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纹蛙肢体超常再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任 《动物学杂志》1994,29(4):52-54
虎纹蛙肢体超常再生一例梁任(福建云霄一中云霄363300)关键词虎纹蛙,肢体,再生无尾两栖类在自然条件下的超常再生现象较为罕见,在我国也鲜有报道。1965年李友康等[1]曾报道在饲养条件下的牛蛙群体中发现左侧二前肢、右侧三前肢的超常附肢幼蛙。1987...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再生     
有关再生方面的第一部重要科学著作在1712年由烈奥缪尔(Reaumur)写成,他成功地证明了螯虾的足在切除之后重新长出,并将这一现象称为“再生”. 再生,是指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之后重新长出的过程.再生现象可分为生理再生和补偿再生(病理再生或创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3.
在只含6-BA(2mg/L)的MS培养基上,烟草花柄外植体形态学基端膨大,上着生再生花芽,而花柄中部大多都形成俞伤组织。添加IAA(2,10,20mg/L)后,花柄基端膨胀大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再生花芽的分布并不限于基端,在花柄中部顶端都可见再生花芽。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生物宏观现象描述到个体生物形态的解剖,从生物个体形态解剖到生物机能微观分析的发展过程。再生现象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界,它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尤其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许多研究领域的问题,如农林学方面的科学育种、快速繁殖涉及的接合力和组织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医学手术中的伤口愈合等等,无不与生物的再生相联系。所以作者深信:对生物再生现象在生物界广泛性的重视;对生物再生现象意义和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顾爱华  严丽锋 《遗传》2013,35(7):856-866
组织器官的再生现象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生物学家们的关注。再生能力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 与人及高等脊椎动物相比, 低等脊椎动物(如:斑马鱼)有着较高的再生能力。斑马鱼的鳍、心脏、视网膜、视神经、脊髓、肝脏及感觉毛细胞等都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 从斑马鱼再生过程的研究中将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 促进对人类再生能力缺陷的认识, 进而推动再生医学的发展。文章就斑马鱼在心脏、神经系统、肝脏、鳍再生医学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心脏损伤后不可再生,使得心脏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斑马鱼等其他非哺乳动物类脊椎动物的心脏在受损伤后可以再生,再加上其遗传操作已十分成熟,使其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心脏再生的一个极好模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斑马鱼心脏再生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心脏再生特异的分子机制以及涉及再生现象的保守机制,进一步提出了这些研究对于人类心脏疾病的治疗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蓝尾蝾螈肢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现象在动物中普遍存在,一般认为在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再生能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组织和器官分化程度有关(Noble 1931,洛巴沙夫1953)。不少资料报道两栖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陆文樑 《Acta Botanica Sinica》2003,45(12):1453-1464
花叶千年木(Dracaena fragrans cv.massangeana Hort.)的各种单个器官(花被片、花芽、花序分枝、花序、成年态营养芽和幼态营养芽)在离体培养中被愈伤组织直接再生了。在这些单个器官的再生期间,一些规律性现象被观察到了。首先,单个再生器官种类的范围与分离外植体的器官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被分化的时期有密切关系。从植株个体发育某个时期(时期A)分化的地上部分器官上分离的外植体能够分别再生下面这些地上部分器官:稍晚于时期A分化的器官,与时期A同期分化的器官和早于时期A分化的所有器官。其次,在这个范围内,究竟再生哪一种器官被再生取决于培养基中外源生长素的浓度。随着2,4-D浓度从0.005mg/L逐渐升高到0.5mg/L,单个再生器官的种类将按如下的次序变化:营养芽,花序,花序分枝,花芽,花被片。这些规律性现象将被用于诱导一个给定的被子植物地上部分器官的直接再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通过对泽蛙早期胚胎进行截头再生实验的观察,结果发现泽蛙尾芽期、肌肉感应期、孵化期及角膜透明期等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对截断头部的反应都有着基本相同的方式,即不同程度地出现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及不出现再生的现象。泽蛙胚胎发育早期能再生出头的事实,充分证明某些脊椎动物也和某些无脊椎动物一样是具有头部再生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再生现象在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但不同物种的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别.无脊椎动物如水螅和涡虫等再生能力较强,具有部分组织或细胞即可再生出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被称为整体再生;而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弱,局限在某些特定器官或身体结构,被称为部分再生,如蝾螈的附肢.海鞘作为进化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尾索动物,既包括具备...  相似文献   

