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患者,在强效抑酸状态下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发生情况;及观察发生SIBO的患者中血清TNF-α变化。方法用葡萄糖呼气H2试验(GBT)检测176例服用PPI制剂患者,35名慢性胃炎志愿者作为对照;同时,对71例服用PPI SIBO患病者(PPI+SIBO阳性组)检测血清TNF-α,32例服用PPI未发生SIBO者(PPI+SIBO阴性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PPI组GBT阳性111例(63.1%),阴性65例(36.9%);对照组中GBT阳性6例(17.1%),阴性29例(82.9%)。PPI组SIBO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应用趋势卡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PPI使用时间、年龄与SIBO患病率存在正相关性(P0.001、P0.05)。PPI+SIBO阳性组71例检测TNF-α,其中38例TNF-α8.1pg/mL(53.5%);对照组(PPI+SIBO阴性组)32例中TNF-α8.1pg/mL 3例(9.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长期服用PPI制剂的患者可并发SIBO,且SIBO的患病率与PPI制剂使用时间、年龄呈正相关。然而,SIBO者更易出现血清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这也提示长期服用PPI可发生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结肠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及应用益生菌治疗SIBO后能否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胃癌组和结肠癌组,两组患者均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其SIBO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检测SIBO阳性者,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其治疗前后SIBO阳性率及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1)8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54例(62.8%)GHBT阳性;30例对照组中3例(10.0%)GHBT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益生菌组22例(81.5%)SIBO转阴;安慰剂组6例(22.2%)SIBO转阴,且两组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益生菌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5),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恶性患者容易发生SIBO,益生菌治疗可通过抑制SIBO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i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因腹痛伴腹胀不适住院的患者,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GHBT)测SIBO的情况。结果 H.pylori阳性组有22人为SIBO阳性(75.86%),H.pylori阴性组有6人为SIBO阳性(21.7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5),表明二者存在关联性。结论 H.pylori的感染与SIB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小肠细菌过生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中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病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9例、慢性乙型肝炎47例、健康对照27例。小肠细菌过生长以乳果糖H2呼气试验诊断。结果: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5.7%,慢性乙型肝炎为32.5%,健康对照4.2%,前二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其因果关系尚需阐明。  相似文献   

5.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抗菌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的阳性率、以及短期抗菌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接受LHBT检测,分析LHBT结果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的相关性;16例LHBT阳性IBS-D患者接受"替硝唑或司帕沙星"治疗1周,观察LHBT阴转率及其与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 89例IBS-D患者中,46例(51.7%)LHBT阳性。LHBT阳性组与LHBT阴性组IBS患者在腹痛程度和频率、腹胀程度和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LHBT阳性的IBS-D患者经1周抗菌素治疗后10例(62.5%)LHBT阴转,IBS症状改善率(Y)与H2呼出量减少率(X)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31.3+0.34X,r=0.61,P=0.03)。结论 51.7%IBS-D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SIBO与IBS-D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有关;短程抗菌素治疗后可以使IBS-D的部分症状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6.
小肠细菌过生长综合征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小肠细菌过生长是否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关,益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是否与控制小肠细菌过生长有关。方法:92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病接受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小肠细菌过菌过生长。阳性者予以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口服治疗2周,停药1周后复诊。比较治疗前后呼气试验的结果和肠易激综合征8种症状的变化,包括腹胀、腹泻、腹痛、排便缓解,粘便不尽感、排便费力、便急。结果:在92例IBS病人中有63例存在小肠细菌过生长,占68.5%,有51例治疗后复查了呼气试验,其中26例转阴,25例仍阳性,转阴率为51.0%,转阴组病人腹痛、腹胀和腹泻3种症状明显改善,未转阴病人则无-症状显著性改变。结论:小肠细菌过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益生素对肠激综合征的疗效与控制小肠细菌过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甲烷氢呼气试验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进行评估,探索PNS患儿小肠细菌情况。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招募30例PNS患儿(PNS组)和34例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小肠的菌群生长情况。分析PNS与小肠细菌生长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PNS组共有16名PNS患儿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SIBO患病率为53.3%(95% CI:11.1%~89.7%);而对照组有26.5%的儿童患有SIBO,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31 4,P = 0.027 9)。两组儿童年龄、性别、常住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S合并SIBO的患儿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SIBO的患儿(F = 6.279 7,P = 0.020 1)。Pearson分析显示,PNS组中SIBO阳性患儿服用乳果糖后呼出气体变化量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

