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下丘脑"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神经元(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neuropeptide Y,NPYneurons)简称"AgRP神经元",是机体代谢稳态与能量平衡关键神经元,在调节基础代谢率、机体产热、摄食、糖脂代谢、神经内分泌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gRP神经元可经体液与神经途径,收集并整合外周营养与代谢信号,并经由特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神经通路,来发挥其功能。经典理论认为,AgRP神经元发出神经投射至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神经元、室旁核、臂旁核等中枢代谢调节神经元与核团,并释放AgRP、NPY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以发挥提升食欲、增加摄食量、增加体脂含量、下调基础代谢率等作用。近年来,AgRP神经元的代谢相关调控新功能陆续被发现;而且,AgRP神经元功能异常,亦为摄食紊乱、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AgRP神经元已成为新型减肥药与降糖降脂药的作用靶点。本文综述近五年来AgRP神经元代谢调控功能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理解AgRP神经元调控代谢的新机制、及其在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继尧 《生物学通报》1998,33(10):26-28
甲状腺是人及动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甲状腺的功能又受到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而下丘脑又受脑的其它部位的功能控制。因此,通过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作用,将神经系统的活动与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有...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是机体代谢与能量平衡调控的重要神经中枢。下丘脑“黑皮质素”(melanocortin)神经环路参与能量稳态调节:该环路,由下丘脑弓状核POMC神经元、AgRP神经元、室旁核MC4R阳性神经元及三者间的神经投射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4.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神经和免疫等途径,肠道微生物稳态经由以上途径参与大脑功能的维持与调控。反之,脑功能的紊乱也会破坏微生物组成以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微生物-脑轴”近年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从肠腔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通过靶向特定器官、调控信号通路以及配-受体结合等方式,调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针对“肠-微生物-脑轴”所研发的多种微生物药物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综述介绍微生物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鱼类生长和生长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综述)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林浩然 《动物学报》1996,42(1):69-79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在鱼类生长激素分泌和鱼体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阐明脑(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肝脏(产生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轴调控鱼类生长的作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可供养鱼生产实践应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骨是机体的主要支持结构,也是参与机体运动和钙磷代谢的主要器官.骨也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内分泌器官,其通过骨细胞和骨髓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骨源活性物质还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脑功能和个体行为的调节,骨-脑轴的双向调控也逐渐引起了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综...  相似文献   

7.
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皮宇  高侃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7,57(2):161-169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养素吸收和能量代谢,又可调控宿主各项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的概念、肠-肝轴、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代谢轴的互作以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丽薇  耿倩  郑国华 《微生物学报》2024,64(5):1364-1377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肌肉骨骼系统性疾病的发病与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多种途径调节大脑神经或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反之,肠道、大脑或肌肉骨骼系统也可通过炎症、代谢或线粒体通路作用于肠道系统,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形成肠道菌群与肠-脑、肠-肌、 肠-脑-肌之间的双向信号交流机制,从而影响机体健康。因此,本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如何通过代谢产物、肠道通透性和免疫-神经通路建立起肠-脑-肌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促进大脑神经的可塑性和改善肌肉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侃  慕春龙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9,59(9):1737-1746
肠道微生物群能够调节宿主肠道稳态,同时参与调节宿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宿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微生物在肠?脑轴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手段。近年来,有关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神经系统间的互作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未明晰。因此,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神经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互作在调节神经功能、行为的潜力等研究进展,为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和动物的健康发展与定植在肠道内大量微生物的平衡密切相关且终身相伴.因此,机体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关联性功效的探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不断深入.肠道内共生微生物调节宿主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宿主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系统共同维持宿主体内平衡.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形成双向通信系统,称之为脑-肠轴.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变行为,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血脑屏障渗透性及脑内炎症反应等.本文从肠道微生物对脑部发育、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骨重塑是维持骨稳态(bone homeostasis)的重要过程,人们通常认为骨重塑主要接受内分泌激素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参与骨稳态调节。虽然,大脑和骨骼组织之间已被证实存在明确的神经连接,但这些神经联系在大脑调节骨稳态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关注骨与脑之间的神经联系,分别从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环路(neural circuit)、自主神经系统以及感觉神经系统对骨稳态的调控等方面介绍大脑调控骨代谢(bone metabolism)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鲤鱼SOCS-4基因克隆、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调节机体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信号的激发、放大和持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严格调控。