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柞蚕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亲和力最高是米蛾卵的2倍以上。繁殖寄主对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米蛾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而米蛾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对对氧磷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而增效磷则正好相反。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松毛虫赤眼蜂广东种群和螟黄赤眼蜂中,柞蚕卵繁殖的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  相似文献   

2.
<正>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林业害虫是浙江省的主要生防措施。由于繁蜂的中间寄主——柞蚕卵每年由东北调运,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扩大赤眼蜂中间寄主的来源已是我省生物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各级领导和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利用米蛾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的试验工作。现分别将米蛾的人工饲养,米蛾卵的繁蜂技术和林间应用效果等三方面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为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进行研究,以解决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中面临的的中、长期储存问题。【方法】通过观测不同发育阶段(寄生柞蚕卵在26℃培养40、96和144 h)、滞育诱导温度(10、13和16℃)和诱导时间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条件;通过观测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滞育解除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条件。【结果】在松毛虫赤眼蜂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持续的低温刺激均能使其导入滞育,但以小幼阶段(26℃培养40 h)开始效果最佳,寄生卵在26℃培养40 h后,转入10℃和13℃下连续诱导31 d,滞育率可达100%和99.12%。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和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有较大影响,10℃诱导滞育后置于1℃冷藏的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最短,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更高,更耐储存。此条件下冷藏约30 d开始打破滞育,在正常发育下温度下羽化出蜂,60 d羽化出蜂率达到95.24%,冷藏4个月后羽化出蜂率仍在60%以上,单卵出蜂数高于50头。【结论】松毛虫赤眼蜂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6℃培养40 h后,转入10℃连续低温诱导31 d;最佳滞育解除条件为1℃低温储存,但储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4.
吴青雷 《昆虫知识》1994,31(6):352-353
1989年8月下旬在我市松林中采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在放蜂前及放蜂中主要做了如下技术改进。1培育优质蜂群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工作中,如何培育林间飞翔力强,寄生羽化率高的优质蜂群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繁蜂中采取缩短寄主卵的贮存时间,尽量减少繁济大数及采取大房繁蜂远距离淘汰弱蜂的做法:(l)保证寄主卵新鲜:过去寄主卵保存,因柞蚕4月下司进人羽地盛期,冷藏的雌蛾腹部至7月份繁蜂前取用,需冷藏2个半月,致使长期冷冻瘪卵率达10拓~15~以上。我们将虽放在冷库外间(0~三℃)保存,这样柞蚕蛹…  相似文献   

5.
1975年我们对赤眼蜂中间寄主卵的保鲜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利用自然低温育蜂和成蜂饲养作了初步试验与观察。 一、保鲜试验 我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以及稻螟蛉等,以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利用较多。繁蜂所用的中间寄主,主要是柞蚕卵与蓖麻蚕卵。本试验的柞蚕来自河南,蓖麻蚕主要来自广西玉林。取回蚕茧部分让其自然化蛾,部分放7—9℃冰箱中保存,分期取出化蛾取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金成  何玥  赵倩  董辉 《昆虫学报》2021,64(1):80-89
[目的]明确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品种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中的寄生及发育表现,为以柞蚕卵为替代寄主更好地规模化繁育赤眼蜂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在6个品种柞蚕卵[抗大(KD)、大四(DS)、高新(GX)、9...  相似文献   

7.
我县广大工农兵和科技工作者,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开展了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盆栽试验,用松毛虫卵培养的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都在80%以上。 田间防治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每亩放蜂2—3万头,经6—7天后检查,卵寄生率比对照区高出37.0—41.2%,15天后卷叶虫密度比对照区下降75.4—100%,卷叶率下降60.4—78.3%。赤眼蜂可在稻田内继续繁殖,寄生下一代稻纵卷叶螟的卵。 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出蜂正常,蜂体大而活耀。据室内观察,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在90%以上。一粒松毛虫卵平均可出螟黄赤眼蜂17.1头,出松毛虫赤眼蜂13.66头。松毛虫卵冷藏15—36天后,仍保持新鲜,不影响寄生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借助德国WILD公司生产的实体解剖镜(WILDN8),采用解剖法,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成虫生殖力数据,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其实验种群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442和0.3159,而松毛虫赤眼蜂比拟澳洲赤眼蜂更适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进行连代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在人工卵上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1.5粒,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7020、0.9431;羽化率为0.7387。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1代。利用米蛾卵测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4.2粒,在人工卵内蜂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6454、0.9383;羽化率为0.7276。  相似文献   

