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产画眉草亚族叶片表皮的解剖观察,结合外部形态,对该亚族内6个属的属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羽穗草属应是国产画眉草亚族中最原始的类群,最高级的类群仍数细画眉草属,而其余4属即画眉草属、弯穗草属、尖稃草属和镰稃草属的演化水平居于两者之间;画眉草属和弯穗草属可能直接起源于原始的羽穗草属,而较高级的尖稃草属和镰稃草属又可能直接起源于较原始的画眉草属,并在镰稃草属的基础上进而派生了最进化的细画眉草属。整个研究结果既弥补了前人演化理论的不足,又为今后族进化的全面探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Chi竹属和牡竹属(竹亚科)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Chi竹属21个种(包括Chi竹亚属5个种、孝顺竹亚属2种、单竹亚属4种绿竹亚属9种和亚属未定1种)以及牡竹属5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气孔保卫细胞上乳突的数目和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绿竹亚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界于Chi竹属和牡竹属之间,但更接近于Chi竹属。因此认为在分类处理上,将绿竹亚属置于Chi竹属比单独成立绿竹属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本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1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在大颖组中,齿草系较原始,纤毛草系较进化,宽叶草系最进化,纤毛草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形态学性状的观测、统计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了西藏固沙草、固沙草和鸡爪草3个近缘物种的主要性状差异,以探讨西藏固沙草的系统分类归属。结果显示,在外部形态上西藏固沙草与固沙草差异甚小,难以进行区分,但与鸡爪草差异明显,是典型的种间关系;在叶表皮微形态解剖上,西藏固沙草的绝大多数特征与固沙草的一致或类同,可与鸡爪草却存在明显间断。故研究认为,西藏固沙草与固沙草是同一个种,西藏固沙草应作为固沙草的异名。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卫矛属(Euonymus L.)24种以及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3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长宽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叶下表皮;均具有无规则型气孔器,部分种还具环列型气孔器。扫描电镜下角质膜纹饰、表皮细胞界限及气孔特征在一些种间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蔡敏  朱华  王红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97-5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亚洲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26种(包括1个亚种和2个变种)和相关4属即巴戟天属、九节属、染木属和尖叶木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粗叶木属植物上表皮细胞形状一般呈不规则波状、近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下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皱波状或者多裂深波状,细胞壁曲折无章,细胞间界限不明显,上、下表皮细胞壁均有加厚现象。叶表皮角质层明显,在电镜下有以下几种类型:颗粒状,网状,鳞片状,乳突状。气孔器几乎全部生在下表皮,有些种气孔下陷,气孔器一般是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卫细胞平列。一些粗叶木属植物种叶上着生表皮毛。表皮毛分为单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两种结构类型以及扭曲毛,线形毛和直壁毛3种形态类型。相关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粗叶木属植物较为相似。粗叶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其性状虽有遗传稳定性,但随生态环境不同而有一定变异。粗叶木属植物叶气孔长轴径/径轴变化幅度比较大以及叶表皮上的毛被多样化均能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箣竹属和牡竹属(竹亚科)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箣竹属21个种(包括箣竹亚属5个种、孝顺竹亚属2种、单竹亚属4种、绿竹亚属9种和亚属未定1种)以及牡竹属5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气孔保卫细胞上乳突的数目和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绿竹亚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界于箣竹属和牡竹属之间,但更接近于箣竹属。因此认为在分类处理上,将绿竹亚属置于箣竹属比单独成立绿竹属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变豆菜属植物中的系统及分类学意义,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变豆菜属11个种(13个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较稳定,上表皮细胞轮廓大多不清晰,初级蜡质纹饰均存在条状纹饰,表皮上均粘附着颗粒物;下表皮均存在气孔,气孔周围存在均匀分布的纹饰,气孔外拱盖表面大多有颗粒状纹饰,并且其二级纹饰类型、气孔周围纹饰、气孔外拱盖内缘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变豆菜属类群界定及种间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新疆委陵菜属(Potentilla L.)锥状花柱组(Sect.Conostylae(Wolf)Yü et Li)15种委陵菜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对其叶表皮毛的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大小、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类型、气孔形状、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形态及其纹饰等指标进行分析:有几种植物叶的上表皮无气孔,而下表皮均有气孔器的分布,形状为长椭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和近圆形;气孔器的类型多为短平列四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无规则型、围绕型和辐射型;表皮毛的类型为针状毛、带状柔毛和腺毛;表皮细胞分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表皮毛特征、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形状类型、气孔密度指数及蜡质纹饰等存在差异,可作为亚属间及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七筋姑属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扫描是镜和光地七筋姑属北美全部4种和东亚1种11个居群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其总体特征如下;上表皮细胞5-7边形、近等径或狭长,下表皮细胞长条形;垂周壁向外隆起,平直,有明显加厚或加厚不明显,平周壁内陷,平滑具浅坑,有时具细条纹状纹饰或细小突起。气孔器散生于下表皮,均为无规则型,长度约为表皮细胞的1/4-1/3,隆起于表皮细胞或有时稍下陷。北美4种中,C.uniflora下表皮生有长的扁平状  相似文献   

12.
