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舒  殷海  黄贤 《蛇志》2005,17(4):266-267
我科自1999~2004年已进行了115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鼻窦内窥镜手术进行初步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 目的 评价实施手术医师权限管理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影响,为手术医师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某三甲医院实施手术医师权限管理前后同期所有住院由本院医师主刀进行三级及以上非介入手术病例,分析手术级别、主刀医师职称、学历、专业年限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实施手术医师权限管理后,三级及以上手术患者例数同期增长32.6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1.74%,研究生学历组及高年资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开展手术医师权限管理,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医疗安全。手术难度、手术医师学历、年资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素,单一采用职称与手术操作相对应的技术准入标准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对2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术式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SAP于入院后一周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清除坏死组织并充分低位引流;早期手术治愈率71%(17/24),疗效满意。结论:SAP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在一周内手术,手术方式以充分低位引流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晏泉  高夫生 《蛇志》2016,(4):439-44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继红 《蛇志》2017,(2):224-226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运用细节护理对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手术情况、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耐受性、肌肉放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整体手术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闵小伟 《蛇志》2016,(4):470-47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1个月、3个月卵巢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窦状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新术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术后随访。以采用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新术式6例为观察组,行传统的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年龄、剖宫产史以及每个月生理期和子宫缺损位置的肌肉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4.83±13.9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96.00±18.79) min],手术出血量[(26.67±8.76) m L]少于对照组[(76.88±19.07) m L],住院费用[(7099.00±763.80)]远少于对照组[(9562.00±2548.0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新术式及传统的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修补术用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新术式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憩室折叠缝合术创伤更小、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乳腺癌手术分别采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为依据,将两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就诊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研究组给予保乳手术,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为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手术相比较,采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更好,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口激光显微手术(transoral laser microsurgery,TLM)应用于声门型喉癌(glottic carcinoma,GC)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安全有效,局部复发率低,喉保留率高,实现了GC的微创治疗。大量的研究表明TLM应用于早期GC的疗效与放射治疗和喉裂开术相似。因其不但损伤更小,更加精确,而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为早期GC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将TLM推广应用到中晚期GC、前联合喉癌以及挽救放疗或TLM后早期复发性GC的治疗中,可能为有效保留喉部功能的治疗方式,但是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较多的报道了开放性手术仍是GC主要的治疗方式。因此,本文就TLM治疗GC的现状、手术疗效、优越性、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进一步研究及认识TLM对GC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海峰 《蛇志》2012,(4):425-426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领域发展迅猛,从最初单纯的检查诊断发展到广泛的手术治疗,使大部分需开腹手术的妇科病患者可用腹腔镜手术代替。我科于2011年2月开始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的诊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华 《蛇志》2011,23(1):79-8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着床,俗称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开腹切除患侧输卵管,但生育几率大大下降,这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是难以接受的。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10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通道辅助跟腱微创缝合方式(CAMIR)与2种临床最常用的跟腱缝合方式的生物力学强度,验证CAMIR微创缝合方式同样能够达到常规缝合方式的力学强度,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7支跟腱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9支),分别是CAMIR组、经典微创Ma-Griffith组、标准切开Krackow组。所有跟腱样本首先预加载50N,2min。然后以20N-100N,1Hz,循环1000次。如果缝合未失效,则以20 mm/s的速度将样本拉伸至失效。通过实验仪上的传感器自动记录循环1000次时整个缝合结构的伸长量,记录拉伸失效时整个缝合结构的伸长量以及最大负荷,并计算单纯拉伸阶段缝合结构的抗拉伸硬度。结果:CAMIR的循环1000次结束时伸长量(P=0.581)、缝合失效时伸长量(P=0.799)、缝合失效时最大负荷(P=0.278)、单纯拉伸过程中抗应变硬度(P=0.935)与常用的Ma-Griffith、Krackow缝合方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AMIR缝合方式强度可靠,为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提供力学保障,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腓肠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微创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臀肌筋膜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GMC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患者,目前普遍认为一旦确诊GMC,应尽早手术治疗。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GMC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其大致分为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两者虽各具优缺点,但针对不同的患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本文现对GMC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全切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良性子宫疾病需行子宫全切除患者被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同时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手术前后腹腔镜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术前比较,开腹组患者术后24h和72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均有所下降(P<0.05).②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开腹手术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全身与腹腔炎性的反应。方法:选取我院直肠癌患者210例,开放直肠癌根治术为108例,腹腔镜根治术患者102例,开放直肠癌根治术组为对照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为实验组。对比手术一般指标以及术后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手术一般指标:对照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4天引流量均显著大于实验组,此6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略高于实验组,此2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术前2组4项炎症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查:术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引流物检查:第1天对照组的炎症指标均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对照组的炎症指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于传统直肠癌开放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势,同时腹腔镜手术在术后炎症消退速度更快,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谢静  洪捌英  刘晓瑛 《蛇志》2016,(4):445-446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杜向阳 《蛇志》2011,23(3):263-264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住院时间为(9.8±5.7)天,随访6个月~4年,除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及时进行,可降低复发率,达到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时机。方法:分别对患有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38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首先对38例病人进行了3~15天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为30分钟到90分钟(平均时间60分钟),手术中无转化和严重并发症症状发生。对这38例病人随访6到56周后无复发现象发生。结论: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是有效且可行的。在中国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占50%~70%[1]。胆结石治疗取决于患者胰腺炎的严重性,及患者是否患有梗阻性黄疸。对于非梗阻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是否要进行明确的手术治疗尚无定论。我院患有急性胰腺炎的38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4年2月到2009年4月之间)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