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俊杰  张梦迪  高玉林 《昆虫学报》2019,62(12):1469-1482
马铃薯块茎蛾又称烟草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现已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是茄科作物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尤其对马铃薯有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该虫在我国南方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该害虫发生极为严重,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该虫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马铃薯生产区。马铃薯块茎蛾主要进行两性生殖,少数孤雌生殖,其幼虫钻蛀叶片和薯块危害。初孵幼虫无性二态性,4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依据外形特征进行雌雄区分。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世代数取决于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年发生2~12代。马铃薯块茎蛾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在干燥炎热的年份该虫容易大爆发。马铃薯块茎蛾早期防控主要集中在种植抗性品种、深种、灌溉等农业防治措施上,但化学防治依然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该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发现并筛选到多种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防治作用的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以(E4,Z7) 十三碳二烯基乙酸酯和(E4,Z7,Z10) 十三碳三烯基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在马铃薯块茎蛾监测和防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桉树、皱叶薄荷等植物源化合物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转基因抗虫马铃薯、遗传不育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了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新方法。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集成与生物防控技术相容的化学物质、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技术是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重要趋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块茎蛾的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茉莉酮酸类物质与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受两种以上的激素调控。赤霉素是促进伸长生长的激素,它对块茎形成起抑制作用。由于块茎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分化形成,而此时叶片中的赤霉素活性下降,因此,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赤霉素含量降低。此外,还发现在块茎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急剧增加;在马铃薯地下匍匐枝的无菌培养试验中,细胞分裂素可诱导块茎形成;ABA含量在块茎形成完成时达到高峰,它可防止块茎二次生长,使之进入休眠期。Gresory认为在短日照下的马铃薯叶中含有块茎形成物质(tuberinducingsumstance,TIS),由于它向地下部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十四种检疫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块茎蛾(图1)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南部,计陕西二县,四川九县市,湖南四县,贵州十四县,云南八县,台湾本来就有,据最近报告安徽也有发现。它的寄主都是茄科植物,如:马铃薯(俗名马铃薯蛀虫,洋芋绣虫)、菸草(菸潜叶蛾)、茄子、番茄、蔓陀萝、刺蓟、酸浆等,而以为害马铃薯最占主要。成虫产卵在  相似文献   

4.
<正>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俗名茶黄螨)在京郊为害蔬菜是近两年才查明的。它除了为害茄子造成裂果外,还为害辣椒、番茄、马铃薯、黄瓜、菜豆、豇豆等蔬菜,既影响果实的品质,又给产量造成极大损失。现  相似文献   

5.
1.赤霉素在收获前喷射马铃薯植株或直接喷射马铃薯块茎都可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2.赤霉素在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过程中,马铃薯块茎中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可以认为赤霉素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是依靠增大马铃薯块茎代谢水平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减少马铃薯在长期贮藏下的损失对增加这个有价值的产品的资源是有很大意义的。这种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和马铃薯解除休眠状态有密切关系的块茎发芽。在春夏贮藏期出芽的重量达到块茎重量的10—15%。由於马铃薯发芽,失去了大量贮备的营养特质和水分,降低了块茎的重量,使块茎变萎缩。在发芽的马铃薯块茎中积累了一种配醣体——增加马铃薯不正常的味道和对人畜都有极大毒害的龙葵精。在发芽的块茎中大大地减少了维他命C的含量。为了抑制马铃薯块茎的发芽,在冬末期间置马铃薯于冷冻土壤的贮藏壕内,在冷冻的壕内使其受到低温的影响。但完全採用这种方法是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马铃薯”是指块茎的“皮”和/或“肉”为红、紫、蓝或橙色的马铃薯,其块茎“皮”和“肉”变化多端的着色模式源于花色苷的积累,块茎各种颜色在根本上由花色素决定。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已发现6种花色素,即矮牵牛色素、花葵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花青素和花翠素;不同颜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不同,同一颜色块茎所含花色素种类也可能不同;紫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最为多样化。“彩色马铃薯”块茎的各种花色素一般在C3位经过氧一糖苷键实现1个芸香糖基取代,在苷元的C5位,要么以氧.糖苷键实现单葡萄糖基取代,要么不发生取代。“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常在花色素C3位二糖取代基上或在C5位的单糖取代基上进一步发生反式单酰基取代,实现酰基取代的酚酸多为对香豆酸,其次为阿魏酸和咖啡酸。