9.
寄生发生前寄生蜂的寄生行为及寄生发生后寄生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能够反映出寄主对寄生蜂的适合性,而寄生蜂对寄主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寄生蜂完成发育的生理基础。为了从寄生蜂利用寄主营养能力的角度探讨寄主对不同种赤眼蜂适合性变化的原因,本文观察了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为寄主时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V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寄生行为及发育和存活情况,测定了被寄生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发现,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时间为84.9 s,显著长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时间。拟澳洲赤眼蜂检测寄主所需时间为30.8 s,显著长于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所需时间,但从每寄主卵中羽化出的拟澳洲赤眼蜂数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及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的结果。3种赤眼蜂卵+幼虫的发育历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卵成虫的发育历期间存在显著差异。玉米螟赤眼蜂幼虫期和预蛹期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相应虫期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米蛾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及拟澳洲赤眼蜂的适合性高于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合性。未被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24~96 h时间段内从开始的2.194 mg/mL逐渐下降到1.565 mg/mL,而被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被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在48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239 mg/mL和3.222 mg/mL,被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在72 h达到最高值,为4 .323 mg/mL,显示同玉米螟赤眼蜂相比,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能够更快地分解利用寄主营养。这些结果提示,3种赤眼蜂利用米蛾卵内营养物质能力的不同导致了米蛾卵对3种蜂适合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解剖柞蚕卵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的方法,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86.15粒,赤眼蜂的卵、幼虫、蛹的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9186、0.8895;羽化率为0.8668;种群趋势指数Ⅰ为54.48可见,大卵(柞蚕卵)繁蜂与小卵(如米蛾卵)繁蜂不同,大卵繁蜂时的幼期死亡率接近30%,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净生殖力R0、Ⅰ、内禀增长率rm3个重要生命表参数计算及其相互关系,认为R0和Ⅰ在生物学意义上相同,由Ⅰ值也可计算rm。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的蜂群质量,是影响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效果的先决条件。在有了良好的中间寄主前提下,要培育大量优质的赤眼蜂,还必须掌握好繁峰过程中的一整套技术。为此,我们今年对中间寄主柞蚕剖腹卵的摘腹适期,以及减少自产卵、不成熟卵的方法和赤眼蜂适宜冷藏出态等繁蜂过程中的几项技术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一、剖腹卵的摘腹适期 实践证明,用柞蚕卵作赤眼蜂的中间寄主,剖腹卵比自产卵繁蜂好,接蜂快,寄生率高。但若剖腹卵摘腹时期不当,往往自产卵或不成熟卵较多。为此摸清雌蛾羽化后摘腹的适期,是获得较多成熟剖腹卵的主要关键。我们收集了同批正常羽化的经过交配或未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为试验对象,研究低温冷藏米蛾卵对赤眼蜂子代质量的影响,为米蛾卵的合理利用,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米蛾卵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3、5、7、10、15、20、25、30、40d),研究米蛾卵冷藏后作为寄主卵对两种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的影响,利用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赤眼蜂子代质量(Q),根据赤眼蜂子代质量判断冷藏米蛾卵对子代质量的影响。【结果】米蛾卵冷藏温度和时间对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影响显著,但不同赤眼蜂种类和不同冷藏温度间表现不同。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内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温度下米蛾卵冷藏3 d稻螟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快,米蛾卵冷藏5 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水平。米蛾卵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和雌蜂率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米蛾卵冷藏30 d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仍在70%以上,雌蜂率仍在75%以上。【结论】米蛾卵冷藏超过一定的时间以后会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的寄生卵量,F_2代的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子代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但在适宜的温度下冷藏一定时间内对其子代质量影响不显著,其中4℃下冷藏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子代质量最佳,冷藏30 d赤眼蜂子代质量降低不到50%。  相似文献   

13.
三种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最弱,其次为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最强.寄主偏爱可塑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弱的拟澳洲赤眼蜂,其寄主的低偏爱性是可塑的;而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强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繁殖几代后,其寄生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早在1882年,加拿大桑德尔氏(Saunders)自美国引进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 minutum)作防治茶藨黄叶蜂(Nematus ribesil)的试验,1913年俄国泊斯贝洛夫开始利用黄地老虎卵繁殖赤眼蜂;1921年基阿那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首次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一定效果,而且连续作了20年的长期放蜂记录;1926年美国费兰德尔斯(Flanders)用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成功后,迄今国际上仍用麦蛾卵作为工厂大量生产赤眼蜂的寄主。如今苏、美、加拿大、法、墨西哥、西班牙、西德、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荷兰、印度等国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红铃虫、菜白蝶、甘蔗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叶夜蛾、松毛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及云杉卷叶蛾等多种农  相似文献   

