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责任区域包干救护模式在急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护士责任区域包干制用于192例断指伤患者的急诊救护。结果该法提高了护士执行基础护理的及时准确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主动学习、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成就感增加;每位护士都参与了患者的管理和其他区域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创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结论护士责任区域包干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急救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金宁双  张利华  林秋娥 《蛇志》2013,(4):395-396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全院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规范、有针对性地使用护理标识,同时将护理标识作为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是一种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中,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是通过构建FMEA团队的方法,对医疗器械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将其高风险的因子一一列出来,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医疗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失效风险,从整体上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针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医疗器械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廖明珍  罗丹  蒋丽萍  黄珺 《蛇志》2013,(4):397-398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康复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相关指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发生率较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显著降低,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自我院体检者120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观察患者的体检结果与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00名体检者,前5位疾病检出率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甲状腺结节、前列腺肥大或增生与骨量减少;在前5位高发疾病中,男女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为100%,体检对象对自身健康状况与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92%,体检对象的护理满意率为92.58%。结论: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实现了疾病的及早发现与治疗,降低了疾病患病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疗服务中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运营成本和管理效能等已成为医院管理中关注的重点,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依靠各个科室的协同与合作,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之中,服务质量的精细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1]。并将其运用在护理管理中,明显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确保了护理质量及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员工援助计划是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减轻员工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讨了员工援助计划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及生活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使其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探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与护理人员分配体系挂钩,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以2011年开展绩效考核管理的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护理人员岗位层级、完成护理工作数量、护理工作质量、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量化考核,并与未进行绩效管理前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各护理单元实行绩效考核后,各项护理指标、病人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淀淀  王自秀  刘剑梅  柯斓  张林波 《蛇志》2013,25(2):124-12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呼吸内科"品管圈"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第三方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不满意因子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88%上升至9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促进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倡感动服务,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病区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增加护士自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住院观察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优质服务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8例。优质服务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及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服务,而常规护理组则接受基本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专业技能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皮肤科肿物切除门诊手术流程管理的问题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评估与改进。结果 准确分析出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管理中存在的术后照护模式不当、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及门诊挂号流程复杂等问题,并针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术后复诊流程标示、完善门诊挂号方式及流程等建议。结论FMEA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皮肤科肿物切除术门诊手术流程的管理中,确保门诊手术流程的规范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FMEA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趋严峻的医疗风险问题,如何识别和应对风险已经成为整个医疗行业共同面对的议题。文章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目前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未来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郭红  金玲  苏晓津  李东晓  张永久 《生物磁学》2014,(9):1737-1739,1778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部分军队医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及需求,为提高军队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利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四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的380名住院患: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需求。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为43.2%,对态度满意度为37.3%,对环境和健康教育满意度分别为59.5%和55%;患者最需要的知识为康复知识,占46.1%;患者对护理人员热情工作态度的期许和需求最高,达到38.2%;其次为熟练工作技能,占28.4%。结论:从患者角度出发,真正落实以民文本的原则,切实为患者服务,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护理领域的核心内容,应得到各个军队医院的重视,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的护理模式对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空肠营养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1例患者采取流程管理的模式进行空肠营养护理,而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配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之前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5.7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护理配合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晓娜  马丹  杜汉萍  尬谢潇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4,(9):1731-1733,1727
目的:重度烧伤早期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且病情复杂、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并发症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管理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采取基本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期护理,分级管理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分配不同专业技能等级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69.7%(P〈0.05);分层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 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 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 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长管理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帮助新时期的护士长更好的提高管理素质,获得更好的管理技巧。方法:本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比较各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护理管理技巧和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该研究的观点、技巧和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增加护理管理技巧,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As outlined in the ICH Q8(R2) guidance,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 is a crucial part of dosage form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number of possible formulation and processing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 manufacturing of a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is enormous obviating formal study of all possible paramet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how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can be used to prioritiz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needed to identify the CQA,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an acceptable product risk profile. To conduct the study, immediate-release ciprofloxacin tablets manufactured via roller compaction were used as a prototype system. Granules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an Alexanderwerk WP120 roller compactor and tablets were compressed on a Stokes B2 tablet pres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prior knowledge was systematic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risk assessment using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The factors identified using FMEA were then followed by a quantitative assessed using a Plackett–Burman screening design. Results show that by using prior experience, literature data, and preformulation data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could be reduced to an acceptable level, and the use of FMEA and screening designs such as the Plackett Burman can rationally guide the process of reducing the number experiments to a manageable level.KEY WORDS: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FMEA), Plackett–Burman, quality by design (QbD),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roller compaction, tablet and ciprofloxac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