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医患矛盾和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无锡市人民医院通过调研、实践,明确医疗服务沟通中的重点环节,建立标准化的医患沟通模式,编出符合当前实际的“医疗服务重点环节沟通指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从而实现强化以医方为主导的医患沟通理念、提升沟通能力、融洽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耳鼻咽喉科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改善医患沟通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患者和医生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评价及对可能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黑龙江省几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者及就职的医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结果:医患沟通满意度方面,有19.3%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患沟通很好,41.7%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好,两项合并占被被调查者总数的61%。被调查者认为医患沟通时间少、看病难、看病贵,医患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患沟通效果。结论:建议针对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因素在耳鼻喉科教学及工作中建立以人为本的沟通体系,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顺畅与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医患矛盾频发、医患关系紧张。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服务安全;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神经外科疾病类型多,变化快,诊断复杂,进展迅猛,治疗风险和费用高,容易发生医患纠纷;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维系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不断挖掘潜力,多角度、全方位拓展儿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从培养沟通先进理念,提升沟通专业技能,完善沟通管理机制,营造沟通良好氛围四个方面入手,增强儿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相似文献   

5.
潘信义 《蛇志》2011,23(3):335-33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意识也相应提高,在医疗上常发生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重,容易发生医患矛盾。而医患沟通将直接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可保证急诊工作的有序进行,现就急诊救护中的医患沟通技巧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与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法对深圳市13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回收有效问卷289份,为从医生视角看医患关系搜集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结果 深圳市医生普遍面临着工作时间长、诊疗强度大、执业环境变差、患者投诉和医患冲突不断、社会地位明显下降等职业挑战;医生比较看重医院实力,但是对医院的报酬公平性最为不满。 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从而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和重建医患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医患沟通是指患方在就医过程中与医方进行的交流行为[1].医患沟通的顺利进行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障碍现象并不少见,造成了患方对医方的不满意、不尊重和不信任,医方为此也感到十分棘手.探讨分析医患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确保医患沟通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医患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总体来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夏经钢  曲杨  尹春琳  徐东  许骥  胡少东 《生物磁学》2013,(24):4773-4776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医学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新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本文总结了目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心脏科重症监护室培训轮转期间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沟通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住院医师对医患关系的沟通认识不够充分,沟通技巧不够,工作负担增加,患方经济负担增加,治疗效果心理预期增加,医患双方认知差异增加,失信增加,健康和维权意识增加等都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心脏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终末期或急重期间的治疗场所,特点是病情急,危,重,死亡率高,结合其医患关系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提高住院医师沟通能力的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沟通的内容务必真实可信,形式力求形象,换位思考,注重诚信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注重沟通分寸,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心脏监护室的细节规范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生殖医学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 级临床本科专业两个班级共30 人作为观察 组,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另选取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28 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生殖医学教学模式培养。运用自行编制的教 学效果调查问卷及SEGUE 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教学效 果有明显优势,学生对生殖医学更感兴趣,使生殖医学的教学更富有启发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生殖医学的 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 病人及沟通结束等四个维度的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技 能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医患沟通的内涵及现状入手提出问题,即公立医院必然要求构建医患沟通模式;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深入分析问题,即对公立医院医患沟通主体进行需求分析;分别从满足沟通双方(医方与患方)需求的双视角探索问题解决之道,即为公立医院构建科学合理的医患沟通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临床医疗引发的医患矛盾,从医学信息服务角度提出了以面向医院管理层、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学信息服务来化解矛盾,阐述了大型医院图书馆以医学信息服务为纽带,构建医患和谐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医患关系的建立与认定在网络医疗中关乎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对网络医疗的规范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网络医疗医患关系建立与认定上存在的障碍,借鉴美国实践经验,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建议。网络医疗带来了医患关系主体、建立条件、认定方式的变化,对通过挂号建立与认定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应在承认线上医患关系及医疗行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严于线下诊疗标准的网络医疗医患关系建立标准。同时,应从法律手段与技术手段两方面加强网络医疗医患关系的认定,保障网络医疗中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导致医患信任危机的多维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寻找对医患关系信任构成重要影响的潜在公因子,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结果 医疗服务因子、医疗纠纷调解与行业监管因子、社会制度因素及文化价值因子、医患沟通因子是驱动医患信任危机形成的主因。结论 医患信任危机的形成受到医疗服务过程、外部社会制度及文化观念、行业监管及医患沟通和互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消解医患信任危机的坚冰,促进医患关系修复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当现代医患关系受到广泛诟病,医患不信任愈演愈烈之时,人们试图回归传统去寻求解决思路。传统的古代医患关系以信义为基础,强调以患者为本,医者需以德为先,同时注重医患沟通。然而古代医患信任关系也存在医家择病、择人及病家试医、择医等诸多弊端陋习。本文综述古代医患信任关系的伦理困境及解决策略,借古鉴今,在前人处理医患关系的利弊得失中,寻求医患信任关系建立的最佳处事之道,为当今医患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医患纠纷妥善解决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四种主流观点往往把医患关系归属于某种法律关系,这样的做法都显得会以偏概全或牵强附会。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但具有区别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是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医患纠纷阶段,是民事侵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rise in managed care and the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the medical literature is rife with expressions of doctors' discontent.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these changes have affected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everyday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doctors. As an efficiency measure, many physician practices rely on voice mail to screen and direct calls to the appropriate party. This simple, low-tech alteration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doctor has the potential to interfer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a constructi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communicating with her physicians. It focuses on making an appointment via voice mail and offers a perspective on how the process of appointment making through an electronic third party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