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四纪早期,当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还被冰川覆盖时,绵延其上的是一条宽广而干旱的苔原地带,那时候赛加羚羊占据的领地范围要比现在大得多。人们从冰河时期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它们的骨骼,地点遍布各地,从不列颠群岛到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西北部领土,从北面的新西伯利亚群岛到南部的高加索地区都有分布。而现在,这种堪称"活化石"的动物,其主要栖息地却仅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带,那里生活着占现存总数80%以上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1959-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249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玉米干旱指标,计算其干旱频率和干旱站次比,分析中国南方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发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看,春玉米在淮北、云南北部和华南南部发生的干旱较严重,在其他地区的干旱相对较轻;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和西南东部的夏玉米在生育后期干旱较严重,研究区域内夏玉米在其生育前期和中期干旱较轻.从干旱面积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玉米在七叶到拔节阶段的干旱强度明显增加,在吐丝后到乳熟阶段的干旱面积和强度呈减小趋势;夏玉米在拔节后期到抽雄阶段以及吐丝后到乳熟阶段的干旱都呈减轻趋势.西南地区春玉米、夏玉米的干旱强度和范围没有明显趋势.从干旱面积和范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的变化较大,而西南地区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金文驰  陈砚 《植物杂志》2010,(12):62-67
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小岛波多黎各由火山喷发形成,在大安地列斯群岛中面积最小。它所在的加勒比板块起初位于太平洋东部,由于其不断向东移动,现在已经漂移到了大西洋西部,这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联通了南北美洲,加勒比板块众多的岛屿也成为一些美洲大陆孑遗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4.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巨龟胡善美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厄瓜多尔在太平洋里的火山群岛,它东距南美洲大陆近1000公里,陆地面积7500平方公里,包括12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分布在北纬1°和南纬2°之间海面,是100多万年前水下火山连续喷发而成的。伊萨贝拉岛是加拉帕...  相似文献   

5.
植物经历干旱胁迫时,ABA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干旱信号而传递干旱信息。在干旱信号ABA的转导过程中,从ABA的被感知到保卫细胞发生变化引起气孔关闭以及ABA诱导的基因表达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对ABA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香樟幼树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持续干旱处理研究了轻度干旱(持续干旱2~4d)、中度干旱(持续干旱6~8d)和重度干旱胁迫(持续干旱10~16d)及复水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树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香樟育苗、造林及合理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地径生长量(Zd)和树高生长量(Zh)受到了抑制;轻度、中度干旱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从正常状态下降到7%)下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重度干旱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到3%)下显著低于对照。(2)轻度、中度干旱处理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重度干旱处理较对照显著上升。(3)在活性氧酶促清除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干旱时显著上升,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重度干旱时才显著上升,在复水48h后3种酶活性均恢复到对照水平。(4)在轻度、中度干旱处理中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在重度干旱下显著升高,且复水48h后未见显著降低。(5)在渗透调节物质中,轻度干旱时可溶性蛋白(SP)含量开始显著升高,中度干旱时可溶性糖(SS)含量显著升高,重度干旱时脯氨酸(Pro)含量显著上升;复水48h后Pro含量显著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发现,香樟幼树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能通过自身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正常生长,而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水分生理状况变差,膜系统遭受伤害,酶活性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其形态生长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受限。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与ABA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经历干旱胁迫时,ABA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干旱信号而传递干旱信息.在干旱信号ABA的转导过程中,从ABA的被感知到保卫细胞发生变化引起气孔关闭以及ABA诱导的基因表达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对ABA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气候发生过极大的变化,从前相当温暖的地方,现在会变得十分寒冷。在大冰期到来之前,从北格陵兰到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和加拿大北部各岛上覆盖着广阔的森林和灌木丛,其中生长着温带—亚热带的山毛榉、橡树和槭树等,那么在这些森林中,有没有动物生活呢? 1973年美国科学家威斯特和道森在埃尔斯米尔岛发掘出一个距今三千五到四千万年前的完整陆生脊椎动物群,对此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两串明珠闪耀着光芒——那就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两组最重要的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部,东北距广州约700公里,西北距海南岛约300公里,从东到西迤逦200公里,共有40座岛、沙洲、礁、暗滩组成,其中东面的一群叫宣德群岛,主要岛屿有8个;西面的一群叫永乐群岛,主要岛屿有14个。  相似文献   

10.
