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角膜绷带镜治疗角膜穿孔及近穿孔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因角膜穿孔或近穿孔角膜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绷带镜治疗,并在配戴前后评估患者主观症状,使用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前节照相,角膜荧光素染色,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对患者眼表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整个随访过程中戴角膜绷带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在停戴绷带镜后均随访3月以上。研究期间共有符合要求的病例19例(19眼),这些患者中包括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溃疡穿孔4例,角膜穿孔伤4例,反复病毒性角膜炎导致的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穿孔3例,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病导致3例角膜穿孔,1例翼状胬肉术后角膜溃疡穿孔,3例白内障术后角膜溃疡穿孔,1例化学伤引起。19例患者治疗结果:10例近穿孔的角膜病变患者治疗后角膜溃疡面积愈合,穿孔创面修复,没有发生角膜穿孔;8例全层角膜穿孔的患者治疗后角膜创口闭合,前房深度恢复,眼表形态结构得到有效恢复;1例全层角膜穿孔角膜绷带镜配戴不稳脱落。在角膜绷带镜佩戴期间没有发现任何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角膜绷带镜是治疗角膜穿孔或近穿孔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和泪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98例(181眼),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9例92眼(框架眼镜配戴治疗)和观察组49例89眼(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期间共收治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400例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手术之后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400例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中,显效的为341例,有效的为3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治疗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加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手术缝合治疗大鼠角膜穿通伤,探索全层缝合、深板层缝合、及不缝合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穿通伤模型,同一手术者对角膜切口进行全层、深板层、及不缝合操作.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创伤愈合情况;对不同时间点愈合角膜行内皮细胞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活细胞染色及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全层缝合还是板层缝合以及不缝合组角膜内皮细胞均损伤明显.但从第1天观察至1月,三组损伤区面积大小无明显差别.结论:全层和深板层缝合及未缝合组可直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继发性炎症反应损伤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伤口周围1.5 mm处角膜内皮几乎损失殆尽,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角膜损伤区水肿迁延不愈,最终形成瘢痕愈合,所以角膜内皮损伤及最终愈合程度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猴表皮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替代物, 在自体眼表修复及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的构建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 ~ 4代猴表皮干细胞和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Transwell法), 于共培养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其分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 并于第2, 4, 6, 8和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转分化的比率. 实验采用条件培养基诱导法作为对照. 表皮干细胞在共培养前表达表皮干细胞标志, K15和整合素β1阳性, K3/K12阴性; 共培养后转为表达K3/K12,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 但是条件培养基诱导法阳性率较低. 可见, 表皮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在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下, 可以横向分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 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 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44例(44眼)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根据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是否累及角膜内皮分别行DLKP 28例(28眼)或PKP 16例(16眼).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术后真菌复发情况以及拆线后两周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散光.结果 术后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均检出真菌.术后DLKP组有1例、PKP组有3例出现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均好转.拆线后两周最佳矫正视力DLKP组为0.59×0.04,PKP组为0.41 ×0.05,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77,P =0.01);角膜地形图散光DLKP组为(2.0 ×0.17) D;PKP组为(2.9×0.30)D,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0.088,P=0.016).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客观依据.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均有良好的疗效,DLKP术后视觉疗效优于PKP.  相似文献   

7.
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对于维持角膜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其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了.本室前期研究发现,miR-203在小鼠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显著下调,提示miR-203在该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小鼠在体实验,证实miR-203在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急剧下调.体外实验将miR-203转染入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烟曲霉角膜炎小鼠模型,探讨烟曲霉角膜炎的形成条件和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划痕法和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烟曲霉角膜炎小鼠模型.造模后观察角膜病变,对病变角膜组织做真菌检查.结果:划痕法造模小鼠角膜感染率低,病变轻,易自愈;对免疫受损小鼠采用划痕法感染率100%,病情较重,病变持久;基质注射法造模感染率为100%,病变严重、持久.结论:烟曲霉孢子对小鼠角膜的感染率与角膜受损程度及黏附的孢子数量呈正比;宿主免疫受损,易诱发烟曲霉角膜炎且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白内障患者,以经微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观察组,经常规切口治疗的43例患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治疗白内障相比,微切口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相当,但其能进一步缩小患者手术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Chen GY  Wu 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79-281
