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络舒肝胶囊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中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和和络舒肝组(H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肝组织内乙酰胆碱受体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和络舒肝组乙酰胆碱受体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和络舒肝胶囊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肝纤维化肝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β1,TGF-β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纤维化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纤维化模型各组以CCl4造成化学性肝损伤。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血浆和肝组织瘦素及TGF-β1水平;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并对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数(FI)进行相关性分析;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纤维化模型各组肝组织瘦素水平、TGF-β1水平及FI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组织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通过激活TGF-β1通路导致肝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周和12周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的表达情况,RT-PCR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分析TLR4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周和12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0.024)Eu/ml和(0.133±0.022)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0.021)Eu/ml和(0.725±0.031)Eu/ml,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均〈0.001)。结论: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酸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对肝脏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将55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G)组15只、核酸(Z)组15只及模型(M)组15只。采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织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M1型胆碱能受体(M1-AChR)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核酸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表达结果均表明核酸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M1-ACh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核酸可降低肝纤维化肝组织中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M1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肝脏SDF-1/αCXCR4的表达,评价SDF-1/αCXCR4轴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发生及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用6周龄雌性纯系C57小鼠,采用40%的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剂量为1 mL/kg,每周2次,共4周,制成肝纤维化模型,取肝纤维化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标本,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SDF-1α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rn检测CXCR4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F-1α及CXCR4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小鼠肝组织的SDF-1/αCXCR4受体表达上调,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机制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 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 周和12 周 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 的表达情况,RT-PCR 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 mRNA 的表达,分析TLR4 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 周和12 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 0.024) Eu/ml 和(0.133± 0.022) 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 0.021) Eu/ml 和(0.725± 0.031) Eu/ml,分别较对 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 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 均<0.001)。结论:CCl4 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 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 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相似文献   

7.
Flk1+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四氯化碳导致的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肝纤维化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发现,Flk1(fetal liver kinase)阳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减轻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取雄性BALB/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Flk1^ MSC,用CCl4制作雌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CCl4损伤后立即或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Flk1^ MSC,2或5周后检测受体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供体细胞的植入。结果发现,CCl4损伤后立即注射Flk1^ MSC,可以使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减少胶原沉积,使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显下降;而损伤1周后注射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受体肝脏中有供体细胞植入,呈上皮细胞形态,并表达白蛋白,但是数量很少。因此,Flk1^ MSC具有潜在的植入肝组织的能力,并可能启动肝组织的内源性修复,减轻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道夫受体(SR)和脂多糖受体CD14在TAA介导的慢性肝病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大鼠持续灌胃给小剂量(12mg/kg.d)TAA建立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改良赖氏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改良过氯酸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D4+和CD8+;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肝组织清道夫受体和CD14的表达。结果:TAA诱导后,大鼠肝脏出现片状坏死并可见灶性炎症;血浆ALT、AST及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CD4+、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CD14表达上调,清道夫受体表达下调,和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组织SR表达下降和CD14表达增强可能是TAA介导慢性肝病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LR4在D-Gal/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6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D-Gal/LPS模型组(n=25)、PDTC干预组(n=25),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肝功能,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TLR4的表达,TUNEL法观察肝脏细胞凋亡。结果 模型组大鼠4h开始ALT、AST明显升高,8h达峰值,4-24h ALT、AS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TLR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凋亡的肝脏细胞数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DTC干预后ALT、AST水平,TLR4的表达及凋亡的肝脏细胞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LR4表达增强,PDTC干预可下调其表达,提示TLR4在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靶向瘦素(leptin)小干扰RNA(interference,siRNA)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已构建的重组Leptin-siRNA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包埋法通过腹腔注射将其导入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leptin、I型胶原和STAT3蛋白表达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lept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CCl4)和质粒空载体组(CCl4(+)K)肝纤维化程度较重,纤维化评分多为Ⅳ级(P0.01),同时肝脏leptin、I型胶原和STAT3含量明显上升(P0.05);而与肝纤维化组(CCl4)和质粒空载体组(CCl4(+)K)比,leptin-siRNA质粒转染组(The CCl4(+)L)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纤维化程度多为Ⅰ-Ⅱ级,肝脏leptin、I型胶原和STAT3表达均显著抑制(P0.05)。正常对照组和leptin-siRNA质粒组(The CCl4(+)L)在组织学及leptin、I型胶原和STAT3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eptin-siRNA表达质粒降低I型胶原和STAT3含量、抑制leptin表达,阻抑肝纤维化;Leptin有望成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靶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改变及护肝片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2.5%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与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NASH大鼠的疗效及其对sR—A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n=14)、模型组(MG,n=14)和干预组(TB,n=14);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7周起干预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灌胃,24周末将所有大鼠一并处死。比较各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SR—A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肝脏SR-A、TNF—α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干预组的大鼠AST、ALT与模型组相比均下降;模型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0.36±0.02)EU/mL vs(0.17±0.01)EU/mL,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0.22±0.01)EU/mL vs(0.36±0.02)EU/Ml,P〈0.05)。肝组织SR—A在正常对照组呈弥漫性表达,模型组肝脏的表达明显减少,干预组肝组织SR—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0.52±0.32vs1.43±0.46,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增加(0.87±0.34vs0.52±0.32。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明显增加(1.56±0.35vs0.57±0.23,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TNF—dmRNA水平减少(1.23±0.24vs1.564-0.35,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够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肝组织SR-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相关键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Nrf2及其相关因子在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分别于4、12周末处死,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沉积变化,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Nrf2及其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和肝组织TC、TG、LDL-C等指标较同期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5),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脂质含量持续增高(P〈0.01,P〈0.05),肝组织HDL-C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比4周变化明显。②4周和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滴,肝细胞脂肪变严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且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内脂肪沉积以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Nrf2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P〈0.01)。③4周、12周模型组大鼠Nrf2、H01、NQOt、rGCS、GS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抑制,且12周比4周变化明显(P〈0.01,P〈0.05)。结论:Nrf2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NASH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清内TNF-α的来源及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30),于建模3h、6h、12h、24h、48h、72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肝、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30)。结果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NF-α的增高在3h(P〈0.01)、6h(P〈0.05)有统计学差异;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h、6h、12h(均为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AHF模型;TNF-α在此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肺脏可能是血清内TNF-α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的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的制备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化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的溶解现象,在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形态学的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 TRIF在肝纤维化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的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在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物种差异对NAFLD模型复制的影响,探讨不同鼠种NAFLD形成及其机制.方法 长爪沙鼠、SD大鼠、ICR小鼠各20只,按种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观察肝脏HE及Mallory三色染色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血脂(CHO、TG、LDL-c、HDL-c)、肝功能(GOP、GPT)及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及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沙鼠Hyp、CHO、TG、LDL-c、HDL-c、肝指数、GOP、GPT、MDA、FFA均升高,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5,P<0.01),肝脏出现纤维化;大鼠CHO、肝指数、GOP、GPT、FFA、SOD活性升高,MDA含量、GSH-PX、CAT活性降低(P <0.05,P<0.01),有局灶性脂肪肝炎;小鼠CHO、LDL-c、HDL-c、肝指数、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 <0.05,P<0.01),肝脏病理正常.结论 三种动物在脂质代谢、肝功能、氧化应激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NAFLD模型:沙鼠形成伴高TG、CHO血症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形成伴高CHO血症的局灶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模型但肝脏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