印度巴旦杏     
印度巴旦杏也称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树高15~25米,树干直径1~1.5米。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如夏威夷群岛,树可长绿。其花微带臭味,白中带绿,小而无瓣。果实椭圆形,微扁平,长4—7厘米,宽2.5~3.8厘米,外皮光滑,很薄。成熟时,果实由绿变黄,有红色条纹分布。味微甜,有的则很酸,果肉厚3—6毫米。榄仁树原产马来西亚,现在分布很广,印度、缅甸、非洲、太平洋群岛及美国南方等均有生长。树形优美,广泛种于公园、路旁和庭院中,作为美化及遮阴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1.
要预测干旱对森林和果树种植的影响,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干旱胁迫对叶片和细根的资源获取性状(比叶面积SLA、比根面积SRA以及比根长SRL)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验证以下科学假设: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与细根的资源获取性状具有协同效应,使得植物能够采取整合的资源节约策略。我们收集了不同干旱敏感性的六种李属砧木的幼树,通过在温室中对它们进行干旱试验来验证我们的科学假设。这些幼树被分为两组进行水分处理试验,即对照处理组(浇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与重度干旱处理组(每种砧木的浇水量为该砧木对照组植物每日蒸散量的33%)。在处理开始后的第30天和第60天,分别对两组处理下的六种砧木的植物叶片与细根进行取样。结果表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同时显著降低了SLA和SRA(或SRL)。六种李属砧木植物的细根性状表现出两种主要的干旱响应组合:(1)根组织密度(RTD)增大,同时平均根径减小,而SRL没有显著变化;(2) RTD增大,同时SRL减小,而平均根径没有显著变化。六种砧木植物性状的干旱响应展现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变化梯度,这两个梯度均以从对照处理组到干旱处理组植物的资源节约性变化为特征,其中一个梯度展现了叶片气体交换,SRA,SRL以及RTD的干旱响应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而另一个梯度以SLA的降低为特征。这些发现突出了(1)根系性状干旱响应的多维性;(2)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经济性状与叶片水力性状之间的解耦联关系;(3)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水力性状与根系水力性状之间的协同变化关系。这项研究有助于在种内尺度上确认根系干旱响应多维性的起源,并重点突出了不同植物如何通过不同的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干旱响应组合而得以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存活。  相似文献   

12.
自1962年以来,“华夏植物区系”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使其范围不断扩大。到1992年12月,“华夏植物界”“长大”到包括东亚、南亚、中印半岛及太平洋诸大群岛,共3区32省。本文集中讨论太平洋诸大群岛在地质、古地理、生物成因上与华夏古陆或“华南地台”不存在直接的紧密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植物区系形成、发展及种群分布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干旱胁迫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为其入侵机制的揭示和田间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梯度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根长、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种子活力指数、幼苗胚根长度、胚轴长度、株高相对增长速率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紫茎泽兰种子萌发,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不利于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紫茎泽兰在种子萌发阶段对干旱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影响域的定量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取典型的花椒地/林地边界,利用TDR仪测定干旱条件下、雨后和每月0~15 cm土层水分含量,并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结果表明,若用移动窗口法对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进行判定,当窗口宽度为8~12时,边界影响域较易判定.年内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上升期、高峰期和消退期3个时期.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较小,其宽度约从花椒地6 m到林地2 m;雨后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有较大增加,其宽度约从花椒地12 m到林地2 m;年内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宽度约从花椒地10 m到林地2 m之间变化.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不同,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动态变化.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岷江上游地区目前进行的将花椒地退耕成林地、栽植树苗的措施是不可取的,该区退耕还林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退耕,使其灌木林或草本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5.
