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首乌C21甾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 Wistar系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打开胸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LAD;去势组:去势后恢复4w,然后再结扎LAD;白首乌C21甾苷治疗组:结扎LAD手术前1w胃给予白首乌C21甾苷10 g/ kg,连续7d,然后结扎LA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cTnT)和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含量,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白首乌C21甾苷治疗组TNF α、IL 6和cTnT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白首乌C21甾苷可显著抑制心肌炎症因子,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组织形态损伤,改善受损的心肌功能,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桑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抗氧化作用,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取动脉血和心脏。测定各组血清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测定心肌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桑叶总黄酮预处理组使血清中的CK、LDH含量明显降低,同时使心肌组织中的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兔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中通过硬膜外给予吗啡,探讨其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LAD 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 h。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5 mL。缺血再灌注后逐层关胸,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周,两组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但以对照组为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和LVFS,在缺血再灌注后4周硬膜外吗啡组分别降低了9.36%和8.24%,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53%和12.18%,对照组比硬膜外组更显著(P<0.05),左室心功能硬膜外吗啡组好于对照组(LVEF:69.73%vs.62.99%;LVFS:31.39%vs.26.59%;LVEDD:14.35 vs.16.96;LVESD:9.52 vs.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对照组、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芹菜素低、高剂量用药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与I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SMT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MT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重320 ̄380g,随机分为三组:①缺血-再灌注组(IR):夹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松夹20min。②缺血-再灌注+SMT组(SMT):再灌注前5min,股静脉注射iNOS抑制剂S-methylisothiourea sulfate(SMT 5mg/kg w),余同IR组;③对照组(C):暴露心脏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8周龄的SPF级C57BL小鼠高脂喂养6周,第7周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天,1次/天,连续5天,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DEX组、DEX+2ME2组(DM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其余四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60 min后松开结扎线结,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120 min时抽取小鼠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分离左心室,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量,再灌注24 h时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2ME2组、DEX组、DM组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升高,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增加,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心肌组织NLRP3表达量显著增加,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下降(P<0.05);与I/R组相比,DEX组、DM组HIF-1α表达量明显增加,NLRP3表达明显降低,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下降,心肌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SV,EF、FS明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M组HIF-1α表达量明显降低,NLRP3表达量明显增加,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增加,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SV,EF、FS明显降低(P<0.05)。结论:DEX可能通过上调心肌组织HIF-1α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体的激活,减轻心脏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两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min,开放再灌注180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阻断30s,重复4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P组和I/R组对比,有1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增强的有7个蛋白,表达降低的有4个蛋白。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利钠肽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 只兔随机分为3 组,每组10 只,左冠状动脉的左 室支缺血30 分钟,再灌注120 分钟。AMI(急性心肌梗死)组:再灌注期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BNP(脑利钠肽)组:再灌注期间静脉 滴注rhBNP(重组人脑利钠肽);BNP+GLY(脑利钠肽+格列苯脲)组:再灌注期间静脉滴注rhBNP,同时舌下静脉注射GLY 。连续 监测心电变化,统计再灌注120 min 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心肌再灌注120 min 后,分别测定SOD(超氧化 物歧化酶)、MDA(丙二醛)、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各组随机抽取2 只兔,分别于再灌注1 小时和2 小时末 取心尖组织,HE 染色。结果:(1)再灌注心律失常:BNP 组与AMI组比较,VT 和VF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BNP+GLY 组与BNP 组比较,VT 和VF 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2)SOD、MDA、cTnI 和CK-MB 水平:BNP 组与AMI 组比较, MDA、cTnI 和CK-MB 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SOD 明显升高(P<0.01);BNP+GLY 组与BNP 组比较,MDA、cTnI 和 CK-MB 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P<0.05和P<0.01),而SOD明显降低(P<0.01)。(3)心肌HE 染色:AMI组和BNP+GLY 组心 肌损伤明显,BNP 组心肌损伤轻微。结论:脑利钠肽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梗死(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KATP 通道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诱导CD4+T细胞趋化的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 min后恢复再灌,在不同的再灌注时间点0、2、6、9、12 h获取心脏组织(每组4只),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RT-PCR检测趋化CD4+T细胞的趋化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趋化因子诱导的CD4+T细胞的募集;组织学评价心肌细胞的损伤。结果诱导CD4+T细胞募集的趋化因子的表达在再灌注2 h即迅速增高,随后出现下降。其中,CXCL-10(IP-10)的表达高峰出现在2 h,与其共用同一受体CXCR3的其它两个趋化因子CXCL9(Mig)和CXCL11(I-TAC)的表达,分别在再灌注12 h和9 h出现另一高峰。受趋化因子的诱导,组织中浸润的CD4+T细胞逐渐增多;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随之不断加重。结论诱导CD4+T细胞募集的趋化因子,通过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最终导致了心肌的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核因子-κB(NF-κ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活化情况,探讨NF-κB促进无复流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2小时,再灌注1小时),每组12只。采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正常区、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与正常区相比,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异常升高(P〈0.01)。(2)与结扎前相比结扎后2h、再灌注后1h血浆IL-6、CRP、TNF-α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均〈0.05)。(3)NF-κB的活性与无复流面积、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4,P〈0.01;r=0.682,P〈0.05;r=0.687,P〈0.05;r=0.893,P〈0.01)。