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延长家兔离体心脏存活时间并提高其存活状态,为研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提供更为稳定的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与优化剖取家兔心脏术式操作,记录两组离体心脏复跳和从复跳到稳定跳动时间、比较两组离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及状态.结果:改进组优化手术操作完全暴露家兔心脏、减少了心肌机械性损伤,用改进台氏液冲洗离体心脏,缩短了从心脏取出到主动脉挂于灌流装置上该过程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心脏从离体到再灌注此段的缺血时间;灌流液的温度从30℃缓慢升至37℃,此过程避免了离体心脏从4℃环境直升为37℃的初期供氧与灌流液温度条件变化而带来的心肌内环境紊乱,加之在灌流装置中增加了心脏保温罩、不断更换以95 %O2+5%CO2氧饱和气化的新鲜台氏液,以共同维持离体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结果两组对比,改进组家兔离体心脏复跳时间和从复跳到稳定跳动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明显显示其稳定有节律跳动时间延长(P<0.01).结论:本改进法可使家兔离体心脏复苏快、且能持续有节律稳定跳动7h左右,达到延长家兔离体心脏存活时间的目的,该模型可适用于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缺血预处理对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O)、心脏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及肾缺血预处理(RIPC)4组。观察各组心肌梗塞面积、左室舒缩功能、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CIPC、RIPC组,心肌梗塞面积、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R组明显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恢复(P<0.01),心脏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RIPC可诱导出与CIPC类似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4.
SMT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MT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重320 ̄380g,随机分为三组:①缺血-再灌注组(IR):夹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松夹20min。②缺血-再灌注+SMT组(SMT):再灌注前5min,股静脉注射iNOS抑制剂S-methylisothiourea sulfate(SMT 5mg/kg w),余同IR组;③对照组(C):暴露心脏后  相似文献   

5.
尾加压素Ⅱ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Zhou P  Wu SY  Yu CF  Wang H  Tang CS  Lin L  Yuan WJ 《生理学报》2003,55(4):442-448
在正常Langendorff灌流与缺血-再灌注(停灌20 min-复灌20 min)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冠脉流量、心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以及心肌UⅡ受体的功能,以探讨UⅡ的心脏效应。对正常心脏给予0.1、1和10 nmol/L UⅡ各5 min,然后换洗5 min,对停灌缺血-再灌注心脏在再灌注期给予1或10nmol/L UⅡ。监测心率、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升降的最大变化率等心功能指标,计算冠脉流量,测定冠脉流出液中总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UⅡ结合位点(放射性配基结合法)。结果如下:(1)正常心脏灌流UⅡ后,冠脉流量和心功能呈浓度依赖下降,换洗后没有完全恢复。心肌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漏出随U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换洗后迅速减少。UⅡ组心肌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2)缺血-再灌注后,冠脉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显著抑制,再灌注期心肌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明显漏出;给予UⅡ后,上述变化增强,且高浓度组更强,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灌注后心肌MDA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P<0.01)。(3)缺血-再灌注心肌质膜UⅡ受体的B_(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心肌(14.65±1.78vs20.53±1.98 fmol/mg pr,P<0.01),Kd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在正常  相似文献   

6.
