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 目的 对病案质控流程重组,总结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方法 在分析病案出院前质控流程现状基础上,从缩短审核时间、增加病床合理使用和保证病历质量等方面阐述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来改善病案质控流程。结果 加强病案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结论 使病案质控最大限度服务于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与开发具有皮肤病专科特色的电子病历系统,以实现皮肤科病人医疗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服务。方法 以windows 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以XML、C#为开发语言,建立皮肤病结构化病历。结果 该系统运行良好,安全稳定、易维护、通用性好。有效地提高了医生书写病历的速度和质量,并具有皮疹数码照片嵌入等功能。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具有皮肤病专科特色的电子病历系统,值得皮肤病医院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病历质量缺陷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1 862份,组织4名专家审查病历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 共发生落实制度方面的缺陷110例次,诊疗质量缺陷198例次,病历书写质量缺陷3 106例次。结论 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内涵质量有待提高,应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环节质量控制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医院住院电子病历使用过程中,问题主要出现在电子病历模板、与其他系统接口程序、系统管理3个方面。列举这3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供系统使用、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影响。方法 入选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512例患者(包括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3个病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58例患者采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254例患者采用纸质病历系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病历质量、路径变异率、病种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甲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路径变异率为7.8%(20/258),显著低于对照组15.0%(38/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病种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246/2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196/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路径管理结合有助于降低路径变异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电子病历书写的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电子病历管理和对医疗质量的认知等情况,为制定科学的电子病历管理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两所2所三级甲等和2所三级乙等医院临床医师共计450名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医师对电子病例相关知识(如临床医师对电子病例相关法规认知、电子病例监控对电子病历影响及电子病历优点等)的认知和需求。结果:临床医师电子病历总体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对于书写电子病历中相似的部分,48.7%(219例)的医师直接复制粘贴再修改;复制粘贴使用比率≥40%占76.7%(345例);电子病历书写出错原因主要为认为责任心不强(38.2%)和病历系统掌握不到位(29.6%);促进临床医师按要求写好病历的主要动力为法律证据(32.9%)和培养临床思维(49.1%);54.9%(247例)医师能对自己的病历进行经常检查;科室负责人对电子病历经常检查的占33.1%(149例);50%左右人员对电子病历系统操作掌握情况一般;79.33%的临床医师认为电子病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临床医师认为电子病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提高病历书写速率、病历完成及时性、管理系统性、病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结论:临床医师在电子病历书写中复制粘贴比例较高,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一般,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掌握不熟悉,应加大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有利于医院电子病历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促进区域电子病历专用文件标准化管理,保障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电子病历文件的区域共享和利用。方法 对电子病历专用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界定,科学划分电子病历档案的保管期限和保密等级。结果 构建了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平台的安全体系架构,实现了对区域电子病历档案的集中保管标准化管理。结论 项目积极探索了区域医疗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病案质控部门,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医院17个科室的病历质控前与质控后的工作效果分析,强调质控工作在病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医院对17个科室病历的终末质量进行控制,主要采用对比法与描述统计学方法对质控前与指控后的病案质量进行质控工作的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在病案管理中加入质量控制,病案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甲级病案率显著上升,乙级病案率下降,无丙级病案,病案书写中的具体问题也得到改善。结论 病案质控对病案质量提升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设区域化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和居民电子病历网上查询。方法 结合电子签章、时间戳、CA验证等当今最先进的密码和信息安全技术,构建基于版式文件为核心的市级区域电子病历专用文件系统管理平台(EMRMS)。结果 归纳出适合医疗行业使用的基于电子病历的版式文件和电子签章技术应用的整套解决方案和标准体系。结论 项目探索了医疗电子档案的可视化技术与医疗数据挖掘法相结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索并评估、比较北京大学两家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易用性,并就其出现的易用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使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制定的电子病历功能标准测试方法和用例,利用认知研究软件工具CogTool模拟熟练用户在无错误操作情况下使用系统,统计电子病历系统7项关键任务的完成时间。结果 两家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完成7项测试任务的平均总时间为723.3秒,其中平均心理思考时间为257.7秒。系统A、B完成7项测试任务总时间分别为728.5秒、718.0秒。其中完成用药列表任务时间差异最大。完成人口统计学任务心理思考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差异最大。结论 由于易用性设计缺陷,医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人机交互;通过改进系统易用性以便减少人机交互总的时间和心理思考时间所占的比例,提高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不断加强,传统病历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病历向电子病历过渡是否顺利,将影响到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北京天坛医院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从电子病历使用者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由传统病历向电子病历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电子病历包含越来越多的临床知识是必然的趋势,将全院电子病历搭建于一个技术平台之上,并将各科室的专科知识整合到一个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之上,是解决专科临床知识整合的可行方法。该文介绍了基于相同技术框架之上,可根据临床需求自由扩展的专科电子病历体系的解决方案及部分功能演示。  相似文献   

15.
16.

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的集成平台,可以提供完整、安全、可交换、可挖掘的临床信息源,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医疗质量监控与安全管理方式,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介绍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一系列策略,主要包括数字化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平台、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监测与处方点评系统、医疗过程控制与任务管理、危急值提醒与医疗安全警示、院内感染管理系统、重症病人监护管理系统、基于电子病历的无线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各医院病历质控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病历质控体系设计应当遵循随机化、公开化和责任化3个原则。从6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构建基于两级随机盲态设计的病历质量控制体系的创新思路与具体实践。在体系中围绕“能够负责、敢于负责、必须负责”3个方面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责任落实保证机制,确保了新的体系高质量的常态化运作。用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具有刚性和辅以适当奖惩措施的质控结果,有效促进了病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