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旭初  曹晓琳 《蛇志》2016,(2):209-211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并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临床上以全身抗病毒治疗,局部止痛、消炎、干燥收敛及防止继发感染为治则,以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为目的。临床上西医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免疫制剂、营养神经、消炎镇痛、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而季德胜蛇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敬瑞 《蛇志》2004,16(4):41-42
带状疱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2000年以来,我们运用清泻肝胆湿热之中药及外敷中药,治疗带状疱疹9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是一种伴有神经痛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病因为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相关。临床多采用以万乃洛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止痛为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院自 2 0 0 4年 5月~ 2 0 0 4年 8月间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64例带状疱疹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男 34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46.2 ( 4 0~ 76)岁 ,病程 3~ 7天 ,平均 5天。入选标准 ,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有典型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年龄 40岁以上 ;疼痛视觉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高能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入院的81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甲钴胺、单磷酸阿糖腺苷和高能激光联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对照组仅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0天时观察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2%和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止疱时间(1.4±1.1天vs2.6±1.3天)、结痂时间(5.4±1.4天vs8.1±1.5天)和止痛时间(3.0±1.6天vs 5.8±3.3天),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观模拟尺评分结果(2.95±1.45 vs 3.97±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出现后遗神经痛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高能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并配合精心护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高能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入院的81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甲钴胺、单磷酸阿糖腺苷和高能激光联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对照组仅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0天时观察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2%和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止疱时间(1.4±1.1天vs2.6±1.3天)、结痂时间(5.4±1.4天vs8.1±1.5天)和止痛时间(3.0±1.6天vs 5.8±3.3天),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观模拟尺评分结果(2.95±1.45 vs 3.97±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出现后遗神经痛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高能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并配合精心护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秋燕  覃聪慧  邱泉 《蛇志》2016,(1):80-82
正带状疱疹(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R)引起的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经气郁而致肝胆火盛或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目前带状疱疹尚无特殊疗法,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增强免疫、抗菌、消炎、镇痛及局部治疗等常规疗法,虽然常规疗法也可治愈,但是疗程长且易遗留后遗神经痛。大量研究发现,应用中药治疗该病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结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35人,并让他们服用龙胆泻肝汤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过龙胆泻肝汤的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使用龙胆泻肝汤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显效快,患者疼痛感明显下降,几乎无副作用,极大改善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HN的治疗多采用复合用药,但效果不佳。阻碍其治疗发展的关键是对PHN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与临床符合的动物模型。目的:综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模型的改良和进展,使PHN的病理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内容:介绍与PHN相关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模型、体外模型及慢性感染模型,综述与PHN发生发展有关的潜伏机制、与其他神经病理性痛相似的机制及近年来较为关注的中枢与外周损伤机制。趋向:进一步研究与人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更为相似的动物模型,并随其改良和进展,使发生PHN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闫欣欣 《蛇志》2014,(1):114-11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8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肩周炎9例,肋间神经痛9例,偏头痛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3例,胃溃疡2例。结论提高对早期带状疱疹特点的认识,可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瑞吉在带状疱疹疼痛治疗阿片类药物转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7例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疼痛患者,年龄>45岁、VAS评分≥4分、所有病人常规抗病毒治疗、增加免疫力等常规治疗,予硬膜外腔置管间断注入消炎镇痛药物并持续泵吗啡,根据疼痛调整至止痛剂量,转换为多瑞吉贴剂后出院。疼痛控制后逐渐减药,每半个月减量半贴多瑞吉,对病人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有1例病人应药物副反应出组,其余病人硬膜外泵吗啡后均在一周左右控制疼痛,等效转换为多瑞吉,定时定量减药,无疼痛反复,成瘾戒断等情况。结论:带状疱疹疼痛采用硬膜外间断注药持续泵吗啡迅速达到无痛后,转换为等效剂量的多瑞吉,定时定量减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带状、成片的皮疹,而其后遗神经痛为该病中最复杂且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并发症。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推测与机体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有关。本文就带状疱疹与T细胞之间的关系,最新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疫苗的研发及带状疱疹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琳 《蛇志》2002,14(4):45-46
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 )俗称蛇缠 ,是农村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1 999年以来 ,我们运用清泻肝胆湿热之中药及外敷中药 ,治疗带状疱疹 1 0 8例病人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 8例患者均系周边农村的农民 ,男 6 2例 ,女 46例。年龄 2 7~ 76岁 ,平均年龄为45 .6岁。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开始局部周围神经性疼痛 ,1~ 2天后 ,皮肤出现急性疱疹 ,形态与水痘相似 ,但不同的是成群性水疱 ,侵犯部位多发生在单侧面部和腰背躯干 ,少数病人局部淋巴结肿大 ,年老体弱者于皮疹消退后 ,局部疼痛可持续存在 ,甚至加剧 ,…  相似文献   

13.
