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重大突破──灌注层析系统夏小燕(北京化工学院)傅仲华(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现代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医学及医药工业的发展,液相色谱仪是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重要工具,而其中分离介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1964年,Kumar"'以及Singh.R.N.和Sing.H.N.G"'分别报道了在组囊藻(AnaCystiSnidulans)和苏铁鱼腥藻中(Anabaenacycadae)分离突变体的工作,紧接着各种蓝藻突变体的工作又陆续有报道。突变体的分离为蓝藻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1蓝藻突变体的种类1.1抗性突变体Kumar'通过不断提高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在组囊藻中直接筛选到抗链霉素突变体和抗青霉素突变体。1967年Pikalek运用N一甲基一N'一硝基一N一亚硝基肌(NTG)分离到抗异酞胁突变体'",其后在组囊藻中先后分离到抗多粘菌素B"'、抗红霉素的突变体"'。同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犬MC2R基因cDNA5′末端,分析其启动区域特点。方法采用了RNA连接酶介导的RACE(RLM-RACE)技术分离了犬MC2R基因和局部序列比对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对CDS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新分离了犬MC2RcDNA的5′末端,并对其启动区序列作了初步分析。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至少由两个外显子(exon1和exon2)组成,exon1和exon2的一部分编码5′非翻译区(5′-UTR),exon2其余的部分编码整个编码区。结论克隆了犬MC2R基因的5′末端,在其启动区发现了inr、SF-1、SP1、CRE、PPRE、AP-1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为犬MC2R表达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观察玉米杂种后代粒色的分离现象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完成得好,有以下几个意义:()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动手能力;(2)师生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使学生了解玉米杂交过程,初步掌握玉米杂交的基本技能;(3)玉米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受分离规律支配,通过对玉米杂种后代粒色分离现象的观察,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加深理解分离规律的实质。这个实验面临的问题是:()实验隔离区的设置;()实验的周期长,要有始有终,否则前功尽弃;(3)对实验隔离区的玉米要经常进行观察记载、管理。在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联用技术兼具毛细管电泳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高灵敏检测、高真度定性的优势,已成为物质分离分析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本文对近几年来 CE-MS 联用的关键技术及 CE-MS 在中药分析、环境检测等领域的一些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携带白介素-18(IL-18)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为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种工具。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MSCs,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hUMSCs 的细胞免疫表型。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表达IL-18 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至hUMSCs,利用RT-PCR 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IL-18 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了hU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UMSCs 表达CD29、CD44 和CD105,而不表达CD34 和CD45, 符合hUMSCs 的表型。成功构建携带IL-18 基因的hUMSCs,RT-PCR 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IL-18基因转染至hUMSCs并能稳定表达。结论:构建携带IL-18基因的hUMSCs并稳定表达IL-18,为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实验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7.
水稻矮缩病毒第一号组份基因和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简称RDV)是我国南方水稻病毒病的重要病原,属植物呼肠孤病毒。从中国福建分离物中克隆了基因组第一号片段(S1)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V福建分离物S1克隆片段全长4422bp,含有一个长4332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由14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P1),分子量为164kD.根据基因序列,对推测的P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序列中含有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polymerase-RDRP)保守序列:motifI(DXXXXD)、motifⅡ(SGXXXTXXXN)和motifⅢ(GDD),除此之外,在模式Ⅲ后还存在一个很保守的区域EXXKXY。由此说明RDVS1编码的蛋白P1可能是病毒的一种RDRP。将RDV福建分离物引核苷酸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流行株系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5%和97%。RDV福建分离物S1序列已被DenBank接受,号码为U73201。  相似文献   

8.
三色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玄参科三色马先蒿(Pedicularis tricolor)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2,3,5-tirmethoxy-4-hydroxy-xanthone)是一个新的[口山]酮,命名为三色马先蒿酮A(pedicutricone A);2(8α-hydroxyl-4-carboxyl-5βH,9βH-iridoid-1α-glycoside)是一个新的环烯醚萜苷,命名为三色马先蒿苷A(pedicutricoside A);化合物3-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黑麦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与PCR扩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分离了黑麦(SecalecerealeL.)一个完整细胞的18条染色体(14A+4B),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单一引物法(singleuniqueprimerPCR,SUPPCR)扩增,经Southern杂交证明,PCR扩增产物与黑麦基因组DNA同源。  相似文献   

