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植物基因工程:现实与期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英杰 《生物磁学》2004,4(1):42-44
如果说,1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近二十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商榷莽克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生物工程实验室100080)如将1985年发表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标志着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开始,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已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已有30多种抗16个植物病毒组的转基因植物,其中有些已进入大田推广阶段。抗真菌、细菌侵染的转基因植物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细胞色素P450与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星辉  冷欣夫 《生命科学》2002,14(3):168-170
介绍了除草剂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及其应用,已从动植物体中分离具有除草剂代谢活性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成功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4.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对目前在农业上广泛采用的除草剂以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并对杂草产生除草剂抗药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用机理和对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另外对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如对基因飘移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新型除草剂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抗除草剂作物对未来化学农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已取得重大进展,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将对传统的农药工业产生重大的影响,除草剂在农药中的比重将继续增加,高效、灭生性除草剂的开发将成为除草剂开发的主流,并由此带来新除草剂问世速度加快,开发费用下降。本文讨论了转基因植物对未来除草剂发展的影响,同时就转基因抗除草剂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970年左右即开始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准备工作——改造Ti质粒为转化外源基因载体——至今已经十五载。这期间由于双元型或整合型Ti质粒载体系统的成功,并相继出现:PEG和/或电激法、微量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以及基因枪等的直接转化法。利用病毒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日趋成熟的植物组培及植物体再生技术,植物基因工程进展的确令人惊叹。1983年以来,一批抗病毒、抗除草剂、抗虫、保鲜的转基因植物出现了,其中不少已进入大  相似文献   

7.
植物转基因育种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3年培育出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以来,转基因育种研究已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和优质的转基因材料,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就近年来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转化效率和筛选鉴定方面作一概述,就热点问题,如如何培育安全型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和提高外源基因稳定性、表达量等进行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巳被列入我国新技术研究计划之内。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首批成果已经接近或初步进入了开发利用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品系、品种中的遗传稳定性如何。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农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本综述除着重于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外,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水稻、油菜、棉花、番茄、马铃薯等植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作物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除草剂、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转化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永飞  马三梅  王莹 《遗传》2004,26(6):977-19
叶绿体基因组转化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转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包括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转化技术进行Rubisco的组装,叶绿体基因结构、转录、翻译和RNA编辑等研究;利用叶绿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生长激素、霍乱毒素抗体、聚羟基丁酸脂和生物弹性蛋白等;获得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旱的转基因植物;以及降低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扩散等。  相似文献   

11.
LcChi2是从羊草中克隆获得的一种新型几丁质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表达一个Ⅱ类几丁质酶,属于19家族。在双子叶模式植物烟草中过表达该基因表现为抗真菌病害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然而在单子叶植物中是否具有抗病功能至今未知。以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吉粳88为供试材料,构建了含LcChi2基因和除草剂筛选标记Bar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成功获得LcChi2和Bar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T_1代转基因水稻的PCR、RT-PCR和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LcChi2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且表达产物表现出较高的外源几丁质酶活性;稻瘟病活体接种实验结果证明该基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抗病性;抗除草剂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同时具有除草剂抗性。研究结果证明LcChi2基因可有效提高单子叶植物的抗病性,该基因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抗病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转基因抗虫植物对目标害虫的影响。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对作物和杂草的影响,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影响;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0年以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从玉米转化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安全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植物的抗性标记一直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是限制转基因植物应用的瓶颈之一。筛选安全标记基因替代抗生素标记基因已成为解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和促进转基因植物应用的重要策略。综述了生物安全标记基因的产生背景、系统分类、筛选原理及不同起源的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选用植物内源标记基因已成为转基因植物安全标记基因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及潜在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在改善植物性状,提高植物抗性等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如改良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作物抗病虫毒、抗除草剂、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发疫苗等。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其潜在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6.
bar基因、PAT蛋白和草丁膦的特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转基因技术得到认同并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本文对除草剂草丁膦及其抗性基因之一--bar基因及其产物PAT蛋白的一些特性和安全性作了阐述.bar基因及筛选剂草丁膦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ar基因无多效性,与食物中的DNA一样安全.PAT蛋白对小鼠无直接毒性,与已知毒素和过敏原无同源性、无糖基化位点,其热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无食物过敏原和毒素的特性,对人体和动物安全无毒性.草丁膦是一种生物除草剂,在土壤中易被快速分解,作物收获时未检出残留,对哺乳动物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达γ-亚麻酸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获得的9株无筛选标记基因的T1代莆豆8008转基因大豆的T2代进行了分析。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标记基因已不存在于转基因株系中,同时目的基因以纯合或者杂合状态存在于部分株系中,除草剂抗性分析也表明这些转基因株系已不再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Northern杂交检测表明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可以转录。GC分析表明其中6个转基因植株富含GLA。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的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剂还是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的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使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细胞成为可能。水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水稻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中其进展是较缓慢的。除 Lorz.H 在1985年报导获得转基因愈伤组织外,迄今未见有更多的报导.我们在1989—1991年先后将抗除草剂 Basta 的 Bar 基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转入小麦悬浮细胞系徐州211和(中3×科冬58)F_1的原生质体中,获得转基因的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并从(中3×科冬58)F_1的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中得到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