“彩色马铃薯”块茎矮牵牛素、锦葵色素、花葵素和芍药色素的对香豆酸酰化衍生物的惯用名分别为“petanin”,“malvanin”,“pelanin”和“peonanin”。本文可以为“彩色马铃薯”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级水灌溉对土壤及马铃薯块茎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管发酵法检测二级水灌溉对马铃薯种植土壤中大肠菌群数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后的土壤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均高于分根交替灌的土壤;地下滴灌的土壤中大肠菌群数量高于沟灌土壤的大肠菌群数量;二级水经加氯消毒后,土壤中大肠菌群数量明显下降。同样采用多管发酵法检测马铃薯块茎,结果发现:采用加氯消毒后的二级水灌溉的小区E和F中生长的马铃薯,其块茎组织中大肠菌群数量低于其他小区,采用地下滴灌灌溉的小区I和J所种植出的马铃薯块茎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高于采用沟灌灌溉的小区K和L。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其生境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柳俊  谢从华 《植物学报》2001,18(5):531-53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是有块茎马铃薯植物的地下变态器官,它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对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块茎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短日照、较低的温度以及离体条件下培养基较高的蔗糖浓度等有利于块茎形成,同时,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亦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块茎形成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块茎形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较滞后。已有研究显示,块茎形成与膨大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与关闭,同时它也与淀粉合成和块茎储藏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发育机理及其基因表达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柳俊  谢从华 《植物学通报》2001,18(5):531-53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是有块茎马铃薯植物的地下变态器官,它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对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块茎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短日 照,较低的温度以及离体条件下培养基较高的蔗糖浓度等有利于块茎形成,同时,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亦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对于块茎形成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块茎形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较滞后,已有研究显示,块茎形成与膨大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与关闭,同时它也与淀粉合成和块茎储藏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综述了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论文中,引用了在不同生长期内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水解作用与磷酸化作用以及合成酶与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活性的研究材料。用马铃薯块茎製备提取液,在两个时期来研究该提取液:第一次是在七月,即马铃薯开花的时候,那时马铃薯具有小的块茎;第二次是在收穫之後,与测定磷酸化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的同时,测定块茎中澱粉含量,而且在提取液中测定还原性物质的含量。试验是用三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的,即“劳尔赫”、“普列斯库里斯基”和“十月儿童”。对块茎提取液磷酸解作用的研究表明:块茎提  相似文献   

12.
Small Potatoes,Inc.(Madison,WI)是少数从事种子用小型马铃薯开发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新公布已发展一项新技术,终于使其种用马铃薯之一(微块茎)在经济上站住脚。以前,每个微块茎只能产生一至二个微块茎种用马铃薯,而这次则可以产生30个种用微块茎。多数种植者采用的是小块茎(由温室培养的小型马铃薯,重3~4克)作为马铃薯种。小块茎成本低,但在温室环境下易受病原菌侵染。微块茎完全由离体培养获得,无病原污染、体积小(0.1~10克),每株可产生更多的马铃薯,并对干旱等逆境有较强抗性。然而,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碍其进入市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是江苏省主要地下害虫之一。为害麦类、玉米、高粱、棉花、马铃薯等作物,但尚未见为害湖桑的记载。 1965年4月23日,在湖桑嫁接田松土时,发现大量为金针虫为害嫁接后尚未露出土面的桑芽,已膨大的嫩芽被咬食一空,有的桑芽受害后已开始腐烂。当时对该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多点取样检查,大部分金针虫集中在3-5厘米的土面下(上面也有)活动,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1头,其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扶桑绵粉蚧对植物的致害性,利用马铃薯苗作为寄主植物,通过刺探点位图谱、快速光曲线、为害分级等手段,对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苗上的取食行为、为害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动力及扶桑绵粉蚧对马铃薯的致害效率进行检测并评价。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对马铃薯苗韧皮部取食的时间超过占给定时间的30%,在叶肉细胞内的尝试性取食时间高达10%;扶桑绵粉蚧为害导致马铃薯苗叶片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高效率的为害在短时间内造成马铃薯出现黄叶、枯叶甚至枯梢等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可在低起始为害密度的情况下快速形成为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现扶桑绵粉蚧,需立即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相似文献   

16.
