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降低婴幼儿外伤性基底节脑梗塞的致残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婴幼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进行病情观察,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治愈31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婴幼儿自身特点是婴幼儿外伤后发生基底节梗塞的主要机制,临床上表现为轻微的头颅外伤后,逐渐出现一侧肢体瘫痪,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及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消栓灵治疗脑梗塞100例疗效观察(摘要)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梁文华本组病例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90岁,发病率最高组是50岁至70岁,多数病例与高血压病有关,占52%,半数在安静时起病,面瘫、偏瘫、运动性失语占48%。梗...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组织中,常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与偏瘫,有的还同时出现失语或语言障碍。脑血栓形成:其原因由于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后,脑血管内腔变窄或闭塞,主要症状是肢体瘫痪、眩晕等。脑栓塞是由于赘生物脱落后进入脑血管,使脑血管栓塞,临床表现主要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敷磁法:用小磁片贴敷于穴位,上肢取穴肩骨禺、合谷、曲池、外关、中渚;下肢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每次贴敷4~5穴,磁片表面磁场强度0.06~0.15T。旋磁法:取穴百会、曲池、大脑皮质运动区…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误诊脑梗塞1例沈后丹东干休所老年病医院隋国宽,李世德患者孙××,男,72岁,因右侧肢体瘫痪于九三年五月十一日入院。入院前一个月缓慢起病,右侧肢体瘫痪,喝水呛咳,视物双影,无头痛恶心呕吐,亦无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无发冷发烧。病人于一年前因脑梗塞...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CT显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和CT显示关系。回顾性分析58例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CT显示脑梗塞病灶8小时内阳性显示率最低,5%(1/20);24 ̄48小时阳性显示率最高,78.2%(43/55)。脑干及小脑部位梗塞CT不易显示,MRI能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熟悉脑梗塞的病理过程,采取合理的CT检查和复查时机极为重要,从而提高脑梗塞检查和诊断中CT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临床的诊治率,减少后  相似文献   

6.
美国《神经病学》杂志网络版日前刊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论文说,老年人经常进行中等强度至高强度的运动可预防无症状中风。所谓无症状中风是指病人脑部发生中风的病变,但因临床上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当事者浑然不觉。这些病变多半发生于大脑掌管视觉、语言、运动功能以外的区域,病人不会有视力缺损、失语或肢体瘫痪的表现,但是脑部已受损伤。长久下去,患者会出现如跌跤、行动受阻、失忆、  相似文献   

7.
林慧萍 《蛇志》1998,10(3):66-66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一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康复痊愈。然而仍有相当多的患者进入后遗症期的治疗,这些患者多半是体弱多病、机体反应能力差以及肢体瘫痪、口眼歪斜、失语及记忆力丧失等残迹遗留,造成患者在生理上、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4%(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恢复,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楷伊 《蛇志》1995,7(3):36-36
音频对电击致肢体瘫痪的康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李楷伊笔者对高压电击致右上肢完全瘫痪者用音频电流治疗获得良好的康复。兹报告如下:何某某男性27岁电工主诉:被高压电击致右上肢瘫痪11个月。病史:患者在高空带电作业时,右手被380伏高压电击伤,当即失去知觉,...  相似文献   

