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的表达与功能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隙连接是胞间通道的集合体,是相邻细胞间的跨膜通道。连接蛋白Cx29、Cx32和Cx46在施万细胞中表达,Cx43在施万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并形成功能性的缝隙连接通道或半通道。缝隙连接蛋白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信号整合,借助连接蛋白磷酸化及定向突变研究,其分子调控机制逐步清晰。施万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中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的阐明,有助于解释其在外周神经胶质中的表达与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2.
缝隙连接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的跨膜水相通道。目前已确定小鼠连接蛋白基因家族含有20个成员,人类连接蛋白基因家族含有21个成员,其中有19种在人类和小鼠中均有表达,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的连接蛋白可形成同型和异型两种连接子,不同类型连接子可形成4种不同类型的缝隙连接通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人类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Huo ZH  Fan JY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41-244
连接蛋白是构成缝隙连接的结构分子,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目前在啮齿类中已发现至少有13各连接蛋白。由于缝隙连接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 一人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已在三种人类疾病中发现有连接蛋白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缝隙连接是由连接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特殊膜结构,构成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是连接蛋白(connexin,Cx)。目前,已发现21种的连接蛋白,细胞膜上每6个连接蛋白聚合形成一个半通道,通过氢键相互锚定形成兼容且有功能的缝隙连接通道。缝隙连接通道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稳定、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连接蛋白在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疾病中,可能作为治疗新靶点。本文针对缝隙连接蛋白可能参与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缝隙连接是连接相邻两个细胞间的重要通道,其功能和数目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构成缝隙连接的亚单位称为连接蛋白,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细胞问的缝隙连接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Wang LP  Xia GL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65-368
缝隙连接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细胞中,由其构成的胞间通道允许小分子在胞间直接传递,在胞间通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缝隙连接由连接蛋白(Cx)组成,已发现Cx家族有20多个成员。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与周围的颗粒细胞之间形成的缝隙连接,介导胞间通讯,对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能力恢复、颗粒细胞分层、卵泡成腔、黄体形成、促性腺激素信号传递均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报道,总结了不同的缝隙连接在小鼠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与细胞间讯息传递相关的细胞结构有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缝隙连接,但它们都只能在紧密相连的细胞间发挥作用.最近,人们发现了一种能够介导距离较远的细胞间讯息传递的膜系结构,称之为隧道纳米管或膜纳米管.膜纳米管通过促进细胞通讯影响了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膜纳米管结构、形成以及功能已有一些研究报道.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的连接结构,还有很多未知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缝隙连接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ao X  Zhang SH  Su DF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4):371-377
目录一、细胞缝隙连接的形态和结构二、细胞缝隙连接的功能  (一 )参与信息的传递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 )协调细胞间活动的一致性  (三 )参与细胞的分化生长与发育  (四 )缓冲毒性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  (五 )通过周围细胞滋养受损细胞  (六 )参与局部的代谢功能三、细胞缝隙连接蛋白功能的调节四、缝隙连接和心血管疾病  (一 )心律失常  (二 )动脉粥样硬化  (三 )先天性心脏病  (四 )缺血性心脏病  (五 )心肌病细胞间通讯是一个在进化上很古老的功能 ,细胞间的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方…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隙连接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中,由其构成的通道允许小分子信号物质在相邻细胞间直接传递,在细胞间的通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间隙连接由连接蛋白(Cx)组成,目前已经发现Cx家族有20多个成员[1],它们在相邻细胞间组成同种或异种间隙连接,调控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与周围的颗粒细胞之间形成的缝隙连接,介导胞间通讯,对生殖细胞迁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能力恢复、颗粒细胞分层、卵泡成腔、黄体形成、促性腺激素信号传递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报道,对卵泡发育过程中间隙连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缝隙连接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结构基础──缝隙连接的分布、结构、通讯方式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细胞连接为细胞间信号交流提供了直接通道,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膜纳米管是普遍存在于细胞间的远距离连接结构,不仅可远距离传输多种信号分子,也可传输线粒体,还与缝隙连接等细胞连接协同传输信号。近年来,膜纳米管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膜纳米管与其他细胞间信号传递方式的异同及其生物学功能,也有不少研究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关于膜纳米管形态结构的多样性、与其他信号传递方式的异同以及其生理和病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存在于相邻组织细胞间特殊的膜通道结构,相邻的细胞通过缝隙连接进行着信息的交流,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缝隙连接参与了细胞间电信号传递的电偶联和物质交换的代谢偶联,在细胞的内环境稳定、新陈代谢、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缝隙连接表达、分布重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均能影响缝隙连接的功能,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缝隙连接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巨噬细胞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再用脂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反映GJIC变化的荧光恢复程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其GJIC的平均荧光恢复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双歧杆菌的WPG可提高巨噬细胞的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相似文献   

16.
Src激酶的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rc激酶家族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质,作为连接许多细胞外和细胞内重要信号途径的膜结合开关分子,Src激酶在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及细胞间通讯中具中心调节作用。最近发现它在淋巴因子介导的细胞存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发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可以直接介导细胞间小分子物质的传递,而不需要通过细胞间质。GJIC与肿瘤密切相关,多数肿瘤GJIC能力降低或丧失,连接蛋白不表达或胞内定位,而恢复GJIC可以抑制肿瘤, GJIC已成为肿瘤预防与治疗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HeLa宫颈癌细胞中研究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对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表达及由其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HeLa细胞中Cx26/Cx32的蛋白表达;荧光示踪实验用于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多西环素在0.01~1 μg/ml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Cx26/Cx3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荧光示踪实验结果显示HeLa细胞之间的荧光传递随着多西环素增加也相应增强.结论 采用加入不同浓度多西环素的方法,可制备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强弱不同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对Wistar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为寻求强效和可逆的缝隙连接阻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去除脑微动脉段外层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种类的缝隙连接阻断剂对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影响。结果:(1)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Cinput高于消化分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2)18β-甘草次酸(18pGA)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Wistar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IC50分别为2.0μM。当18βGA100μM时,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Ginput或Rinput与单个平滑肌细胞十分接近。结论:1813GA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Wistar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  相似文献   

20.
由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构成的细胞间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介导细胞间直接的物质、能量交换及电、化学信号耦合的重要通路,其可保证细胞间功能活动的协调一致,在生殖系统细胞发育、分化及成熟等生理过程及功能活动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性激素可在转录及翻译等层面调节生殖系统细胞Cx43的结构及表达,一方面通过核受体基因组机制调节Cx43基因的转录,另一方面通过非基因组快速信号传导通路机制调节Cx43的磷酸化水平,共同影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ra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进一步干预生殖系统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功能活动。近年来,性激素在心血管系统病生理状态下对连接蛋白调节的变化及机制研究较为成熟,而在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中,对性激素通过调节连接蛋白及间隙连接进而影响细胞间信息流通的研究较少,其作用机制并不清晰。故本文结合近年来文献,综述性激素对生殖系统细胞Cx43表达及GJIC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深入地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