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SMZ)及其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在彭泽鲫体(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在(18±1)℃水温条件下, 将实验鱼随机分为2组, 分别用于多剂量混饲和口灌给药, 剂量为150 mg·kg-1SMZ 和30 mg·kg-1 TMP, 每天1 次, 连给10 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残留量, 此法检测限为0.05 μg·mL-1。结果表明: 在两种给药方式下, 停药后第1 天SMZ 和TMP 都在彭泽鲫各组织中达到峰值, SMZ 在肌肉中最高, 肾脏中最低, 而TMP 在肾脏中最高, 血液中最低。混饲给药彭泽鲫各组织SMZ 和TMP 残留量都分别低于口灌给药各相应组织中的残留量, 两种给药方式下SMZ 残留的消除速度不同, 混饲给药比口灌给药慢, 前者需要24-25 d 各组织中才检测不到SMZ 残留, 而后者仅需要22 d; 与此相反, TMP 残留的消除速度在两种给药方式中相似, 即至各组织中检测不出TMP 残留都需21 d。根据这些结果综合确定对彭泽鲫多次用SMZ+TMP 后, 休药期至少22 d。  相似文献   

3.
胡彦民 《微生物学报》1993,33(3):219-226
对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MP)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5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对TMP的耐药率为76%,其中7株菌对TMP高度耐药。7株耐药菌中有4株含有不同的质粒,TMP耐药质粒可以在种内和种间转移,而且8%的。SDS可以有效地消除R质粒。比较不同TMP耐药菌和对照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力和特性得出,鼠伤寒沙门氏菌TMP耐药机制为:无质粒菌的TMP耐药是由于染色体编码的DHFR过量产生所致,TMP对该酶的产生起诱导作用含质粒菌是由于R质粒编码产生了Ia型抗TMP的DHFR和R质粒编码产生了另一种新型的抗TMP的DHFR,后者目前尚无报道。此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致病菌的耐药性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虫肠道共生放线菌作为一种特境放线菌,因与土壤中的放线菌生存环境的不同,研究其种类和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这两种致病菌作为指示细菌,对分离自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  相似文献   

5.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医院及社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MRSA感染已成为全球医学界的普遍难题之一.[目的]研究大黄酸对MRSA的抗菌机制.[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酸...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现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因此成为各国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在MRSA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如mecA基因以及其他与MRSA对甲西林抗性表达相关基因的定位,结构及功能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cillin - 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引起的院内感染 (nosocomialinfection)已经成为全世界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要想尽快获得 MRSA的相关信息从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感染的措施 ,就必须依靠快速、可靠的检测和分型方法。由于 MRSA对甲氧西林耐药性的不断变化 ,故虽然目前存在检测和分型方法很多 ,但仍很难提供一种最优方法。在这里 ,我们对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以便大家能从中选出既准确又省时且适合自己实验室使用的检测的分型方法。1 检测方法1.1 完整结构水平1.1.1琼脂平皿 2倍稀释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norD编码的超家族转运蛋白Nor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W2野生株和norD基因缺失株及norD互补菌株,微孔法培养形成生物膜,同时使用番红染剂对形成的生物膜染色,通过酶标仪检测特定波长下的A值,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定量分析。结果常规培养时,MW2野生株和MW2 norD缺失株生物膜的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e~(2+)离子环境下,MW2 norD基因缺失株培养48h,生物膜形成的量少于MW2(t=3.878,P=0.0082)。结论MW2 norD基因缺失株在低Fe~(2+)离子环境下引发生物膜分解,提示NorD可促进Fe~(2+)离子环境下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乳胶结合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肠毒素(SE),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药敏试验将其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果67株MR-SA产肠毒素,19株MSSA产肠毒素,MRSA产肠毒素率为100%,MSSA产肠毒素率为30%.结论实验室应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针对磺胺对甲氧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对该物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以BSA-磺胺对甲氧嘧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经筛选和亚克隆,建立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磺胺对甲氧嘧啶抗体的细胞株。对抗体进行了特性分析,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400000和1:1630000,抗体类型及亚类都为IgGl。其中,单克隆抗体1H10的亲和力为1.4×109L/mol,利用该抗体采用竞争间接ELISA法检测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范围是1025—16μg/mL,最低检测浓度是8μg/mL。单抗1H10与其他6种磺胺药(SMM、SMZ、SM2、SD、SulfaquinoxalineSodium、Sulfametetyrazine)无交叉反应。结论单克隆抗体1H10可用于研制免疫学方法检测磺胺对甲氧嘧啶残留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femB基因与甲氧西林高水平耐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开发抗MRSA药物的新靶位.以金葡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emB全长基因,所得片段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以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GST/FemB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宿主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5 kD,该融合蛋白可与抗GST-tag抗体特异结合;表明fem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菌株亲缘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50株MRSA中10种耐药相关基因,采用Average法对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0株MRSA中m ecA、aac(6')-aph(2')、tetM和erm基因均阳性,qacA、blaTEM、aph(3')-III和ant(4',4')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2.0%、40.0%、98.0%和4.0%,vanA和vanB基因均阴性。在1号、2号、3号菌株的qacA基因序列编码区域同一位点均有1个碱基发生有义突变(G→A),相应的苏氨酸(T)被异亮氨酸(I)所取代。根据耐药基因的聚类分析该50株MRSA可分为2个亚群,为院内感染所致。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耐药相关基因携带率很高;qacA基因存在有义突变为新的发现;MRSA可导致克隆传播院内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能以生物被膜的状态存在,从而产生多重耐药性和持续性感染。【目的】通过研究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单用和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探究联合用药对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菌落计数法评估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单用和联用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结果】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在亚抑菌浓度下对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浓度下,百里香酚对其24 h和72 h形成的生物被膜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而苯唑西林无清除作用。