10.
张新民  侯温军 《蛇志》2000,12(3):35-36
我们应用蛇毒配合尿激酶对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4h内实施溶栓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 1 :患者 ,男 ,70岁 ,荣复军人 ,于 1 997年1 1月因“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疗养。经降压、扩血管、口服肠溶 A.S.P等治疗 ,病人血压平稳 ,无不适。 1 998年 6月 1 7日曾出现左侧肢麻 ,行走无力 ,约 1 0 h后消失。 4天后 ,病人在床上接受静滴期间 ,出现双眼复视 ,左眼睑下垂 ,左侧肢体瘫痪。检查 :意识清 ,无失语 ,血压 1 8.6/1 2 k Pa,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 0级 ,左侧肢体感觉丧失。CT示 :右侧尾状核头部见小块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瘤周梗塞的MRI特征,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于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MRI检查,并在6个月内进行MRI随访复查,回顾性分析术后临床及MRI表现.结果:术后72小时内MRI研究发现39例存在DW1局灶性弥散受限,病变位于肿瘤切除后空穴区附近.随访MRI研究发现90%的弥散受限病灶已发展成为囊性脑软化,提示原来的局灶性弥散受限为脑梗塞表现,增强扫描44%的梗塞区有异常强化.9例手术后并发神经功能缺失,其中6例与MRI梗塞的分布区域密切相关.结论:恶性胶质瘤术后DWI弥散受限是一种脑梗塞表现,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MRI随访观察中梗塞区异常强化容易误诊为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肢体预缺血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JH  Liu YX  Ji ES  He RR 《生理学报》2004,56(1):41-46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过程中,梗塞心肌占缺血心肌的51.48±0.82%。(2)L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5.14±0.88%,较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显著减小(P<0.01),表明L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3)事先切断股神经可取消LIP的保护效应。(4)股动脉内局部给予腺苷(10nmol/kg),可模拟L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肌梗塞范围是37.28±1.68%,而股静脉内注射同等剂量腺苷则无保护作用。(5)股动脉内预先应用腺苷A.受体拈抗剂8-环戊-1,3-二丙基嘌呤(DPCPX)(32 nmol/kg)可部分阻断LIP诱发的心肌保护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肢体短暂预缺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而局部释放的腺苷和由此所激活的相关的神经通路在LIP的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车至英,张维仕海阳县人民医院修兆华本文报告对脑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其要点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脑梗塞病人因偏瘫致悲观失望,需耐心劝导,配合治疗,鼓励其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在功能训练中,注意患者急于求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背景:超声组织定征(UTC)能够区分正常与梗塞心肌。梗塞心肌的背向散射积分增加和心动图期依赖的背向散射变异消失。背向散射的周期性变异与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标志。本研究拟对一个假设进行检测:描记心室壁的超声周期性散射,并以此估计心肌梗塞区的范围。方法与结果:对12只麻醉的狗,开胸,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前降支4小时,使之产生透壁性心肌梗塞。图形显示背向散射积分Rayleigh5心动周期依赖的散射变异、散射的周期性变异类型、用作描记风险区的大小。采用2、3、4triphenyltrazolium chloride(TTC)和专利蓝染料染色,以估测梗塞区的大小和梗塞风险区域。梗塞大小与可能梗塞区域的比率,由UTC和TTC确定,其相关良好(r=0.862,y=23.7±0.792x)。梗塞大小和风险区域的相关系数也较好(梗塞区r=0.736,y=12.3±0.737x,风险区r=0.714,y=5.80±1.012x)。然而,UTC低估了梗塞区和风险区的大小。结论:超声组织定征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无创伤性的估测心肌梗塞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长期笼养后肢瘫痪的猕猴,采用人工护理和药物治疗进行防治使之恢复正常。方法瘫痪猴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有充足的营养,笼舍保证宽大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日光,并有供其跳跃攀登活动的栖息架,按摩瘫痪肢体及功能锻炼等人工护理;同时使用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药物治疗,配合使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前列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炎症和免疫抑制药物辅助治疗。结果共实施治疗护理瘫痪猴18例,治愈率达60%,恢复良好,能正常行走活动。结论采用人工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防治排尿粪障碍、后肢萎缩、淤血、水肿和坏死等,瘫痪猴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保护珍贵猕猴动物资源,减少因瘫痪引起猕猴的痛苦或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时间不同,梗塞面积不同,缺血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16.3%,缺血4小时再灌20小时梗塞面积增加到25.9%,缺血2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60.4%。(2)本文首次观察到在缺血4小时纹状体区域的Ca2+变化明显高于皮层,并且再灌后皮层及纹状体区域Ca2+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心房梗塞占心肌梗塞的0.7%~42%,但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多合并有心室梗塞,故往往被忽视。作者曾报告了人体心房Ta波的描记方法。深入研究心房缺血、梗塞时Ta波变化的规律,可为临床上心房梗塞的诊断提供实验根据。为此,本研究通过结扎离体豚鼠心房动脉,以模拟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58例脑梗塞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17.4%,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占67%。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患者年龄偏高(分别为74.2±13.2和69.8±12.7,P<0.021),住院过程中的误吸(OR5.513)及住院时的NIHSS评分(OR1.090)是独立性危险因素,而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5.838)。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误吸和心源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及早预防,已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蒋洪春  史家斌 《蛇志》1992,4(3):20-21
本文对5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颈动脉加压滴注复方清栓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效果较满意,现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住院病人,且均于起病后48小时内入院接受该法治疗.诊断标准均按1987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临床排除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按病情分轻、中、重.神志清楚肌力Ⅳ级以上为轻度;神志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神志不清或肌力0~Ⅰ级为重度.随机选择的50例脑梗塞患者,男性28例,平均年龄61.6岁(41~79岁):女性22例,平均年龄59.4岁(43~81岁);病情轻度10例,中度21例,重度19例.左侧梗塞23例,右侧梗塞27例.其中23例有吸烟史,14例有高血压史.6例有糖尿病史,11例有 TIA 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KA合并GBS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学、脑脊液改变、治疗进行总结。结果:2例DKA患者均急性起病,两例患者发病前1周均有呼吸道感染史,尽管DKA得到了纠正,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被发现四肢力弱。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示细胞蛋白分离。给予免疫球蛋白后,例1在出现肢体瘫痪后18天恢复至正常,遗留有四肢末端麻木感,例2在出现肢体瘫痪后1年肌力恢复正常。结论:DKA合并GBS临床少见,多发生在DKA纠正后一周左右出现四肢迟缓性瘫痪,早期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相对良好,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