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应用,建立综合考虑疾病命名和疾病分类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疾病诊断书写、保证疾病数据质量、客观反映临床现状。方法 运用版本差异分析和对照补缺的方法,临床医生在编码员的协助下对本专业类目下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按照一定原则加以扩充。结果 院内诊断库和手术操作库健全完善并信息化运用,构建了一种既满足编码规范又便于临床使用的可持续改进的编码模式和疾病质量数据管理体系。结论 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推进临床医学语言的统一、引导病案管理部门的转型、实现临床医生编码的有效培训,夯实医院基础质量,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2011—2012年37 504例病人DRGs入组数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按北京市ICD-10临床版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ICD-9编码,提取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未入组病例、主要诊断或手术名称选择不准确、分析和查找个别DRGs分组费用偏高所存的问题。结论 加强DRGs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促使医生正确填写病案首页,并持续改进DRGs评价体系,以期合理评价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路径在某些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以病历首页记录的患者信息为基础数据,分析符合入选条件的病历的住院日、费用等指标。结果 在HD23或HD25、GC25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不同ICD诊断疾病的平均住院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用的各指标差异不大。结论 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框架下,部分诊疗过程相似的疾病适合使用临床路径,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医院门诊个案数据快速清理和诊断疾病自动编码的方法。方法 分析数据特征,制定清理规则,通过MYSQL软件及SQL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医院门诊个案数据的清理和诊断疾病的自动编码。结果 能够快速清理不合规数据,拆分诊断包含有多种疾病的数据,并根据ICD-10自动编码。结论 可以灵活、便捷、快速地处理较大量级数据,简单易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将AP-DRGs系统中使用的ICD-9-CM编码和我国目前应用的ICD-10编码进行转换,使其与病例资料编码一致,是AP-DRGs应用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对ICD-9与ICD-10分类系统进行对比,对ICD编码转换方式的选择、ICD编码转换及转换效果进行了探讨,得到在对我国病例进行DRGs分组的过程中ICD编码转换的几种对应关系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的分组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基于文献,系统评价我国出院疾病诊断分类的编码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SINOMED(CBMdisc)、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0-2014年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住院病历出院疾病编码错误率的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其质量,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编码质量进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30篇文献中,19篇报道了总体编码错误率,研究对象为全部或大部分疾病10篇,仅针对特定种类或某专科疾病的文献9篇,编码错误率中位数分别是12.99%和20.4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编码错误率与时间无关但与研究样本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s=-0.702,P=0.001。16篇报道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率的文献中,8篇报道了主要诊断总错误率,11篇文献报道了主要诊断选择的错误率,错误率中位数分别为24.77%和5.17%。结论 我国编码质量水平总体上与现有标准仍存较大差距,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及病案编码人员应采取更有效措施来缩小差距,提高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病历一体化管理思想,分析电子病历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障碍,阐述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电子病历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从顶层设计、云服务模式选择、云平台构建、标准化建设、业务流程重组等方面加强电子病历一体化管理,使电子病历数据保持云端同步,从而提高电子病历的管理水平,方便数据提取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组转录产物。研究逐步发现,ncRNA的表达失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ncRNA表达失调具有组织特异性,同时,在人类组织和体液中可被便捷、稳定地检测,许多研究开始关注ncRNA作为临床疾病诊断标志物的应用潜能。现主要围绕微小分子RNA(mi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也从ncRNA失调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示了ncRNA相较其他生物分子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北京市疾病诊断相关组试点医院盈亏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2011年12月—2016年6月北京某三甲医院28 995例试点北京疾病诊断相关组的出院病历首页信息和医疗保险费用信息,以医院是否盈亏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试点北京疾病诊断相关组的医院是否盈亏与住院天数、医用耗材费、试点年份以及试点疾病诊断相关组呈负相关,与年龄和性别呈正相关。结论 北京疾病诊断相关组试点医院是否盈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日、医用耗材费、试点年份以及试点疾病诊断相关组。  相似文献   

11.