两药联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一步增强,在较低浓度下有较好的抑制和清除效果。【结论】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对USA300的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增强,两药联合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MRSA外排系统是其对多种药物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此研究鹰嘴豆芽素A对MRSA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方法】以MRSA41577为供试菌株,通过二倍稀释法、双平板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鹰嘴豆芽素A对MRSA41577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外排系统的影响;通过RT-PCR检测加药前后MRSA41577外排蛋白norA的表达量;SDS-PAGE检测加药前后与MRSA41577外排相关蛋白的变化,并用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鉴定确认。【结果】鹰嘴豆芽素A本身无抑菌活性,但鹰嘴豆芽素A和环丙沙星联合作用后,MRSA41577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其中40μg/mL的鹰嘴豆芽素A能使环丙沙星对MRSA41577的MIC从64μg/mL降低到8μg/mL,且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经鹰嘴豆芽素A处理MRSA41577后,菌体内环丙沙星的蓄积量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处理15min时与对照组相比,菌体内环丙沙星蓄积量增加了83%(P﹤0.01),与阳性对照利血平的作用效果相当。鹰嘴豆芽素A能降低MRSA41577的nor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鹰嘴豆芽素A和环丙沙星作用MRSA41577 16h后,nor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65%,其抑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利血平的48%。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鹰嘴豆芽素A作用MRSA4157716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体的蛋白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与外排系统相关的蛋白除norA蛋白明显减少外,ABC转运体ATP结合蛋白也明显减少。【结论】鹰嘴豆芽素A是MRSA41577的外排泵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MRSA41577菌体内norA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减少norA蛋白的表达量,来抑制MRSA41577对环丙沙星等药物的排出而恢复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5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肉汤稀释法测定近5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按NC-CLS/CLSI2010年标准判定结果,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RSA检出率从2005年的19.23%上升到2009年的42.14%,万古霉素的M IC几何均数从0.54μg/ml上升到1.21μg/ml,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但2007年有2株,2008年、2009年各有1株菌株对替考拉宁呈中介,抑菌圈直径依次为12 mm、12 mm、13 mm、12 mm,MIC值均为16.0μg/ml。结论: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MRSA对万古霉素MIC值有升高的趋势,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初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以及能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医务人员及物体上送检标本中被MRSA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从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工作人员及物体上采集标本MRSA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47.6%、0%和20%。结论此次有局部暴发趋势的MRSA感染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被控制住。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耐药性的检测,严格医务人员洗手及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MRSA感染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MRSA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杀菌作用,同时分析体外不同作用时间、剂量及因素对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对MRSA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 0.05μg/mL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对MRSA具有明显杀菌作用(抑菌率97.0%)。5μg/mL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对MRSA作用5、15、30、60 min时均有明显杀菌作用(抑菌率均≥98.0%)。血清白蛋白对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杀菌效果影响显著。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能有效抑制MRSA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对MRSA菌体形态破坏明显。结论新型纳米银胶体溶液体外对MRSA具有高效、多靶位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耐药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旨在将来源于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单链抗体(scFv)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获得有抗体活性的目的蛋白。构建含有目的抗体基因的重组质粒,将此质粒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并鉴定所获得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1)成功构建了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单链抗体(scFv)的重组质粒p Cold I-scFv,质粒成功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中;(2)经过诱导表达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3)使用4 mol/L尿素成功地将包涵体变性溶出;(4)通过柱层析法及透析法获得了纯化及复性效果较好的目的蛋白;(5)间接ELISA鉴定证实所获蛋白具有金黄色葡糖球菌抗体活性。通过质粒构建及原核诱导表达、包涵体溶出和复性等步骤,最终获得了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活性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NIS)与美罗培南(meropenem,MEM)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本研究通过棋盘法联合抑菌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来评价联用抑菌效果,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药物联用对MRSA菌株生物膜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大蜡螟模型观察药物联用对MRSA感染的大蜡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乳酸链球菌素组(NIS)、美罗培南组(MEM)和联用组(MEM+NIS)中,MEM+NIS组对三株MRSA分离株均表现为协同抑菌作用,其FICI值分别为0.375、0.5和0.375;作用6 h时,MEM+NIS组与NIS组均可抑制生物膜生成,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蜡螟生存模型显示,五天后,三株MRSA菌株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MEM+NIS组生存率分别为30%、80%、30%,其中Yn2020051和Yn2020078,MEM+NIS组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NIS组、MEM组和阳性对照组(P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