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理事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个人深入访谈法构建北京公立医院理事会绩效评价初步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专家打分结果显示,三级指标中,有4个指标的均值在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中只有一个维度小于7分,有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在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中只有一个维度大于0.3。结论 理事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理事会结构较理事会运作过程和结果的可操作性高,但重要性敏感性较低;有3个增加的三级指标分别是“战略与政策制定的效果评价”、“理事的培训效果评价”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3.
4.
公立医院公法人是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与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法人的身份独立与行为自主,实现公立医院的自治与绩效,使公立医院由官僚化的单位治理模式向自主化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演变;使公立医院在以法人化的方式应对行政科层制的弊端的同时,须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监督,实现公益性。介绍了公立医院事业法人的弊端、公立医院治理公法人化的时代背景及意义,构建了我国公立医院公法人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公立医院改革是公共部门治理问题,实际是改革政府治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立医院治理模式受到历史、文化传承和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改革政策要内在一致,相互匹配,以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改革过程是复杂的、渐进的,但是新的政策出台要一步一步理顺机制,避免为下一步改革设置障碍。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弄清什么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是什么等问题,通过系统阅读和整理若干文献, 认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管办分开”,其本身并非改革的目的,而只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手段;也不等于单纯地建立医院管理理事会。改革我国公立医院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就是要做到:在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规划监管职能与微观经营管理职能分开,让医院获得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上,建立以医院管理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院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前提下,实现公立医院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独立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总结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取得的共识:(1)以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2)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为关键环节;(3)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4)强化管理、便民惠民,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5)实施多元化办医,满足不同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指出了尚需深化探索的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已有的共识和措施应该在面上拓展,对尚未达成共识的应该深入研究。目前急需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包括: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医院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公立医院规模控制与体系建设。文章最后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有重点的、全面系统的实施改革试点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绩效型行政化和治理型市场化是破除管制型市场化的两大改革模式。从基本观点和制度安排两个角度对绩效型行政化和治理型市场化两大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