10.
从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mis)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和反式桂皮酸的二聚体:16β—hydroxy-17-[(Z)-p-coumaroyl]-ent-kauran-19-oic acid,命名为dipterinoid A(1)。同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13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从长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果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虎皮楠生物碱和三个已知的环烯醚萜苷型虎皮楠生物碱。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鉴定为daphlongeranine F(1),caldaphnidine F(2),daphcalycinosidine B(3)and daphcalycinosidine C(4)。其中,三个环烯醚萜苷虎皮楠生物碱系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草珊瑚中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株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2S)-3, 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 2-二醇 (1),以及一个已知化合物,银线草内酯E (2),并利用NMR、MS、旋光值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土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从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棕榈酸(Ⅰ)、三十烷(Ⅱ)、二十九烷(Ⅲ);又从氯仿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Ⅳ)、尿囊素(Ⅴ)、葫芦素B(Ⅵ)、腺苷(Ⅶ)、胞嘧啶(Ⅶ)。化合物Ⅱ~Ⅴ,Ⅶ、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的松香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奇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思茅松素,经现代波谱分析将其化学结构确定为13(14)-烯-8,12-环氧-1-松香酸(1),同时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abiet-8,11,13-trien-15-hydroxy-18-oic acid(2);pimarol(3a);iso-pimarol(3b);abiet-trien-18.oic acid(4);15.hydroxy abietic acid(5)。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AFLP指纹技术对双孢蘑菇的20个野生菌株和5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AFLP指纹揭示出20个野生异核体菌株所固的基因型。5个商业品种表现出比较一致的AFLP指纹,但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由单孢分离获得的同核体菌株携带着部分异核体菌株的AFLP指纹;由同一子实体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单孢菌株是异核体菌株,它们具有与其亲本一致的AFLP指纹。UPGMA分析揭示出2个与地理分布(美洲、欧洲)和相对应的组。研究结果表明:(1)在野生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2)大多数单孢分离的菌株具有与母本一致的遗传物质;(3)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变异大于栽培品种间的变异;(4)在双孢蘑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AFLP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间杂交和连续置换回交,选育出具有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L.)Beauv.)细胞质的谷子(Setariaitalica(L.)Beauv.)核质杂种,以带有上位基因Rf的显性核不育植株为父本与此核质杂种杂交,已将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轮生狗尾草细胞质中,从其分离后代中选出了具有显性核不育基因的新核质杂种,为谷子的三系选育和细胞质研究创造了新工具,也为核互作杂优利用增加了核质互作优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2012,(11):1294-1294
2012年10月16日,上海–沃特世(Waters)公司携ACQUITY UPC2系统惊艳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这是分离科学仪器的一个新类别,可作为正交分离技术的一个补充用于解决复杂的色谱问题,主要应用于手性化合物、脂质、异构体、杂质分析以及大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石杉(Huperziaserrata(Thunb.)Trev.)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水溶性石杉类生物碱,通过IR、MS、1DNMR和2DNMR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命名为石杉碱庚(huperzineG)。  相似文献   

19.
夏翠珍  周立华  廖杰  王娅  刘慧 《生态学报》2021,41(23):9253-9265
政策工具被认为是政府为解决某个公共问题采取的具体手段或措施,一项政策可以视作目标和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不同政策工具对农户行为的刺激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分离不同政策工具的影响,可为工具选择和政策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以盐池县为例,利用基于该县1983-2017年内出台的316份生态政策文本构建的政策工具数据集和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定量研究了强制型、混合型和自愿型三大类政策工具及十种子工具对农户耕作、放牧、造林3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策工具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具有时效性,一般在政策出台后2-3年内影响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消失,影响持续时间为7-10年。(2)总体来看,政策工具对农户行为的冲击力度较小,冲击范围在0-0.30之间,说明农户行为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3)10年累计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强制型、混合型、自愿型,其中直接提供和规制两种子工具的影响最大。放牧行为受到政策工具的刺激最大,耕作行为次之,造林行为最小。(4)直接提供工具对耕作行为具有最大正向影响,最大冲击为0.30;规制工具在短期内抑制牲畜数量增长,而直接提供和补贴工具促进牲畜数量增长,且由于冲击曲线存在正负波动,说明政府与农户在牲畜养殖上存在长期博弈;只有规制工具对造林行为具有积极影响,说明造林更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建议充分利用政策工具的短期效应,凸显政府角色,及时做好政策效果评估工作,调整工具组合,助力生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等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离基因的编码区及其上游的调控序列(DeVeer等1997),这需要获得一个基因的cDNA全长及从植物基因组获取全基因。在前文(周建明等1999)中曾经分离了稻瘟病菌侵染诱导的水稻早期反应基因ER1的cDNA片段,但是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的cDNA片段往往只有近mRNA3’端的一部分,难以反映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因此,必须进一步分离其5’端的部分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此基因的特点。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