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负反馈抑制细胞因子的信号传递,防止过度的信号反应干扰机体代谢平衡和细胞功能。在哺乳动物中,SOCS系统对生长激素(GH)、表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互为影响,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健康和许多疾病致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肠道正常菌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情感的调控至关重要。随着微生物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肠-脑轴"的概念也被进一步扩展为"微生物-肠-脑轴"。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于探究肠道微生物在健康和致病中的具体机制,如应激相关的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肠道微生物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激活、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神经免疫激活等途径来实现。微生物-肠-脑轴失衡可影响行为表型,导致神经精神疾病,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对神经精神疾病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肠道微生物组对神经心理的调控寻找更多的证据,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肠-脑轴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对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是肠道微生物干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途径。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节大脑功能:一是肠道微生物直接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肠神经细胞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刺激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神经肽类和胃肠激素类物质,影响大脑功能;三是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干扰大脑免疫反应。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有关肠道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利用肠道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或将成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神经激肽B(neurokinkin B,NKB)是速激肽家族的一员,主要通过其受体NK3R发挥作用。NKB及NK3R在神经系统分布广泛。NKB具有使空腔脏器平滑肌收缩、松弛血管、降低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兴奋离体大鼠脊髓神经元及收缩瞳孔括约肌缩小瞳孔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NKB在生殖内分泌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其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综述了NKB及其受体的分布范围、生理功能、NKB在生殖内分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脑铁代谢和神经变性性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近关于脑铁代谢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是与脑铁转运、储存、调节相关的某些突变基因的发现,足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异常增高的脑铁至少是部份神经变性疾病的起始原因。研究显示,脑铁过量积聚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引起的某些服铁代谢蛋白功能异常或表达失控。正是异常增高的脑铁触发一系列病理反应,最终导致神经为性性疾病病人服神经元死亡。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对服铁分布、功能和脑铁代谢蛋白的认识,讨论了内铁转运机制以及服铁和神经变性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过去10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菌群平衡在维护宿主健康中发挥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免疫和生理功能环节与宿主进行交流,从而影响宿主的稳态和健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易感性和发展过程受年龄、遗传和表观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组成改变和易位)与神经系统疾病(AD)有关,胃肠道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沟通,包括对神经的直接作用、内分泌途径和免疫调控方式。动物模型、粪便菌群移植及益生菌干预为肠道菌群与AD的相关性提供了证据。外漏的细菌代谢产物可能直接损害神经元功能,也可能诱发神经炎症,促进AD的发病。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AD的关联和作用机制,以期为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预防AD的可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单一病种致死与致残首因.预防脑卒中事件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结局,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最新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前基础疾病,急性期脑缺血事件,以及卒中后并发症,均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因果关联.本综述讨论了肠道菌群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的病因角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由脑到肠,再由肠到脑的因果交互驱动新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了脑卒中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感染与睡眠障碍等研究进展.此外,益生菌干预等新型疗法有潜力改善脑卒中危险因素、事件与并发症的结局,但仍需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与应用价值.脑卒中系列疾病中大脑与肠道存在互作机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扮演了重要角色,阐明脑-肠轴相关机制对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应激)也越来越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应激会打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原有的稳态,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抑郁症以其高发性、高致残性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高负担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方兴未艾。另外,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的催生下,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相关问题也变得越发显著。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提示,抑郁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拥有共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基础,两类疾病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两类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代谢涉及到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支配、流向及转化,而T细胞免疫则负责机体防御及稳态维持。宿主代谢状态与细胞代谢状态对特定器官与组织,以及对不同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皆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代谢与免疫相互交叉,代谢失衡与免疫紊乱互为因果,其相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也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领域。深入理解T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信号转导及其动态调控将为自身免疫、肿瘤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分子靶点和潜在临床治疗新方法、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