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 目的 评价我国医疗费用规制策略效果,筛选优先干预策略。方法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医院费用的重要规制手段:医疗服务定价方式、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失效程度、干预迫切性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导致我国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佳的首要原因在于药品流通体制的管制失效;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规制作用不强,这是导致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控制的第二位原因。 结论 改善我国医疗费用规制效果的优先策略是进一步强化药品流通体制规制改革的推进力度;其次,亟待深化医保制度支付方式的费用控制机制探索,发挥医保制度作为第三方对医疗费用的重要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病种支付作为一种合理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方式,对医疗机构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新农合的单病种的支付方案多采取最高限价和定额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支付标准的设计不尽合理;对医疗质量和过程缺乏监督;遵循临床路径率不高。建议:合理确定单病种支付标准,建立多方位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构建新农合单病种支付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控制费用、改善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 卫生总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重要公共管理问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是医疗保险过程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对控制医疗费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院内部探索实施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以期能够达到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医保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医、患、保三方,是医疗保险过程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已势在必行。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法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其实施将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重点、医保支付相关科室的结构与职能的调整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调查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种慢性疾病医保患者住院费用中的个人支付和统筹支付费用构成情况,分析影响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探究控制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增长的途径和方法。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慢性病年轻化趋势,对影响医保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个人、统筹支付费用的可控因素加以严格管理, 积极促进非可控因素的转化, 减少或杜绝低效或无效性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医疗业务流程、创新居民健康卡就诊支付方式,引入了第三方支付平台,融合了线上交易和线下医疗应用。结合医院就诊费用结算流程和无密支付的要求,设计了银联交易网关和银联在线支付异步交易转换算法,建设了委托代扣签约、余额查询、缴费、退货和支付撤销等服务,采取了无密消费有效期等措施保证了持卡人资金安全。对财务系统和各执行科室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建设了居民健康卡支付服务体系,患者持卡能够在全院范围内所有科室实时缴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住院医疗费用的结构构成,分析不同付费方式下影响费用结构变动的趋势与特征,为控制住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达7.84%,以2012—2013年变动振幅较大;药品费、治疗费、化验费是引起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三者累计贡献率为78.38%;其中化验费和治疗费呈持续正向变动,药品费呈持续负向变动。结论 控制住院医疗费用应结合不同付费方式分类制宜,药品费和检查化验费比重过高,而体现医护人员医疗服务价值的诊疗手术费等过低,费用结构有待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与支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DRGs是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国也开始探讨DRGs支付方式,试图在医保控费中发挥积极作用。与国外DRGs相比,中国式DRGs具有独特的控费机理,其控费效果如何会受到许多环境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影响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三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次均费用与药品比例、材料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914和0.909,P=0.044和0.046),P<0.05。结论 合理降低药费比例和耗材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关键。应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制定科学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市DRGs试点看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方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保费用如何支付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医保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如何改革在我国医改探索实践中相对比较敏感。北京市于2011年在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上率先推出国际上比较先进的DRGs支付方式改革新举措,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试点医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以控制医疗费用为重要职能,以预付费方式为主要手段。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定额”付费方式,以“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的固定结算制度为控费机制。目前,部分地区的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采取“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弹性结算制度,部分地区对医疗机构采取“超支自负、结余归人”或“超支分担、结余归己”的半固定半弹性结算制度。这些结算制度不是“定额”付费方式,而且“限额”付费方式,原本是为了既控制医疗费用又防范医疗风险,结果是既不能控制医疗费用又不能防范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参保人群的受益程度,有效控制患者住院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方法 采集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均次费用的增幅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前后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均次费用的逐年增幅差距很大,利用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后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控制。结论 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影响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降低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大额住院消费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医院2004-2006年心脑血管疾病大额住院消费(消费大于50000元,以下简称大额消费)病例发病率高的前五种疾病的构成情况、药费、材料费消耗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加强大额病例中发病率高的病种的重点管理,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建议制定常见病大额病种预定额付费方案和审查报销制度;采用适宜技术;控制药费,防止过度医疗,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总额预付制是由医保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根据服务量和人均医疗费用,测算出医院的年度费用标准,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预付定额的医疗费。对上海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模式、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对总额预付的运用及改进提出了初步的设想,以此推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15.
按项目收费方式向按病种收费方式的转型,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面临的五大难题,包括病种覆盖面小、收费和付费的矛盾、价格管制的缺陷、质量监管的困境,得出结论:采取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不如深化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2004—2008年心内科超长住院病人全年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影响分析。对2008年心内科超长住院病人、非超长住院病人和所有病人住院日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研究发现扣除超长住院病人,心内科每年平均住院日可下降1天左右,日均费用也得到了提高。心内科病人住院日最有影响的因素是性别、是否输血、出院季节、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研究住院分娩费用标准,为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2016年60 954例住院分娩病例病案首页,利用非参数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分娩费用影响因素,通过CHAID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分组,计算标准费用和费用上限。结果 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是否伴随其他妇科手术3个因素作为分组变量,形成12个住院分娩费用DRGs,标准费用对实际费用的解释比例达93.70%。结论 科学合理选择分组变量,构建更加符合实际的病例组合和费用标准,有助于推动医保按病种付费方式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剖宫产为例研究病种管理方式,探讨病种纳入标准。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对不同指征剖宫产按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分组,并对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组不同指征剖宫产数据根据住院费用指标可分为3组,按照住院天数指标分类则可归纳为2组,并且经分析发现,影响不同指征剖宫产术住院总费用的因素主要为药费、住院天数。结论 可以依据医疗资源消耗的相似性制定病种纳入标准,扩大病种质量控制体系范围;此外,通过控制关键影响因素来加强病种质量管理,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