11.
既往的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心肌受损后只能进行瘢痕修复,无法实现组织再生,最终诱发心力衰竭。近年来的大量报道则指出,哺乳动物在出生早期具备基于心肌细胞增殖的再生能力,其强度足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但这一能力会在出生后早期快速丢失。新生小鼠心肌再生现象的发现,为探讨心肌再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继而有助于心肌再生修复干预靶点的开发。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再生模型包括:心尖切除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冷冻损伤模型等。该文总结了构建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再生模型的不同方法,并综述了利用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模型研究取得的心肌再生机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人民麦”ד天蓝偃麦草”F_0成熟胚、F_1幼穗及“珂珂瑞特”ד天蓝偃麦草”F_1幼穗为外植体,在MS+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为78.9%。植株再生方式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频率最高为100%。胚性愈伤组织经13个月的继代培养仍具再生能力。发现一种特殊分化现象,即小花结构的分化,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花叶千年木(Dracaena fragrans cv.massangeana Hort.)的各种单个器官(花被片、花芽、花序分枝、花序、成年态营养芽和幼态营养芽)在离体培养中被愈伤组织直接再生了.在这些单个器官的再生期间,一些规律性现象被观察到了.首先,单个再生器官种类的范围与分离外植体的器官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被分化的时期有密切关系.从植株个体发育某个时期(时期A)分化的地上部分器官上分离的外植体能够分别再生下面这些地上部分器官:稍晚于时期A分化的器官,与时期A同期分化的器官和早于时期A分化的所有器官.其次,在这个范围内,究竟再生哪一种器官被再生取决于培养基中外源生长素的浓度.随着2,4-D浓度从0.005 mg/L逐渐升高到0.5 mg/L,单个再生器官的种类将按如下的次序变化:营养芽,花序,花序分枝,花芽,花被片.这些规律性现象将被用于诱导一个给定的被子植物地上部分器官的直接再生.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界的植物再生现象动物的器官再生现象广为人知,如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可以采取断尾来摆脱险境并再生出新的尾部,蝾螈也可以断肢自救并随后再生出新的肢体。同样的,自然界的植物也可以利用再生来应对外界生长环境的变化:多肉植物的离体叶片可以在伤口处生出新芽和新根,并最终形成新植株;白杨的枝条通过扦插可以长出不定  相似文献   

15.
再生现象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着,两栖类幼体的再生可说是典型的例子。Kammerer(′05),Liosner(′31),Borssuk(′35),Polejaiev(′46)和 Forsyth(′46)等也都进行过蛙类后肢再生的实验,而且指出两栖类后肢再生能力是随着生长变态而逐渐失去的。Schotté and Harland(′43)曾截断蛙类蝌蚪后肢的不同部位,发现其各部位的再生能力亦不同:后肢远端部再生能力较强,愈近腿基部其再生能力就愈弱。  相似文献   

16.
答:“再生”是指生物体受到损伤、脱落或截除之后能够重新生成的过程,可以说是生物体受到损伤后的一种复原现象,如人体皮肤表层细胞的脱落和生发层细胞的分裂增生等。从生理学角度讲,“再生”又分为“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生殖”是同种生物  相似文献   

17.
棘尾虫对折右纵断片的再生和纤毛模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福康  邹士法 《动物学报》1990,36(4):335-340
应用切割嫁接方法获得的棘尾虫完全对折和部分对拆右纵断片都经历了一面调整极性、一面再生和形态发生的过程。推测这两种断片在纤毛模式形成中发生的诸多现象可能与所在断片再生时的极性调整变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集临  胡赞民 《遗传》1990,12(3):1-3
本实验以“人民麦”ד天蓝偃麦草”成熟胚幼穗及“珂珂瑞特”ד天蓝偃麦草”F1幼穗为外植体,在MS+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为78.9%。植株再生方式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频率最高为100%。胚性愈伤组织经13个月的继代培养仍具再生能力。发现一种特殊分化现象,既小花结构的分化,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最佳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及诱变受到广泛重视,实验方法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在微生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过程中,各种微生物所需的最佳条件差别很大。我们研究厂地衣芽孢杆菌53-A,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及最佳条件,并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的聚集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肝细胞生成素(HPO)及其家族的认识起源于对肝再生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HPO家族。近年来,人们对该家族的分子:E10R、ERV、9GL、HPO等进行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该家族的分子具有巯基氧化还原酶的功能,在细胞质内参与二硫键的形成,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