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CBIS简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各国政府及组织建立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系统,为保护和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基础,使全球化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几个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内容、现状和特点,并对国内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的代表——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CBIS)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社会经济和金融风险, 以及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本文聚焦各国近年来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实践探索, 重点从国家和区域层面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总结了各国的先进实践经验, 并提出全球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由于目前中国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普遍存在国家层面相关规范和指导不足、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防控意识缺乏、相关金融产品不足、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方法不成熟、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与短板, 本文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元化支持路径和建议: 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金融产品, 加快开发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工具, 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明  白雪 《生物多样性》2006,14(3):265-273
生物保护研究已经从保护生物学发展到保护生态学,在社会经济因素对自然保护影响日益广泛深刻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基本上是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主,缺乏系统的经济学考虑,导致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本文在回顾生物保护的相关经济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保护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框架,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为管理部门的保护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也是高度重视性别平等的国家之一,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世界性别平等舞台上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性别主流化方面仍进展较慢,这与其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相匹配。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生物多样性与性别的特别关系,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性别概念的产生和演化过程,分析了国际组织、多边基金和一些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性别主流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进展,进而提出加强性别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研究、相关机构能力的建设、性别与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导入以及国内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管理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在未来生物多样性与性别领域开展工作、国家履约和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谈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与湿地类似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对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研究,包括不同气候类型、使用年份和面积大小等不同方面,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别是鸟类栖息地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类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探索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及其相关性。本文写作目的是建立适当的城市湿地公园栖息地评估标准,支持生态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1,29(2):133-1754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结合自然保护地以外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 从而实现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以及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就地保护是实现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代表性、有效性, 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措施等方面, 整理和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总体来看, 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管理体系, 实施了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措施,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已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 对一些重要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在建设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升了部分重点物种的保护连通性。自然保护区总体管理状况相对较好, 保护了90%以上的哺乳动物和97%的兰科植物。此外, 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亦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了民间力量。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对“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各项要求, 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仍然存在保护空缺; 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缺乏公共协商机制; 自然保护地以外的其他就地保护工作仍在探索阶段等。在此基础上, 对将来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出了进一步建议与展望: (1)制定更为具体和量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目标; (2)加大力度减少物种受威胁程度, 特别是受关注较少的物种; (3)以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 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4)加强自然保护地以外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完善长期监测体系, 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特别是就地保护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迁地保护将是正在建设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核心任务,然而,有关植物迁地保护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应该如何确立等诸多问题尚待讨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简要回顾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发展历史、过去40年国内外植物迁地保护取得的成绩,澄清了人们对植物迁地保护工作的一些疑虑;结合《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即将发布的《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的植物保护相关的自愿补充行动》,提出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应该为“对所有受威胁植物实施有效的迁地保护,包括保护其遗传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程卓  张晴  龙春林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72-9918
《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等指导性文件都强调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植物学研究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最主要学科领域, 近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对于《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第六个优先领域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特别是《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发布后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状况, 主要从认知、利用、保护、管理植物等方面进行概述, 以便全面了解近期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保护传统知识和植物文化, 为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期获得的民族植物学成果, 说明民族植物学研究可以解决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发现, 该学科能极大地促进传统知识、植物文化、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尤其在农家品种以及濒危语言的保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和贫困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论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2020年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贫困地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采用态势分析法对我国现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的宏观政策在未来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保护与减贫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生态移民、绿色资本带动、生态旅游、绿色考评等模式,以期对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中关键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种 (Keyspecies)是生态学研究 ,特别是生物保护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关键种可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优先保护的目标。但是目前的研究来看 ,在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确定关键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通过对有关关键种研究的回顾 ,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着重说明了关键种在实际研究中的实践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并且重点阐述了确定关键种的一些实验方法和定量测度方法 ,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关注传统知识体系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中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所面临的危机不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而且已成了各国政府和人民极其关心的热题。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支持社区、青年和妇女积极参加保护行动是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  相似文献   

12.
马嘉   《生物信息学》2019,26(10):60-65
20世纪60年代,环境教育作为公害问题和自然环境破坏的解决对策被日本社会接受,经过60年的发展环境教育的内容已涵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范畴。以日本山原国立公园为例,从政策制度、生态旅游和生物保护3方面出发,对国立公园的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活动进行解读。总结得出山原国立公园以居民团体和企业为中心,在当地政府和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自然观察体验等基于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以日本环境省直属山原野生生物保护中心为主导,开展外来物种驱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生物保护工作,面向当地居民、学生和游客开展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有进展, 审议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后者是实现2050愿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有助于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物多样性资金机制现在是将来也是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保证。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信息交换所的数据, 目前各缔约方每年对本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额度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比较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2015年时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占GDP比例为0.255%, 在世界各国中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近年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连年增加, 2019年时已经达约0.6%。有研究表明, 目前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缺口至少500亿美元, 未来十年还有更大的资金缺口, 而且当前已有生物多样性资金渠道比较单一, 并存在一些短板, 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要求, 急需建立新的资金机制, 调动更多资源, 推动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和目标的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资金机制可以与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内的其他相关环境公约协同增效, 比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减缓等环境目标联系起来。中国作为COP15的东道国, 有积极协调磋商的责任, 力求在大会上推动形成一个新的资金机制, 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 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保驾护航。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将独立于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 具有多样化投资渠道并引入绩效评估机制, 将经费与任务目标关联,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社区村民对亚洲象保护廊道建设的认知与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调查分析了地处西双版纳的2条亚洲象保护廊道内5个村寨196户村民对廊道建设的认知与态度.结果表明:研究区80.61%的村民愿意有条件地支持廊道建设;影响村民支持意愿的因素包括村民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以及村民就亚洲象保护、人象关系、廊道利用方式和受益群体的认知;该区村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廊道的利用方式和受益群体对村民支持意愿的影响较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231、0.236和-0.304.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社区村民在生物保护廊道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廊道设计与规划必须深入了解社区村民对生物保护廊道的认知和态度,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Richard B.Primack(美)、马克平、蒋志刚主编)该书编译自美国波士顿大学Richard B.Primack教授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ifth Edition)一书。书中汇集了当今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辅以中国的重要案例,如丹顶鹤的保护、中国人与生物圈项目以及在喜马拉雅地区阻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从这本新版的《保护生物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保护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如何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目前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特别是国际社会的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并充满厚重的使命。中国虽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每一位公众应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成为自然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32,自引:11,他引:12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景观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等方面评述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动态及反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GAP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和大陆尺度的生态网络等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情景模拟是指对未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轨迹的定量估计,二者相互关联并为长期、稳定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梳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预测情景的核心观点,讨论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情景模拟的保护决策支持途径,以期服务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预测研究的发展和深化。研究凝练结果如下:物种分布模型需要进行更规范的评价以明晰其对具体对象的适用性,生态系统预测模型亟待在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嵌入更多的生态系统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有必要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级联特征的刻画;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了未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大幅改变;土地利用则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预测中的核心驱动变量。生态区划与区域尺度情景模拟、景观尺度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社会生态网络的社区适应三点重要展望方向将对基于情景模拟的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0.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