角膜内皮细胞膜上的Na -K -ATP酶、水通道蛋白-1和各类离子通道相辅相成,发挥离子和水液的跨膜转运功能,共同维持角膜的透明状态.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Na -K -ATP酶、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而发挥作用的.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能力具有年龄差异、区域差异、在体和离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干细胞还存在争议等特点.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有丝分裂能力,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TGF-β2和p27kip1有密切关系.从分子水平和基因层面调控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再生能力,将为角膜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表面处理方式在全飞秒SMILE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来我院择期行全飞秒SMILE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先右后左手术原则,观察眼与对照眼没有固定左右眼,观察眼25例选择右眼,25例选择左眼,对照眼反之选择另一眼,观察眼使用开睑器开睑后用三角海绵擦拭清洁角膜表。对照眼眼自净(眨眼)后使用开睑器开眼睑。对比观察眼与对照眼的角膜光密度、角膜表面颗粒物质计数、角膜表面湿度、术中负压吸引完成时间、失吸比例、OBL发生率,分析50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眼的角膜光密度为16.33±2.12,对照组为16.85±2.58,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74)。对照眼的表面颗粒物质计数明显较观察眼低,角膜表面湿度明显较观察眼高(P<0.05)。对照眼与观察组术中负压吸引完成时间、失吸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眼中OBL发生率为6.00 %,对照眼中OBL发生率为2.00 %,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617>0.05)。50例患者中对三角海绵擦拭角膜感觉恐惧者占比32.00%(16/50),三角海绵擦拭角膜后对注视绿点存在影响者占比20.00 %(10/50),手术中选择三角海绵擦拭角膜者20例,占比40.00 %(20/50),选择眼自净(眨眼)者30例,占比60.00 %(30/50)。结论:眼自净(眨眼)可以代替三角海绵擦拭角膜,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自组装短肽对角膜碱烧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组装短肽材料1%RADAl6-I水溶液对大鼠和兔角膜碱烧伤的作用.方法用1 mol/L NaOH溶液造SD大鼠和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每口滴加短肽水凝胶10μ1(2次/d),右眼为空白对照.在烧伤后的不同时间段(7、10、14d)处死大鼠,第7 d处死兔,取角膜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短肽水凝胶治疗组角膜上皮重生较快,皮下纤维排列较好,空白对照组皮下仍有较大空洞,皮下纤维排列紊乱,说明短肽材料能促进角膜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研究经飞秒激光切削后角膜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来研究飞秒激光切削后角膜结构的变化.在生物学研究,材料科学等方面都有很广泛应用的SHG成像技术能在不破坏的角膜情况下获得高对比度的角膜层析图像,分辨率为500 nm,实验装置是利用现有的双光子显微镜.本文还根据成像结果评价了飞秒激光在角膜切削中的质量,为飞秒激光微米级的精确切削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5,(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32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患者术后第3天角膜创面光滑,刺激症状轻,10天拆线,植片全部在位存活。结论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有效的出院指导是保证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GM6001对兔LASEK术后角膜组织影响的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组织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GM6001对兔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共36只眼),设两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免双眼行-10.00D激光切削的LASEK手术后随机分2组,分别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组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分别于术后1周、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共5个时间点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作方差分析.结果:GM6001组术区角膜前部基质细胞数各时间点均较阴性对照组少(P<0.01),而GM6001组术区角膜后部基质细胞与内皮细胞数各时间点与阴性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GM600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基质的降解,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减轻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LASIK手术后因角膜中央厚度、曲率和硬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非接触式眼压计和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动态轮廓眼压计由于设计原理不同,能够消除角膜厚度等因素的影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用角膜厚度值对其他眼压计测量值进行校正.这2种方法能反应出真实的眼压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单眼感染性角膜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疾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以病原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真菌性角膜炎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的病变区纵横交错的高反射的真菌菌丝或高反光细长颗粒状的孢子,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变处会聚集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及大量的炎症细胞,病毒性角膜炎的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密度、神经主干的分支数减少,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包囊表现为圆形高反光厚壁结构。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判断为病毒性角膜炎17例,诊断病毒性角膜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4 %和100.0 %;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判断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4例,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4 %和100.0 %;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判断为细菌性角膜炎21例,诊断细菌性角膜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5 %和97.5 %;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判断为真菌性角膜炎20例,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4 %和93.2 %。ROC曲线分析显示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5、0.579、0.777、0.731。结论: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单眼感染性角膜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能较好的区分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滴眼液加消蒙眼膏I号治疗早期角膜瘢痕40例袁敏广西河池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宜州546300笔者于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用复方丹参滴眼液加消蒙眼膏I号治疗早期角膜瘢痕40例(40眼)。疗效较为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局部刺激症状,现介绍...  相似文献   

19.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花背蟾蜍眼形态发生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从神经管期至肌肉感应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无明显变化;2.在心跳期和鳃血循环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出现较多的细胞缢束和其下细胞表面的下陷;3.在以后各期,角膜上皮中纤毛细胞的纤毛逐渐退化消失,在右鳃盖封闭期纤毛细胞全部消失。上述变化与视网膜及其中光感受器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纤毛的退化和消失更精确地反映了这种依赖关系,似可作为角??膜上皮分化的一个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及相对稳定的时间。方法:收集2016年6月-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伍连德纪念医院进行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00例216眼,其中男88例、女128例,平均年龄71.2岁,进行相应的术前检查,并检查术前、术后第一天、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时的角膜曲率、视力、眼压并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0.5的恢复情况:第一天为147眼(68.05%)、一周为175眼(81.02%)、一个月为193眼(89.35%)、三个月为197眼(91.20%);术前角膜曲率为43.94±1.35、术后第一天、术后一周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98±1.06、44.45±1.18,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个月、三个月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13±1.27、44.02±1.24,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源性散光于术后一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术后一个月、三个月与术后一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与一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源性散光术后逐渐下降,并于一个月时趋于稳定。结论: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在术后一个月的角膜曲率基本稳定,恢复至术前状态,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源性角膜散光较小,术后视力恢复至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