PNS患儿更容易发生SIBO,临床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管癌化疗患者化疗前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及应用酪酸梭菌治疗SIBO后能否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选择62例于我院接受化疗的胆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段内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均接受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阳性率。将观察组化疗后SIBO阳性患者分为益生菌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其治疗前后SIBO阳性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前SIBO阳性率为45.16%(28/62),化疗后SIBO阳性率为67.74%(42/62)。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16.00%(8/50)。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SIBO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IBO阳性率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益生菌治疗组患者经酪酸梭菌治疗后SIBO转阴率为52.38%(11/21),安慰剂组为14.29%(3/21),且两组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胆管癌患者SIBO阳性率更高,化疗可进一步加重SIBO的发生。酪酸梭菌治疗胆管癌患者化疗后SIBO效果较好,可提高SIBO转阴率,改善胆管癌患者化疗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推测临床预测因子并观察米曲菌胰酶片对FD合并SIBO的疗效。方法 对112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进行第1次LHBT(f-LHBT),其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LHBT阳性的预测因子。26例f-LHBT阳性者随机接受加酶或非加酶治疗,2周后复查LHBT(LHBT-2w),对LHBT-2w持续阳性者继续加酶治疗2周后再次复查LHBT(LHBT-4w)。比较加酶组与非加酶组间症状改善情况及复查LHBT情况。结果 112例FD中,33例(29.46%)f-LHBT阳性,Logistic回归提示上腹胀程度(OR=1.759,95%CI:1.187~2.609)、恶心程度(OR=1.634,95%CI:1.029~2.594)是LHBT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治疗2周后,两组共17例患者(65.38%)出现LHBT-2w阴转,其症状改善率高于LHBT-2w持续阳性组(t=-2.833,P=0.009)。加酶组(n=14)症状改善率为(75.89±21.92)%、非加酶组(n=12)为(53.84±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P=0.046)。加酶组LHBT-2w阴转率为71.4%,非加酶组为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但加酶组高峰呼气H2浓度减少率显著高于非加酶组(U=-2.315,P=0.021)。7例LHBT-2w持续阳性者经继续加酶治疗2周后复查LHBT-4w,结果4例阴转,3例仍持续阳性,但高峰呼气H2浓度均有所下降。结论 大约29% FD患者会合并SIBO,上腹胀程度及恶心程度是独立预测因子。SIBO转阴后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提示FD症状可能与SIBO有关。短期使用米曲菌胰酶片可促进这些患者的症状改善,可能与减少SIBO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癌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患者是否更易发生SIBO及SIBO伴随的炎症介质水平变化。 方法 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HBT)检测40例胰腺癌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人群的SIBO的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测定胰腺癌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表达情况,分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胰腺癌组SIBO阳性率为60.0%,健康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15.0%,胰腺癌组SIBO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结论 胰腺癌患者较健康人更容易发生SIBO,SIBO可能通过促进IL 1β、IL 6及TNF α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美常安干预肠易激综合征(IBS)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探讨IBS与SIB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IBS患者为IBS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明确SIBO情况。IBS组中SIBO阳性者予美常安干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疗程结束后复查LHBT。结果 IBS组患者SIBO发病率为55.0%,对照组为10.0%,两组患者SIBO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中SIBO阳性患者治疗后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6例,脱落3例,有效率为68.0%,SIBO转阴率为57.9%。IBS组中SIBO阳性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程度、排便频率异常时间、排便时腹痛率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SIBO发病率远高于健康者,美常安能改善IBS伴SIBO患者部分症状及SIBO发病率,IBS的发生与SIBO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于IBS患者单纯补充益生菌制剂疗效并不理想,仍需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慢性肝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断及拟行PPIs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31名,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0 mg/次,2次/d,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构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显著: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在Shannon指数(4.61±0.62 vs 5.01±0.83;t=2.889,P=0.005)、Simpson指数(0.89±0.09 vs 0.95±0.11;t=3.159,P=0.002)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患者肠道菌群中Coriobacteriaceae、Eggerthella、Ruminococcus、Anaerotruncus、Dorea、Turicibacter、Par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治疗后肠道菌群中Veillonellaceae、Campylobacter、Haemophilus、Streptococcus、Streptococcaceae、Lactobacillus、Lactobaci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PPIs可改变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