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跨越组织边界的合作。通过对深圳医务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存在制度边界、物理边界、认同边界,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与管理规范的隔离、服务空间与信息流通的壁垒、主体间的认同困境,阻碍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医院主动开放边界的举措与社会工作机构主动渗透的策略促进了组织合作,重塑了组织边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首届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讨会》分论坛“文化竞争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实践” 会议的综述,了解到美国医务社会工作不但培植了“全人照顾”的理念,发展了细致化、多样化的实务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文化为基础的导向。文章概述这一内容并探讨其原因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 为改善医疗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院服务需求,建立医院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一条创新之路。志愿者作为促进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的良好媒介与助推器,切实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能力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才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创新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有效协作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成为新趋势,因而凸显了在医疗机构中致力于提供咨询和协调服务的临床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通过对美国临床社会工作内涵及其职责范围、重要性的分析,认为我国发展临床社会工作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客户利益、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福利和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建议我国从转变医疗服务供给理念、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开展临床社会工作定量研究三个方面消除我国医院发展临床社会工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残助残"社会工作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以及这种新模式在实务过程中出现的四大问题的探究,如缺乏发展保障与动力、相关专业人才不足、公众的排斥与怀疑、残疾人群体自身的局限性;笔者认为,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转变思想观念等可行性方面,能够有效促进"以残助残"社会工作模式的普及、发展与完善,使之真正地造福于残疾人群体。  相似文献   

7.
从某省级医院开展医务志愿服务的现状着手,分析医务志愿者服务的特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和开展医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辉 《蛇志》2012,24(1):80-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高血压的不断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迅猛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心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出现明显前移趋势[1]。心脑血管病的急骤发展已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何保持健康状态,早期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是临床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中医院医务工作者离职意愿及其离职影响因素,为完善中医院人才管理建言献策。 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和工作认同量表,运用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5省17家中医院共1 09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 41.9%的中医院医务工作者有离职意愿;中西部地区、市级医院、年龄≤40岁、已婚、较高职称、认为绩效考核无作用、收入不满意的工作者离职意愿显著更高,人才非正常流失现象较严重;工作认同各维度中工作满意度与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有较关键的负相关影响。 结论 中医院管理层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人才管理,充分利用收入因素与绩效考核,着力提升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采集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对医务社工及志愿者工作的评价,解析医务社工及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深度访谈法,调研上海市三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获取第一手资料。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医务人员及医务管理人员高度认可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的作用。结论 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院服务管理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以增进医患沟通,缓解或预防医患矛盾,给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和增值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医患之间的诊治经费问题,提升服务品质、降低人力成本,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