王凤华 《蛇志》2004,16(4):60-61
老年性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中医称缠腰火丹,是由水豆--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感染性皮肤病,其特点为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明显的神经痛.2003年1~12月,我科收治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20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淑萍 《蛇志》2003,15(3):30-30
根据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林可干医师等科技人员提出的“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以及上海医科大学梁子钧教授提出的“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异常和紊乱是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和缺氧 ,从而引起组织和器官出现坏死、坏疽、炎症、变性、硬化、水肿、溃疡、血栓形成和肿瘤转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发生基础和原因”观点 ,我们采用降纤酶联合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76岁 ,因脐周右侧至背部与脐对称分布呈现带状红斑 ,宽约…  相似文献   

15.
He—Ne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3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He-Ne激光治疗组(29例)及红外线对照组(14例),分别进行局部治疗(两组全身用药相同)。采用“6点行为疼痛测定法”对治疗期及治疗完成时的神经痛程度客观评分,经方差分析,治疗期及治疗后的结果显示激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3月后随访,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两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对He-Ne激光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茂仁  高碧秀 《蛇志》2003,15(3):43-44
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8月 ,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4例 ,疗效显著 ,治愈率达 1 0 0 %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60岁 ;病程 4~ 62天。病变部位于颈部 1例 ,胸部 1例 ,腹部 1例 ,手部 1例。1 .2 治疗方法 西药 :用 5 %葡萄糖盐水 (或 5 %葡萄糖液 ) 2 5 0 ml加蝮蛇抗栓酶 0 .5 u静滴 ,每天 1次。中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 :龙胆草 6g,当归 1 0 g,柴胡 6g,黄苓 1 0 g,生地 1 5 g,山栀 1 0 g,大青叶 5 0 g,板兰根 5 0 g,乳香 1 0 g,没药 1 0 g,泽泻 1 …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难治性、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刺激法、射频疗法以及神经阻滞法等。其中,射频疗法作为一项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已在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上取得了有效应用。本文将综合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射频的机制、射频的分类、射频治疗PHN的疗效和治疗靶点的选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梁平  罗威 《蛇志》2007,19(3):194-19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带状疱疹患者1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内服、外敷。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的治愈率、并发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目前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案同时会使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增加。硼替佐米治疗致带状疱疹激活的机理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预防是临床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阿昔洛韦是第一代无环鸟苷类药物,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目前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可用于接受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的MM患者带状疱疹的预防。本文对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带状疱疹发生的相关机理及预防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小伟  潘向荣 《蛇志》2003,15(2):49-50
带状疱疹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 ,尤其是细胞免疫低下或缺陷时 ,机体神经节内潜伏状态的疱疹病毒被某种因素促发激活 ,然后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 ,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神经节周围发生炎性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炎性病理改变。其临床表现 :起病初期有轻度发烧 ,乏力 ,局部淋巴结肿痛 ;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区域潮红 ,感觉过敏或神经痛 ,继而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栗米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丘疱疹 ,迅即变成水泡 ,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由于机体免疫状态不同 ,本病常有不同的表现 ,如无疹型带状疱疹 ;顿挫性或不完全性带状疱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