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512例患者(包括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3个病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58例患者采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254例患者采用纸质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病历质量、路径变异率、病种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甲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路径变异率为7.8%(20/258),显著低于对照组15.0%(38/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病种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246/2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196/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路径管理结合有助于降低路径变异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快速手术住院制度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传统住院途径管理,60例;实验组,按快速手术住院制度管理,60例。分析2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2组平均住院日与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及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实施快速手术住院制度,规范了医疗工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平均住院日,节约了住院费用,体现了病房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优化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前后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2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路径优化管理后,患者诊疗等待时间缩短,疾病规范诊疗比率进一步提高,医护工作量大大减少,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能够改善医疗质量,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临床路径优化后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新型、双向交互式、远程医疗随访平台,完善心脏术后临床数据的收集,并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随访服务。方法 运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与移动网兼容的随诊数据库及软件,以术后随访率、术后重要指标的随访质量,作为评估随访系统的标准。结果 系统正式运行1年余,共录入术后患者1392例,总随访率80.1%,其中超声心动图1065人次,心电图953人次,胸片567人次,国际标准化比值3856人次。结论 三爱医疗随访平台能有效地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将医疗服务延伸,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手术病例住院打包收费政策的可行性和患者满意度,为该政策在公立医院的实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打包收费的手术患者。入院时由临床专科医师填写打包收费筛查表,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分析患者打包收费的入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共有336例患者参与打包收费筛查,最常见的手术病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161例,47.9%)和单/双侧甲状腺切除(78例,23.2%)。共有240例患者纳入打包收费,入组率71.4%。有231位参与打包收费的患者术后接受调查。分别有89%和88%的患者认为打包收费可以有效控制“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91%的患者赞同或非常赞同手术打包收费的政策推广。结论 打包收费作为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其在公立医院中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休哈特控制图对科室临床路径运行指标(完成比例、变异率)实施预警控制管理。方法 选择某科室2016年1—12月份临床路径运行数据,绘制该科室临床路径完成比例、变异率休哈特控制图(P控制图),结合临床诊疗特点自设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点。结果 利用休哈特控制图(P控制图),实时对该科室临床路径完成比例、变异率预警控制,分别针对该二项指标给予2次预警控制,督促分析整改。结论 休哈特控制图可以全面展现科室临床路径运行趋势、增加不同科室间临床路径运行的可比性、实时预警纠偏科室临床路径的不良运行,降低运行惯性;作为一项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要求实施者具有统计、临床、管理等相关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制订临床路径,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管理。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了医患沟通,使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有所下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有所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临床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异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晓率。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老年患者对该术知晓率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措施。结果 经医生判断符合该术标准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知晓率、选择率显著增加;术后疼痛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家属的负担减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及人际关系能力、创新精神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晓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对合理用药和医疗质量效果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8月住院的适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等19个病种1 3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未曾实施临床路径的患上述同样疾病的1 05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总费、药物总费、抗生素费、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药物品种数( ±s)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总费/住院总费、抗生素费/药物总费、抗生素费/住院总费( ±s)在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14日或31日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1.32%、1.03%、0.22%,对照组则分别为2.56%、1.52%、0.4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有效地监控及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2%降低至0.9%。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2例)和非感染组(n=82例)。查阅两组病历资料,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R软件建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获得预测风险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2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胆囊破裂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看出:年龄得分为63分,住院时间得分为37.6分,手术时间得分为71.5分,胆囊破裂得分为50分,预测风险值为2.22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获得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路径完成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临床路径完成率。方法 采用鱼骨图,分析影响临床路径完成率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路径完成率。结果 临床路径完成率与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临床路径系统的设置、临床路径质控方法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临床路径完成率由29.4%增加到80.0%。结论 正确认识临床路径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路径完成率,从而保证临床路径实施质量,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6例,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53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镇痛,实验组予以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痛觉指标[5-羟色胺(5-HT)、P物质]、疼痛数字评分(NRS)、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5-HT、P物质水平、NRS评分、PT、Fg、APTT、PLT以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当,但能够更有效减轻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研究共纳入314例患者,以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比最高,共110例(35%),胆源性胰腺炎和混合性胰腺炎分别为107例(32%)、96例(31%),酒精性仅7例(2%)。轻症215例,中度31例,重度6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重症率(36%)、胰腺及胰周坏死率(28%)、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率(36%)、呼吸衰竭率(41%)、ICU转入率(26%)均显著高于胆源性组和混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后的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居多,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EMS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应用达菲林治疗。两组均行宫腔镜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的妊娠率、复发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雌二醇(E2)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内妊娠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27.78%(P0.05)。研究组治疗后E2、FSH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Gn RH-a治疗EMS伴不孕症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