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方法:将40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200例,治疗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的助眠药和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对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0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历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 <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了对展开有关医院手术室系统调度研究的意义,并从病人等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间开放数量等方面对手术室利用率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总结了手术室系统调度在我国医院管理和医疗改革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核心技术部门。手术室的正常、高效、科学运行关系到了所有外科科室及与手术相关科室的整体效率。因此,针对目前手术科室术前等待时间过长,手术台次安排低效的情况,通过对某军队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4 间手术室的全麻手术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运用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对手术运转流程进行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破除制约手术科室的瓶颈,提高手术科室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及住院天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良反应,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来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机、使用的疗程、选择的种类、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所属医院2008—2011年洁净手术部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出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洁净手术部检查资料,了解所属医院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改善情况,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策略。结果 通过检查,为医院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尚未对手术室洁净级别造成影响,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仍需高度重视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监测,制订健全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手术的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关键部门,手术室内的医院感染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保障之一,而医院感染监控则是对医院感染控制过程的持续观察与记录.我科于2009年1月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香兰 《蛇志》2010,22(1):75-76
目的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手术环境。结果制定有效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感染监测制度,并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创造合格的手术室环境,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至0.25%,特殊手术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普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关联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严格的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普外科手术中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眶壁骨折围手术期对患者焦虑情绪和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眼科医院共收治眶壁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术前健康护理和心理指导,观察组给予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和术后疼痛的程度;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后,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疼痛程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改善眶壁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状态和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使手术病人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促进术后恢复,是一种受患者欢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结合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剖析,找出了原手术流程的问题,并制定描述精确的围手术流程图;同时,对员工进行“捆绑式”强化培训,制定和实施监管制度,持续跟踪和不断改进流程,使医院手术总量和手术效率明显提升。围手术流程化管理突出了各专业和岗位的匹配和联系,突出了流程各时间节点的要求、小概率事件的预防和各类人员责、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研究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管理人员素质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现状严峻和管理手段落后,从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和实施信息化管理四个方面,就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运用节点控制理念,对围手术期患者高危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从患者手术申请至术后回病房或重症监护室等8个影响手术质量与安全的关键节点,运用信息化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节点控制和流程管控,实现手术全程流程化、可控化安全监管和无缝对接,从而确保医疗核心制度的规范执行,降低围手术期差错发生率、提高手术运行效率,实现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EA/TEF)的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治疗的新生儿EA/TEF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及转归情况.结果:40例麻醉过程较平稳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后拔管,37例继续呼吸支持.术后死亡7例,其中4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监护人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活33例中重症肺炎7例,低体温8例,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是EA/TEF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麻醉安全性在增加,但围术期仍存有诸多挑战。“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医疗模式 新策略的提出,期望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麻醉医师应该主动迎接时代挑战,承担起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调整专业定位、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建设,来构建起围术期手术麻醉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大力推进,为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提供了可能。财务处根据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整合与优化。致力于构建起数据统一规范、业务信息互联互通的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努力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7.
Many biochemical processes consist of a sequence of operations for which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setpoints) have to be determined. If such optimization is performed for each operation separately with respect to objectives defined for each operation individually, overall process performance is likely to be suboptimal. Interactions between unit operations have to be considered, and a unique objective has to be defined for the whole process. This paper shows how a suitable optimization problem can be formulated and solved to obtain the best overall set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a process. A typical enzyme production process has been chosen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arrive at a demonstrative model for the entire sequence of unit operations, it is shown how interaction effects may be accommodated in the models.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re then determined subject to a global process objective and are shown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resulting from optimization of each separate operation. As this strategy may result in an economic benefit, it merits further research into interaction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COPD病人行腹部手术时的危险性、手术耐受力评估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主要分析35例COPD病人行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病人中术后有发生肺部感染、腹部创口破裂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呼衰,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COPD病人手术有一定危险性,主要在术后,但术前与术中应进行适当的准备与处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不能过分强调其危险性而丧失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PSO的洞庭湖水源涵养林空间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构化森林经营思想为理论基础,从与水源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物种组成(树种混交)、种内及种间竞争、空间分布格局、垂直结构4个方面选择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林层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作为水源林健康经营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洞庭湖水源林林分多目标空间优化模型,应用改进的群智能粒子群算法求解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输出的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制定周密的经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准确定位林分空间关系的薄弱环节,调控措施能显著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为恢复洞庭湖水源林生态功能和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应用优化模型进行水源涵养林健康经营突破了传统森林经营模式,为智能信息技术在森林空间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Analytical testing of product quality attribute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during the biologics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tics) has been challenging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biomolecules with complex modalities to support unmet therapeutic needs. Thus, the expansion of the process analytics tool box for rapid analytics with the deployment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cyber-physical systems is a necessity. We introduce the term, Process Analytics 4.0; which entails not only technology aspects such as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ssay automation, and high-throughput analytics, but also cyber-physical systems that enable data management, visualization, augmented realit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frastructure for real time analytics in proces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is review is exclusively focused on dissecting high-level features of PAT, autom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with some insights into the business aspects of implementing during process analytical testing in biologics process development.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nd business advantages can be ga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ization, automation, and real time testing. A systemat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of PAT in process development workflows enable real time analytics for better process understanding, ag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Robotics and liquid handling workstations allow rapid assay and sample preparation automation to facilitate high-throughput testing of attributes and molecular properties which are otherwise challenging to monitor with PAT tools due to technological and business constraints. Cyber-physical systems for data management, visualization, and repository must be established as part of Process Analytics 4.0 framework. Furthermore, we review some of the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these technologies based on our expertise in process analytics for biopharmaceutical drug substanc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