姚斯洋  李昕禹  刘成林  柳波  张静  况卫明 《生态学报》2021,41(10):3998-4009
鄱阳湖为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近十余年发生了枯水期提前且延长及湖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江西政府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工程措施--鄱阳湖水利枢纽(简称枢纽)。然而,枢纽对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影响尚无定量研究。以鄱阳湖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的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结合生态学知识,在ArcGIS平台上搭建了食块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使用二维水动力模型联合适宜性评价模型,生成鄱阳湖在兴建枢纽前、后的食块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分布图。选取工程调度时期水位相对稳定时段,以鄱阳湖无枢纽状态下星子水位为基础,探究鄱阳湖在不同水位时,有拟建枢纽和无拟建枢纽状态下食块茎鸟类的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定量分析拟建枢纽对候鸟栖息地适宜性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枢纽的调度规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水位调度方案对湖泊食块茎鸟类越冬初期栖息产生的影响较小,但会牺牲一部分越冬后期适合食块茎鸟类栖息的区域。拟建枢纽选址处至都昌站的食块茎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受枢纽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各级自然保护区之中,北部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受其负面影响最大,此保护区将减少18.01-39.80 km2适合食块茎鸟类栖息的面积。但是枢纽的运行能增加湖泊土壤水含量,使食块茎鸟类更易于觅食,且能增加喜食块茎鸟类的食物丰富度。本研究可为为今后鄱阳湖湖区水环境规划和水生态管理维护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粮菜兼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块茎是马铃薯最具经济价值的部分。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过程受多种调控途径的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蔗糖途径和赤霉素(GA)途径。本实验设计蔗糖浓度,GA浓度和培养基类型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马铃薯的结薯时间,结薯数,马铃薯均重和大薯率的统计发现高浓度的蔗糖能够使马铃薯结薯提前,液体培养基能够增加马铃薯的薯重和大薯率。添加8%蔗糖和0.1 mg/L GA的液体MS培养基能够使马铃薯提前结薯并且得到的马铃薯数量多,薯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 的觅食行为特征, 于2013 年7-9 月在凤塘河码头、2 号鱼塘潮沟、3 号鱼塘潮沟, 借助望远镜观察了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行为、边走边食行为和进食速率。共观察了673 只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边走边食行为和519 只弧边招潮蟹的进食速率, 结果表明: 弧边招潮蟹在5min 的观察期内用于进食和边走边食上的时间比例分别是42.27%、26.99%, 平均进食速率为50.44 次·min–1。生境、时间、性别均对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生境对边走边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生境和性别对进食速率有极显著影响。弧边招潮蟹的觅食行为特征可以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实验丰富了弧边招潮蟹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 也对今后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害鼠,无冬眠和夏眠现象,食性广泛,但其活动取食范围相对比较固定,本文针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地上害鼠防控的TBS系统原理,在甘肃鼢鼠防治中的探索研究围栏防治效果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围栏均能减少处理区甘肃鼢鼠对马铃薯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对甘肃鼢鼠具有较好的阻截作用,能够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处理区取食为害,但金属网地下围栏不能完全阻截甘肃鼢鼠迁入为害.封闭式竹条地下围栏处理区甘肃鼢鼠未迁入为害,为害率为0%;带诱捕孔的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1.8m2,为害率达7.2%,但诱捕孔不能诱捕甘肃鼢鼠;开放式金属网地下围栏处理区平均受害面积2.47 m2,为害率达9.87%.三者对马铃薯增产分别达33.06%, 28.54%和19.73%.本研究为探索围栏系统对甘肃鼢鼠的防控提供了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警纹地老虎[Euxoa exclamationis (L.)]自我国新疆开始发现后,西北其它各省(甘肃、宁夏)陆续有报导,作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研究小地老虎时也发现该虫。现将1963-1964年初步观察的结果简报如下。 该虫在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主要在秋季以末代幼虫为害马铃薯、甜菜、萝卜、白菜和大葱等,特别对马铃薯和萝卜为害尤烈。其秋季为害方式与春夏间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情况不同,大多是幼虫在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