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抗瘤免疫RNA诱生IL—2,细胞毒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瘤免疫RNA致敏诱生家兔产生IL-2及细胞毒因子。通过MTT比色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其IL-2活性和细胞毒因子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是免疫RNA能提高家兔IL-2水平,并且诱生杀伤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  相似文献   

2.
连续注射抗菌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家兔进行连续致敏注射和诱生注射,结果证明在家兔血清中有抑制和杀伤靶细胞(L929)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出现。实验对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动态、不同i-RNA的诱生效果,对人和鼠的某些瘤细胞毒作用等做了初步研究,对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作用主要来自TNF的活性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教学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用细菌染色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及检测细菌特殊结构的特殊染色法,本文对改良了的染色法进行比较和进一步改进,实验结果证明有操作简单,染色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对甲真菌病患者标本检测效果。方法收集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甲真菌感染患者标本160例,同时用KOH湿片法、荧光染色法和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对真菌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检出率。结果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的形态结构清晰易辨。芝加哥天蓝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0.6%、68.5%、47.5%;荧光染色法与芝加哥天蓝染色法的检出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 2,P=0.674 0),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12 9,P0.000 1;χ~2=57.010 3,P0.000 1)。结论如实验室没有荧光显微镜,芝加哥天蓝染色法检测甲真菌病患者标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皮肤科门诊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分别运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共检出56例真菌阳性,而KOH湿片法只有39例阳性。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χ2=5.79,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检测方法,值得在皮肤科对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分离入侵植物猫爪藤的细胞毒活性成分,采用MTT法以7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组分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和正常肝细胞Chang Liver,对他们的体外增殖抑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醇提物的氯仿组分对肝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其次是石油醚组分。从氯仿萃取组分中分离出具有更强细胞毒活性的成分熊果酸。因此,入侵植物猫爪藤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熊果酸是其体外细胞毒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验证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杆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金胺O荧光法对6例确诊为麻风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与抗酸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荧光染色法6例结果均为阳性,在暗背景下麻风杆菌显示明亮淡绿色荧光;在菌量较少荧光染色片中寻找单根麻风杆菌,较抗酸染色片更为容易。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可用于石蜡组织切片麻风病的诊断,麻风杆菌单根散在时比抗酸染色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多种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功效的中草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 N-NFA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发现天然的Ca N-NFAT通路抑制剂。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多种中药提取物对Ca N-NFAT信号通路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中药提取物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在1 mg/m L浓度时对PMA/A23187刺激的K562细胞内Ca N-NFAT通路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没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其中部分中药提取物在0.25~1 mg/m L剂量范围内对Ca N-NFAT通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这些中药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能够有效抑制Ca N-NFAT信号通路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流式细胞术染色方法进行改良用于T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共定位表达于细胞膜上的CD4和细胞质内表达的TIPE2蛋白较常规镜检免疫荧光染色法可提高实验效率。[方法]取小鼠脾脏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的染色方法代替实验室常规免疫染色法,对细胞膜上的CD4与细胞质内的TIPE2蛋白进行染色,制片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出现了TIPE2蛋白的共表达,符合实验预期,同时实验效率从原有10%提高到90%。[结论]采用该染色方法后突破了常规免疫荧光染色必须要在载玻片上进行的局限,简化了操作,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显示实验动物脊髓组织中的神经尼氏体和神经髓鞘等组织成分的双重组合染色法,通过分别选用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和橙黄G、磷钨酸(Orange G,Phosphotungstic acid)组合染色(简称MG-OP法)。已能够显示狗脊髓神经尼氏体呈绿色,细胞核呈黄色。神经纤维髓鞘轴突呈黄色,神经膜和结缔组织纤维呈绿色,背景呈淡黄色。MG-OP法克服了原法成分单一,色彩效果差,所建立的双重组合染色法,对比清晰,色彩鲜艳,方法简便的较好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常用的三种不同方法对支原体的检测,了解实验用小型猪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今后实验用小型猪支原体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培养法、PCR和ELISA方法分别对20头小型猪的气管、肺和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中,PCR方法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5%,ELISA方法为20%,而培养法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目前在普通级小型猪中存在支原体的感染。检测方法中PCR和ELISA方法较培养法更省时,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染色法与传统KOH湿片法在临床甲真菌镜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600例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指(趾)甲镜检标本,分别运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为418例,阳性率为70%,其中指甲阳性130例,趾甲阳性288例。KOH湿片法检测阳性为354例,阳性率为59%,其中指甲97例,趾甲257例。指甲(χ2=8.816,P=0.003)、趾甲(χ2=7.884,P=0.005)及总阳性率(χ2=14.876,P<0.001)在两种方法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指(趾)甲真菌感染的诊断中,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以200 mg/L浓度的AB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来源巨噬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Griess试剂盒检测NO的生成,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 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浓度为200 mg/L的ABPS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和NO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提示ABPS可能通过增强细胞内i NOS表达,促进NO生成和释放,从而促进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结合活性与中和活性 .利用GST融合蛋白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 E6Sc Fv;分离包含体后进行变性和复性 ,再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 ;用 ELISA法和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E6Sc Fv与配体的结合 ;用 L92 9细胞检测 E6Sc Fv对人 TNF- α细胞毒作用的中和活性 .经变性 ,复性与亲和层析 ,E6Sc Fv被纯化 ,在 SDS- PAGE上为单一蛋白带 ;体外结合与中和实验表明 ,表达纯化的 E6Sc Fv可与人 TNF-α结合并中和其细胞毒活性 ;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当表达于细胞内时 ,E6Sc Fv仍保持了与TNF-α相结合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评价其检测成本等因素,为基层医院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学院附属医院2010---2012年确诊为肺结核病的98例患者标本用抗酸染色涂片法、血清学胶体金法以及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7.3%,76.5%和79.5%。结论:综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建议基层医院联合使用抗酸涂片染色法和血清学胶体金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ARS病毒包涵体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微生物 ,在一般的情况下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被发现的 ,但当它侵及细胞并形成小体时 ,则可用光学显微镜来检测 ,但较难寻找。为了寻找较有效的病毒包涵体染色方法来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 ,我们对现有的病毒染色法如Macchiavello氏法的改良法、Mann氏法、Lendram氏法进行对照应用 ,经实验认为 ,Macchiavello氏的改良法效果最好 ,该法应用省时、易操作 ,可将病毒包涵体显示为鲜红色。至今为止 ,认为引起SARS的病毒是变性的冠状病毒 ,但由于该病毒非常微小 ,必须依靠电镜才能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别。由于进入细…  相似文献   

17.
选择肿瘤坏死因子分子中间部分保守区第56位酪氨酸,用寡核苷酸诱导的体外基因定点突变法,将其改变为谷氨酰胺。将突变的肿瘤坏死因子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所得表达产物的分子大小及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但其细胞毒活性及比活性均下降数百倍,表弱该区是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毒活性的必需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呼肠孤病毒Ⅲ型(Re03)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03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03)M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Re03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Re03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Re03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0.42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9/mL。结论建立的呼肠孤病毒Ⅲ型(Re03)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验动物及人用动物源性材料及生物制品外源Re03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Fr6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相似文献   

20.
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提取,大孔树脂进行初步分离,所得到的各组分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测定各组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活性,并用薄层色谱进行初步谱效关系研究。结果: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薄层色谱显示该组分为极性大和极性小的成分的复杂组合。结论: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在北青龙衣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