15.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害虫以甘蔗螟虫最普遍,分怖亦最廣。廣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共有四种: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和大螟(Sesamiainferens Wk.)。甘蔗螟虫为害的结果,形成枯心苗和蛀(?),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份,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 甘蔗螟虫的为害虽重,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法,也还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目的,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试验内容是赤眼蜂的寄主的选择和繁殖、赤眼蜂的繁殖及保存、赤眼蜂田间放播初步试验和甘蔗螟虫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现将各项试验结果简要地分述如下: 赤眼蜂能否利用成功,要看培育出来的赤眼蜂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活力。赤眼蜂的生活力可用下列四个标准去量度:(1)蜂体大小,(2)繁殖能力,(3)成虫寿命,(4)对田间环境的適应性。此外,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雌性此率不应此自然界的减低。 赤眼蜂的生活力,首先和寄主有很大关系。如果寄主卵的内含物的质和量都適合 於赤眼蜂幼虫营养之需,羽化出来的成虫体积大,繁殖力强,寿命也有延长的趣势。关於赤眼蜂的寄主,我们管用过17种鳞翅目昆虫的卵供其寄生,结果以松毛虫(Dendro  相似文献   

16.
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张斌  张帆  李元喜 《昆虫学报》2015,58(10):1098-1107
【目的】繁育寄主及成蜂日龄均会影响赤眼蜂体内的抱卵量,为了解繁育寄主及育出赤眼蜂个体大小与赤眼蜂抱卵量的关系,我们在室内研究了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üenée)卵作为繁育寄主对3种赤眼蜂雌蜂大小、抱卵量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的室内条件下,以米蛾卵、亚洲玉米螟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不同日龄(羽化后12-72 h)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以及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观察雌蜂抱卵量,测量成蜂的大小,分析雌蜂抱卵量与其日龄、个体大小以及繁育寄主的关系【结果】在羽化后48 h以内,3种蜂的抱卵量随雌蜂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羽化后72 h,除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及玉米螟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抱卵量比羽化后48 h时略高外,其他组合均出现下降。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的玉米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显著高于对应日龄的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的抱卵量,而松毛虫赤眼蜂(除羽化后12和24 h外)和稻螟赤眼蜂则相反;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相同日龄的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最低;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抱卵量最低。雌蜂抱卵量与雌蜂个体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程度随雌蜂日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后足胫节长度可以作为评价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质量的指标。赤眼蜂抱卵量受繁育寄主、赤眼蜂蜂种及雌蜂日龄的显著影响,寄主的适合性也会影响育出赤眼蜂的大小,筛选合适的繁育寄主有助于提高赤眼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1.本文主要研究松毛虫卵的两种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及Teleno-mus sp.,Scelionidae,Hymenoptera)的生物学特性;及1954—55年江苏南京和浙江常山等地林间的寄生情况,同时对松毛虫卵及黑卵蜂的冷藏也进行了试验。 2.两种黑卵蜂中,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与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sp.)不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生活习性及各期虫态对低温的反应上亦各异,证明它们确系不同的两种。毒蛾黑卵蜂在我国系首次记载寄生于松毛虫卵中,现知在江苏南京、江宁,浙江常山及广东广州均有分布,在南京的黑卵蜂中占80%以上。 3.毒蛾黑卵蜂以幼虫态在寄主卵内越冬,利于冬季生存。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接近松毛虫第1代卵出现期。且有松毒蛾(Lymantria sp.,Lymantriidae,Lepidoptera)作为补充寄主。这些特性均较松毛虫黑卵蜂为优。 4.室内外饲育结果,知松毛虫黑卵蜂在南京年可发生10—12代,毒蛾黑卵蜂年有8—9代,性比雌蜂占80%左右,毒蛾黑卵蜂破坏寄主卵粒平均为30粒左右比松毛虫黑卵蜂平均15粒左右为高。产卵期较集中,且在室内容易繁殖。 5.从发育1天的松毛虫卵冷藏于4℃冰箱中1个月不影响毒蛾黑卵蜂的寄生发育。毒蛾黑卵蜂在4℃冰箱中冷藏,以老熟幼虫为最好,冷藏1个月后,对其产生后代数无影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属膜翅目,纹翅小蜂科的赤眼蜂属,分布世界各地,现已知在我国分布有13个种,其自然群落常是分散的,在田间、林区和果园等地飞翔活动,寻找寄主卵,产卵寄生于许多种害虫卵内,使害虫卵的胚胎不能发育,从而取得消灭害虫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等繁殖赤眼蜂,将大量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和甘蔗螟等农、林和经济作物的害虫卵,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赤眼蜂对不同植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伯钧  邱鸿贵 《昆虫知识》1991,28(6):359-361
松毛虫赤眼蜂是马昆松毛虫卵的重要寄生蜂,亦能寄生亚洲玉米螟卵,但平均寄生率很低,仅为5%。在松毛虫赤眼蜂对植物定向中,颜色是一个因素,但寄主植物散发的气味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天敌和寄主长期协同进化中,松毛虫赤眼蜂对其寄主植物互利素(Synomone)的专一性形成了极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 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 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 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 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 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 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