高天礼  黄玉芝 《生理学报》1997,49(2):178-184
本文用黄鼠和大鼠离体心脏比较了两种预缺血处理方案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秋季未入眠的达乌尔黄鼠和Wistar大鼠离体心脏,以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恢复等为指标,检验不同预缺血处理时间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标本平衡10min后对照组的两种动物经受缺灌15min再灌15min预缺血处理,接着进行两次缺灌10min再灌10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方法,增强实用性。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伪手术组;B组:缺血组;C组:缺血30 min再灌注组;D组:缺血60 min再灌注组)。缺血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条件下完成,术前术中监测心电图变化,模型成功72 h后抽血进行心肌酶谱分析,并观察左室压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1%。B、C、D组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低于B组(P〈0.05)。B、C、D组左室压值低于A组(P〈0.05),C、D组高于B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评价指标符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合适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时间.方法:将70只新西兰兔随机按不同的肠系膜缺血时间(0、15、30、45、60min)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取8只用于恢复血供2h后留取各组兔下腔静脉血标本及肠组织,检测血清中MDA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另6只用于术后24h、 48h及72h生存率的观察.结果:A、B、C组的术后生存率均>83.3%.C、D、E组的MDA含量及肠黏膜损伤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2.13~280.24,p<0.01).结论:肠系膜缺血30min,再灌注2h是建立兔小肠急性再灌注损伤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钠泵活性改变及内质网应激(ERS)在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损伤组(I/R组)、哇巴因-缺血/再灌损伤组(OUA-I/R组)、地高辛抗血清-缺血/再灌损伤组(Anti-Dig-I/R组)、Src抑制剂PP2-哇巴因-缺血/再灌损伤组(PP2-OUA-I/R组)、PLC抑制剂U73122-哇巴因-缺血/再灌损伤组(U73122-OUA-I/R组)。建立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的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各组相同时间点心功能恢复率、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肌中Na+-K+-ATP酶活性和钙离子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钠泵α1亚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给予哇巴因预处理可使心功能恢复率明显下降,心肌酶漏出增多,Na+-K+-ATP酶的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多,心肌钠泵α1亚基和Bcl-2表达降低,GRP78、CHOP和Bax表达升高;而Anti-Dig-I/R组与I/R组相比各指标均明显改善;给予Src抑制剂PP2或PLC抑制剂U73122后,哇巴因对心肌的损伤作用被部分阻断,表现为心功能恢复率升高,心肌酶漏出减少,Na+-K+-ATP酶的活性明显恢复,Ca2+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下降,心肌钠泵α1亚基和Bcl-2表达增多,GRP78和Bax表达减少。结论:钠泵功能改变和内质网应激共同参与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损伤,钠泵通路(Src和PLC)介导内质网应激是引起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损伤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快速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 ,并对其方法学进行改进。方法  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先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再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 ,脉冲发射器为技术处理后的人用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 2 5 0次 min ,起搏时间持续 (2 3 6± 2 5 7)d。结果 除有相应症状、体征外 ,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 ;B超和病理解剖检查证实有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以及肝瘀血、肺瘀血 ;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充血、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改进后的快速心室起搏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先暴露和游离受体的吻合段血管,再获取供心以缩短移植心脏冷缺血时间;保留供者的心脏及右上肺,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间断端侧吻合;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间断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至心脏搏动规律、有力,其色泽恢复红润,右上肺亦充盈良好。结果A组(n=20)成功16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1只、吻合口狭窄1只;B组(n=20)成功17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A组手术成功率为80%,B组为85%(P>0.05)。结论(1)先暴露并游离好受体血管吻合段,再获取供心,可以缩短移植心冷缺血时间。(2)边灌注边获取的方法利于快速而又完整的获取供心。(3)在切取和植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保护。(4)利用腹主动脉段进行移植,使手术方便易行。左心做功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安全、实用,因其左心参与循环而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进行心脏移植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型猪下颌骨升支部植入自行设计的钛板,通过机械力限制下颌骨生长,建立一种无髁状突直接损伤或破坏的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提供一种可靠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4月龄贵州小型猪(8只)单侧下颌骨升支后缘植入并螺钉固定末端卷曲的T形钛板,对侧假手术作为对照.术后24周处死动物,进行下颌骨大体形态观察、咬合关系观察下颌骨组织学检查.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小型猪下颌骨发生向植入侧的偏斜,牙列发生代偿性倾斜.组织学检查显示,植入侧后缘成骨活性低,骨质致密,未见明显成骨活动.对照侧成骨活跃,骨小梁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骨活动存在.结论:通过植入钛板影响下颌骨生长发育的方法,能够有效建立小型猪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动物模型.可能主要是机械力的作用直接导致骨骼大小与形态的改变;肌力等局部环境改变的变化、手术所造成的创伤与瘢痕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该方法成功率较高,为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发生、发展以及对骨性偏颌畸形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建立动物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疾病模型。