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肠道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肠道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恒河猴中58例检出肠道病变,有慢性肠炎、急性肠炎、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寄生虫共8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急性肠炎(20.00%)。实验猴不同年龄组肠道病变类型分布基本相同,肠道病变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检出率较高,急性肠炎是实验猴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实验猴肠道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对实验猴饲养和研究时,应重视肠道病变因素,尤其是急性肠炎。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肺脏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呼吸系统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肺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猴肺脏主要病变有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胸膜炎、肺肉芽肿性炎等12种,出现率最高的为支气管肺炎(18.71%)和大叶性肺炎(16.74%)。恒河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老年猴组肺脏病变发生率最高,疾病类型和发生率在不同年组中分布不相同,统计学分析显示:支气管炎病变成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肺气肿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肺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实验猴肺脏病理改变结果丰富了实验猴的基本研究资料,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实验猴直肠脱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本中心治疗成功的经验对实验猴直肠脱的治疗方案、术后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经临床实践,本防治方案对实验猴直肠脱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结论本方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猴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猴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借鉴本中心多年实验猴繁育经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措施,内容涵盖实验猴繁殖特性、种公猴选种、繁殖猴分群及梯度饲养、孕猴用药、母猴产后护理、仔猴补饲及断奶、繁殖猴饲料搭配等各方面。这些措施应用于实践后,实验猴繁殖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并逐年提高。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在其它实验猴养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引起的疾病。人的疟疾有热带热、三日热、卵形疟疾和四日热四种。病原体都由翅斑蚊作传媒。流行区从赤道附近到亚热带地区范围很广。流行区内现有22亿人口;年患约2亿7千万;据推测每年死亡人数约270~300万,对于疟疾至今尚无有效疫苗。另一方面有耐药性的疟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是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病理学研究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综合评估的最好方法 ,针对目前的检测现状,本文在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的重要性、病理检测内容以及检测标准的制定原则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实验猴麻疹是造成断奶仔猴死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护理、预防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案对实验猴麻疹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值得在国内实验猴生产及科研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黑白仰鼻猴野生种群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对分布于云南塔城境内的一群90只个体的黑白仰鼻猴种群进行了粪便虫卵检查。共采集了225份样品,记录了粪便供体的性别、年龄、所在单元和采集时间,分别采用水洗过滤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和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进行检查。实验结果表明该猴群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有灵长类肠道常见寄生虫毛首线虫Trichuris sp.,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显著差异;钩虫Ancylostoma sp.和结节线虫Oesophagostomum sp.在黑白仰鼻猴中的感染存在季节性,旱雨季差异性显著;同时粪便样品中还检出了少量的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和蛔虫Ascaris sp.。  相似文献   

11.
SARS-CoV恒河猴模型动物中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感染的8只恒河猴的SARS-CoV模型动物中,观察肺等组织中出现的系列病理学改变,为针对抗SARS药物筛选、疫苗评价中的免疫病理反应等奠定实验依据。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取材,制片,观察。结果经病毒分离和RT-PCR证实动物感染是成功的。系列病理改变表明,早期肺组织可见间质性肺炎,水肿、结构破坏、出血,巨噬细胞浸润;后期出现内皮细胞受损及再生,透明膜形成,小血管玻璃样变,肺组织纤维化及肺气肿形成,肺泡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破坏并增生等,脾脏、淋巴结生发中心早期有萎缩,后期有恢复等病理学改变均和SARS患者相似。结论感染恒河猴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病原特性、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15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镜下可疑宫颈病变110例患者病变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结果行分析总结。结果:110例宫颈病变中,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83例,不典型增生21例,宫颈癌6例;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77例,不典型增生25例,宫颈癌8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可达92.77%。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E,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血管的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来研究视网膜血管打下基础。方法取健康成年猕猴眼球6只和人角膜移植供体剩余眼杯8只的视网膜,用ADP酶法进行血管染色,对两者视网膜血管的走行、血管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进行比较,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法染色后见视网膜血管自穿出视盘后的一级血管逐渐分支变细,直至五级血管即毛细血管;在视盘旁、赤道部、周边部两者血管面积百分比没有差异;视盘旁血管分为多层,赤道部有两层,且深浅层间相互交通,周边部仅见一层毛细血管且较稀疏;两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均较密集,有形态完整呈不规则状的血管拱环,血管面积百分比以及血管拱环的面积、周长和直径没有差异。结论猕猴与人在视网膜血管走行、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多方面有良好的相似性,可用作人类视网膜血管、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复制稳定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恒河猴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在注射后2、3个月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并连续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的变化。连续观察12个月。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动物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3只动物的血糖静脉注射1次后持续10周稳定,另外2只分别进行了第2、3次注射。动物血糖在12个月内平稳上升、胰岛素、C肽分泌持续下降。2个月时葡萄糖耐量减低明显(P〈0.01)。结论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后恒河猴可出现持续、稳定的糖尿病表现,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观察猕猴是否出现血管内细胞栓塞等现象,为评价在人体上回输RAK细胞安全性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健康雄性猕猴5只,进行自体RA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动物在回输过程中及回输结束后14d内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出现血管栓塞现象。结果自体RAK细胞回输后至观察期14d结束,5只动物均存活,且精神状态良好,各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无行为和体征异常出现。结论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达到拟用临床剂量上限时不会引起毒性反应,不会引起血管内栓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