陈旭波  刘全儒  李艳 《植物研究》2010,30(5):527-536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华北地区分布的繁缕属植物16种2变种,其它4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繁缕属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均存在气孔器,而上表皮仅少数种类缺乏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比较多样,有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表皮细胞主要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从平直、弓形、浅波状、波状、到深波状;上表皮气孔指数在5.23~31.65之间;下表皮气孔指数在10.02~29.44。叶表皮被毛或无,毛被分为星状毛、腺柔毛、柔毛、绢毛。该研究说明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为分种及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依据,但是对组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独活属16种1变种植物(分隶于中国独活属的全部4个组)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器大小、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远轴面气孔器长轴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类群的叶远轴面及个别类群叶近轴面,气孔器的分布和密度具有种间特异性.表皮毛普遍存在于远轴面及大部分类群近轴面,长短和覆盖密度因种而异.近轴面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或波状;远轴面表皮细胞形态多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或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附有颗粒状、鳞片状蜡质等结构.气孔器外拱盖形态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独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对独活属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叶表皮特征在独活属植物分类处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进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以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 :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 ,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 ,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 ;在大颖组中 ,齿草系较原始 ,纤毛草系较进化 ,宽叶草系最进化 ,纤毛草系和宽叶草系可能相继起生于齿草系。并且 ,鹅观草属的这种进化关系同过去细胞学和形态学提供的证据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27种木犀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7种木犀属植物的叶表皮,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腺点密度等指标,以明确各种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及气孔外拱盖的具体特征。结果显示:木犀属植物叶下表皮有气孔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多为不规则型,只有总状桂花和狭叶木犀为环列型;气孔器外围角质层有放射状、条状、环状、颗粒状等多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下表皮腺点的数目远远大于上表皮。研究表明,木犀属植物气孔器和叶表皮细胞特征在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旭  蔡联炳 《植物研究》2009,29(1):113-117
观察了禾本科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主要代表种的叶片表皮形态学特征,总结了三属植物叶表皮结构的异同,探讨了叶表皮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三属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属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新麦草属最原始,芒麦草属较进化,三柄麦属最高级;新麦草属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芒麦草属,并在芒麦草属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三柄麦属。三柄麦属、芒麦草属和新麦草属的这一系统关系同它们外部形态上三联小穗的演化趋势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棱子芹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1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显微观察显示,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型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波状.(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和晶簇.(3)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推测康定棱子芹应作为种一级分类群.松潘棱子芹与宝兴棱子芹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新疆委陵菜属5组不同花柱组10种4变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测量统计叶表皮毛的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大小、气孔器的分布及类型、气孔的形状、大小、密度及指数、气孔外拱盖形态及其纹饰等指标。结果显示:新疆委陵菜属10种4变种植物叶的下表皮均有气孔器的分布,形状为长椭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和近圆形;气孔器的类型多为无规则四细胞型、无规则型、围绕型和辐射型;表皮毛的类型为针状毛、带状柔毛和腺毛;表皮细胞的形状分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类型。研究表明,新疆委陵菜属植物表皮毛特征、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形状类型、气孔密度指数及外围蜡质纹饰等存在差异,对属以下等级的划分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物种分类及鉴别的依据,同时也为本属一些分类群间的系统关系的探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金丝桃属9组17种1变种和三腺金丝桃属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属间和组间的表皮微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组内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二属的划分和金丝桃属属下的分组是合理的,同时支持Robson把椭圆叶金丝桃另立为新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国薯蓣科薯蓣属7组31种1亚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叶表皮毛、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薯蓣属内种间的分类界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各组之间在叶表皮毛、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等微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间特异性规律,如:四至六边形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周围平直的垂周壁式样为根茎组植物所特有;丁字型毛组叶脉和叶肉细胞上覆盖大量特有的2叉T型表皮毛;复叶组的叶脉和叶肉细胞具相当密集的表皮毛;基生翅组和周生翅组的气孔器类型衍生出了三胞型;气孔旋转方向在各组中明显分化,在丁字型毛组、白薯莨组和周生翅组(多毛叶薯蓣除外)中为左旋,而顶生翅组、基生翅组和复叶组表现为右旋。研究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薯蓣属植物中是较为稳定的演化特征,可以作为中国薯蓣属分类与鉴定的依据;据此推断薯蓣属中顶生翅组和周生翅组较为进化,根茎组是薯蓣属的分化中心;对薯蓣属中存在争议的种:盾叶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和柴黄姜、马肠薯蓣、多毛叶薯蓣以及白薯莨等进行了分类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