方法狂犬病病毒CVS-B2C毒株以10LD50剂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6周龄的BALB/c小鼠,0.2 mL/只,于BSL2实验室负压IVC设备内饲养观察,并对其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小鼠接种狂犬病病毒后一周左右就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饮食量下降,毛皮慢慢失去原先的光泽,体重下降,并出现麻痹等症状,进而死亡,部分小鼠出现躁狂的症状或抽搐性和强直性痉挛,而对照组小鼠则表现正常。DFA法检测结果:感染上狂犬病毒的小鼠脑组织涂片中出现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反应,而对照组动物的小鼠脑组织涂片未出现荧光抗体染色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从感染小鼠脑组织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引物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kb,为N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感染狂犬病毒的小鼠脑切片显示出棕色阳性颗粒,对照组小鼠脑切片染色阴性。病理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感染小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胞质内出现内基体以及神经细胞退行性病变。结论成功的复制出小鼠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为研究和控制狂犬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而持续快速心脏起搏诱发的心衰在血流动力学、神经激素变化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均与人的慢性心衰极相似,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衰动物模型。尤其是快速起搏诱导的猪心衰模型,更由于猪在生理功能、解剖结构上与人的相似而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腹部套管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并分析该方法优劣,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60只,参照Baxter的报道进行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制作了该模型并总结了经验。结果共实施手术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90%;移植心存活30 d以上。结论新型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适合用于器官移植研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新生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孕期30 d的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缺氧10 min组和缺氧15 min组。给予孕兔吸入7%二氧化碳的氮气使其窒息后剖宫产出新生兔,观察新生兔出生时的一般情况,4 d后作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检查,5 d后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和光镜观察新生兔脑组织结构改变,并作病理评分。结果缺氧10 min组新生兔活体观察、头颅MRI、病理改变符合窒息后HIBD动物的变化特点,MRI检查新生兔脑组织可见大片状、弥漫性分布的不均匀信号,呈稍短T2信号,白质、灰质界限模糊;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和缺氧10 min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0,5.44±1.13,13.3±2.39),缺氧5 mi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 min组主要见变性、坏死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氧15 min组新生兔生后6 h内全部死亡,不作MRI检查及病理评分。结论向孕兔输7%二氧化碳的氮气10 min使其窒息后剖宫迅速取出新生兔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BD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观察模型的临床病理学变化,为家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提供材料。方法造模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临床病理学观察通过临床症状、体温、血常规、子宫分泌物和尿液检查、子宫剖检、子宫内膜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兔精神变差、采食量减少,阴门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每次灌注细菌后8 h内体温升高0.5℃左右,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子宫分泌物中混有大量白细胞、脓球和少量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显著肿大,子宫内膜溃疡和出血,上皮结构不完整,细胞变性、坏死,微绒毛和纤毛脱落,上皮下出血、瘀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模型的临床病理变化以局部炎性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caspase-2、P53蛋白表达及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其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纯种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rh-bFGF治疗组,各组均将左眼作为实验眼。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rh-bFGF治疗组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各分为1h、6h、12h、24h、48h、72h 6个时间段。后两组兔双眼做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给予平衡盐溶液,rh-bFGF治疗组给予rh-bFGF药物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aspase-2、P5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h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h开始减弱,后逐渐下降,rh-bFGF治疗组各时间点观察指标变化趋势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基本相似。rh-bFGF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两种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再灌注6-72h各时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FGF通过抑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2、P53基因的表达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保护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的新方法,以寻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丝线组(n=30)和套环组(n=30)。分别用丝线和套环造成回肠末端梗阻,造模后观测大鼠体重和排便情况,分别于造模后12h、24h、48h和72h开腹腔进行肠道大体形态评分,测量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周径;取肠组织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两模型组的粪便颗数和干重在12h和72h均显著下降,梗阻大鼠体重减轻、进食量减少,梗阻上段肠周径逐渐增粗;两模型组的肠道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值和肠粘膜损伤评分值均随时间而增高且高于正常组,72h时套环组的两类损伤评分值均显著低于丝线组;套环组的存活率高于丝线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建立了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套环法对大鼠肠道损伤更小、安全性高,且适合研究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