(4)无复流面积与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61,P〈0.01;r=0.806,P〈0.01;r=0.877,P〈0.01)。(5)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无复流区的心肌组织损伤较缺血区更为严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心肌组织中NF-κB的过度活化有关,活化的NF-κB通过促进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无复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血管狭窄的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接受了经隐动脉途径行球囊损伤股动脉术,对照组不行球囊损伤。术后均给予普食喂养,4周处死,行HE染色后观察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所有兔均完成了手术,24只存活至实验结束,平均手术时间(26±7)min,成功造成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模型,平均相关狭窄达(88.11±1.9)%。结论成功建立了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实验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8);I/R组(n=24),夹闭双肾动脉45分钟后恢复血流灌注;I/R+HBO组(n=24),夹闭双肾动脉45分钟并在恢复血流后1h、24 h、48 h行HBO治疗,每次HBO后采血并取双肾,比色法测定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值,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含量.结果:与sham组(BUN值为9.563± 1.384 mmol/L;Cr值为45.912±2.685 mmo1/L,TUNEL值为2.088%)比较,I/R组大鼠再灌注1小时尿素氮(12.5±1.487 mmol/L)和血肌酐水平(51.388±3.092 mmol/L)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UNEL阳性细胞数(9.775%)和Bax的mR-NA(3.219± 0.427)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再灌注24小时及48小时后尿素氮(28.087± 2.012 mmol/L、41.225± 1.397mmol/L)和血肌酐(241.75± 11.853 mmol/L、278.75± 12.578 mmol/L)水平、TUNEL阳性细胞数(12.512%、14.413%)和Bax的mRNA(5.541±0.227、6.407± 0.29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HBO治疗可显著降低再灌注24小时及48小时的大鼠尿素氮(14.15±1.397 mmol/L、25.962± 2.497 mmol/L)和血肌酐(146.375± 8.782 mmolL、210.125± 11.519 mmol/L)水平(P<0.05),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HBO治疗可以改善I/R后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在早期明显降低Bax的mRNA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 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 法测定 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 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 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 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汪健  周发明  陈涛  席刚明  邓晓玲  赵斌 《生物磁学》2011,(13):2423-2426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EP-1-SOD1)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elllymphoma-2,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盐水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或模型组)神经障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可降低神经障碍评分(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PEP-1-SDO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PEP-1-SOD1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PEP-1-SOD1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阳性表达,24h达到高峰,48h表达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PEP-1-SOD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EP-1-SOD1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胸主动脉缩窄组20只和同期假手术组10只。在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将主动脉结扎于8G针头上,随后将针头退出即可。术后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观察心脏的大体剖面以及HE染色、测量心肌肥厚指数评价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术后10周,肉眼观:模型组心脏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M型超声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缩短分数下降,左室内径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超声测量结果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增加明显(2.527±0.269 vs.1.943±0.1)mm,(P〈0.01);后壁厚度增加明显(2.492±0.242 vs.1.902±0.076)mm,(P〈0.01);缩短分数略减小(49±7.681 vs.55.7±9.828)(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心脏肥厚指数明显增大(3.196±0.11 vs.1.785±0.099),P〈0.01。结论胸主动脉缩窄可以导致大鼠心肌肥厚,为研究心室肥厚、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心肌重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adenosine,Ado)预处理在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同系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供体心在获取前15min给予Ado预处理后4℃改良St.Thoms液1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术后5h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MDA、CK-MB明显减少(P〈0.01),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实验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1±2.9)dw(12.0±1.8)d,P〈0.01)]。结论Ado预处理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受者的移植心脏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熊果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的影响,为中药熊果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根据缺血时脑损伤原理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TTC染色、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TTC染色缺血区域都不如模型组坏死明显,HE染色显示细胞损伤程度减轻,SOD、GSH—Px活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药物熊果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I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变化的影响,探讨IPTC保护I/R心脏间质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C组)、I/R组和IPTC组。记录各组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心肌胶原含量,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表达水平,以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C组相比,I/R组心肌胶原含量和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cK、LDH活力和心肌MM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TIMP-2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PTC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升高,血浆cK、LDH活力和心肌MM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降低,TIMP-2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结论:IPTC对再灌注损伤心肌间质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中MMP-2表达,促进TI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的变化,评价乌司他丁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健康Wistar大鼠84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制作肠缺血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肠缺血再灌注组(I),UTI治疗组(u)。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将I组和U组分成0min、2h和6h组。I组、U组于手术前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乌司他丁5×10^4U/kg,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夹闭血管。于各时点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均引起血清TNF-α、IL-6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点TNF-α值显著升高(P〈0.01),IL-6显著升高(P〈0.01)。u组0min、2h血清TNF-α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1);U组0min、2h、6h血清IL-6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