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并参考有关实验动物饲料标准为树鼩设计和加工生产一种实验饲育饲料。结果表明该饲料能满足树鼩的健康生长、饲养繁殖和实验树鼩的营养需求。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均符合地方标准,生产和饲喂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包括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真菌制剂等,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养猪、养鸡、养奶牛等,它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提供营养物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但目前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今后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抗生素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自Domagk 1935年发明磺胺类药物、Cliain等194 0年证实青霉素可以作为一有效的化学治疗剂以来 ,抗菌药物的研究、筛选、合成及应用发展迅速 ,随后进入“抗生素时代”。 195 0年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后 ,世界各国相继进行抗生素的饲喂试验 ,并用于生产。5 0a来 ,抗生素对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禽产品产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普及 ,其副作用也逐渐突出 ,滥用抗生素给人类…  相似文献   

4.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钾(0、2、4、8、16、32 g钾/kg饲料),钾源为KCl,配制成6种实验饲料(实测钾含量分别为:0.10、2.12、4.39、9.79、20.08和27.26 g/kg),探讨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鲍对饲料中钾的需求量及其在长期适应不同含量钾的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幼鲍初始体重为(0.24±0.00)g,初始壳长为(12.24±0.04)mm,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15周。实验期间水温12—23℃,海水钾含量为(472.94±3.59)mg/L。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钾对皱纹盘鲍的增重率(WGR,%)、贝壳日增长(DISL,μm/d)及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皱纹盘鲍软体部的水分、粗脂肪和贝壳的灰分含量受饲料中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饲料中钾含量大于等于4.39 g/kg时,与0.10 g/kg饲料组相比,软体部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软体部钾的含量和贝壳中钾、钠的含量受饲料中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幼鲍软体部钠含量在饲料钾含量为20.08、27.26 g/kg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鳃Na+-K+ATP酶活力随着饲料中钾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当饲料中钾含量为20.08、27.26g/kg时,与0.10 g/kg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研究认为:以生长指标为判据,不需要在饲料中补充钾,海水中钾和饲料原料中的钾能够维持皱纹盘鲍幼鲍的正常生长;但以生理指标(软体部粗蛋白质和钠含量,鳃Na+-K+ATP酶活力)评判,饲料中钾的适宜含量为2.12 g/kg。  相似文献   

5.
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组建了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应用Morris模式探讨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计算了两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及其它有关的生态学统计量。在实验室条件(平均温度29.5±1.5℃和相对湿度70.0±4.9%)下,红基盘瓢虫和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γ)均相近,而两者的种群趋势指数(I)、净繁殖率(R_0)和世代平均历期(T)差异较大。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41,种群数量以每8.2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红星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87,种群以每7.8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生殖力减退是影响两瓢虫实验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在盛夏进行两瓢虫的大量繁殖并应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饲料的研究应用现状与绿色食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1995年丹麦开始禁止在肥育猪日粮中使用抗生素。 1999年元月 ,欧共体决定在动物饲料中只允许使用 4种抗生素 ,其余的抗菌药物一律禁止使用。有关专家提出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 ,只有从食物链的角度综合考虑 ,才能获得彻底解决。因此 ,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它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在丹麦 ,人们大量使用有机的酸化剂来替代抗生素促进剂 ,并对其寄以厚望。近年来 ,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者们发现 ,饲料经发酵较使用酸化剂可产生更多的酸、酶、抑菌物质、促生长…  相似文献   

7.
8.
植物植酸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植酸酶不但能分解内源植酸磷 ,对外源植酸磷同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活性高的植物性饲料 ,可提高猪和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 ,降低粪便中磷的排泄量 ,提高生产性能。麦类籽实中具有较高的天然植酸酶活性 ,发芽能显著提高种子中植酸酶的活性 ,因而有希望通过发芽提高麦类籽实中的植酸酶活性 ,经提纯浓缩后可达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水平 ,从而减少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或价格昂贵的微生物植酸酶。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伟  张梅 《生物学通报》2003,38(2):56-56
高中教材中安排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让学生探索叶绿素中含有几种色素 ,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相关基础知识 ,懂得探索生物学基本方法 ,并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态度 ,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教材中有关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经笔者多年研究 ,认为尚有可以商榷之处 ,即可以作一点改进 ,特在此提出 ,供大家参考。1 实验材料的改进本节实验教材中选用的是菠菜叶 ,笔者曾经尝试过用棉花、萝卜、菜豆、杨树、蓖麻等叶片 ,其中以蓖麻叶片分离效果为最佳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根据植物特点选用不同叶片 ,但一般不宜选用含蜡质叶片。2 …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DNA shuffling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技术改进,对此技术在提高微生物酶的活性、稳定性、抗性以及改变底物专一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在艾滋病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脊液的检测逐步成为SIV/SHIV感染猴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采集方法不易学习和掌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优化了脑脊液的采集方法,优化后的方法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显著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和重量法,分别研究纤维酶促进剂在鸡饲料中使酶活力提高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对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扩大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促进剂的有效性和普遍性,确定了纤维素酶促进剂应用于饲料的最佳配比,证明了不同促进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动物体外模拟实验使促进剂更加实用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促进剂可提高纤维素酶的酶解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酵母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义  许梓荣 《生物技术》1995,5(1):30-32,35
本文报道了以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生产菌株,应用固体发酵技术生产的酵母饲料的营养价值,并通过对比饲养试验评价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提高11.97%,粗脂肪提高2.44倍;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提高80.00%、34.07%和69.42%;维生素B2提高11.41倍,B5和B6分别提高19.57%和68.84%;维生素E提高63.43倍,还含有维生素A和D3用多种微量元素。饲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实验猴直肠脱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本中心治疗成功的经验对实验猴直肠脱的治疗方案、术后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经临床实践,本防治方案对实验猴直肠脱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结论本方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猴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猴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借鉴本中心多年实验猴繁育经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措施,内容涵盖实验猴繁殖特性、种公猴选种、繁殖猴分群及梯度饲养、孕猴用药、母猴产后护理、仔猴补饲及断奶、繁殖猴饲料搭配等各方面。这些措施应用于实践后,实验猴繁殖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并逐年提高。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在其它实验猴养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将构成饲料效率的两个组份性状通过价格定义成一个效益性状,探讨了以提高饲料效率为目标的选择指数制订方法,该方法避开了直接选择饲料效率在统计方面所遇到的诸多麻烦相应地解决了一类比值性状的综合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差异显示的改进及其在木本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差异显示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述了差显的优缺点及其近年来在实验方法上的改进,并简要介绍了差显在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Summary An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of the feed intake, feed efficiency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selected and unselected mic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ed mice utilised food more economically, and, in total, produced more protein than the control animals. However, selection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percentag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ash. Also, selection caused greater adiposity of selected females and a greater water content in the bodies of selected males (in %).This work was partly supported by grant No. FG-Po-348 (JB-13), Project No. PL-ARS-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