电子病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对医院患者的诊疗活动进行数字化记录的软件。电子病历中详细记录了医嘱、病程、过敏史、影像检查结果、出院记录等多项医疗数据。电子病历完整、系统、科学地记录了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历次就诊记录,通过一个维度将患者内部不同层次的信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与传统的纸张病历相比,电子病历可以迅速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医院医疗信息的高效整合以及信息共享,为临床诊疗提供大量科学准确的信息,大大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本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提高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中解决实际医疗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通过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的控制提高病历质量。方法 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电子病历相关管理规范的认识,疾病模板的合理性及数量,使用疾病模板对提高工作效率、科研水平及改善病历质量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92.14%的人员认为使用电子病历模板后减少了病历书写时间,83.90%的人员认为使用模板后改善了病历书写质量,92.17%的人员认为使用模板对科研工作有利。另外仅有29.87%的调查对象了解电子病历模板的制作规范,了解程度较低。结论 完善的电子病历疾病模板对提高工作效率、科研水平及改善病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亟待解决。完善病历模板、加强质量监控可以提高电子病历质量及信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个体基因组信息得益于大数据的积累,其应用不再局限于科学研究,正在经历逐步走向日常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对疾病关联基因组信息的系统整理、归档及合理应用配置是未来精准医学的重要基础。血红蛋白病在我国南方发病率高,其分子病理学基础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为助力我国南方血红蛋白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筛查的应用,本项目团队建立了中国人群血红蛋白病变异谱及表型谱LOVD基因变异数据管理系统,并通过设计全面整合和高效分析的在线辅助精确诊断及风险评估系统,展示了基于云端标准化的特定血红蛋白病变异注释库和诊断知识库辅助医生快速做出综合、全面的诊断和遗传咨询的操作。通过数据整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提高疾病临床决策效率的方法和经验,可为其他疾病的临床和预防应用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互动模式下,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武汉市、恩施市、深圳市和南昌市的医院临床医生。结果 院管院办模式下的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的沟通状况相对更好。互动模式、性别、职称、医院对本院是否开展双向转诊认知、医生是否知晓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医生认为是否有必要与社区医生进行病人家族史等信息的沟通均对医生对社区基本情况了解程度有影响。结论 医院医生对与社区医生的沟通预期不高,同时沟通意识尚未建立。行政部门可督促医院加强对女性医生,中、低职称医生的宣传教育,同时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先发眼科症状的相关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因眼部症状而行CT扫描的13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CT检查确诊的疾病涉及神经科23例,眼科29例,内分泌科26例和耳鼻咽喉科10例。确诊率分别为54.76%,61.70%,72.22%,83.33%。结论。CT检查对眼部一些类似症状与体征的不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衣原体具有广泛的致病谱,能够引起多种疾病,而分泌性蛋白在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gp3 (plasmid gene protein 3)是由衣原体质粒基因编码的一种主要定位于宿主细胞质的分泌性蛋白,具有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等多种生物学功能。Pgp3也是一种免疫优势抗原,可用于衣原体疾病的诊断和作为疫苗研制的靶点。全面、深入地研究该蛋白功能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衣原体的致病机制,为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参与细胞、组织甚至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往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肝脏组织中mi RNAs在肝脏相关疾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2008年血液中mi RNAs的发现,循环mi RNAs在疾病检测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micro RNAs普遍存在于血液中,与肝癌、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循环mi RNAs的来源及其特异性、稳定性等特性,简述了循环mi RNAs传统和最新的检测方法及特点,总结了循环mi RNAs在肝癌、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近年研究表明循环mi RNAs检测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连续监测等优势,在肝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已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在前人的研究结果中有望成为肝脏相关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循环mi RNAs分子标志物发现目前的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缺乏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未来研究的热点应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潜力的mi RNAs分子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化,使其真正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王鑫阁  毛邦炜  李伟 《生命科学》2022,(10):1217-1226
对疾病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诊断是疾病治疗的先决条件。分子诊断由于其灵敏、便捷、能够在较早窗口期开展筛查的特点,已经在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方面阐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诊断中较为常见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讨论了基因编辑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大规模实验室检测与家用检测两种模式。通过理性设计和多学科工程化,基于基因编辑的分子检测平台会在疾病诊断领域产生更多突破性的应用和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医疗记录报告单的管理混乱问题,文章提出了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体系架构,主要从系统整体架构、层次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实现了基于Ensemble集成平台的医疗记录报告单数字化集中归档,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医生借助电子病历里调阅PDF格式的医疗记录报告单,解决了电子病历与各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e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成像技术,它的出现把一些疾病的内镜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科学地结合起来,能够在内镜检查同时完成组织学诊断,这种新的诊断方法是内镜影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本文就CLE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总结CLE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