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齿肥瘦姬蜂Pristomerus vulnerator(Panzer)(以下简称姬蜂)是棉红铃虫的天敌。雌虫产卵于红铃虫幼虫体内,孵化后随着红铃虫幼虫的生长而营寄生生活,幼虫老熟时已食空红铃虫内脏,奇主仅剩一层薄皮,破皮而出后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每只红铃虫幼虫只能容一只姬蜂幼虫寄生。 我们除室内试验研究外,还在田间放蜂观察防治效果,认为利用姬蜂在田间杀灭红铃虫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密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江淮丘陵南部以双季稻为主的四稻混栽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四(2)代是本县早稻的主害世代,主要娥源由江岭区迁入。目前稻纵卷叶螺田间幼虫密度的预测,主要是根据田间卵量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报。由于选点及取样误差,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田间实际卵量情况,同时卵孵化、幼虫成活还受到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而准确性较低。如我县1985年田间卵高峰日卵量已达到大发生年的卵量指标,但由于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均不适宜,结果形成偏轻发生。为此,笔者对我站1977~1988年1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幼虫田间分布型及其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玉川  蔡宁华 《昆虫知识》1991,28(4):220-224
应用不同测算方法测得菜粉蝶4~5代卵、低龄幼虫(1~3龄)和高龄幼虫(4~5龄)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主要适合于负二项分布。运用分布型的有关参数和中、晚熟甘蓝莲座期高龄幼虫的经济阈值(ET),设计了序贯抽样方案,以提高对该虫的测报水平和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三化螟卵在寄主上的分布与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娟  王建富 《昆虫知识》1999,36(6):327-328
水稻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因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的变更等因素,该虫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和为害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在利用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的同时,研究其卵的生物学特性,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现将1996~1997年对三化螟卵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研究内容与方法1.1卵块孵化观察于各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在中粳稻田(品种为武育粳3号,下同),随机采卵20块,分别置于室内培养皿内进行保湿,观察每块卵孵化幼虫数和寄生蜂头数。1.2卵块孵化后为害水稻株数及残留虫量调查分别在1、2代盆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方早中稻地区,用666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很好。但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往往不够稳定。为此,我们在中籼稻田进行了以下试验: 在二代螟卵孵化基本结束、田间有各龄幼虫时,用666处理稻田(用6%666粉剂),试验分不同用药量及不同施药方法两组处理,共11个小区,小区面积0.3亩,施药后3天检查田间各龄幼虫死亡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6.
简富明  杨雨环 《昆虫知识》1994,31(5):275-276,291
测报工作者都知道,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深色型的发生与其种群密度相关,其深色型的出现是大发生的预兆。为了探索粘虫深色型的发生与其种群密度的定量关系,我们于1990年6~7月进行了二代粘虫室内饲养观察。6月中旬从田间小草把上采集拈虫卵决,置于室内孵化,按每瓶2、4、6、8、10、15、20头7种处理接入500ml玻璃罐头瓶内饲养观察,以禾本科杂草为饲料。整个幼虫潮逐日观察记载幼虫体色变化情况。据饲养发现,二代粘虫幼虫在孵化后第五~7天开始出现灰褐至黑褐色(统称黑褐色)过渡型深色个体,第6~10天站见黑色型个体。在室内饲…  相似文献   

7.
<正>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江汉平原棉区主要害虫,常年因幼虫钻蛀花铃,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研究棉红铃虫幼虫田间分布结构,有助于分析为害损失。对密度估值、合理田间试验设计、取样、以至做  相似文献   

8.
灰斑古毒蛾(Orgyia ecricae germ)又名沙枣毒蛾,是宁夏及西北地区主要旱生植物害虫之一。幼虫危害沙枣、榆、柠条、花棒、苹果、沙拐枣等植物。此虫在宁夏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树上的茧内越冬。越冬卵于次年6月中、下旬孵化,第2代卵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孵化;取食植物叶、果及嫩枝皮层,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沙荒地区造  相似文献   

9.
珊毒蛾工Lymaniria vlola Swinhoe是福建闽江沿岸橄榄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福建闽清一年3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各代卵孵化高峰期均与橄榄梢期相吻合.每一雌蛾产卵500-1000粒.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块上3-4天后爬到枝梢取食橄榄新叶.老龄幼虫每日可食叶片8-10张.本还记述了珊毒蛾的各虫期形态,为害习性以及田间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菜粉蝶幼虫S型生长曲线及其拐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仁国 《昆虫学报》1989,32(3):380-381
菜粉蝶Artogeia rapae(L.)是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国内关于该虫的研究颇多。僵至今尚未见报道其幼虫生长曲线和拐点。本文以衡阳市第一代菜粉蝶幼虫为材料,对其“S”型生长曲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求得其拐点位于第5龄初期,亦即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材料与方法 1.试虫 1986年3月自田间甘蓝上采得第一代菜粉蝶卵,置于室内孵化,幼虫用新鲜甘蓝叶单饲。将同一天孵化的幼虫分成两组,分别作为称重和观察历期试虫。供称重用的幼虫,自孵化之日起,每天均在同一时刻称重1次,直至化蛹,计3批112头。  相似文献   