旱后复水对东亚砂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材料按不同时间梯度复水处理,并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4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4项生理指标在复水后2d内恢复到对照水平,而在复水过程中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经长期干旱后在植物体内积累,SOD活性较高,在复水过程中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升高后降低的波动状态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经长期干旱后和对照一致,在复水过程中POD活性迅速升高而后很快恢复到对照水平。这4种生理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耐旱东亚砂藓具有不同于其它植物的旱后复水的特殊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玉米叶片生长部位渗透调节和生长的生物物理参数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叶片生长部位随着水分胁迫加剧ψ_w降低、LER减慢。LER从最大到零,快速干旱处理的ψw从-0.55降至-0.85 MPa;缓慢干旱处理ψ_w从-0.88降至-1.13 MPa。在任何一种LER下,缓慢干旱处理的ψ_s比快速干旱处理更低,生长停止时,前者为-1.57 MPa,而后者为-1.30MPa。缓慢干旱叶片尽管在更低ψ_w下,仍能维持一定膨压,保持一定的生长速率。经历长时间水分胁迫会改变细胞延伸生长的生物物理参数,增大临界膨压(0.08~0.09 MPa)。这是水分胁迫植株,在一定ψ_p下生长速率减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植被与大气间的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是大气过程和植被生理过程的显著标志。本研究利用ChinaFLUX千烟洲站典型的夏季雨热不同季的季节性干旱的试验条件,探讨了2003年季节性干旱对该生态系统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和峰值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显热通量的日变化变异幅度年平均值为176 W/m2。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变异幅度年平均值为171 W/m2。显热通量到达日变化峰值的时间平均为11:57。全年潜热通量的日变化都在午后达到峰值,平均值为12:33。季节性干旱造成显热通量的日变异幅度明显增大,从144W m-2增加到321 W m-2。而潜热通量的日变异幅度明显降低,从324 W/m2减小到198 W/m2。,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异幅度的相对变化明显增大,从-165 W/m2增加到76 W/m2,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显热和显热日变异幅度及其相对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干旱胁迫期,深层水对显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及其与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的相对变化的作用更显著,而潜热通量日变化变异幅度与气象要素关系不显著。季节性干旱造成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峰值时间和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明显向下午偏移,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峰值从上午11:31到中午12:17,相对变化从1小时到1小时20分钟。季节性干旱对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非干旱胁迫期,显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和显热及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均与气温负相关,而干旱胁迫期,则与气温正相关。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与气象要素关系均不显著。该生态系统显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峰值的相对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控制,在干旱胁迫期降水的作用更加明显。潜热和显热通量日变化峰值时间的相对变化总体上都受植被与大气间的耦合程度控制。  相似文献   

18.
谢永泉 《植物研究》1994,14(1):88-93
自19624年以来,“华夏植物区系”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使其范围不断扩大。到1992年12月,“华夏植物界”“长大”到包括东亚,南亚、中印半岛及太平洋诸大群岛,共3区32省。本文集中讨论太平洋诸大群岛在地质、古地理、生物成因上与华夏古陆或“华南地台”不存在直接的紧密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植物区系形成、发展及种群分布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花和昆虫     
任杏芬 《生物学通报》1995,30(10):29-30
花和昆虫任杏芬(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362000)地球上较早出现的裸子植物,都借助风力传粉。大约7千万年前的白恶纪晚期,昆虫和有花植物才发生联系。现在大约有80%的被子植物依靠昆虫传粉,其余的有些原为虫媒花,因后来分布到寒冷的高山或干旱的沙漠地区,环...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相关基因受到激活并表达产生干旱胁迫蛋白,主动适应干旱环境、维持个体存活和产量形成。介绍了小麦中一些干旱诱导蛋白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小麦品种、胁迫程度、发育阶段的差异性反应和共性特征、对主要干旱信号物质ABA和Ca2+的差异应答、以及新近发现的干旱诱导蛋白及相关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功能等。对于干旱诱导蛋白来说,研究手段和目标从过去以单向电泳技术为主、揭示蛋白条带的表达差异转到现在以双向电泳技术为主、以揭示蛋白质组中干旱诱导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耦合。对于干旱诱导蛋白相关基因来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两大类,功能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LEA蛋白基因和透物质合成酶基因等几大类型上,而调控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等相关基因及其作用。对干旱诱导蛋白及相关基因在小麦栽培管理和产量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