28个青稞材料中‘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最高(60.16%)、‘大麻青稞’最低(38.98%),而离体失水率‘旱地紫青稞’最低(8.80%)、‘大麻青稞’最高(20.20%)。说明‘大麻青稞’对水分胁迫最敏感,而‘旱地紫青稞’最不敏感。(2)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青稞种子的萌发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旱地紫青稞’和‘大麻青稞’种子分别在15%和10%PEG处理下发芽和生根最佳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品种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在10%PEG处理下表现最佳,但‘大麻青稞’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并在30%PEG处理下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大麻青稞’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在20%PEG处理下最佳。研究表明,短时间低浓度PEG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PEG处理却具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PEG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强比耐旱性弱品种的自我调控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刘莹  李鹏  沈冰  冯朝红  刘琦  张祎 《生态学报》2017,37(9):3055-3064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白羊草在3个水分处理(CK80%FC、MS60%FC和SS 40%FC)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部位(新叶、老叶、茎、细根、粗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干旱胁迫下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植物整体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和细根生物量比例;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白羊草各器官的δ~(13)C均呈上升趋势,Δ~(13)C呈减小趋势,SS处理不同器官δ~(13)C和Δ~(13)C没有显著差异,CK和MS处理的各器官δ~(13)C均值表现分别为细根粗根老叶新叶茎、细根新叶老叶粗根茎,CK和MS处理Δ~(13)C的值总体呈根叶茎。3)新叶的δ~(13)CNL和Δ~(13)CNL与WUE的相关系数均最大,说明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测定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可行性。4)不同水分处理的WUE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CK、MS、SS水分处理WUE分别受到叶面温度、大气水汽压亏缺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最大。为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指示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可行性及阐明植物的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旱性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以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及膜脂过氧化水平。明确了轻度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POD、CAT、APX等保护酶活性明显提高;中、重度胁迫下其活性急剧下降,但几种酶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SOD对水分胁迫表现最不敏感,在中度水分胁迫下仍保持上升趋势;抗氧化剂GSH含量变化趋势与保护酶相似;而AsA含量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持续下降;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其中抗旱性强的鲁玉14与抗旱性弱的掖单13相比具有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除POD外,品种间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说明抗氧化能力强是抗旱性品种具有较强抗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NaCl分根胁迫对羊草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动控制的遮雨棚中,研究了200 mmol·L-1NaCl胁迫对不同分根处理羊草幼苗生物量、活性氧代谢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胁迫根茎(RHS)、单一胁迫根系(ROS)以及同时胁迫根茎和根系(RHSS)3种处理方式下羊草幼苗各器官干重均低于对照,且大体呈现RHSS>ROS>RHS趋势.在RHS和ROS处理下,羊草叶片和根茎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RHSS处理时根系中SOD、CAT活性相比ROS处理显著降低.3种处理下根茎和根系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在RHS和ROS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根茎在羊草响应盐胁迫的生理过程中与根系具有类似的功能;盐胁迫下羊草不同器官同一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淬灭具有不同的作用,与POD相比不同器官SOD和CAT作用可能更大;根茎可能参与光合同化物——可溶性糖在羊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调节运输,且协同根系增强了羊草对盐胁迫的耐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引起的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的DNA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DNA解链荧光分析(FADU)法检测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在PEG6000胁迫处理后的DNA损伤。结果表明:无论是20%还是30%PEG6000胁迫处理,耐旱性强的沙丘芦苇的DNA损伤都比耐旱性弱的沼泽芦苇较轻。利用不同浓度的二乙基二硫代谢氨基甲酸钠(DDC)、H2O2、FeSO4以增加芦苇的3种活性氧(O2^-、H2O2、OH)的实验也同样显示出沙丘芦苇抵抗水分胁迫引起的DNA损伤的能力较强。同时,当加入外源活性氧清除剂二甲基亚砜(DMSO)、抗坏血酸(Vc)时,水分胁迫处理的芦苇DNA损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轻。当PEG胁迫处理的芦苇复水后,DNA损伤随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但沙丘芦苇的DNA损伤修复较快而完全。实验初步证明:水分胁迫可引起植物体内DNA损伤且该损伤与活性氧有关,植物的抗旱性与DNA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芦荟幼苗渗透调节和渗调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聚乙二醇(PEG 6000)处理芦荟(Aloe vera L.)幼苗,10 d后测定叶片相对生长速率和厚度、叶片中主要有机溶质、无机离子含量及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0.44、-0.88 MPa NaCl和PEG处理使芦荟叶片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片厚度明显下降,且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和叶片含水量降低的效应明显高于等渗的水分胁迫,其叶片渗透调节能力随处理渗透势的降低而增加, -0.88 MPa PEG胁迫的芦荟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高于等渗盐分胁迫.在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K 、Ca2 和Cl-中,-0.88 MPa PEG处理下含量比相同渗透势的NaCl处理下显著增加的是有机溶质,因此推断有机溶质含量高是PEG胁迫下渗透调节能力较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凝结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该文研究了干旱处理下模拟凝结水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生理性状和叶片表面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干旱无凝结水、干旱每周发生3次和5次凝结水以及正常浇水不发生凝结水4个处理,通过超声波加湿器模拟凝结水的发生,研究凝结水对两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生物量以及叶片表面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结水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两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p0.05);凝结水显著提高了冰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p0.05);而羊草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凝结水的变化不明显。羊草和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随凝结水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凝结水降低了羊草和冰草黄叶数与总叶数的比值,这表明凝结水对干旱胁迫下植物叶片表面结构遭到的破损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该研究证实羊草和冰草的叶片可以吸收凝结水,并对其光合作用、水分生理以及生长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