11.
颗粒体病毒在小菜蛾种群中的垂直传播方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利华  何余容 《昆虫知识》2004,41(6):559-562
在室内观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RxGV)在小菜蛾种群水平上可能的垂直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1 )上代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幼虫期饲毒不能将小菜蛾颗粒体病垂直传递到下代 ;(2 )取食病毒的雌蛾产的卵所孵化的幼虫中 ,没病毒感染出现 ,说明病毒不能经小菜蛾成虫体内传播到下一代。 (3 )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处理卵卡时 ,其初孵幼虫有少量被病毒感染死亡 ,浓度高时感染率也较高 ,但感染率均在 1 0 %以下 ,说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能经卵表垂直传递给下代 ,但传递效率不高。但当用病毒处理叶片上的卵时 ,初孵幼虫死亡率高达 77 73 % ,而且孵化出的幼虫大多数染病且死于 3龄以前 ,因此田间病毒的施用时间可提早到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 简称 AcNPV)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毒,可以感染30种鳞翅目幼虫。本文报道使用 AcNPV 感染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幼虫的结果。材料与方法毒源:AcNPV 为美国农业部仓库害虫研究室 Dr,Vail,P.V.赠送的杀虫剂粉剂,多角体含量为1.76×10~9PIB/mg。供试幼虫:供试的棉红铃虫为室内人工饲料饲养的3龄幼虫,孵化后9天。  相似文献   

13.
黄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1970年以来,逐年有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部分地片发生较重。1973年曾在棉田严重发生,少数地段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直接影响棉花生产。 我县从1967年以来,早春在葱花地以糖醋盆诱捕越冬代成虫,供作短期预报的依据,从1972年开始,各测报基点采用此方法捕蛾,不但指导田间查卵、查虫,也能减轻幼虫为害。从诱捕成虫看出,如无特殊气象变化,在一定数量的葱花上诱捕成虫数量越多,当年发生程度越重。如1973年从4月23—5月19日捕蛾,千朵葱花捕蛾1,147头,结果田间落卵每平方米30.6粒,造成大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在玉米和露地辣椒田释放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方法】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释放人工繁育的中红侧沟茧蜂,调查对棉铃虫幼虫的寄生率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中红侧沟茧蜂释放1次和2次对玉米田3代棉铃虫幼虫寄生率分别达到51.22%和60.35%,防治效果分别为68.42%和77.63%;在辣椒田中红侧沟茧蜂对2代棉铃虫幼虫的寄生率为65.68%-73.30%,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结论】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可作为玉米和辣椒田棉铃虫综防体系的一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灰胸突鳃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突鳃金龟是沙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幼虫为害花生等作物的地下部分。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该虫1年多发生1代,以3龄和2龄幼虫越冬。幼虫期326.3天;蛹期24.4天。成虫羽化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雌成虫趋光性较弱,成虫寿命20天。每头雌虫产卵8~74粒,散产在5~10cm深的松温沙土中。室内饲养:卵历期平均18.45天,田间观察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6.
棉红铃虫在浙江棉区一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为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4个部分,每年棉产损失在2成以上。为了进一步探究红铃虫的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效果,在1951—1956年的研究基础上,1957年在肖山棉麻试验场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兹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田间产卵规律与习性 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为终了期。6月17日田间始现第一代卵,6月27日—7月11日为产卵盛期。调查50株棉  相似文献   

17.
以前研究发现,辽宁地区大豆生长期间及收获期土壤中胞囊孵出的二龄幼虫量很少,推测线虫卵的休眠与大豆生长时期或季节相关。为明确该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特点,2002-2003年采用田间随机多点取样、室内分离及模拟自然条件孵化等方法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感病品种辽豆10根围土壤中的白色雌虫、卵囊及褐色的胞囊均可孵出二龄幼虫,且孵化持续时间较长,第21d仍有幼虫孵出,白色雌虫及卵囊内的卵孵化率高于褐色胞囊;不同作物对其根围土壤中胞囊内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寄主作物大豆、非寄主作物玉米根围及休闲地土壤中的胞囊在条件适宜均可孵出二龄幼虫;季节对胞囊内卵的孵化有较大的影响,出苗期孵化率最高,收获期最低,2周时平均1个胞囊孵出幼虫分别为83.8和9.7条;胞囊皮对线虫卵的孵化有显著的影响。表明沈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在正常和逆境条件下均有部分卵表现休眠。  相似文献   

18.
四代棉铃虫卵、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涛  王东华 《昆虫知识》1998,35(5):286-287
1994~1996年,笔者结合棉铃虫的系统观察,调查了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1方法1994年选定2块长势较好的棉田,每块田定2个点计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产卵开始日起逐日系统调查棉株各部位卵量。另外每块田定两个点逐日系统观察低龄幼虫的分布位置,调查方法同卵。1995~1996年分别在一、二、三类棉田及不用药棉田定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开始产卵起逐日观察记载卵的分布位置。2结果分析2.1棉铃虫卵和幼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市棉铃虫卵在果枝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递减,主要集中在顶部…  相似文献   

19.
晚稻中后期二化螟为害特点及严重发生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浙江省仙居县晚稻中后期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分析原因 ,一是单季稻等桥梁田面积的不断扩大 ,使 8月底至 9月上旬田间出现了全年发生量最大的 2代主蛾峰 ,卵孵化盛期与连作晚稻抽穗期吻合 ;二是冬春气温升高 ,发生期提早 ,2代虫源寄主、水稻移栽期等的多样化 ,使 3,4代发生期拉长 ;三是因 3代主峰和 4代的螟害发生具有“隐性”的特点 ,其测报和防治工作被忽视 ;四是二化螟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提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二十六种常见农林昆虫幼虫期体长增长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昆虫幼虫从卵孵化后至化蛹前,需要经过多次蜕皮而分为若干龄次。体长是区别各龄幼虫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种昆虫幼虫期体长增长速度规律的研究,对于正确区分幼虫龄期,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指导适时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笔者通过室内饲养、田间观察和参阅外地资料等,曾对鳞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26种常见农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